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夕日欲tuí()沉鳞jìng()跃yù()其奇者藻()荇()交横怀民亦未寝()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相与步于中tíng()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五色交辉:_________(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_________(4)解衣欲睡:(5)盖竹柏影也:___(6)念无与为乐者:(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水中藻、荇交横: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①相与步于中庭:___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交①水中藻、荇交横:___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内阅读【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解释加点词:(1)答谢中书书___ (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

___ (4)晓雾将歇(5)夕日欲颓6.“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7.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B.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 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 寻张怀民寻病终4.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 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 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6.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 念念有词B. 心无杂念C. 念念不忘D. 念过大学7.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习题)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习题)原卷版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这篇小说记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以及在日本弃医从文,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真挚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B.《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答谢中书书》这封书信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D.《黄鹤楼》描写了古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乡的思想感情。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猿.鸟(yuán)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相与.(yǔ)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竹柏.(bǎi)解.衣欲睡(jiè)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郦道元《三峡》)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段《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段《三峡》节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短文二篇》同步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3.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C.实是欲界之仙都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二、情景默写5.根据要求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一文意境优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处处扣住“月”字来写,其中侧面写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现作者惆怅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小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习题)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习题)原卷版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C.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忧愁,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D.“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手法。

2.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二则》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它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吴均、陶弘景,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C.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时所作,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水经注》作者是北魏郦道元,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猿鸟(yuán)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相与(yǔ)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竹柏(bǎi)解衣欲睡(jiè)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贬职期间,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跃)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置身其中)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8题;共16分)1.下面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 怀民亦未寝(睡觉)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 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 念念有词B. 心无杂念C. 念念不忘D. 念过大学4.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5.对《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_______。

丹阳秣陵人,著有《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是指________。

8.《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短文二篇基础巩固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未寝.(qǐn) 夕日欲颓.(tuí)B. 遂.至(suì) 与.其奇者(yǔ)C. 相与.(yǔ) 沉鳞竞跃.(yuè)D. 竹柏.(bǎi) 藻、荇.交横(xìng)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五色交辉..( )(2) 晓雾将歇. ( )(3) 夕日欲颓. ( )(4) 沉鳞..竞跃 ( )(5) 念.无与为乐者 ( )(6)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 相与..步于中庭 ( )(8) 庭下如积水空明.. ( )(9)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 古来共.谈 ( )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这位失意的作者。

B. “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几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5. 默写。

(1) 山川之美,__________。

__________,清流见底。

(2) 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

(3) 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

(4) 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

(5) 何夜无月?__________________?(6) 《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
B.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寻张怀民寻病终
4.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 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 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6.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A. 念念有词
B. 心无杂念
C. 念念不忘
D. 念过大学
7.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二、填空题
8.理解课文《记承天寺夜游》,默写。

①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9.默写
a________,猿鸟乱鸣。

b夕日欲颓,________ 。

c《答谢中书书》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e《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苏轼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会期待用什么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40字以内)
【材料】埙: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它音色朴拙低沉,独为天籁。

鼓: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上古时代的战鼓,皆由鳄鱼皮制成,取鳄鱼的凶猛习性以壮鼓声,音色雄浑而奔放。

古琴: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四、文言文阅读
1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晓雾将歇()② 能与其奇者()
③ 念无与为乐者()④ 但少闲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写一句有关“月”的古诗文:,。

(5)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意思?“闲人”真“闲”吗?
12.文言文阅读
灵壁张氏园亭记(节选)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

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凡八百里________
②果蔬可以饱邻里________
③乐其风土________
④幅巾杖屦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②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4)本文结尾部分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 A
3. C
4. C
5.C
6. C
7. D
二、填空题
8.月色入户,无与为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晓雾将歇;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三、语言表达
10. 古琴:古琴的声音空灵轻越,委婉缠绵,与月下承天寺的空明澄澈之景相契合。

四、文言文阅读
11. (1)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指欣赏③考虑,想到④只是
(2)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闲人不闲,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12. (1)一共;使……饱,使……满足;喜爱;拄着竹杖
(2)①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②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

(3)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4)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