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案例
“让鲜花在校园四季常开”活动案例(教师、学生、资源包)

⑺向学校建议。
⑻全体同学积极参加栽种花卉的劳动、总结在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并开展活动评价。
成果展示设计:
1、图片展:将活动中所拍摄的照片与收集到的奇异花卉图片在班上展出,负责此项调查的同学要写好解说词预备解说。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活动负责人
第3周
确定主题及
探究学习重点
集体讨论
分组讨论
指导教师
活动组长
第4—10周
小组开展调查
调查、试验、查
找资料、访谈等
活动组长
第11周
小组总结、
交流、汇总
讨论分析会
指导教师
第12周
成果展示
汇报
活动组长
指导教师
4、各小组再依据整个活动计划,在活动组长的主持下制定本小组的活动计划。
活动参与对象:
五(1)班全体同学
活动过程设计:
1、明确活动内容。
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探究活动的内容。
师生共同讨论,从栽种花卉所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和校园美化角度两个方面确定活动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实验调查:1、花卉生活习性调查;2、校园土壤调查实验\;3、校园阳光气温调查;4、学习花卉栽培技术。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活动负责人
5、开展活动。
⑴从第四周开始,指导教师指导各小组开展活动,并及时填好调查记录表,对于土壤调查组的实验,教师先指导同学们掌握检测土壤的方法,协助设计实验记录表。
________________组调查记录表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
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花卉的影响1.温度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关系也最为密切,因为它影响着植物体内一切生理的变化。
每一种花卉的生长发育,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温度的“三基点”:n1.1 最低温度花卉开始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值,如低于这个温度,花卉不开始生长。
n1.2 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花卉生长迅速、健壮,生长发育最好。
n1.3 最高温度超过该温度值,植物也停止生长。
花卉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型不同,温度的“三基点”也不同。
原产热带的花卉,生长的基点温度较高,一般在18℃开始生长;原产温带的花卉,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10℃左右开始生长;原产亚热带的花卉,其生长的基点温度介于二者之间,一般约在15-16℃开始生长。
如热带水生花卉王莲的种子,须在30-35℃水温下才能发芽生长,仙人掌科的蛇鞭柱属多数种类,则要求28℃以上高温才能生长。
原产温带的芍药,在北京冬季摄氏零下十余度条件下,地下部分不会枯死,次春10℃左右即能萌动出土。
生长最适温度是最适于生长的温度。
这里所指的生长最适温度不同于植物生理学中所指的最适温度,即生长速度最快时的温度,而是说在这个温度下,不仅生长快,而且生长很健壮、不徒长。
2. 温度对花卉分布的影响nn2.1 寒冷地区主要分布耐寒性花卉这类花卉抗寒性强,能耐0℃以上低温,其中一部分能耐-5℃—-10℃以下的低温,在北京能露地越冬。
如三色堇。
n2.2 热带及亚热带原产不耐寒性花卉这类花卉不能忍受5-0℃的低温,在北方需在温室中栽培。
如热带兰、变叶木等。
n2.3 温带地区原产半耐寒性花卉这一类花卉多原产于温带较暖处,耐寒力介于耐寒性与不耐寒性花卉之间,在北方冬季需加防寒才能越过冬季。
n3. 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n3.1 温度影响花卉的发育状况n 温度不仅影响花卉种类的地理分布,而且还影响各种花卉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和时期。
如种子或球根的休眠、茎的伸长、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等,都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4 第三章 花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2、温度对花卉分布的影响
不同气候带分布着不同的花卉,这些花卉有
着不同的耐寒能力: 耐寒性花卉:能在寒冷地区露地越冬, 多数宿根花卉和二年生花卉); 34 不耐寒性花卉:不能忍受0-50C以下温度; 半耐寒性花卉:在北方冬季加需防寒才 能越冬(金盏菊,紫罗兰);
耐寒性花卉:
一般能耐0℃以上的低温,其中一部分种类 能耐-5℃—-10℃的低温。如原产于温带及寒 带的二年生花卉,三色堇、金鱼草等。
7点:睡莲、花毛茛
19 至 21 点 昙 花
4-5点:野蔷薇
6点:蒲公英、 龙葵、芍药;
12点:太阳花
光照强度对花卉花色的影响
花青素必须在强光下 才能产生,在弱光下不 易产生。如:秋季红叶、 春季芍药紫红色嫩芽等 (还与光照的波长和温 度有关)。
3. 光照长度对花卉影响
(1)光照长度对花卉的分布的影响
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一般喜欢阳光充足,但在微阴下生长也良 好。萱草,桔梗。
中性花卉
2.光照强弱对花蕾开放时间和花色的影响 有的花蕾必须在强光下开放,如:半支莲、 酢浆草等; 有的需在傍晚开放,如:月见草、紫茉莉、Fra bibliotek晚香玉等;
有的须在夜间开放,如:昙花;
有的须在早晨开放,如:牵牛、亚麻等。
早蔫的处置
因天旱或漏浇等原因,一时盆土过干,嫩枝低垂、叶片 萎蔫,仙人掌和多肉植物体色暗淡,常绿植物发蔫或叶
片发亮而不柔润。
宜先把花盆放置荫处,稍浇些水,并向叶面少许喷水,
待茎叶挺起后,再浇水,可防伤根和叶黄化脱落。
水涝处置
浇水过量或连阴久雨盆花未经强光照射或高 温影响而萎蔫或叶色发暗的,多为涝害。
(1) 不同波长的光对花卉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案例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案例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案例引言: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合适的温度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
然而,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各异,对温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两个案例中探讨温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
案例一:玉兰花的生长与温度关系玉兰花是一种喜温植物,对温度要求较高。
温度过低会引起其生长发育受阻,过高的温度则会导致植株脱水、叶片枯萎。
以下是一组实验数据:实验一:在温室中,将玉兰花移植到适宜的土壤中,分别给予15℃、25℃和35℃的温度。
观察玉兰花的生长情况。
结果一:在15℃的温度条件下,玉兰花生长缓慢,株高增长速度较慢,花骨朵不易着色,花期延长。
在25℃的温度条件下,玉兰花生长较为正常,株高增长速度适中,花期在预期范围内。
在35℃的温度条件下,玉兰花生长受阻,叶片干枯,花蕾脱水,花期缩短。
实验二:在温室中,将玉兰花分别移植到适宜土壤中,给予不同的日夜温差,分别为5℃、10℃和15℃。
观察玉兰花的生长情况。
结果二:在5℃的日夜温差条件下,玉兰花的生长缓慢,叶片发黄,花蕾不易饱满。
在10℃的日夜温差条件下,玉兰花的生长较为正常,株高适中,叶片翠绿,花蕾饱满。
在15℃的日夜温差条件下,玉兰花的生长良好,叶片深绿,花骨朵色彩鲜艳。
综上所述,玉兰花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在25℃左右的温暖环境,日夜温差在10℃左右的环境下生长最佳。
案例二:西瓜的生长与温度关系西瓜是一种热喜作物,对温度的需求较高。
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其花蕾着色和果实膨大。
以下是一组实验数据:实验一:在温室中,将西瓜移植到适宜的土壤中,分别给予25℃、35℃和45℃的温度。
观察西瓜的生长情况。
结果一:在25℃的温度条件下,西瓜生长较为正常,花期在预期范围内,果实膨大良好。
在35℃的温度条件下,西瓜生长发育受阻,花蕾不开放,无果实结实。
在45℃的温度条件下,西瓜植株枯萎,全面失去生长能力。
花卉养护与环境保护的关联与互动

花卉养护与环境保护的关联与互动花卉是人们常见的植物之一,不仅可以提供观赏价值,还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室内温湿度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给花卉养护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花卉养护与环境保护的关联与互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花卉养护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花卉养护是指对花卉进行定期的浇水、施肥、修剪等管理措施,以保证花卉的健康生长和观赏效果。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供美丽的花朵,还能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从而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这对改善空气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积极影响。
另外,花卉养护也能够促进土壤的保持和改良。
定期浇水和施肥可以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增加土壤的肥力。
同时,适当的修剪也能够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土壤的健康。
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二、花卉对环境保护的需求花卉作为植物,同样也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需求。
首先,花卉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花卉养护时要合理调节这些环境因素,避免对花卉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花卉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
一些花卉对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等具有较为苛刻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花卉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壤,并定期进行土壤的改良和养护工作,保证花卉的生长条件。
此外,花卉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虽然水对花卉生长至关重要,然而我们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既满足花卉的需求,又能节约水资源,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花卉养护与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花卉养护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联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推广绿色养护理念。
鼓励花卉爱好者采取绿色养护方式,比如使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采取生物防治替代农药等。
这样既能提高花卉的养护效果,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2. 促进花卉多样性保护。
加强花卉多样性的保护,推动野生花卉的保护与繁育工作。
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分析:四季花开花落

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分析:四季花开花落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并以四季花开花落为主题,逐步展开讨论。
通过从浅入深的方式,我将全面评估这一主题,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让您能够深入理解。
我们来谈谈幼儿园自然观察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阶段,自然观察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环境的关注和观察力,让他们从小就热爱自然、关心环境。
而四季花开花落作为自然界生命的循环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
通过观察四季花开花落的过程,孩子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心。
接下来,我们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逐一讨论四季花开花落的变化。
首先是春季,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许多花卉在春天绽放,给人们带来了一片片美丽的景色。
而在幼儿园自然观察的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去种植、观察和记录花卉在春季的生长过程,这样的亲身体验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四季花开花落的规律。
然后是夏季,夏天是盛夏炎热的季节,许多花卉在这个季节继续盛开。
在自然观察的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夏季的气候变化对花卉生长的影响,让他们体会到季节变化对自然界的影响。
接着是秋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许多花卉开始凋谢,种子成熟。
在自然观察的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和记录花卉凋谢的过程,了解到凋谢是植物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同时也为冬季的到来做准备。
最后是冬季,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大部分植物都处于休眠状态。
在自然观察的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花卉的休眠状态,并了解到冬季的寒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这样的观察和记录,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四季花开花落的过程。
通过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分析四季花开花落的过程,孩子们能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这样的教育体验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想共享一下自己对四季花开花落的理解。
我认为,四季花开花落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更是一种生命的循环过程。
种花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种花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摘要:本报告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种花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种植环境、土壤条件、水分管理、光照需求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为种花爱好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一、案例背景本次案例分析选取的是家庭园艺爱好者小李的花园,小李在自家后院种植了多种花卉,包括玫瑰、郁金香、风信子等。
然而,他发现自己的花卉生长状况并不理想,有的花卉生长缓慢,有的则出现了病虫害问题。
二、问题分析1. 种植环境:小李的花园位于半阴半阳的环境中,部分花卉未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效率。
2. 土壤条件:土壤pH值偏碱性,不适合某些喜酸性土壤的花卉生长。
3. 水分管理:小李在浇水时未能根据花卉的具体需水量进行调整,导致部分花卉水分过多或过少。
4. 光照需求:不同花卉对光照的需求各异,小李未能合理布局,使得部分花卉光照不足。
5. 病虫害防治:小李缺乏病虫害防治知识,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三、解决策略1. 环境调整:根据花卉的光照需求,重新布局花园,确保每种花卉都能得到适宜的光照条件。
2. 土壤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调节剂,改善土壤的pH值,使之更适合花卉生长。
3. 水分管理:学习不同花卉的水分需求,制定合理的浇水计划,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4. 光照管理:对于光照需求较高的花卉,如玫瑰,应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对于耐阴的花卉,如风信子,应放置在半阴的环境中。
5.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花卉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防治措施。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改进,小李的花园有了明显的改观。
玫瑰、郁金香等花卉生长更加茂盛,病虫害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小李通过这次案例分析,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园艺技能,也对种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结论种花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活动。
通过本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种植环境、土壤条件、水分管理、光照需求以及病虫害防治对于花卉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花卉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花卉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花卉是自然界中美丽的存在,不仅为我们带来视觉享受,还能改善生活环境。
然而,花卉种植的过程中是否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呢?本文将探讨花卉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花卉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 土壤保护花卉种植需要适宜的土壤条件来提供养分和水分,然而,大规模的花卉种植可能会导致土壤侵蚀和贫瘠化。
农药的滥用也可能对土壤质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在花卉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土壤,如合理施肥、定期检测土壤质量并进行调整。
1.2 水资源利用花卉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尤其是在干旱地区。
如果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将会导致水源枯竭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在花卉种植中,我们应该提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如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等方式来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花卉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种植不当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例如,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原生植物和动物造成威胁,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因此,在花卉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当地本土的植物品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并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花卉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2.1 推广有机种植有机种植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种植方式,通过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在花卉种植中,我们可以推广有机种植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更加健康和安全的花卉产品。
2.2 提倡节水灌溉花卉种植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倡导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例如,利用滴灌和喷灌技术可以减少水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此外,合理安装雨水收集系统也是一种节约水资源的方式。
2.3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在花卉种植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选择当地本土的植物品种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还能提供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条件。
此外,我们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高温的花卉,在高温下花色艳丽,低温下变 浅。
有些花卉的花朵含芳香物质,香气的浓淡程度 也与温度有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 香气变浓,遇低温则变淡。
不同气候带,气温相差甚远,花卉的耐寒力也各不相同, 通常据耐寒力的大小将花卉分成如下三类:
3、花卉的周年生产
对光照时间进行调节可催延花期: ①长日照花卉在自然条件下多是春夏开
花,若使其提前到冬春开花,则应增 加日照时间。 ②要使短日照花卉(多秋季开花)提前 到长日照季节(春夏)开花,则应采 取遮光的办法,缩短日照时间。
三、光的组成(光质)对花卉的影响
光的组成是指具有不同波长的太阳光谱成 分。根据测定,太阳光的波长范围主要在 150-4000nm,其中可见光(即红、橙、 黄、绿、青、蓝、紫)波长在380-760nm 之间,占全部太阳光辐射的52%,不可见 光即红外线占43%,紫外线占5%。
度的“三基点”也不同。
(二)不同发育时期对 温度要求不同
种子萌发 幼苗期 营养生长 期 开花结果
(三)温度对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的影响
温度对花卉的花芽分化和发育有明显的影 响。春化阶段的通过是花芽分化的前提, 但通过春化阶段以后,也必须在适宜的温 度条件下,花芽才能正常分化和发育。
花卉种类不同,花芽分化和发育所要求的 适温也不同,大体上有两种情况:
足,但在微荫下生长也良好 (耐荫植物)。萱草、 耧斗菜、桔梗 等
2、光照强度对花色也有影响 ❖ 紫红色的花是由于花青素的存在而形成的。花青
素的产生与紫外线有关,它必须在强光下才能产 生,在散射光下不易产生。
❖ 如春季芍药的紫红色嫩芽以及秋季红叶均为花青 素的颜色。花青素产生的原因除受强光影响外, 一般还与光的波长和温度有关。春季芍药嫩芽显 紫红色,这与当时的低温有关,白天同化作用产 生的碳水化合物,由于春季夜间温度较低,在转 移过程中受到阻碍,滞留叶中,而成为花青素产
在高温下进行花芽分化:25℃以上进行分 化
在低温下进行花芽分化:20℃以下
(四)昼夜温差对花卉生长发育 的影响
昼夜温差大,对花卉生长发育有利。 白天温度高,可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更多
的有机养分;夜间温度低有利于抑制呼 吸作用减少养分的消耗。从而生长迅速。
一些主要花卉的昼、夜最适温度
种类 金鱼草 心叶藿香蓟 香豌豆 矮牵牛 彩叶草 翠菊 百日草 非洲紫罗兰
1、不同花卉种类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 ➢ 阳性花卉:全光照,不能忍受若干蔽荫,否则生
长不良 。一二年生花卉 仙人掌科 景天科
➢ 阴性花卉:适度荫蔽或散射光下才能生长良好,
不能忍受强烈的直射光线,生长期间一般要求有 50-80%蔽荫度的环境条件。蕨类 兰科花卉 凤梨科 天南星科
➢ 中性花卉: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一般喜欢阳光充
三、温度的调节
由于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期 对温度要求不同,在栽培实践中常以人工控 制温度来满足花卉的要求。
1、一般日间温度波动大对生长不利,但适度的 昼夜温差对生长有利。骤然的高温与低温对 花卉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温度过低过高 都会使花卉受到损害或死亡。
2、对需要低温的花卉,夏季要加强遮荫、通风、 喷水 等,免除高温对植物的损害
月季
白天最适温度 夜间最适温度
14—16
7—9
17—19
12—14
17—19
9—12
27—28
15—17
23—24
16—18
20—23
14—17
25—27
16—20
19—21 23.5—25.5
21—24
13.5—16
(五)温度与花色、花香的关系
在很多花卉中特别因温度和光强作用,对花色 有很大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光强减弱,花 色变浅,有些品种几乎不着色,但也有很鲜艳 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时还不清楚。
3、对需要高温的花卉,冬季应于温室中养护; 或于地面覆盖稻草、落叶、马粪、塑料薄膜 等简单防寒措施预防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第二节 光照
阳光是花卉赖以生活的必要条件,是植物制造有机 物质的能量源泉,它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
➢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
➢ 光照长度 光周期
➢ 光的发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温度(气温与地温)、光照(光的组成、 光的强度和光周期)、水分(空气湿度与 土壤湿度)、土壤(土壤组成、物理性及 土壤pH值)、营养元素以及空气等
第一节 温度
一、温度与花卉生长发育的关系 (一)花卉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 ➢ 最低温度 ➢ 最适温度 ➢ 最高温度 ❖ 花卉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型不同,温
二、光照长度对花卉的影响
1、花卉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 ➢ 长日照植物 :14—16小时日照,12小时以上 开
花,春季开花的植物
➢ 短日照植物 :8-12小时日照,12小时以下开花,
秋天开花的植物
➢ 中等日照植物:8—16小时日照均可开花,与日
照 长短无关,如大丽花、香石竹、非洲菊等
2、日照长度影响植物的分布
(一)耐寒性花卉
,抗寒力强, 在我国寒冷地区能露地越冬。能耐0℃以下,其中一部 分能忍耐-5—-10℃的低温。如三色堇、诸葛菜、金鱼 草、蜀葵、玉簪等。
(二)
原产暖温带及亚热带耐寒性较差的花卉,一般能耐-5℃以 上的低温,在北方需防寒(冷床、阳畦)越冬。如金盏 花、紫罗兰、桂竹香等。
(三)
一年生花卉及不耐寒的多年生花卉属之,多 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在生长期间要求高 温,一般不能忍受5℃以下的温度,在这 样的温度下则停止生长或死亡。因此,这 类花卉的生长发育能在一年中无霜期内进 行,在春季晚霜过后开始生长发育,在秋 季早霜到来时死亡。
日照长度的变化随纬度而不同;植物的分布也 因纬度而异,因此日照长度也必然与植物的分 布有关。
在低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赤道附近地 区),由于全年日照长度均等,昼夜几乎都为 12小时,所以原产该地区的植物必然属于短日 照植物。
偏离赤道南北较高纬度的温带地区夏季日照渐 长,黑夜缩短,冬季日照渐短而黑夜渐长,所 以原产该地区的植物必然为长日照植物。也就 是说,长日照植物仅分布在南温带和北温带, 而短日照植物常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