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环境功能区划
来宾环境功能区划

来宾环境功能区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来宾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广西中部,因地处横断山脉、大矶山脉和南欧喀斯特地貌的过渡带,使得来宾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宾市制定了环境功能区划,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一、自然生态功能区来宾市拥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珍贵的生态资源,包括丰富的植被、稀有的动植物和独特的地质景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宾市划分了自然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保护核心区、生态景观区和生态廊道。
1.保护核心区保护核心区是来宾市最珍贵的生态资源所在地,主要包括天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在这些区域内,严格限制开发建设和人类活动,保护植被和动植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2.生态景观区生态景观区是来宾市的自然风光和地质景观所在地,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这些区域可以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3.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是来宾市各个生态功能区之间的连接通道,它可以促进植物和动物迁徙,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生态廊道上,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和复垦,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二、经济产业功能区来宾市是一个资源丰富、产业多元的城市,主要以采矿业、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来宾市划分了经济产业功能区,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和旅游发展区。
1.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来宾市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区,主要包括化工园、电子信息园和现代服务园。
在工业园区内,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吸引外资引进科技成果,提高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农业示范区农业示范区是来宾市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依托区,主要包括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和休闲农业示范园。
在农业示范区内,可以推广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环境功能区

环境功能区划一、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定义: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内容。
二、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功能区定义环境功能区: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性功能区。
环境功能区依据区域的社会环境、社会功能、自然环境条件及环境自净能力等确定和划分。
在环境管理中,不同的环境功能区执行不同等级的环境质量标准。
例如GB3095-2012规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等。
2、环境功能区划定义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投资效益两方面的因素,在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前常常要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性质分别制定各自的环境目标,这种对区域内执行不同功能的地区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的划分被称为环境功能区划。
三、环境功能区分类环境功能区分为水功能区(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区、地下水质量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环境功能区)、声环境功能区、土壤环境功能区三大类。
环境功能区与环境质量标准之间有对应关系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1、水功能区分为以下三类:(1)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功能区划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环境功能区划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本文将探讨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案例分析。
一、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需求,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以实现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目的。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功能区划有助于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例如湿地、森林、草地等。
通过划定环境功能区,可以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持续发挥。
其次,环境功能区划能够合理利用资源。
通过划定不同的功能区,可以将不同的资源用途与特定地区相匹配,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例如,将耕地集中在适宜农作物种植的区域,将工业区设置在资源丰富的地区等,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环境功能区划有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通过对区域内不同功能区的明确划定,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例如,在生态敏感区域,可以采取措施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在水源保护区,可以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等,提高环境管理效果。
最后,环境功能区划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环境功能区划,可以在宏观层面上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二、环境功能区划的实施方法环境功能区划的实施方法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了解区域内的地理、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并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划定环境功能区的依据和划分原则。
其次,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该方案应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然后,开展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
环境功能区划事关公众利益,因此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确保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的思考

在生态环境管理中, 要设立生态功能基线, 即生态 红线, 对保证地球与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具有不可或缺 的作用, 意在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的稳定 发挥, 并且需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敏感区、 生态 脆弱区等区域, 对其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1]。 1.2 划定生态红线的基本原则
a) 重要性原则。 划定生态红线的目的就是保护重 要的生态功能, 或者是保护比较敏感、 脆弱的生态环 境。 国家和区域生态的安全底线就是生态红线, 所以, 关于生态红线的划定最主要的就是应该认识到区域的 生态重要性; b) 系统性原则。 生态红线的划定是一项 系统性工程, 应该根据需要保护的生态对象的类别和 能力来划定, 然后再通过叠加的方式来分析, 综合形成 区域生态功能红线; c) 等级性原则。 对于如何实行等 级划定生态红线, 应该依据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监管 部门的需求来决定, 比如可对生态红线区域的内部实
0 引言
环境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都是功能区划, 两 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科学地认识两者的异同, 正确 处理两者的关系, 有利于更好地平衡国家主体战略与 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为新阶段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 的决策引导。 时至今日, 地域主体功能区的全面推进 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理论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 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仍需要在理论、 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本文整理了环境功能 区划及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 指标体系和方法。 在管 理方式方面,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划分单元、 区域协调、 功能区管治以及与城乡规划的关系等具体问题提出了 解决思路。
环境规划与管理之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标准

0.4
TN ≤
0.2 0.5
1.0
1.5
2.0
环境功能区划
噪声功能区划
功能区
范围
0类区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安静区域
执行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
0类
1类区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1类
2类区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2类
3类区
工业区
3类
4类区
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 两侧区域
Ⅰ类区
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区 Ⅲ类区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 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 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区 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区
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功能区划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功能区 一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范围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 特殊保护的地区
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特定工业区
执行大气质量 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表 常规污染物浓度限值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二氧化硫(SO2) 年平均 日平均
1h平均
总 悬 浮 颗 粒 物 年平均
(TSP)
日平均
可吸入颗粒物 年平均
(PM10)
日平均
二氧化氮(NO2) 年平均
日平均
1h平均
一氧化碳(CO) 日平均
环境管理规划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墨西哥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第五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管理需要各国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5.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任务: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
6.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①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③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④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
8.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五个方面:(1)人是第一个主要对象:对于以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作为主要任务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来说尤其重要。
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
(2)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环境规划和管理也可认为是实现预定环境目标而组织和使用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流动全过程的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从宏观上说,要通过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去实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从微观上讲,要管理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规划和管理好物质生产、能量交换、消费方式和废物处理等各个领域。
(3)资金是系统赖以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经济发展消耗了环境资源,降低了环境质量,但又为社会创造了新增资本。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发展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B.1989C.1992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dSe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A.dS<0B.dS>0C.dS=0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A.I类B.II类C.III类D.W类E.V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D1994 )B 《国家环境保护七五年计划》 D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年计划》 A .结构化决策B .非结构化决策C .半结构化决策D .非程序化决策19. 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0. 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1. 风廓线是指(C )。
环境功能区划

的区域 2类标准适用区域: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 3类标准适用区域:规划工业区和业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 4类标准适用区域;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
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和轻轨交通道路两侧区域。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94)
Ⅳ类
Ⅴ类区
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注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Ⅴ类
注 明 : 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B3838-2002
注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注 明 : 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B3838-2002
噪声功能区划:0类声环境功能区、 1类声环境功能区、2类声环境功能区、3类声环境功能区、4类声环境
功能区。
注明: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
功能区
范围
执行环 境噪声 质量标
准
0类区 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区域
0类
1类区
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 位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1类
2类区
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 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位于缓冲带内的污染源,应根据其对环境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功能区 的影响情况,确定该污染源执行排放标准的级别。
注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T 14-1996
阅读材料:城市的合理布局
水面、绿化
防护带隔开
防
工业区和生
护
活区
带
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鱼 类保护区、一般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一般景观水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论1.1环境功能区划1.1.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大连市政府发布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05]42号文件,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1.1.2声环境功能区划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是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开发区,目前长兴岛地区还未作环境噪声功能区划。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类别划分原则,工业区执行3类标准。
本项目所在区域已被确定为工业区,因此应属三类噪声功能区。
1.2评价标准1.2.1环境质量标准(1)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05]42号)文件,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内,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特征污染物铅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规定铅日均值为0.0007mg/m3。
(2)噪声现状评价标准声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昼间65dB (A),夜间55dB(A)。
1.2.2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气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Ⅱ时段二类区标准;厂区其它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新污染源二级标准。
饮食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2)污水排放标准本项目厂区的废水经初步处理后,排放至长兴岛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
本项目污水排放标准执行《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表2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噪声排放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的3类标准。
(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DB21-777-9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8年第1号。
1.3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1.3.1大气环境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选取以项目中心为原点,半径为3km的区域。
1.3.2水环境根据项目的工程分析,该厂建成后,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少量生产废水,污水排放量为20.5t/d,污水经厂内预处理后排入长兴岛南部污水处理厂,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有关规定,对本项目排水只做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1.3.3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2009)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00米。
1.3.4风险评价本项目涉及柴油、LPG为易燃物质。
柴油的存储量小于临界存储量(q/Q值大于1),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
评价范围:选择距离风险源点3公里半径内,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
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4.1评价内容表1.7-1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表1.4.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的性质、规模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确定如下内容为评价重点:①项目工程分析,确定主要污染物的种类、产生量及排放量;②预测主要污染物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③分析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④进行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并汇总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
1.5环境敏感目标本项目敏感目标具体见表1.8-1和图1.8-1。
表1.8-1 环境敏感目标统计表敏感目标 与项目相对位置与厂界距离(m )规模新港居住区N2900规划小区用地面积2.63km 2,人口10.7万图1.8-1 敏感目标及评价范围示意图 比例尺1:1300002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 建设项目概况2.1.1 项目名称、地点及性质项目名称:大连新绿再生资源加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新 建建设地点: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新港村,具体位置参见图2.1-1。
总 投 资: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3.3亿人民币。
大气、风险评价范围本项目新港居住区2.1.2建设内容及规模2.1.2.1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从事废钢铁、第七类进口废物及国内废金属(各种废五金、电机、电器产品、电线电缆)的拆解、国内废家电拆解。
拆解后产品为铁、铜、铝等各种金属及塑料、玻璃、线路板等。
至2014年(一期项目)处理能力为:处理废钢铁40万吨/年,废金属7.4万吨/年,处理废旧家电15万台/年。
2.1.2.2建设规模本项目位于辽宁省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建设废家电工厂、废塑料工厂、废五金工厂等生产设施,废家电贮存库、废塑料贮存库等贮存设施及公用动力、消防环保及辅助设施等。
拟建厂址规划占地面积10万m2,一期建筑面积58400.57m2。
2.2工程分析2.2.1.1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按废家电、废塑料、废金属三大类介绍。
一、废家电工艺废家电工厂共有五条生产线,分别为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脑拆解线。
复印机与电脑主机共用电脑拆解线,电脑显示器在电视拆解线进行拆解。
本项目只处理CRT显示器,不处理液晶显示器,废家电所带的液晶显示器直接外委处理。
二、废塑料处理工艺废家电生产线拆解下来的所有废塑料均送废塑料工厂进行处理,处理时按不同类别分类进行。
破碎机破碎过程会产生粉尘;密度分选产生生产废水;设备运行产生噪声。
三、废金属处理工艺本项目处理的废金属包括进口及国内的废钢铁、废五金电机及废家电拆解产生的废金属类。
废钢铁入厂后,首先进入H2分选及切割工厂进行分选,部分废钢铁需进行简单的切割,使不同种金属分离。
废五金、废电线类进入废五金工厂进行处理。
废电线用剥皮机剥皮,废五金破碎后经多级分选,将铁、铜、铝分开,分别出售。
其它废钢铁及废家电拆解产生的废金属进入大马力金属破碎机破碎处理。
破碎后经多级红外线分选、磁力分选、X射线分选、手工分选,将铁、铜、铝、不锈钢及其它杂质分开,分别出售。
破碎机破碎会产生粉尘;设备运行产生噪声。
项目使用X射线分选,需报省环保局办理相关手续。
2.2.1.2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一)废水表2.2-5 废水产生与排放情况(二)废气表2.2-7 废气污染源源强参数及排放情况一览表(三)固体废物表2.2-8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四)噪声表2.2-9 拟建项目噪声源及治理情况dB(A)3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3.1清洁生产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且采取了多项节能降耗措施;环保设施较完善,污染控制水平较高,对产生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故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清洁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2总量控制本建设项目涉及到的污染物控制因子为废水中的COD,COD排放量为0.34吨/年;废气中的SO2,SO2排放量为0.026吨/年。
4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常规污染物:项目评价范围内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只是由于长兴岛目前处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阶段,以及测点周围植被覆盖率不高等因素,使得监测的PM10的数值略有超标,属正常现象;其他常规污染物任何一次值和日均值均无超标现象,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
4.1.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项目拟建区噪声昼、夜间监测结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限值(昼间等效声级≤65dB,夜间≤55dB)。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1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1.1正常工况预测结果由估算结果可知,拟建项目正常工况排放的粉尘和铅在其污染源下风向的最大占标率均不超过10%,具体分别为粉尘占标率1.24%、铅占标率2.76%。
根据导则,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小于10%,因此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可定为三级。
估算模式基本上考虑了污染物对环境的最大影响,计算结果偏于保守,根据导则要求,三级评价不需要进一步预测,可直接利用估算模式结果进行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工作。
所有预测因子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特征污染物铅,其预测的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对应的质量浓度占标率为2.76%,浓度为5.81×10-5mg/m3。
综上,通过对估算模式预测结果的分析可知,项目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5.1.1.2非正常工况预测结果在非正常工况下,铅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对应的质量浓度占标率为14.4%,满足标准要求;粉尘下风向最大落地浓预测度对应的质量浓度占标率为123%,超标23%,敏感目标处预测浓度占标率为99%,非正常工况下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
当发生除尘器故障时,应立即停止生产。
5.1.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水由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两部分构成。
生产废水主要是塑料分选废水和氟利昂回收、分解废水。
经厂内污水处理装置预处理后,与预处理过的生活废水一同排入长兴岛南部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本项目污水排放量为20.5t/d,南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为3万t/d,南部污水处理厂完全有能力接收本项目排放的污水。
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废水经有效处理后,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5.1.3营运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由预测结果可知,在采取了报告书中的噪声防护措施后,本项目各厂界噪声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的要求。
目前项目周围最近的居民区距离为2900米,本项目噪声不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
5.1.4营运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项目的工业固体废物种类较多,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矿物油、含多溴联苯废塑料、感光体、含铅玻璃粉、废电池、废线路板、废活性炭等属于危险固废。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废钢铁处理产生的废弃物是金属屑、织物、泥土等的混合物,可做为一般工业固废送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场。
本项目的生活垃圾,送生活垃圾填埋场。
以上几种固体废物严格按照上述措施处理处置和利用后,对周围环境及人体不会产生影响,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
建设项目产生的各项固废均可得到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2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本项目确定的防护距离为800米。
本项目距最近的居民区长岭2900米,项目附近也没有规划的居民区,本项目的建设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