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南京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南京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解热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过程;2. 使学生了解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及供热需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3. 帮助学生掌握供热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及管道布局。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供热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案例、团队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供热系统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为人类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南京地区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对实际工程问题感兴趣,但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供热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基础、能量转换与传输、热能利用等,参照教材第一章内容;2. 南京地区气候特点与供热需求:分析南京冬季气候特征,探讨供热需求及现状,结合教材第二章案例;3. 供热系统设计方法:a. 热负荷计算:介绍热负荷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参照教材第三章;b. 设备选型:学习供热设备类型、性能参数及选型原则,参照教材第四章;c. 管道布局:探讨管道布局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施工要求,参照教材第五章;4. 计算机软件在供热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学习常用软件的功能、操作方法及实例分析,参照教材第六章;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实际供热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设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安排与进度:1. 基本原理(2课时):热力学基础、能量转换与传输、热能利用;2. 南京地区气候特点与供热需求(1课时):分析气候特征、供热需求及现状;3. 供热系统设计方法(6课时):a. 热负荷计算(2课时);b. 设备选型(2课时);c. 管道布局(2课时);4. 计算机软件应用(3课时):软件介绍、操作方法及实例分析;5. 实践教学(2课时):参观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及模拟设计。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带图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带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具备一定的供热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基本热传递方式,供热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热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包括热负荷计算、管道布局设计、散热器选择等,并能够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和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热工程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传递方式、热负荷计算、热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等。
2.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道布局设计、散热器选择、泵和阀门的设计和应用、热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
3.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锅炉和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太阳能供热技术、地热能供热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系统地介绍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法,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于供热工程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哈密市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哈密市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哈密市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应用;理解哈密市的气候特点和供热需求;掌握供热工程的设计原则、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了解供热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供热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能源、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哈密市的供热需求分析、供热工程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方面。
1.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热能的传输和转换原理,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等。
2.哈密市的供热需求分析:分析哈密市的气候特点、建筑结构和供热需求,了解供热工程在哈密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供热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供热系统的规模确定、热源选择、管道布置和设备选型等设计原则。
4.供热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介绍热源设备、输送设备、换热设备等的主要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5.供热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包括运行参数的监测与控制、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事故处理和节能优化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运行管理。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热工程》、《城市热力工程》等。
办公南京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办公南京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南京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供热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掌握相关法规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能源转换与传递的基本规律,了解节能减排技术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供热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优化供热系统的技能,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制定合理的供热方案。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供热工程问题进行有效讨论与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生,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增强学生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的认同,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结合供热工程学科特点,明确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环保意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南京供热工程概述:介绍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供热系统分类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供热工程概述》内容安排:2学时2. 供热系统原理与设备:讲解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供热系统原理与设备》内容安排:4学时3. 供热系统设计与优化:分析供热系统设计方法、优化策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教材章节:第三章《供热系统设计与优化》内容安排:6学时4. 节能减排技术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介绍节能减排技术及其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节能减排技术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内容安排:4学时5. 供热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供热政策、行业标准及法规。
教材章节:第五章《供热政策与法规》内容安排:2学时6.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南京供热工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某小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某小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供热系统中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及设备选型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区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和设备选型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供热事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2. 增强学生对我国供热行业发展的信心,激发为我国供热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供热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基础、热量传递方式、流体力学基础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小区供热系统构成及功能:介绍供热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分析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及设备选型:包括热量计算方法、管道设计原则、设备选型依据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供热系统优化与改进:分析现有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措施,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和设备选型实践操作,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南京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南京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热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3)了解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了解供热工程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2)能够计算供热系统的参数;(3)能够分析和解决供热工程中的节能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建筑节能和环保的意识;(3)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供热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以及供热工程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供热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3.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供热工程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5.供热工程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3.案例分析法:分析供热工程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实验法:进行供热系统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供热工程的运行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热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供热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3.多媒体资料:供热工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供热系统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供热工程小区课程设计

供热工程小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明确小区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区供热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分析小区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小区供热工程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供热工程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关注我国供热行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热工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供热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流体力学基础。
教材章节:第一章《热工学基础》2. 小区供热系统组成与功能:学习供热系统的分类、主要设备及其作用,了解系统的工作流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供热系统及其设备》3. 小区供热系统设计流程与计算方法:学习供热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掌握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供热系统设计》4. 供热系统节能减排技术:了解我国供热政策、节能减排标准,学习常见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供热系统节能技术》5. 小区供热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小区供热工程案例,了解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供热工程案例分析》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区供热系统的设计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供热系统组成与原理
热源
提供热能的设备或装置,如锅炉、热交换器 等。
热用户
使用热能的设备或场所,如散热器、地暖等 。
热网
将热能输送到用户的管道网络,包括主管道 、支管道和连接管道。
控制系统
对供热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系统,包括温 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热力设备类型及特点
锅炉
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 ,使水加热成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根据燃料类型可分为燃煤锅炉 、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
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建筑条件和供热 需求,设计一套合理、高效的供热系统 。
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采用先进的供热 技术和设备。
优化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供热工程将与多学科进行交 叉融合,如建筑学、环境科 学、材料科学等,需要学生 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 合能力。
THANK YOU
02
调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便后续 分析和处理。
03
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验收,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 。
04
验收标准包括设备性能、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如有不合格项 ,应及时整改并重新验收。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本次课程设计成果总结
01
完成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的任 务书和指导书,为课程设计提 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04
供热系统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与比较选择
01
根据供热需求和场地条件,构思多种供热系统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天津某办公楼供热系统设计班级:建筑节能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目录1.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3)工程概况 (3)设计计算参数 (3)2.供热热负荷计算 (4)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计算 (4)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4)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 (5)以一层101会议室进行举例计算 (6)其他房间热负荷计算 (9)3.采暖系统的选择及管道布置 (16)热水供暖系统分类 (16)机械循环系统与重力循环系统的主要区别 (16)选择及布置 (16)膨胀水箱的计算 (17)4.散热器的选择及安装 (17)散热器的选择 (17)散热器的安装 (17)散热器的计算 (17)5.系统水力计算 (20)水力计算方法 (20)水力计算举例 (20)其他管路水力计算 (21)水力平衡校核 (26)6.个人总结 (31)参考文献附录施工图一、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1.1工程概况该项目是位于天津市(属于寒冷地区)的一座三层办公楼,包括会议室、办公室、值班室、阅览室、厕所等功能房间。
一层建筑层高,二三层层高。
设计计算参数气象资料: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办公室为20℃,会议室18℃,走廊、楼梯间、卫生间为16℃冬季室外计算温度-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s围护结构:1)外墙:保温外墙(37墙),传热系数为K=(m2·K)2)内墙:两面抹灰一砖墙(37墙),传热系数为K=(m2·K);一楼卫生间隔墙:两面抹灰一砖墙(24墙),传热系数为K=(m2·K);3)外窗:双层铝合金推拉窗,传热系数为K=(m2·K)4)门:单层木门;K=(m2·K)5)屋顶:保温屋顶,传热系数K=(m2·K);6)地面为不保温地面,K值按地带决定。
其中第一地带传热系数K1=(m2·K);第二地带传热系数K2=(m2·K);第三地带传热系数K3=(m2·K);第四地带传热系数K4=(m2·K);热源:室外供热管网,采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的方式供水,供水温度75℃,回水温度50℃,引入管处供水压力满足室内供暖要求。
二、供热热负荷计算《规范》中所规定的“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实质上是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量、加热由于外门短时间开启而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以及一部分太阳辐射热量的代数和。
为了简化计算,《规范》规定,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如下:Q=KA(tR-to,w)αQ——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A——围护结构的面积,m2;tR——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o,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整个建筑的基本耗热量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总和,算出基本耗热量后再进行朝向和高度修正(因风速较小,风力修正忽略不计),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朝向修正率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收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朝向,风的速度和频率也不同。
因此,《规范》规定对不同的垂直外围护结构进行修正,其修正率为:北、东北、西北朝向: 0—10%东、西朝向: -5%东南、西南朝向: -10%— -15%南向 -15% — -30%选用修正率时应考虑当地冬季日照率及辐射强度的大小。
冬季日照率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的修正率宜采用-10%- 0%,其他朝向可不修正。
风力附加率在《规范》中明确规定: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的建筑物,垂直外围护结构热负荷附加5%- 10%。
该办公楼不计算风力附加。
外门附加率为加热开启外门时侵入的冷空气,对于短时间开启无热风幕的外门,可以用外门的基本耗热量乘上按下表查出的相应的附加率。
阳台门不应考虑外门附加率。
高度附加率由于室内温度梯度的影响,往往使房间上部的传热量增大。
因此规定:当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的房间净高超过4m时,每增加1m,附加率为2%,但最大附加率不得超过15%,该办公楼房间净高均不超过4m,高度附加0%。
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由于缝隙宽度不一,风向、风速和频率不一,因此由门窗缝隙渗入的冷空气量很难准确计算。
规范推荐,对于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可按下式计算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Q i=ρao CpQ i——为加热门窗缝隙渗入的冷空气耗热量,W;L——渗透冷空气量,m3/h,可按《规范》附录D中给出的公式计算,对多层建筑可按换气次数(下表)计算;ρao——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Cp——空气定压比热,Cp=(kg.℃);——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为计算简便,该办公楼各房间的冷风渗入耗热量均采用换气次数为时进行计算。
下面以一层101会议室进行举例计算北外墙耗热量计算:公式:Q=KA(tR-to,w)α1)K值的确定,K=1/R=,传热系数取(m2·K)。
2)北外墙面积A=× 3)温差修正系数α=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5)故北外墙基本耗热量为:Q=×××=6)北向朝向修正取5%,风力修正0%,高度附加0%,所以北外墙的耗热量就是: Q′=×(1+5%)=北外门耗热量计算:公式:Q=KA(tR-to,w)α1)K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外门传热系数取(m2·K)。
2)北外门面积A=×=23)温差修正系数α=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5)故北外门基本耗热量为:Q=×××=6)北向朝向修正取5%,风力修正0%,高度附加0%,所以南外门的耗热量就是:Q′=×(1+5%)=西外墙耗热量计算:公式:Q=KA(tR-to,w)α1)K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K=1/R=,传热系数取(m2·K)。
2)西外墙面积A=×=23)温差修正系数α=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5)故西外墙基本耗热量为:Q=×××=6)西向朝向修正取-5%,风力修正0%,高度附加0%,所以北外墙的耗热量就是: Q′=×(1-5%)=南外墙耗热量计算:公式:Q=KA(tR-to,w)α1)K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K=1/R=,传热系数取(m2·K)。
2)南外墙面积A=× 3)温差修正系数α=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5)故南外墙基本耗热量为:Q=×××=6)南向朝向修正取-15%,风力修正0%,高度附加0%,所以北外墙的耗热量就是: Q′=×(1-15%)=南外窗耗热量计算:公式:Q=KA(tR-to,w)α1)K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外窗传热系数取(m2·K)。
2)南外窗面积A=×=23)温差修正系数α=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5)故北外窗基本耗热量为:Q=.×××=6)南向朝向修正取-15%,风力修正0%,高度附加0%,所以北外墙的耗热量就是: Q′=×(1-15%)=保温地面耗热量计算:保温地面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型宽度为2m,外墙墙角处面积需要计算两次。
各类型地面传热系数如下表所示:1)Ⅰ型地面耗热量计算:①传热系数为(m2·K)②地面面积A=×③温差修正系数α=④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故Ⅰ型地面耗热量为:Q1=×××=2)Ⅱ型地面耗热量计算:①传热系数为(W/(m2·K)②地面面积A=×=2③温差修正系数α=④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故Ⅱ型地面耗热量为:Q2=×××=4)地面耗热量合计:Q=Q1+Q2=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计算:1)计算公式为 Q2=ρao Cp(t R-t o.)2)渗入冷空气量按换气次数h1 计算,朝向修正系数南()北(1)门,窗缝隙渗入总空气量为(××1)+(××)=33)空气密度取 m34)定压比热取(kg.℃)5)室内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故门窗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为:Q2=××××=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可按开启时间不长的一道门考虑1)计算公式为 Q3=NQ(门)=×=三、散热器的选择散热器的选择室内供暖系统的末端散热装置是供暖系统完成供暖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向室内散热以补充房间的热损失,从而保持室内要求的温度。
综合各个方面因素考虑,本办公楼采暖散热器采用TZ2-5-5(M-132型)铸铁散热器。
该散热器的各项参散热器的安装散热器布置在外墙窗台下,这样能迅速加热室外渗入的冷空气,阻挡沿外墙下降的冷气流,改善外窗、外墙对人体冷辐射的影响,使室温均匀。
为防止散热器冻裂,两道外门之间,门斗及开启频繁的外门附近不宜设置散热器。
该办公楼散热器均采用明装的形式,上部加盖板且盖板距离散热器上部100mm 。
单个散热器的连接形式采用同侧上进下出。
散热器的计算散热器面积计算公式为: 321)(βββn pj t t K Q F -= (m2) Q ——散热器的散热量,W ;t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n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K );β1——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β2——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β3——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其中tpj=(tsg+tsh )/2 ℃tsg ——散热器进水温度,℃;tsh ——散热器出水温度,℃。
对于双管热水供暖系统,散热器的进、出口温度分别按系统的设计供、回水温度计。
当计算出散热器的面积之后,即可计算每个散热器的散热片数,计算公式为: n=F/ff ——每片或每1m 长的散热器散热面积,m2/片或m2/m 。
而该办公楼选取的M-132型散热器每个散热器的片数不能超过20片,在初步选定散热片数之后,要对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β1进行修正,β1的选取如下以办公室为例进行散热器计算,该办公室的热负荷为。
1)首先已知条件:Q= ,tsg=95℃,tsh=70℃,β1首先取,由于该散热器采用同侧上进下出,查表知β2=,同时盖板距散热器100mm ,β3=;2)由公式K=△t 235.0=(m2·K );3)tpj=(tsg+tsh )/2=(95+70)/2=℃;4)△t=tpj-tn==℃5)由321)(βββn pj t t K Q F -==2; 6)得到散热器片数n=F/f==,取整n=4片;7)β1修正,当n=4时,β1=,带回4)再次进行计算F ′=2,推出 n ′=,所以实际片数取4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