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方向阅读书目

合集下载

美国史参考书目(重要必看)

美国史参考书目(重要必看)

• 张友伦等:《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 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 • 庄锡昌著:《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浙江人民出版 社1993年;陆镜生编著:《美国人权政治──理论和 实践的历史考察》,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 • 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 • 查尔斯· 比尔德等著:《美国文明的兴起》,商务印 书馆1991年; • 邓蜀生著:《世代悲欢美国梦》,人民出版社2002; 康马杰著:《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 5.端木义万主编《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9. • 6.梅仁毅主编《美国研究读本》(英文) • 7.潘绍中编著《美国文化与文学选集》(An Anthology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1607-1914) 1998年,商务印 书馆 • 8.齐文颖主编《美国史探研》,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1年
5. 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17-19世纪的美国》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20世纪美国史》河 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 6. 来安方编著《英美概况》,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5年 7. American History ,Jonathant Ros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 1989. 8.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Charles A. Beard and Mary R. Beard,Macmillan, March 1921;
(三)资料类
• 1、(美)《美国志-50州现状》 • 2、(美)《总统外传-美国历任总统简介》 • 3、阮宗泽、宋军编《为什么偏偏是美国》北京:世 界知识出版社,1995.9 • 4、黄安年编《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18401990)》上、中、下册。 • 5、杨玉圣、胡玉坤编《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 1979-1989》,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英美文学专业硕士生阅读书目

英美文学专业硕士生阅读书目

英美文学专业硕士生阅读书目最近, 英美文学专业的许多新入学的研究生问我:“老师,看到你们及我们的师兄师姐们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我们感到我们在本科时期写的文章简直就是读后感。

我们应该看什么书才能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使我们尽快进入象你们那样的学术思维状态呢?”这问题的确把我给难住了。

是的,看什么书才能很快使研究生进入学术思维的状态呢?同一本书对于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研究生导师可能也会开列不同的书单。

究竟开列什么样的书目才不至于误导学生,这的确是个难题。

无奈,我只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体会,来谈谈作为英美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该阅读的书目,仅供各位同学参考。

一.关于文学原理和方法论方面的书目作为英美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什么是文学”这个问题。

我在给研究生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上,提了这么一个大家都耳熟的问题,遗憾的是没有一个研究生能够给出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

所以,作为英美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首先要在文学的基本理论上下工夫,弄清楚什么是文学、文学评论和文论,它们是怎样发展的,它们又具有哪些范式。

想像一下,一个研究英美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对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一无所知,那还叫研究生么?因此,一些关于文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书籍对于刚进入文学研究专业的研究生是必要的。

它们是:George Friedrich Hegel. AestheticsFriedrich Shelling. Philosophy of Art.Rene Wellek. Theory of Literature.Rene Wellek. Concepts of Criticism.Rene Wellek. A History of Modern Criticism.David Daiches.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Terry Eagleton.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Jean Paul Sartre. What is Literature?Hazard Adams.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J. Casey. The Language of Criticism.I. A. Richards.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2.关于文学研究视点方面的书目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方法后,你们就要有意识地根据某一种或几种批评流派的理论去对某一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研究。

欧美经典作家研究阅读书目

欧美经典作家研究阅读书目

“欧美经典作家研究”课程阅读书目及思考讨论题(1)一、奥尼尔、福克纳原著必读书目:1.特拉维斯·博加德编:《奥尼尔集》(上、下),汪义群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

2.龙文佩等编选:《外国当代剧作选》(1),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该书收入奥尼尔的五个剧本。

这五个剧本在《奥尼尔集》中都有,但译者不同,可资对照。

另,该书中所附的其他资料,颇有参考价值。

)3.奥尼尔:《奥尼尔剧作选》,荒芜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4.奥尼尔:《天边外》,汪义群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出版年份不详。

5.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6.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7.福克纳:《村子》,张月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世界文学》编辑部编:《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9.陶洁编:《福克纳短篇小说集》,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二、奥尼尔、福克纳研究必读书目:1.Manheim, Michael. ed., The Cambridge Company to EugeneO’Neill,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2.Weinstein, Philip M., ed., The Cambridge Company to EugeneO’Neill,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3.龙文佩编:《尤金·奥尼尔评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4.李文俊编选:《福克纳评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三、奥尼尔、福克纳原著扩展阅读书目:1.奥尼尔的其他剧本的中译本。

主要有《大神布朗》(载《外国文艺》1982年第1期)、《安娜·桂丝蒂》(载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选:《外国剧作选》(5),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国外高校阅读书单

国外高校阅读书单

国外高校阅读书单
国外高校阅读书单因学校和专业而异,以下是一些美国大学推荐的阅读书单:
1. 哈佛大学:《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作者:Martin Luther King,关键词:平权、辩论。

这封公开信为“非暴力抵抗”这一抵制种族歧视的策略做出了辩护。

2. 普林斯顿大学:《文明的冲突》作者:塞缪尔·亨廷顿。

3. 斯坦福大学:《科学革命的结构》作者:托马斯·库恩。

4. 麻省理工学院:《君主论》作者: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5. 耶鲁大学:《论美国的民主》作者:亚历克西斯·托克维尔。

此外,还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推荐的《政治学》作者:亚里士多德等。

这些书单包括了政治、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的重要著作,对于学生拓宽视野、深入思考有很好的帮助。

请注意,以上书单仅供参考,具体书目和推荐阅读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来确定。

同时,这些书单中的部分书籍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深度,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因此,在选择阅读书目时,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考虑。

适合研究生考试的英语读物

适合研究生考试的英语读物

适合研究生考试的英语读物
研究生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英语阅读能力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研究生考试的英语读物,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是一份全球知名的英语报纸,包含了各种领域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

阅读《纽约时报》可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全球各地的时事动态。

2.《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是一份着重于经济、金融和商业的英语杂志,每周一期。

该杂志的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研究生考试的阅读需求。

3.《大众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
《大众科学》是一份科学杂志,涵盖了从生物学到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该杂志的文章重点讲解科学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于研究生考试的科学类阅读有一定的帮助。

4.《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哈佛商业评论》是一份商业领域的杂志,涵盖了营销、管理、战略等多个方面。

该杂志的文章深入浅出、富有启示性,适合研究生考试的商业类阅读。

总之,适合研究生考试的英语读物应具有以下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内容涵盖多个领域,能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扩展知识面。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考试
成绩。

英美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大全

英美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大全

英美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如果你希望走学术之路,请按下列书单阅读一些初步的书目。

这里开列的是中文书目,红色标注为必读书目,未标注的也为重要的通识性基本书目。

暂时没有开英文书目,原因有三,一是从中文书目中可以推导自己应该读哪些英文书目,二是“阅读量要求”部分已经涵盖了相当的英文阅读量,三是课题教学有相应的英文阅读书目要求。

当然,我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推出英文书单。

阅读量要求:1. 熟悉掌握西方重要文论家的重要文论30部(篇以上)2. 研究小说要求阅读英美小说20部以上研究诗歌要求阅读英美重要诗人30人以上3. 通读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文学发生背景、基础理论、专题研究15部(篇)4. 自己打算研究的作者的著作和相关研究成果30部(篇)以上5.一套比较权威的文学史书籍1.文学与宗教:《拯救与逍遥》,刘小枫著,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

《宗教与文学》,加德纳著,江先春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

《基督教的底色与文化延伸》,杨慧林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伯尔等著,徐菲等译,上海三联书1995年。

《欧洲中世纪诗学》,陆扬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

《诠释学、宗教、希望》,特雷西著,冯川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

《天路、人路:英国近代文学与基督教思想》,卞昭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弗莱著,郝振益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神力的语言》,弗莱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文学理论《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和《西方文论史》(红色封面)《二十世纪美国文论》,盛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镜与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也可参阅下列书籍:“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丛书”(共9册),王岳川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精神分析文论》《形式主义文论》《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存在主义文论》《接受反应文论》《后结构主义文论》《女权主义文论》《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宏安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7年《20世纪的文学批评》,(法)塔迪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3.其它书目:黑格尔,《美学》维科,《新科学》罗素,《西方哲学史》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尼采,《悲剧的诞生》,《道德谱系》,《文明及其缺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萨特,《存在与虚无》德里达,《文字学》孔子,《论语》;庄子,《道德经》刘勰,《文心雕龙》曹雪芹,《红楼梦》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篇》《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周春生著,上海人民出版99年。

美国史阅读书目(通史类)

美国史阅读书目(通史类)

美国史阅读书目(通史类)通史类:中国学者著作1、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美国通史丛书”6卷本(总主编:刘绪贻、杨生茂),人民2003年。

李剑鸣著:《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丁则民等:《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余志森等:《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898-1929》;刘绪贻等:《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1945-2000》。

2、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1983年修订版;3、杨生茂:《美国史新编》,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4、黄安年:《美国的崛起:17-19世纪的美国》、《美国的新崛起:20世纪的美国》,中国社科1992年5、余志森:《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年;6、何顺果:《美国史通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通史类:外国学者著作1、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上下卷),海南出版社2009年;2、加里·纳什等:《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北大出版社2008年;3、保罗·约翰逊:《美国人的历史》(三卷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4、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2年;5、乔伊·哈克姆:《自由的历程:美利坚国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6、霍华德·津恩:《美国人民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霍华德·津恩:《我反抗:一部独特的美国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8、查尔斯·比尔德:《美国文明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91年;9、塞缪尔·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天津人民出版社;10、纳尔逊·布莱克:《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11、布尔斯廷:《美国人》3卷,三联1993年;12、乔伊·哈克姆:《自由的历程:美利坚国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3、威廉·本内特:《美国通史》(上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4、阿瑟·林克等:《一九OO年以来的美国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83年;15、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0世纪美国小说研究》阅读书目

《20世纪美国小说研究》阅读书目

《20世纪美国小说研究》参考书目:1、《20世纪美国文学史》,杨仁敬著,青岛出版社,1999年。

2、《现代美国小说史》,王长荣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

3、《美国小说发展史》,毛信德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4、《20世纪美国小说史》,傅景川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

阅读作品: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裘柱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或《野性的呼唤》),蒋天佐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辛克莱·刘易斯:《大街》,潘庆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赵静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永别了,武器》,林疑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老人与海》,海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理查德·赖特:《土生子》,施咸荣译,译林出版社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任绍曾、张德中、黄元鹤、殷惟本译,译林出版社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胡允桓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索尔·贝娄:《赫索格》,宋兆霖译,漓江出版社伯纳德·马拉默德:《伙计》,叶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文楚安译,漓江出版社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傅东华译,浙江文艺出版社/戴侃、李野光、庄绎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扬恝、程爱民、邹惠玲译,译林出版社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施咸荣译,译林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关系阅读书目
1、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2、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无需购买)
3、陶文钊:《中美关系史》(上、中、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宫力:《跨越鸿沟——1969~1979年中美关系的演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无需购买)
5、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6、楚树龙:《冷战后中美关系的走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谢希德、倪世雄主编:《曲折的历程——中美建交20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丁松泉:《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9、傅梦孜:《中美战略关系新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
10、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外交政策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无需购买)
12、[美]约翰·H·霍尔德里奇著,杨立义等译:《1945年以来美中外交关系正常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13、[美]罗伯特·S·罗斯著,丛凤辉等译:《风云变幻的中美关系1969~1989》,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无需购买)
14、[美]孔华润(Warren I. Cohen)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中美关系的历史剖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需要再次查一下新浪爱问)
15、[美]埃兹拉·沃格尔(Ezra V ogel,傅高义)主编,田斌译:《与中国共处:21世纪的美中关系》,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无需购买)
16、[美]大卫·兰普顿著,计秋枫译:《同床异梦:处理1989至2000年之中美外交》,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或原著)(无需购买)
17、Foster R. Dulle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Toward Communist China 1949~1969, New York: Thomas Crowell Company, 1972;
18、Harry Harding, A Fragile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1972,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Press, 1992;
19、David M. Lampton,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S-China Relations 1989~2000,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20、James Mann, About Face,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8;
21、Robert L. Suettinger, Beyond Tiananmen: The Politics of US-China Relations 1989~2000,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 Institute Press, 2003;
22、Alan Romberg, Rein In at the Brink of the Precipice, The Henry Stimson Center, 2003.
《美国政治与外交》课程阅读书目
1、[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美]詹姆斯·M. 伯恩斯等著,吴爱明等译:《民治政府:美国政府与政治》(第二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美]加里·沃塞曼著,陆震纶等译:《美国政治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4、[美]D.B.杜鲁门著,陈尧译:《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上、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美]杰里尔·A·罗赛蒂著,周启朋等译:《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9、[美]罗杰·希尔斯曼等著,曹大鹏译:《防务与外交决策中的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0、周琪主编:《美国外交决策过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无可购买)
11、韩召颖编著:《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美]孔华润(沃伦·I·科恩)主编,王琛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下册),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3、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Arthur M. Schlesinger, Jr., The Imperial President,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3;
15、Marie T. Henehan, Foreign Policy and Congress: 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erspective,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0;
16、James A. Thurber, Rivals for Power: Presidential-Congressional Relations,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6;
17、Bruce W. Jentles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The Dynamics of Choice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2000;
18、Walter Russell Mea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nd How It Changed the Worl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1;(或中译本)
19、Eugene R. Wittkopf, Christopher M. Jones and Charles W. Kegley, J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attern and Process, Belmont, C.A.: Wadsworth and Thomson Learning, 7th ed., 2007;
20、Eugene R. Wittkopf and Christopher M. Jones, eds., The Future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