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花卉与环境的关系
主要生态因子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2

第三章 主要生态因子对园林 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园林花卉学
第二节 主要生态因子对花卉 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卉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
气候因子:温度、光照、水分、空气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人为因子:
园林花卉学
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分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养分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土壤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空气成分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低温有利于延长花期。 高温不利于花香发育。
园林花卉学
(二)极端温度对花卉的伤害作用
非周期性变温包括低温和高温,对植物均 有伤害作用。
冻害 冷害 高温伤害
园林花卉学
植物耐寒力/抗冻力取决于: 遗传因素,环境诱导
园林花卉学
提高植物抗寒性: 改变遗传特性 栽培措施 (抗寒锻炼,施肥,水分控制等)
最低
最适
最高
高温致死点
生长停止 生长最好 生长停止 死亡
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
生存温度
园林花卉学
(一)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种对温度要求不同
花卉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
高山花卉生长最适点:10℃ 左右
温带花卉:
25-30℃
热带花卉:
30-35℃
园林花卉学
(一)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种对温度要求不同
(1)春化作用
园林花卉学
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温周期有关。
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变温的要求。
北方花卉引种到南方,会因满足不了低温 春化而不能正常开花。
园林花卉学
(2)花芽分化 春化阶段是诱导的过程也 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高温下分化花芽 一年生花卉 春植球根花卉 秋植球根花卉 夏秋开花的宿根花卉
4 第三章 花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2、温度对花卉分布的影响
不同气候带分布着不同的花卉,这些花卉有
着不同的耐寒能力: 耐寒性花卉:能在寒冷地区露地越冬, 多数宿根花卉和二年生花卉); 34 不耐寒性花卉:不能忍受0-50C以下温度; 半耐寒性花卉:在北方冬季加需防寒才 能越冬(金盏菊,紫罗兰);
耐寒性花卉:
一般能耐0℃以上的低温,其中一部分种类 能耐-5℃—-10℃的低温。如原产于温带及寒 带的二年生花卉,三色堇、金鱼草等。
7点:睡莲、花毛茛
19 至 21 点 昙 花
4-5点:野蔷薇
6点:蒲公英、 龙葵、芍药;
12点:太阳花
光照强度对花卉花色的影响
花青素必须在强光下 才能产生,在弱光下不 易产生。如:秋季红叶、 春季芍药紫红色嫩芽等 (还与光照的波长和温 度有关)。
3. 光照长度对花卉影响
(1)光照长度对花卉的分布的影响
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一般喜欢阳光充足,但在微阴下生长也良 好。萱草,桔梗。
中性花卉
2.光照强弱对花蕾开放时间和花色的影响 有的花蕾必须在强光下开放,如:半支莲、 酢浆草等; 有的需在傍晚开放,如:月见草、紫茉莉、Fra bibliotek晚香玉等;
有的须在夜间开放,如:昙花;
有的须在早晨开放,如:牵牛、亚麻等。
早蔫的处置
因天旱或漏浇等原因,一时盆土过干,嫩枝低垂、叶片 萎蔫,仙人掌和多肉植物体色暗淡,常绿植物发蔫或叶
片发亮而不柔润。
宜先把花盆放置荫处,稍浇些水,并向叶面少许喷水,
待茎叶挺起后,再浇水,可防伤根和叶黄化脱落。
水涝处置
浇水过量或连阴久雨盆花未经强光照射或高 温影响而萎蔫或叶色发暗的,多为涝害。
(1) 不同波长的光对花卉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
园林花卉学:第三章 环境因子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给植物提供光合作用能源 光的强度 光质 光照长度
(一) 光照强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纬度、海拔、季节、时间、气象
花卉分为∶阳性、中性、荫性
1.光照强度影响部分种子萌发 2.影响营养生长和形态建成 3.影响花蕾开放 4.影响花色
自来水中Cl- 含量高 电导率 EC(电导度)∶0.5
(三)水分的调节
1. 空气湿度:通风喷雾 2. 土壤水分的调节,人工灌水 3. 水质调节:净化、酸碱度调节
四、养分对花卉的影响
(一)必须元素16种 大量元素∶C、H、O、N、P、K、Ca、Mg、S 微量元素∶Fe、B、Cu、Zn、Mn、Cl、Mo 有利元素∶Co、Na、Se、Si、Ga、V
1.花发生∶出现花原基,发育为花芽。 ⇓
2.花芽分化∶花原基进一步分化,萼片原 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各 原基伸长长大。 ⇓
3.开花∶花萼,花瓣开放.
成花年龄 成花感受态
• 指成花前营养生长需要的时间 • 到了成花年龄生理上就达到了 成花
感受态
第二节 环境因子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光照、水分、养分、土壤根际、空气
(1)对生长的影响 种子萌发、幼苗期对水的需要量大
(2)对开花的影响 水太多时影响花芽分化
(3)对花色的影响
2.空气湿度
• 一般花卉∶65~70%
(二)水质对花卉的影响
酸碱度、水的成分 Ca2+, Mg2 + , Na+ , K+ , CO32- , HCO3- , Cl- , SO42- , NO3-
(二)元素的主要作常用的有机肥
盆花盆景的栽培技术

盆花盆景的栽培技术盆花盆景的栽培技术一、盆栽花卉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生存环境是土、水、光、温。
盆栽花卉也不例外。
(1)土:土是每一种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基础,特别是盆栽的绝大部分花卉,都需要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土壤。
一般来讲,土有三大类型:即酸性土(PH值小于7)、中性土(PH值等于7)、碱性土(PH值大于7)。
南方花卉多为喜酸性土的花卉和中性花卉,喜碱性土的花卉较少。
南方盆栽花卉的土壤PH值一般在至之间较适宜,花卉长势好。
下面介绍几种盆栽花卉的栽培土。
盆栽花卉的栽培土要求疏松、透气、保水、保肥、不积水。
天然的盆栽土壤有:砂岩发育的山砂质红壤、塘泥腐殖土壤、泥碳土(即草煤土)等几种。
其它两种需要通地人工合成(即按比例混合),如:腐质土和砂质红壤以2∶1的比例混合均匀的栽培土,栽培春芋、龟背竹、绿萝、绿巨人、鹅掌柴、七彩朱蕉、合果芋(红、绿宝石)等,称为双性土。
又如:人工菌废料(必须是玉米杆粉碎料或米糠、豆糠料)塘泥或山地砂红、河砂或珍珠岩,以3∶2∶1的比例混合均匀的栽培土,栽培巴西铁(香龙血树),多种兰花、天鹅绒、竹芋等。
含有氮(N)磷(P)钾(K)钠(Na)钙(Ca)等多种无机盐、杀菌剂、植物纤维等多种花卉所需的养料,一次性栽培可长时间不需要施追肥换土,是理想的室内花卉栽培土。
(2)温度和光照:各种植物因海拔各异植物的分布也不同,形成了每种植物的适生区域(小区环境),小区环境的不同,花卉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时数也各异。
从热带引至亚热带种的假槟榔、斑玛、曼绿绒、发财树等,在热带地区适于室内外栽培,移至亚热带,由于紫外钱的照射强烈,夏季易灼伤;冬季易被霜冻冻坏,无法在野外越冬,必须移入大棚或室内。
(3)水:水是植物的命脉,每种植物对水需求各异。
如:兰科、茶科、禾本科三大科植物,每一科中的某几种植物需水相似,但从大科来讲又各有不同。
兰科植物是阴性花卉,茶科植物是半阴性,这两个科的花卉对水的需求量比禾本科要少一些,禾本科花卉植物绝大多数呈阳性花卉,科内不同品种的花卉植物对水份要求也不尽相同。
花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1)

春植球根则在夏季生长期进行花芽分化.
〔2〕冬春低温季节分化类型 〔春花宿根、二年 生花卉〕
原产温暖地区的大多数花卉均属此类,其特点是 花芽分化时间短并连续进行,冬春分化花芽,或 只在春季温度较低时进行.如一些二年生草本花 卉以及春季开花的宿根花卉.
其他花卉:
多浆类:不耐寒,夏季生长,冬季休眠 木本花卉:因种而异
二、花卉生长发育的规律性
1. 花卉的生命周期与年周期 花卉的生命周期
花卉从萌芽、生长、开花、结实到死 亡的顺序现象称为花卉的生命周期.
花卉生长的年周期 花卉在一年中进行有节奏的形态和生
理机能的变化〔生长期和休眠期 〕,称花卉 生
一年生花卉:年周期即为生命周期
第三章 花卉的生长发育 与环境
第一节 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及规律 第二节 环境对花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及规律
一、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 1. 花卉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1〕种子时期 胚胎发育期 种子休眠期 发芽期 〔2〕营养生长期 幼苗期 营养生长旺盛期 营养休
眠期 〔3〕生殖生长期 花芽分化期 开花期 结果期
短日照花卉
光照时间短于临界日长才有利于花芽的形 成和开花.如:菊花、苍耳等.
日中性花卉
对光照时间长短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合,一 年四季都能开花.如:月季、扶桑、美人蕉、 香石竹、矮牵牛、百日草等.
< 三 > 光质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般认为长波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植 物高生长,短波可以促进植物的分蘖,抑 制植物伸长,促进多发侧枝和芽的分化; 极短波则促进花青素和其它色素的形成.
花卉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花卉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花卉作为大自然中美丽的存在,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探讨花卉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花卉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一节:花卉对环境的影响花卉以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特点,对环境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花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
其次,花卉的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保护土壤不被污染,维持土壤的肥力。
此外,花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醛等,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因此,种植花卉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创造一个更加清新、宜人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环境对花卉的影响环境对花卉的生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光照是花卉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花卉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有的花卉喜阳、怕阴,如向日葵;有的花卉则喜阴、怕阳,如报春花。
其次,温度也是影响花卉生长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花卉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有的花卉耐寒,如雪莲;有的花卉耐热,如仙人掌。
最后,水分和土壤的湿度也对花卉的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花卉要求湿润的环境,如水仙花;而另一些花卉则适应较干燥的环境,如仙人球。
因此,合理地调节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素,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花卉的健康生长。
第三节:花卉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花卉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首先,花卉是许多昆虫的重要食物来源,如蝴蝶、蜜蜂等。
花卉通过吸引昆虫来传粉,帮助其繁殖,进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其次,一些花卉能够释放出特殊的香气,吸引昆虫到其附近,起到引诱、授粉的作用。
此外,一些花卉还能够充当其他动物的栖息地,为野生动物提供庇护与食物来源。
因此,种植花卉有助于促进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论:花卉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
花卉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水分等则对花卉的生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第三章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第三章园艺植物⽣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第三章园艺植物⽣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第⼀节园艺植物与温度的关系⼀、园艺植物⽣长对温度的要求温度是园艺植物⽣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每种园艺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样,同种作物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同⼀作物各个器官的发育对温度要求还不⼀样。
(⼀)园艺植物三基点温度不同园艺植物虽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都有各⾃温度要求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温度。
最低温度、最⾼温度是园艺植物⽣长发育的限制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于最⾼温度将严重影响园艺植物的⽣长发育,甚⾄造成植株死亡。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园艺植物⽣长速度快,发育良好。
园艺植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与其原产地关系密切,原产于温带的植物,⽣长基点温度较低,⼀般在10℃左右开始⽣长;起源于亚热带的植物在15~16℃开始⽣长,起源于热带的植物要求温度更⾼,⼀般在18℃以上开始⽣长。
由于园艺植物起源地不同,其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栽培地域的适应范围也各不相同。
适地适栽是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则。
不同园艺植物对温度的需求不同。
⼀些多年⽣的宿根⽊本与草本园艺植物耐寒性较强,例如⽊本的落叶果树冬季地上部枯黄脱落,进⼊休眠期,此时地下部可耐-12~-l0℃的低温;⽯刁柏、茭⽩、⾦针菜、⽟簪、⾦光菊及⼀枝黄花等宿根草本园艺植物,当冬季严寒到来时,地上部全部⼲枯,到翌年春季⼜萌发新芽,其地下宿根能耐0℃以下甚⾄到-10℃的低温。
菠菜、⼤葱、⼤蒜、⾦鱼草、三⾊堇等⼀、⼆年⽣的园艺植物也较耐寒,其植株能耐-2~-1℃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10~ -5℃的低温。
这些园艺植物在我国除⾼寒地区以外,可以露地越冬。
⽽萝⼘、胡萝⼘、芹菜、豌⾖、蚕⾖、⽢蓝类等蔬菜作物,以及⾦盏花、紫罗兰等花卉作物属于半耐寒园艺植物,其不能忍耐长期-2~-1℃的低温。
这些植物在长江以南均能露地越冬,华南各地冬季可以露地⽣长,⽽在北⽅冬季需采⽤防寒保温措施才可安全越冬。
第三章主要生态因子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内在条件:
结构物质 能量物质 调节物质 遗传物质(遗传基因的活化)
水分供应充足,营养生长 就旺盛,不利于花芽分化。土 壤较干旱,营养生长进行缓慢 或停止,有利于花芽分化。
因此,花卉生产的“蹲苗” 即是利用土壤的适当干旱促进 成花。
环境:植物个体或群体以外一切 事物的总和。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 称为环境因子或环境条件。
生态因子:对花卉生存、生长发 育产生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 生态因子。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花卉生存 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生态因子和花卉遗传因子决定着 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
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 生存条件
一、草本花卉生长发育过程
▪ 二年生发芽最适20℃,幼苗温度13-16 ℃ ,开花温度22-26 ℃ 。(高、低、 高)
▪ 根的最适温度比地上部分低3-5℃,春花为高温花芽分化(6-8月),
附:
1、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
* 碳氮比学说 * 成花激素学说 * 养分分配方向假说 * 基因启动假说 * 临界节位假说 * 春化作用学说
2、花芽分化的阶段
1)生理分化:生长点内部由叶芽的生理状态(代谢方向) 转向花芽的生理状态(代谢方向)的过程。 为肉眼看不见的生理变化期。易变不稳。又 称花芽分化临界期。
第3章 主要生态因子 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态因子的分类
气候因子
➢ 光、温、水、空气等因子;
土壤因子 ➢ 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肥力和土壤生物等因子;
生物因子
➢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因子;
地形因子
➢ 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人为因子
➢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栽培、引种、 育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第三章花卉与环境的关系§3-1 花卉与温度一、花卉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一)最低温度(二)最适温度(三)最高温度二、温度对花卉分布的影响(一)耐寒性花卉耐0℃以下,-5℃~-10℃以下的低温:三色堇、诸葛菜、金鱼草、蛇目菊、蜀葵、玉簪、金光菊、萱草、一枝黄花、鸢尾。
(二)半耐寒性花卉在北方冬季需在冷床(阳畦)过冬,如金盏菊、紫罗兰、桂竹香。
(三)不耐寒性花卉0℃以下死亡,5~10℃死亡,热带花卉:变叶木、王莲、筒凤梨、巴西木三、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一)在高温下进行花芽分化25℃以上进行分化,如唐菖蒲、晚香玉、美人蕉在生长期进行,郁金香、水仙、风信子、番红花在休眠期进行。
(二)在低温下进行花芽分化20℃以下,如八仙花、长特兰、石斛(洋兰)、金盏菊、雏菊。
低温5-10℃,温室花卉死亡,耐寒花卉可以生长。
高温35-40℃,花卉生长缓慢,40℃生长停止,50℃死亡。
叶面喷水可降低温度6-7℃。
§3-2 花卉与光照一、光照强度对花卉的影响(一)阳性花卉:一二年生花卉仙人掌科景天科全光照(二)阴性花卉:50-80%蔽荫度蕨类兰科花卉凤梨科天南星科苦苣苔科姜科(三)中性花卉:一般喜欢阳光充足,但在微荫下生长也良好,如萱草、耧斗菜、桔梗。
二、光照长度对花卉的影响(一)长日照花卉(二)短日照花卉(三)中性花卉三、光的组成对花卉的影响红光、橙光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延迟短日照植物发育。
蓝紫光能加速短日照植物发育,延迟长日照植物发育。
光性种子:曝光对发芽比在黑暗中发芽的效果好,一般称为光性种子,如报春花、秋海棠、六倍利。
嫌光性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发芽。
如喜林芋、伐塞利阿花属等。
这类种子播种后必须覆土,否则不会发芽。
§3-3 花卉与水分一、花卉对于水分的要求(一)旱生花卉:仙人掌科(二)湿生花卉:耐旱性弱热带草蕨类凤梨科植物(三)中生花卉:大多数露地花卉二、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要求不同如一年生花卉:种子发芽:需要较多的水分幼苗:必须经常保持湿润成苗:适当的水分种子成熟:要求空气干燥1.水分对花芽分化的影响球根花卉:凡球根含水量少,则花芽分化也早,早掘的球根或含水量的球根,花芽分化延迟。
如球根鸢尾、水仙、风信子、百合等用30-35℃的高温处理,使其脱水而达到提早花芽分化和促进花芽伸长的目的。
2.水分对花色的影响3.水分对花卉生长的影响§3-4 花卉与土壤一、土壤性状与花卉的关系1.砂土类砂土类土粒间隙大,通透性强、排水良好,但保水性差;土温易增易降,昼夜温差大;有机质含量少,肥劲强但肥力短。
常用作培养土的配制成分和发言良粘土的成分,也常作为扦插用土或栽培幼苗和耐干旱的花卉。
2.粘土类粘土类土粒间隙小,通透性差,排水不良但保水性强;含矿质元素和有机质较多,保肥性强且肥力也长;土温昼夜温差小,尤其是早春土温上升慢,对幼苗生长不利,降适于少数喜粘质土壤的种类外,对大多数花卉的生长不利,常与其它土类配合使用。
3.壤土类壤土类土粒大小居中,性状介于二者之间,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含量多,土温比较稳定,对花卉生长比较有利,适应大多数花卉种类的要求。
二、多类花卉对土壤的要求(一)露地花卉1.一、二年生花卉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壤土及粘质壤土上均可生长良好,重粘土及过度轻松的土壤上生长不良;适宜的土壤是表土深厚、地下水位较高、干湿适中、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夏季开花的种类最忌干燥的土壤,因此要求灌溉方便。
秋播花卉如金盏花(Calendula)、矢车菊(Centaurea)等,以表土深厚的粘质壤土为宜。
2.宿根花卉的根系较一、二年生花卉的根系更为强大,入土较深,应有40—50cm 的土层;栽植时应施入大量有机质肥料,以维持长期的良好土壤结构。
这样,一次栽植后可以多年继续开花。
当土壤下层土中混有沙砾,排水良好,而表土为富含腐殖质的粘质壤土时,花朵开得更大。
宿根花卉在幼苗期间与成长植株对于土壤的要求也有差异,一般在幼苗期间喜腐殖质丰富的轻松土壤,而在第二年以后以粘质壤土为佳。
3.球根花卉对于土壤的要求更为严格,球根花卉一般都以富含腐殖质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宜。
尤以下层为排水良好的砂砾土,而表土为深厚之砂质壤土最为理想。
但水仙、晚香玉、风信子、百合、石蒜及郁金香等,则以粘质壤土为适宜。
(二)温室花卉1.温室一、二年生花卉如瓜叶菊(senecio cruentus)、蒲包花(Calceolaria)、报春(Primula)、蝴蝶草(Schizanthus)等,所用培养土腐殖含量宜较多;在数次移植时,幼苗初期所用培养土中腐叶土含量要更多,在培养土中约占5份,而园土占3.5份,河沙1.5份。
定植时腐叶土的含量约为2—3份,壤土占5—6份,河沙1—2份。
2.宿根类花卉对腐叶土的需要量较少,配合量约为腐叶土3―4份,园土5―6份,河沙1―2份。
3.温室球根如大岩桐(Sinningia)、仙客来(Cyclamen)及球根秋海棠等,所用培养土中腐叶土的含量宜较多,约为3―4成。
实生苗要用更多的腐叶土,通常为5成左右。
4.温室木本花卉所用培养土,在播种苗及扦插苗培育期间,要求较多的腐殖质,待植株成长后,腐叶土的量应减少,河沙应有1―2成。
§3-5 花卉与营养一、花卉对营养元素的要求1.氮:促进植物的营养生长,幸叶绿素的产生,使花朵增大、种子丰富。
但如果超过花卉的生长需要就会延迟开花,使茎徒长,并减少对病害的抵抗力。
2.磷:磷肥能促进种子发芽,提早开花结实期,这一功能正与氮肥相反。
磷肥还能使茎发育坚韧,不易倒伏;能增强根系的发育;能调整氮肥过多时产生的缺点;增强植株对于不良环境及病虫害的抵抗力。
因此,花卉在幼苗营养生长阶段需要有适量的磷肥,进入开花期以后,磷肥需要量更多。
3.钾:钾肥能使花卉生长强健,增进茎的坚韧性,不易倒伏;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进行,因此在冬季温室中,当光线不足时施用钾肥有补救效果。
钾能促进根系的扩大,对球根花卉如大丽花的发育有极好的作用。
钾肥还可使花色鲜艳、提高花卉的抗寒抗旱及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过量的钾肥使植株生长低矮,节间缩短,叶子变黄,继而变褐色而皱缩,以致在短时间内枯萎。
4.钙:钙用于细胞壁、原生质及蛋白质的形成,促进根的发育。
钙可以降低土壤酸度,在我国南方酸性土地区亦为重要肥料之一。
5.硫:硫为蛋白质成分之一,能促进根系的生长,并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
6.铁:铁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当铁缺少时,叶绿素不能形成,因而碳水化合物不能制造。
7.镁:在叶绿素的形成过程中,镁是不可缺少的,8.硼:硼能改善氧的供应,促进根系的发育和豆科根瘤的形成;还有促进开花结实的作用。
9.锰:对叶绿素的形成和糖类的积累转运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以及结实均有良好影响。
二、花卉的营养贫乏症主要元素贫乏症检索表1.病症通常发生于全株或下部较老叶子上2.病症经常出现于全株,但常是老叶黄化而死亡。
3.叶淡绿色,生长受阻;茎细弱并有破裂,叶小,下部叶比上部叶的黄色淡,叶黄化而干枯,成淡褐色,少有脱落………………………………………缺氮3.叶暗绿色,生长延缓;下部叶的叶脉间黄化,而常带紫色,特别是在叶柄上,叶早落……………………………………………………………………………缺磷2.病症常发生于较老较下部的叶上。
3.下部叶有病斑,在叶尖及叶缘常出现枯死部分。
黄化部分从边缘向中部扩展,以后边缘部分变褐色而向下皱缩,最后下叶和老叶脱落……………………缺钾3.下部叶黄化,在晚期常出现枯斑,黄化出现于叶脉间,叶脉仍为绿色,叶缘向上或向下反曲,而形成皱缩,在叶脉间常在一日之间出现枯斑…………缺镁1.病症发生于新叶。
2.顶芽存活。
3.叶脉间黄化,叶脉保持绿色。
4.病斑不常出现。
严重时叶缘及叶尖干枯,有时向内扩展,形成较大面积,仅有较大叶脉保持绿色……………………………………………………………缺铁4.病斑通常出现,且分布于全叶面,极细叶脉仍保持为绿色,形成细网状;花小而花色不良…………………………………………………………………缺锰3.叶淡绿色,叶脉色泽浅于叶脉相邻部分。
有时发生病斑,老叶少有干枯…缺硫2.顶芽通常死亡。
3.嫩叶的尖端和边缘腐败,幼叶的叶尖常形成钩状。
根系在上述病症出现以前已经死亡………………………………………………………………………缺钙3.嫩叶基部腐败;茎与叶柄极脆,根系死亡,特别是生长部分………缺硼§3-6 花卉与气体一、气体对花卉的影响1.氧气(O2)植物呼吸需要氧气,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1%,足够植物的需要。
种子由于氧气不足,停止发芽甚至死亡。
松土使土壤保持团粒结构,空气可以透过土层,使氧气达于根系,以供根系呼吸,也可使土壤中二氧化碳同时散出到空气中。
2.二氧化碳(CO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虽然很少,仅有0.03%左右(约300ppm),但对植物生长影响却很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之一。
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会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可以增加产量。
3.二氧化硫(SO2)当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至0.002%(20ppm)甚至为0.001%(10ppm)时,便会使花卉受害,浓度愈高,危害愈严重。
对二氧化硫抗性强的花卉有金鱼草、蜀葵、美人蕉、金盏花、百日草、晚香玉、鸡冠、大丽花、唐菖蒲、玉簪、酢浆草、凤仙花、扫帚草、石竹、菊花等。
4.氨(NH3)在保护地中大量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常会产生NH3,NH3含量过多,对花卉生长不利。
当空气中含量达到0.1-0.6%时就可发生叶缘烧伤现象;含量达到0.7%时,质壁分离现象减弱,含量若达到4%,经过24小时,植株即中毒死亡。
施用尿素后也会产生NH3,最好在施后盖土或浇水,以避免发生氨害。
5.氟化氢(HF)氟化氢是氟化物中毒性最弱、排放量最大的一种,其主要来源于炼铝厂、磷肥厂及搪瓷厂等厂矿地区。
二、对有害气体敏感的花卉1.监测二氧化硫的:向日葵、波斯菊、百日草、紫花苜蓿等。
2.监测氯气的:百日草、波斯菊等。
3.监测氮氧化物的:秋海棠、向日葵等。
4.监测臭氧的:矮牵牛、丁香等。
5.监测过氧乙酰硝酸脂的:早熟禾、矮牵牛等。
6.监测大气氟的:地衣类、唐菖蒲等。
本章授课要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植物在不同温度、水分、光照、土壤、营养、气体条件下的适应情况,了解不同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存情况,以达到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正确配置。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某几种花卉的适应情况。
(三)学习方法和途径通过对不同花卉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了解各种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有助于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温度三基点”,举例说明耐寒性花卉,不耐寒性花卉?2.举例说明阳性花卉、阴性花卉、中性花卉?3.举例说明旱生花卉、湿生花卉、中生花卉?4.露地花卉、温室花卉各有哪些?5.植物缺氮、磷、钾各有什么症状?6.举例说明植物对气体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