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共52页文档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及元器件选择[1]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及元器件选择[1]](https://img.taocdn.com/s3/m/5e1408bd16fc700abb68fceb.png)
的总装配图及总接线图。 • 2.按照电气原理框图或划分的组件,对总原理图编号、绘制各组件原理
电路图,列出元件目录表,标出各组件进出线号; • 3.根据各组件原理电路及选定元件目录表,设计各组件装配图(包括电器
速范围以及对反向、起动和制动的要求等; • (3)用户供电系统的电源种类,电压等级、频率及容量等要求; • (4)有关电气控制的特性,如自动控制的电气保护,联锁条件,动作程
序等; • (5)其他要求,如主要电气设备的布置草图,照明,信号指示,报警方
式等; • (6)目标成本及经费限额; • (7)验收标准及方式. • 2.电力拖动方案与控制方式选择 •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生产机械结构,运动部件数量、运动要求、负载特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及 元器件选择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8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及元器件选择[1]
第4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及元器件选择
• 本章介绍:继电接触器电控线路设计方法,包括设计内容、一般程序、
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电控系统的安装、调试方法。
• 4.1 设计的主要内容 • 基本任务: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编制出设备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所
性、调速要求以及投资额等条件,确定电动机的类型、数量、拖动方式, 拟定电动机的启动、运行、调速、转向、制动等控制要求。作为电气原 理图设计及电器元件选择的依据.
PPT文档演模板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及元器件选择[1]
第4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及元器件选择
• 3.电动机的选择 • 根据拖动方案,选择电动机的类型、数量、结构形式以及容量,额定电
关于电子技术中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探讨

关于电子技术中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探讨单元电路是电子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元件,它由若干个元器件组成,完成特定功能。
单元电路设计是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与技巧。
本文将对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电子技术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单元电路的设计思路在进行单元电路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功能。
根据要实现的功能,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电路拓扑结构。
在选定了元器件和电路结构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电路的可行性和性能指标。
最后进行电路布局和线路连接设计,完成实际的电路原型。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元器件的参数选择、电路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元器件的选取在进行单元电路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所需的元器件种类和参数。
在选择元器件时,要考虑到其工作环境和特性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元器件。
一般情况下,要考虑元器件的工作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以及其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选取。
2. 电路拓扑结构的设计电路拓扑结构的设计是单元电路设计的关键之一。
根据电路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结构,并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在选取电路结构时,要考虑电路的灵活性、稳定性、抗干扰性、功耗等因素,并综合考虑进行优化设计。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要遵循“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尽量保持简单化,避免过度复杂的设计。
3. 仿真验证与调试4. 电路布局与线路连接设计在完成单元电路设计后,要进行电路布局和线路连接的设计。
在电路布局中,要注意元器件之间的布局关系和连线方式,保证电路布局的紧凑和美观。
在线路连接设计中,要注意线路的走向和长度,避免出现干扰和阻抗匹配问题。
在进行电路布局和线路连接设计时,要考虑电磁兼容性和信号完整性等因素,以确保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5. 可靠性与稳定性考虑通过上述对单元电路设计方法与技巧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单元电路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过程,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知识和设计经验。
电子电路设计技巧

电子电路设计技巧一、电子电路的设计基本步骤:1、明确设计任务要求:充分了解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如性能指标、内容及要求,明确设计任务。
2、方案选择: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设计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设计合理、可靠、经济、可行的设计框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3、根据设计框架进行电路单元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具体设计时可以模仿成熟的电路进行改进和创新,注意信号之间的关系和限制;接着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参数的估计与计算;器件选择时,元器件的工作、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满足电路指标要求,元器件的极限参数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1.5倍,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择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4、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电路原理图是组装、焊接、调试和检修的依据,绘制电路图时布局必须合理、排列均匀、清晰、便于看图、有利于读图;信号的流向一般从输入端或信号源画起,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按信号的流向依次画出务单元电路,反馈通路的信号流向则与此相反;图形符号和标准,并加适当的标注;连线应为直线,并且交叉和折弯应最少,互相连通的交叉处用圆点表示,地线用接地符号表示。
二、电子电路的组装电路组装通常采用通用印刷电路板焊接和实验箱上插接两种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注意:1.集成电路:认清方向,找准第一脚,不要倒插,所有IC的插入方向一般应保持一致,管脚不能弯曲折断;2.元器件的装插:去除元件管脚上的氧化层,根据电路图确定器件的位置,并按信号的流向依次将元器件顺序连接;3.导线的选用与连接:导线直径应与过孔(或插孔)相当,过大过细均不好;为检查电路方便,要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颜色的导线,一般习惯是正电源用红线,负电源用蓝线,地线用黑线,信号线用其它颜色的线;连接用的导线要求紧贴板上,焊接或接触良好,连接线不允许跨越IC或其他器件,尽量做到横平竖直,便于查线和更换器件,但高频电路部分的连线应尽量短;电路之间要有公共地。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及元器件选择课件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步骤
明确控制要求
在设计电气控制线路之前,需要明确 控制要求,确定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性 能指标。
制作和测试
根据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制作出实际 的电气控制线路并进行测试,确保其 性能符合要求。
01
02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根据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气元器 件,如电源、开关、继电器等。
03
设计电路原理图
接口电路
设计合理的接口电路,实现变频器与外部控制器的信号传输 和控制。
滤波与抗干扰
采取有效的滤波和抗干扰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PLC控制线路设计
可靠、灵活、集成
PLC控制线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高可靠性、灵活性和集成性。
PLC控制线路设计
设计要点:
I/O模块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输入输出模块,满足信号采集和 控制需求。
根据元器件的特性和控制要求,设计 出电路原理图,明确各元器件之间的 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
05
04
优化和完善设计
对电路原理图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 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常用电气元器件及
02
其选择
开关电器
开关电器
用于接通或断开电路, 包括刀开关、断路器、
接触器等。
刀开关
用于不频繁开启和关闭 电路,结构简单,价格
控制算法: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
PLC控制线路设计
网络通信
实现PLC与上位机和其他智能设备的通信 ,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智能化水平。
VS
安全保护
设置安全保护措施,如故障检测与诊断、 冗余设计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电气控制线路的优
电气控制设计中主要参数计算及常用元件选择备课讲稿

组合开关 主要用于电源的引入与隔离,又叫电 源隔离开关。其选用依据是电源种类、电压等级、 触头数量以及断流容量。当采用组合开关来控制 5kW以下小容量异步电动机时,其额定电流一般取 设备的(1.5~3)I N倍。接通次数小于(15~20)次 /h,常用的组合开关为HZ10系列。
1.2.3 控制变压器容量计算
当控制线路比较复杂,控制电压种类较多时,需 要采用控制变压器进行电压变换,以提高工作的可靠 性和安全性。
控制变压器的容量可以根据由它供电的控制线路 在最大工作负载时所需要的功率来考虑,并留有一定 的余量。即
∑ ST =KT
S C
(1-10)
式中,ST为控制变压器容量(VA);∑SC为控制电
电气控制设计中主要参数计算及 常用元件选择
P=(
1 ~
2
1 3
)I22sR
(1-4)
式中,I2s为转子起动电流(A),取I2s=1.5 I2;R为 每相串联电阻(Ω)。
3.4.1.2 笼式异步电动机制动电阻的计算
反接制动时,三相定子回路中各相串联的限流 电阻及可按下面经验公式近似计算:
U R=k
Is
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电压、额定电 流、极数、脱扣器类型及其整定电流范围、分断能 力、动作时间等。常用的有DZ10系列(额定电流分 10,100,200,600A四个等级)。符合IEC标准的 有3VE系列(额定电流从0.1~63A)。
路在最大负载时所有吸持电器消耗功率的总和
(VA),对交流电磁式电器,SC应取其吸持视在功 率 ( VA ) ; KT 为 变 压 器 容 量 储 备 系 数 , 一 般 取 1.1~1.25。
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52页PPT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自动循环计数器(精)

目录一、设计目的…………………………………………………………… ..二、内容及要求………………………………………………………… .三、设计思想…………………………………………………………… .四、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及介绍………………… .(一、电源部分………………………………………………………………… .(二、单脉冲产生部分………………………………………………………… .(三、译码驱动显示部分…………………………………………………………(四、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五、总体电路设计图、工作原理及元器件清单………………………六、硬件电路安装、调试测试结果,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七、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八、收获、体会…………………………………………………………九、参考文献…………………………………………………………… ..设计题目:自动循环计数器一、设计目的:1. 熟练掌握计数器的应用。
2. 加深对加减循环计数和显示电路的理解。
二、内容及要求:1. 用集成计数器实行 3~9自动循环计数。
2. 电路能实现 3~9加法和 3~9减法循环计数。
3. 输出用数码显示。
根据功能要求构建总体设计思想,比较和选定设计的系统方案,确定整个电路的组成以及各单元电路完成的功能,画出系统框图。
三、设计思想 :根据功能要求构建总体设计思想,按照题目要求,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各单元部分;基本思想如下:1、电源部分,由它向整个系统提供 +5V电源。
2、单脉冲产生部分:功能是由它产生单个脉冲,为循环计数部分提供计数脉冲。
3、译码驱动显示部分:计数输出结果送至译码驱动显示部分。
4、控制部分:实现加或减循环计数功能由控制部分完成。
5、计数部分:完成 BCD 码 3~9的可逆加或减循环计数。
系统方框图如图 1所示。
图 1 3~9加 /减可逆自动循环计数器系统方框图四、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及介绍:(一、电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组成。
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3)单元电路调试
在调试单元电路时应明确本部分的调试要求,按 调试要求测试性能指标和观察波形。调试顺序按信号 的流向进行,这样可以把前面调试过的输出信号作为 后一级的输入信号,为最后的整机联调创造条件。电 路调试包括静态和动态调试,通过调试掌握必要的数 据、波形、现象,然后对电路进行分析、判断、排除 故障,完成调试要求。Βιβλιοθήκη 114. 电路图的绘制
目前比较流行的或应用广泛的绘制软件 包有PROTEL和ORCAD/STD。亦可用电子 工作平台multisim。
绘制电路图时应注意:
12
(1)布局合理、排列均匀、图面清晰、便于 看图、有利于对图的理解和阅读。
•有时一个总电路图由几部分组成,绘制时应尽 量把总电路图画在一张纸上。如果电路比较复杂, 需绘制几张图,则应把主电路图画在一张图纸上, 而把一些比较独立或次要的部分画在另外的图纸 上,并在图的断口两端做上标记,标出信号从一 张图到另一张图的引出点和引入点,以此说明各 图纸在电路连线之间的关系。
•有时为了强调并便于看清各单元电路的功能关 系,每一个功能单元电路的元件应集中布置在一 起,并尽可能按工作顺序排列。
13
(2)注意信号的流向。一般从输入端或信号 源画起,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按信号的流向 依次画出各单元电路,而反馈通路的信号流 向则与此相反。 (3)图形符号要标准,图中应加适当的标注。
15
5. 计算机仿真优化
电子系统的方案选择、电路设计以及参数计算 和元器件选择基本确定后,方案的选择是否合 理,电路设计是否正确,元器件选择是否经济,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研究。传统的设计方法只能 通过实验来解决以上问题,这样不仅延长了设 计时间,而且需要大量元器件,有时设计不当 可能要烧坏元器件,因此设计成本高。而利用 电子电路CAD技术,可对设计的电路进行分析、 仿真、虚拟实验,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 可以通过反复仿真得到一个最佳方案。目前应 用较为广泛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有PSPICE、 和功能多、应用方便的ELECTRONICS WORK BENCH和multis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