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有机合成材料导学案
九年级《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和制备方法。
-注意: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正确表达。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合成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为实现我国有机合成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而努力学习。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九年级《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3.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机合成反应,并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4.掌握有机合成材料制备的基本方法,如化学合成、聚合反应等。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有机合成材料制备的基本方法。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机合成反应类型的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书写,有机合成材料制备方法的应用。
2.针对难点内容的突破: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有机合成反应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反应机理。
《有机合成材料》人教九年级化学 优秀教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从容说课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本课题教案紧紧围绕教材特点进行设计,同时注重了对学生视野的拓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
(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3)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聚乙烯塑料碎片、棉花、羊毛、木片、干草;的确良、尼龙、腈纶等合成纤维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
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
九年级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几种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培养学生对于实际应用中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3.能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介绍。
2.布置学生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3.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及实验装置,以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能举例说明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提取学生的回答。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通过PPT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讲解主要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缩合、取代、重排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
3.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有机合成材料在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设计(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实验室合成聚合物材料的项目。
2.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合成聚合物材料的实验方案,包括所需原料、反应条件、反应装置、实验步骤等。
3.学生将实验方案向全班汇报,并交流讨论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四、实验操作(40分钟)1.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
2.教师悉心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实验总结(15分钟)1.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2.学生回答导师提出的实验中的问题,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学习实验的过程和心得,以及有机合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知识点的掌握。
九年级化学上册有机合成材料 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学案一、课前预习:1、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属于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和等则属于材料,简称。
2、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因而具有热塑性。
有些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因而具有热固性。
二、课堂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高分子材料(一)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二)有机合成材料塑料(1)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2)合成材料使用的利弊及解决方法典例精析: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2.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A、棉花、羊毛、天然橡胶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棉花、羊毛、塑料D、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4.制造下列物品应用热固型塑料的是()A、雨衣B、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C.食品保鲜膜中考实战:1.科技文献中经常引用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 )A 、赤色海潮B 、绿色食品C 、白色污染D 、棕色烟气2. [08某某某某]从6月1日起,国内所有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将有助于减少因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
常见的包装袋很多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 )加工而成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可看作由n 个ClCHCH 2(氯乙烯)连接而成,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
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相对分子质量为62.5nB .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48:6C .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 .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3.[08某某某某]“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
CO和H 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
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 和H 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A .甲醇(CH 4O )B .乙醇(C 2H 6O ) C .甲醛(CH 2O )D .乙酸(C 2H 4O 2)4.[08某某某某]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1)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CH 2O )、苯(C 6H 6)等有毒物 质。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十二单元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一、学生分析1、学生对新鲜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对化学的奥秘充满兴趣,但探究精神仍不足。
2、通过对前面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动手能力,但是,实验设计意识、探究意识仍比较薄弱。
3、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信息的分析、归纳等的处理能力不够强。
4、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了很多有关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制品,有一定的生活的经验。
本课题内容层次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
希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沿着内容主线,进行一定的活动。
通过生动有趣的学生活动,降低学习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1、本课题是教材中的最后一个学习课题。
2、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本课题内容学习要求不高,但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
3、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来完成,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同时,认识有机化合物原子数目异常宏大的原因。
4、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制品,有一定的生活的经验。
从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习的科学素养。
5、培养学生树立辨正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材料在人类社会中所起巨大作用的同时,如果不合理使用也会带来危害。
课题中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6、拓展学生视野,展示有机合成材料的新成就新进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3)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经验出发,了解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加工信息;(2)在探究实验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导学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了解使用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1、化合物主要有和两大类。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元素,此外,还可能含有等元素。
有机化合物简称。
2、塑料根据其受热时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 _ 塑料和________ 塑料,二者在性质上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三大类。
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很大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按其来源可分为_________ _ 和_________ _ 两大类;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都属于材料。
三、合作探究:1、什么叫有机物?什么叫无机物?2、有机化合物有哪些性质?3、什么叫有机合成材料?分那两类?4、塑料分那两类?5、纤维分那三类?6、橡胶有那几种?有何用途?7、什么叫白色污染?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是?8、有哪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四、课堂小结与展示:五、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牛毛 B.塑料 C.石灰石 D.蛋白质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羊毛B.棉花C.腈纶D.天然橡胶3、下列属于热塑性塑料的是()A.圆珠笔杆B.塑料包装袋C.塑料钮扣D.炒锅手柄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红薯是人工种植的,因此红薯中的淀粉属于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热塑性D、合成纤维的吸水性、透气性都比天然纤维差5、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行分解的塑料。
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A. 节省制造塑料的原料B. 便于加工塑料产品C. 扩大塑料使用范围D. 解决“白色污染”问题6、据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中科院用CO2合成了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 第十二单元有机合成材料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方法,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能区分棉、羊毛线与合成纤维。
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航一、有机化合物(自学课本97—98页)【填写表格】(C-12 O-16 H-1)化合物化学式组成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蛋白质------------ C H O N等几万至几百万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合作交流】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3、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什么是有机高分子?能分别举例说明吗?【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明辩是非】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无机物。
(2)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3)无机物一定不含碳元素。
2、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金刚石 B.水 C.维生素B2(C17H20O6N4) D.碳酸钙3、下列有机物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酒精B.葡萄糖C.淀粉 D蛋白质二、有机合成材料(自学课本98—-101页)分类举例(最后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塑料袋片和锅柄碎片加热【归纳总结】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最后多媒体展示)【思考】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实验探究】纤维的分类与识别【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思考】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多媒体展示具体事例)三、“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自学课本101页了解以下内容:“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解决存在困难因素。
《有机合成材料》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境导入自年仅24岁的维勒用无机物氰和氨水合成了尿素,给予有机物只能来源于有生命的动植物的神秘活力论以致命打击后,人们又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了多种有机酸、油脂类、糖类、彻底地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
本课题的重点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知识准备完成课本P102 探究的表格及讨论并展示。
学习研讨【自主学习】1、结合上表讨论,阅读课本P102-108。
2、阅读下列“课文全解补充”。
一、有机合成材料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有些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如酚醛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
塑料目前尚无确切的分类,一般分类如下:1.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的塑料。
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按塑料用途分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境导入自年仅24岁的维勒用无机物氰和氨水合成了尿素,给予有机物只能来源于有生命的动植物的神秘活力论以致命打击后,人们又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了多种有机酸、油脂类、糖类、彻底地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
本课题的重点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知识准备完成课本P102 探究的表格及讨论并展示。
学习研讨【自主学习】1、结合上表讨论,阅读课本P102-108。
2、阅读下列“课文全解补充”。
一、有机合成材料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有些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如酚醛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
塑料目前尚无确切的分类,一般分类如下:1.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的塑料。
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按塑料用途分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工程塑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构件的塑料。
如ABS、尼龙、聚砜等。
特种塑料:一般指具有特种功能(如耐热、自润滑等),应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
如氟塑料、有机硅等。
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
一般塑料对酸碱等化学药品均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聚四氟乙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比黄金还要好,甚至能耐“王水”等强腐蚀性电解质的腐蚀,被称为“塑料王”。
另外还具有良好的透光及防护性能。
多数塑料都可以作为透明或半透明制品,其中聚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塑料像玻璃一样透明。
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作航空玻璃材料。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和保暖性能,大量用作农用薄膜。
塑料具有多种防护性能,因此常用作防护保装用品,如塑料薄膜、箱、桶、瓶等。
塑料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包装、国防尖端工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农业方面:大量塑料被用于制造地膜、育秧薄膜、大棚膜和排灌管道、鱼网、养殖浮漂等。
工业方面:电气和电子工业广泛使用塑料制作绝缘材料和封装材料;在机械工业中用塑料制成传动齿轮、轴承、轴瓦及许多零部件代替金属制品;在化学工业中用塑料作管道、各种容器及其他防腐材料;在建筑工业中作门窗、楼梯扶手、地板砖、天花板、隔热隔音板、壁纸、排水管件、装饰板和卫生洁具等。
(二)多种多样的橡胶在50年前,“橡胶”一词是专指生橡胶的,也就是从热带植物巴西三叶胶的胶乳提炼出来的。
然而在今天,世界半数以上的橡胶是指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的种类很多,比如:制造轮胎使用的丁苯橡胶(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或乙丙烯橡胶(ERP);用于汽车配件的有氯丁橡胶及另一种具有天然橡胶各种性能的异戊橡胶。
一只轮胎并不是只由一种橡胶做成的。
轮胎的底面用非常耐磨的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也用在轮胎的侧面提高弯道的耐磨性。
与空气接触的内胎用丁基橡胶,它有很好的绝缘性,尤其是有高不透气性。
在轮胎密封方面合成纤维也起着重要作用。
为防止轮胎变形,用聚酯制的纤维逆旋转方向绕在轮胎结构内部。
聚酯制的纤维也可与极结实的聚酰胺纤维(最著名的叫凯芙拉)以及钢纤维一起编织,以增加轮胎的强度和轮胎对路面的耐磨性。
轮胎生产中还有另一种不可缺少的增强剂是炭黑。
这是一种极细的碳粉末,它可以增加橡胶的抗拉、抗切割和抗磨损的强度。
(三)复合人造纤维复合纤维是由两种聚合物“粘”成单丝的化纤。
由于两种聚合物的成分、力学机械性能不同,如收缩率不同,所以产生强烈收缩,形成天然永久的卷曲状。
复合纤维具有“扬长避短”的特点,例如涤纶和锦纶是合成纤维的两大品种,各有优点、缺点:涤纶纤维的保形性好,刚性强,做成的服装挺括,可惜不易染色;锦纶纤维染色性好,但弹性差,易起皱。
如果用锦纶作皮层、涤纶作芯层,复合为锦—涤纤维,就能使两者的缺点退而避之,而使两者的优点兼而有之。
(四)装扮世界的化纤走进百货商店,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布料和服装柜台。
那些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布匹和服装使人流连忘返。
这里很大一份功劳要归于当今的化学纤维。
人造化学纤维把世界装扮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人们应记得,就在几十年以前,人类服装几乎全部来自天然纤维棉花(当然还有丝绸)。
棉花的生产要占用大片耕地,其产量还要受到气候、肥料、虫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棉布的结实度、挺括度也远不及化纤布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棉、麻、丝、毛料,无论品质或数量,都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利用石油等天然矿物及其他化学物质可以合成人造高分子纤维材料。
此后,各种各样的化学纤维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目前,化学纤维主要有六大类: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腈纶(人造羊毛)、丙纶、维纶(维尼纶)和胶粘纤维。
除了大家熟知的衣料化纤之外,科技人员还发明了许多新型纤维。
(五)碳纤维在复合材料大家族中,纤维增强材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玻璃纤维与有机树脂复合的玻璃钢问世以来,碳纤维、陶瓷纤维以及硼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相继研制成功,性能不断得到改进,使复合材料领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别具特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
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
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
碳纤维是由含碳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
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做成结构材料,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在强度、刚度、重量、疲劳特性等有严格要求的领域,在要求高温、化学稳定性高的场合,碳纤维复合材料都颇具优势。
二、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大多数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含氯化合物,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开始着手利用废弃塑料,使它成为有用的资源:(1)直接用作材料。
如回收聚乙烯塑料并制成再生薄膜,用作包装袋;(2)热解成单体。
如有机玻璃热解得到单体,再重新聚合为成品;又如,聚苯乙烯包装材料和一次性饭盒用BaO处理,使其在高温下分解成单体,然后再制成树脂;(3)制成燃油和燃气。
不能或难以分解的塑料可在催化剂存在下,热解成柴油、煤油和汽油,甚至裂解为气态烃和氢气作燃料。
科学家展望,21世纪的高分子化学,除了要研究和生产出新的功能高分子和生物医用高分子外,还要制造出对环境友好的高分子,包括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塑料。
例如,以乙烯和CO为原料制成聚乙烯光降解塑料;以纤维素和淀粉为原料制成微生物降解塑料等。
可以确信,人类既然能够创造出性能各异的塑料,也一定能解决废弃塑料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阅读课文和材料后,完成下列内容:1、有机化合物(简称)都含有,如、、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如、、等。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很大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按其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属于____________,塑料、合成纤维等属于__________。
3.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__________性。
而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__________性。
【学生实验1】加热塑料片【交流讨论】1、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学生实验2】燃烧不同的线【学生实验3】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重复阅读课本P105-107:1、认识使用塑料的利弊及解决方法。
2、认识塑料制品回收的标志。
典例精析[例1]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并无联系的是()A.赤色海潮B.绿色食品C.白色污染D.棕色烟气解析:赤色海潮是海潮中存在着大量藻类物质,形成暗红色的色带;绿色食品是指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并且是在环境污染程度小的地域生产的;白色污染是指废弃的塑料制品的污染,常见的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产品通常呈白色或无色;棕色烟气是指炼钢厂的废气,其中含有Fe2O3和CO,因Fe2O3是红色而使废气呈棕色。
答案:选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以上词汇的内涵及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例2]有一块布料,请你鉴别是羊毛织物还是化纤织物。
答案:从布料的毛边抽一根丝,用火点燃,如闻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则为羊毛织物。
如无焦糊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则为化纤制品。
点拨:区分羊毛和化纤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光泽度、手感等。
对于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来说,用燃烧的方法要稳妥一些。
羊毛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烧毛发的焦糊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一压就变成粉末。
而化学纤维如锦纶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燃烧比较缓慢,有芹菜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学情检测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大理石B.白糖C.酒精 D.蛋白质2、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气车轮胎B.瓷碗C.木桌 D.铝合金门窗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