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主要设计依据1.建设方提供由规划部分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书、地形图、红线图等基础资料。
2.《嵊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4.《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6.《浙江省住宅设计标准》 [附条文说明] DB33/1006-2017。
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4763-2012。
二、项目用地概况1.工程名称:XXXXX;2.地块位置:西地块东至规划道路,南至规划用地,西至嵊州大桥,北至规划道路,东西长约120米,南北长约72米;东地块东至嵊州市公用事业-养护中心及城南垃圾中转站,南至规划道路,西至规划道路,北至规划道路,东西长约138米,南北长约89米。
3.用地面积:9156平方米(折合约28亩)。
其中西侧地块用地面积为8191平方米;东侧地块用地面积为10965平方米,;4.用地性质:居住用地为主;5.容积率:西地块1.3-2.6;东地块1.5-3.47;6.建筑密度:西地块30%;东地块35%;7.绿地率: 30%8.建筑层数:西地块地上自然层数不超过 8 层;东地块地上自然层数不超过18层9.建筑层高控制:按浙江省《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和竣工综合测量技术规程》(建设发〔2018) 136 号)执行;10.建筑高程控制:12-79米(采用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11.建筑日照间距控制:按《嵊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执行;建筑侧向间距控制:按《嵊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执行。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一、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1.结合嵊州市城市发展,与城市整体有良好契合,创造高质量现代化居住小区。
2.结合地区现实条件,适应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求。
3.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创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马鞍山市地产大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马鞍山市地产大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马鞍山市地产大厦,位于马鞍山市雨山路南侧,市中心大道以东交叉口。
用地范围:西至中心大道,东至联通公司用地。
基地为矩形,临中心大道南北长约57米,临雨山路东西宽约67米。
总用地面积3820平方米。
拟建办公楼为集办公、会议、培训、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办公楼。
大厦建成后将成为马鞍山市沿雨山路的标志性建筑。
二、设计依据1、马鞍山市地产大厦建筑设计意见书2、马鞍山市规划局设计条件审核意见书z20040002 (案卷编号:TJ10044)3、马鞍山市规划局提供的建设用地红线图和电子文件4、《办公楼设计规范》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其他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相关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法规和规定三、总平面设计1、总平面设计原则(1)从城市设计的理念出发,单体建筑既充分体现个性和形象,又同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合。
建筑与环境相统一,构筑一个完美的建筑标志物。
(2)从创造丰富的室内空间和宜人的城市空间为原则,设计中强调合理的功能布局,顺畅的交通组织,丰富的空间序列,愉悦的环境气氛。
(3)和当今社会发展的动态趋势相适应,创造舒展的曲线体形,在满足功能和降低造价的前提下,表达建筑与现代技术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文化理念。
2、基地现状马鞍山市地产大厦,位于马鞍山市雨山路南侧,市中心大道以东交叉口。
用地范围:西至中心大道,东至联通公司用地。
基地为矩形,临中心大道南北长约57米,临雨山路东西宽约67米,总用地面积3820平方米。
3、基地分析该基地呈矩形,西边和北边均朝向城市主干道,根据规划法规均可以设置机动车出入口。
鉴于基地周围的建筑风格各异,因此本建筑的造型拟创造一个中性的、具有办公建筑自身性格,体现现代建筑材料和科技含量的建筑形象。
4、总平面布局基于以上对基地现状和建筑的分析,本方案拟把建筑主体适当退后雨山路和中心大道,使大厦前能形成建筑与城市对话的产物——广场。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完整)

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的立项文件2.杭州市规划局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座标及现状地形图3.杭州市规划局批复的建设项目意见书和勘设红线图4.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提供的设计招标任务书5.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面意见6.杭州市现行的《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5版)、《杭州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及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二、概述及现状分析为响应杭州市政府要求三年建设三百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目标,根据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确定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拆迁的居民需要更快更好的被安置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大事,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规划设计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展开的。
本地块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打铁关,东至建国北路,南至规划二号路,西至规划中学,北至市电力局110KV东新变电所,现状地址即东新路与绍兴路交叉口西南角。
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文化气息浓郁,商业发展成熟,这充分体现出市政府对拆迁市民的人文关怀。
本地块交通便捷,紧临两条双向八车道的市级道路,远期还将有地铁一号线艮山门出站口在地块东侧。
周边配套完善,地块北侧为易初莲花、和平家私等商业中心,西北侧为朝晖现代城等成熟社区,根据详规,地块西侧将建设为中学和幼儿园,南侧将建设配套公建和农贸市场。
四周自然环境优美,东西南侧均有河流分布。
总用地面积22698m2,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进行设计,该区块以小高层与高层相结合,辅以沿街商业用房及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库,容积率为1.94,绿化率为43%,建筑密度为23.2%,区块总建筑面积为5323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970 m2,地下建筑面积9265m2。
三、设计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即以公众需要为本人本主义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建设准则。
体现一切以公众需要为本的原则,突出人文关怀的规划设计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努力创造一个经济适用、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的现代化小区。
图书馆建筑设计说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院图书馆改扩建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 设计依据1.1.1. 业主提供的工程基地的地形图和规划设计条件1.1.2.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与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之——房屋建筑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1.2 工程概况◆ 1.2.1. 本方案位于位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之内(长沙校区西园),北侧与玉兰路相望,东侧为教学楼,南侧规划中的综合实验楼,西侧为办公楼。
西园图书馆改扩建建设项目,是在旧址上将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并拆除毗邻的办公楼建筑用以扩建部分场馆,新老建筑需有机结合,拟新建图书馆为一座9层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7492.8㎡,其中新建面积11120㎡,保留面积6372.8㎡。
◆ 1.2.2. 设计宗旨:◆通过对工程自身因素和周边环境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的设计目标:◆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出合理方便的功能流线,形成丰富而有序的空间感和良好的形体视觉效果,使本工程成为校园内具有鲜明特色的智能化学习阅览大楼。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设计,使图书馆成为校园内一个具有良好景观视野且宜人的学习、阅览场所。
摆脱图书馆惯有的单调沉闷的氛围。
另外新老建筑的有效结合也是本次设计要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我们希望能通过本次设计,对校园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使图书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超前性,其造型新颖别致,个性开朗而温馨,大气却又不失雅致。
◆在满足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适用双收益。
第二章总平面及建筑设计一、概述本项目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建设项目,其鲜明的地域环境在城市规划、校园规划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本项目将成为校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二、区位分析●位置重要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图书馆将成为具有多功能空间、优良景观空间和交往空间的校园建筑新名片,将进一步推动校园建设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说明书之建筑毕业设计说明

建筑毕业设计说明【篇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第1章建筑设计说明1.1建筑物功能本工程是华英中学学生宿舍楼,在设计时主要考虑到满足住宿的使用要求。
1.2设计依据1.2.1 自然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土的类型属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5g,调整后特征周期为tg=0.35s,本场地20.0m深度范围内无液化土层,可不考虑地震液化及震陷问题。
拟建场地35.0m深度范围内,3b层粉细砂~4a层粉土工程性能均较好、层位较稳定,可作为桩端持力层。
各层土桩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见下表。
表1—1土桩参数表2、抗震设防裂度:7度(0.15g);抗震设防分类:丙类3、防火等级:ii 级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5、基本风压:w0=0.5kn/m2,主导风向:冬季西北,夏季东南。
6、基本雪压:s0=0.40kn/m27、冻土深度:地表以下0.7 m8、地下水位:地表以下5.0 m,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9、气象条件:年平均温度为11.4~12.9℃,年平均降水量在522.2~663.4毫米1.2.2活荷载标准值1、不上人屋面: 0.5kn/m22、居室、走廊、卫生间: 2.0kn/m23、疏散楼梯:3.5 kn/m24、电梯机房:7.0 kn/m25、隔墙荷载:1.0 kn/m21.2.3 房屋组成及面积要求1、总建筑面积控制在 6000m2~8000m2。
2、满足单元式公寓要求,可同时容纳约1000名学生住宿。
要求每层均设双人间,每间宿舍均设有单独卫生间,使用人数不超过100人。
每层集中设置公共洗衣房、公共厨房。
1.2.4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遵循的法规或规范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05j建筑全套图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等设计依据。
1.2.5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位于天津市,故而首先考虑到工程地点位于严寒地区,所以满足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
老人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金秋家园颐养中心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一、设计原则1、工程概况:金秋家园颐养中心所在用地位于泉州市洛江双阳朝阳片区,东临其它企业用地,西侧,北侧均为山坡地,南面临朝阳二路。
一二期总用地面积约68656.4平方米(合102.9亩), 本项目用地远离繁华闹市,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规划将建成老年人养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颐养天年的理想休养场所,为入住老年人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一二期总建筑面积8.9万余平方米,其中一期共有综合楼一栋(5层),特殊护理楼一幢(8层),公寓楼7幢(5-6层),食堂一幢(3层)。
二期有公寓楼2幢(7层),会所一幢(3-5层)及职工宿舍楼一幢(5层),高档型公寓20幢。
2、设计依据:(1)、泉州市建设规划部门提供的用地红线图(2)、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及任务书(3)、国家及地方有关的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的有关规范民用建筑的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2-99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40-20033、设计指导思想:(1)、结合周边环境及基地现状,考虑老年人建筑的特点和要求,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尽量满足相关设计条件,强调园区的整体性,使园区因地制宜,合理舒适。
(2)、顺应地形、地貌、结合总体布局,塑造优美宜人的园区绿色景观,强调环境的均好性,体现环境的地方韵味,重视环境的协调感,努力营造社区的“家园感”和“归属感”。
(3)、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景观、空间、户型等多方面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力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创造出有个性特点,有一定品位的现代化新型老年社区。
二、建筑设计:1、设计思路与总体布局(1)、整体规划,突出轴线将整个园区当一个大家庭来考虑,公共空间相对集中开放,私密空间相对环绕分散.各功能空间相对独立,整体建筑群通过连廊联系,使用便捷。
房屋建筑学 第一章 建筑设计概论

的尺寸,无不以人体及其活动尺度为依据。图1-1、图1-2为我国
标准人体基本尺寸与人体活动所需的尺寸图。 (二)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空间 家具、设备的尺寸,以及人们在使用家具和设备时所需的空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一)熟悉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有: 建设项目总的要求和建造目的的说明; 建筑物的具体使用要求、建筑面积以及各类用途房间之间的面积分配;
建设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并说明原有建筑、道路等室外设施费用情况; 建设基地范围、大小,原有建筑、道路、地段环境的描述,并附地形图; 供电、供水和采暖、空调等设备方面的要求,并附水源、电源的接用许可文 件; 设计期限和项目的建设进程要求。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2建筑材料供应和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 3基地踏勘。 4当地建筑传统经验和生活习惯。
9
第二节 建筑设计程序
二、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提出设计方 案。一般不少于两个,以供建设单位选择,选定的方案经进一步的 修改完善,综合成较理想的方案,送有关部门审批。批准的方案便 是下一阶段设计、施工准备、材料设备定货以及基建拨款等的依据 文件。
三、技术条件 建筑设计应遵循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各地或各 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采光设计标准等。以提高建筑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加快基本建设步伐,这体现了国家的现行政策和我国的经济技术 水平。
18
第三节 建筑设计依据
四、建筑模数 设计标准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前提。建筑设计应实行国家 规定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1986)。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建筑组 合件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 基本模数:根据《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1986),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定为100mm, 符号为M,即1M=100mm。 扩大模数或分模数: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部位或构件、缝隙 等的尺度大小相差较大,设计时分别采用扩大模数或分模数。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有3M、6M、12M、15M、30M、 60M六个。 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有1/10M、1/5M、1/2M等3个。
建筑设计原理课件第一章概述

• 建筑设计概述 • 建筑设计的要素 • 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 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Hale Waihona Puke 01建筑设计概述建筑设计的定义
总结词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的创造过程,涉及对建筑外观、内部布局、功能需求等方面 的规划和设计。
详细描述
建筑设计是运用技术和艺术的手段,根据特定要求和条件,对建筑物的外观、内 部布局、材料、设施等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建筑设计旨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 求,同时创造出舒适、美观、符合功能要求的建筑空间。
技术设计原则
技术设计应遵循先进性、可靠性、 节能性等原则,以满足人们的生活 和工作需求。
技术设计技巧
技术设计需要考虑系统集成、设备 选型、设施布局等技巧,以实现建 筑物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03
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设计构思阶段
创意构思
在设计构思阶段,建筑师会深入研究项目需求,理解客户的期望和限制条件,并 开始探索各种创意和可能性。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形成独特且符合项目要求的设计 理念。
结构要素
结构要素
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涉 及到建筑物的承重体系、 支撑体系、连接方式等。
结构设计原则
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 稳定性、经济性等原则, 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长 期使用。
结构设计技巧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 构造、施工方法等技巧, 以实现建筑物的功能和美 学要求。
美学要素
美学要素
美学设计技巧
04
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设计
总结词
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发 展方向,它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 考虑环境因素,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V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高职学院教学楼。
工程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东头,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院内。
其在总平面图中的位置:图书馆、青年教师公寓以北,鸣飞湖以东,原有基址为鱼塘,批准地界南北长510.00m,东西长402.30m,可用地面积8902.2m2。
该工程为结构5层(一层半地下室,用作车库,设有二个车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教学类建筑,总建筑面积为6812.26 m2。
1.2建筑物功能设计:1.2.1 平面设计:首层房间有7间教室、5间办公室,一个开水间3个卫生间(一个残疾人卫生间)。
各个教室面积面积分别为:78.13 m2、78.13 m2、51.84 m2、51.84 m2、78.13 m2、104.85 m2、104.85 m2,前四个分布在建筑物的北侧,后三个分布在建筑物的南侧;办公室的面积分别为:25.92 m2、25.92 m2、25.92 m2、25.92 m2、54.10 m2,其中前四个位于建筑物的北侧、最后一个办公室位于南侧;卫生间分为普通卫生间(二个,位于南侧)、残疾人卫生间(一个,位于北侧),面积分别为:24.86 m2、24.96 m2、8.30 m2。
二~五层布局与首层大致相同。
1.2.2剖面设计:首层高4.5m(地下室高 3.3m)、二~五层高 3.9m,、室内外高差 1.2 m、结构标高20.1m。
教室与办公室是学习业与办公的场所,一般需要安静的环境、充分的采光和快捷安全的疏导,因此教室、办公室应多设置窗户、设置大些的的窗户,以供良好的采光,从而利于工作学习;楼梯、卫生间不需要太多的采光故仅设置小型窗户即可,大多设置在北面。
房间剖面的设计,首先确定室内净高,即房间内楼地面到顶棚的距离或其他构件如梁底的距离,对于教室由于室内人数较多且很集中、房间面积更大,根据使用性质要求,房间的净高要更高些。
采光通风的设计,室内光线的强弱和照度是否均匀,除了和立面中窗户的宽度和位置有关外,还和剖面中窗户的高低有关。
本教学楼工程中教室与办公室中设置的窗户较多,高度较大完全能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另外本工程整幢建筑是南北朝向,也可以充分的采光。
综上可知,剖面设计满足各项功能的要求。
1.2.3、交通联系:跨度 2.7米的走廊是连接各个房间、门厅、和楼梯的设施,同时也是解决房屋中水平联系和疏散的问题,其亮度和宽度均符合人流通常和建筑防火的要求。
楼梯时各层房间重要的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是人员疏散的必备设施,根据使用要求可确定楼亭休息平台的宽度,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考虑整幢建筑的楼梯数量以及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
对于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交通路线简捷明确、联系通行方便;人流通畅、紧急书、疏散迅速及时安全;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在满足上面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空间处理等造型问题。
本工程中在建筑物的西侧设置一个两跑内部楼梯,东侧设置一个外挂钢楼梯。
两部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门窗均采用乙级防火门窗,每层所设置的防火区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内外内外1.3建筑立面设计:立面在西南面和东北面处采用淡蓝色的玻璃幕墙,起到采光和装饰得双重效果,同时也给人清新爽快地感觉;其余处均采用白色涂料粉刷 ,有外墙的立面,窗户的排列富有韵律。
1.4建筑构造做法:1.4.1围护墙与柱子:A .方案:墙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优点:增大建筑使用面积,建筑外面平整, 有便于外装饰;缺点:由于柱在房间内突出,不利于家具 的摆放,适合学校、办公楼等建筑。
B.方案:墙内皮与柱内皮齐平优点:柱突出在建筑外,有利于建筑的外 观视觉感。
室内无柱的突出,适合于住宅建筑。
缺点:缩小了建筑内的时使用面积。
C.方案:柱外皮和墙外皮不齐优点:大大增加了建筑的使用面积,还具 有A 方案的优点。
缺点:室内突出物大,不利于室内家具等的摆放。
综合考虑本建筑工程选择了A 建筑方案。
内外1.4.2.边梁与柱的关系: A.方案:(1).(2)两方案传力效果好,但是施工不是很方便;此方案传力偏轴,传力效果不好,但是施工方便。
B.方案:此方案传力偏轴,传力效果不好,但是施工方便。
边梁居中(1)边梁居中(2)边梁偏轴C.方案:这三种方案优缺点和A 方案相同。
对于不同方案,边梁与柱有不同的位置关系,不同的位置关系有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难易程度也就不一样。
综合比较分析本建筑选用A 方案的边梁偏轴。
1.4.3、外墙及内隔墙体材料选择,及厚度:内外墙:加气混凝土等轻型墙、厚度均是250;1.4.4、隔层房间楼地面、墙面、天棚做法:1、楼地面:(1)大厅、走廊、楼梯磨光花岗岩楼面:⒈ 20厚磨光花岗岩楼面,稀水泥浆擦缝⒉ 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⒊ 20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⒋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教室、办公室卫生间铺地砖:⒈ 8~10厚铺地砖楼面,干水泥擦缝; ⒉ 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 ⒊ 20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⒋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⒌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3)铺地砖搂面(卫生间):边梁偏轴边梁居中(2)边梁居中(1)⒈ 8~10厚地砖搂面,干水泥擦缝;⒉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⒊ 20厚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⒋ 60厚C20细石混凝土地漏找坡,最薄处不小于30厚;⒌聚氨酯三遍涂膜防水层厚 1.5~1.8或用其他防水涂料防水层,防水层周边卷起高150;⒍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四周抹小八字角;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内墙面:(1)大厅、走廊、教室、办公室、楼道抹灰:⒈刷无光油漆;⒉厚1:0.3:2.5水泥石膏砂浆抹平压实抹光;⒊6厚1:1.6水泥石膏砂浆抹平扫毛;⒋6厚1:0.5:0.4水泥石灰膏扫底扫毛;⒌加气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一道;(2)卫生间贴瓷砖;1. 白水泥擦缝;2. 贴5厚釉面砖;3. 8厚1:01:2.5水泥石膏砂浆结合层;4. 8厚1:0.5:4水泥石膏砂浆打底扫毛或划出纹道;⒌刷加气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一道;3、天棚:(1)大厅走廊矿面板吊顶:⒈ 18厚矿棉板;⒉铝合金横撑┴25×22×1.3或┴23×23×1.3中距等于板材宽度;⒊铝合金龙骨┴32×22×1.3或┵32×23×1.2中距等于板材宽度(边龙骨└35×11×0.75或└25×25×1)⒋轻钢大龙骨;⒌φ8螺栓吊杆,双向吊点(中距900~1200一个);⒍钢筋混凝土板内预留φ6铁环;(2)教室、办公室抹灰:⒈刷(喷)涂料;⒉ 3厚细纸巾(麻刀)石灰膏抹灰;⒊7厚1:0.3:3水泥石灰砂浆打底;⒋刷素水泥浆一道;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3)卫生间铝塑条板吊顶;⒈ 0.5~0.8厚铝合金条板面层;⒉中龙骨U50×19×0.5中距<1200;⒊大龙骨[60×30×1.5(吊点附掉挂)中距<1200 ;⒋φ8螺栓吊栓,双向吊点(中距900~1200一个);⒌钢筋混凝土预留φ6铁环,双向中距900~1200;4、外墙:抹灰:⒈喷(刷)外墙涂料;⒉6厚1:2.5水泥砂浆找平;⒊6厚1:1:6水泥石灰膏砂浆刮平扫毛;⒋6厚1:0.5:4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扫毛;⒌刷加气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一遍;1.4.5、屋面防水、保温做法(见98J1P13编号 12):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聚苯保温板保温。
1.4.6、室外台阶、坡道、散水做法:1.铺石质板材台阶(见98J1P10编号○9);2.水刷豆石坡道(见98J1P10编号○1);坡道:混凝土地面(1)10厚1:1.25水泥白石子(小八厘米内掺30%石屑)用斧垛毛两边成活;(2).水泥浆结合层一道;(3)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4)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5)100厚C15混凝土;(6)垫层;(7)素土夯实(坡道按工程设计)。
3.混凝土散水(见98J1P3编号○1)。
(1) 50厚C15混凝土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2)150厚3:7灰土垫层;(3)素土夯实向外坡4%。
1.5、材料选择:1、混凝土:垫层混凝土采用C15,柱、梁、板、墙混凝土采用C35;2、钢筋:梁、柱纵筋:HRB335;板,梁、柱箍筋HPB235。
1.6、门窗表(见下表):1.7、建筑方案的评价:一幢建筑物的建筑方案涉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建筑物除了具有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本建筑物的建筑方案设计经综合考虑,不论从功能、技术、经济、艺术等各个方面,总的说来本建筑物不但能满足功能要求,为办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且在房屋的建造中,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该建筑物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新设计的单位建筑,使所在基地形成了协调的室外空间,室内的空间尺寸也满足了教学及办公活动的尺寸及功能要求,使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了效能。
该建筑物拥有良好的朝向,从而有利于师生的各种需要,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达到了较好的设计效果!本建筑整体造型采用“一”字型,作为教学之用,符合严肃庄重的审美要求,而且规则对称的造型外墙装饰采用涂料和玻璃幕墙,这样,使的外墙色彩有对比有变化,在整齐中力求变化和翻新。
使整个建筑物挺拔端庄和流畅之美。
由于窗户内凹,且窗户开的较大,实际墙体面积较小。
墙体感觉又有轻巧开敞之感,一扫传统教室的沉闷和封闭。
本建筑亦有不足之处,如场地利用不足,层次感不是很强烈,在建筑审美要求上略有欠缺,但总体来说还是较不错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