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梳理及答案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 ______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_ 的快;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物理意义:定义: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 km/h; 1 km/h=______ m/s6.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特点:公式: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7.描述运动的快慢的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工具:、;需测物理量:;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参考答案1、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3、有可能不同、不变、改变4、路程、路程长、路程5、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6、5/186、不变、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v=s/t、无关7、平均速度、v=s/t、瞬时速度的8、v=s/t、路程s;时间t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任何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B.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C. 参照物必须选择静止的物体D. 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2. 夜晚,抬头看月亮在云层中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运动,这是所选的参照物是()A. 地球B.云层C.月亮D.不能确定3.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B. 月球绕地球公转C. 树上苹果由绿变红D. 河水在河中流4. 下列说法中,正确得是()A.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也越长B. 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它的路程也越大C. 100m赛跑,成绩越好的运动员跑得越快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30m,那么它的速度是()A. 每秒30米B. 3米每秒C.10米秒D. 3秒米6. 下列给出四种运动速度,其正常运动速度最接近60 km/h的物体是()A. 农用三轮车B.汽车C.飞机D.火箭7. 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1可知()A. 甲车快B. 乙车慢C. 乙车快D. 甲车慢8. 甲、乙两人每次进行百米赛跑时,都是甲已到终点时,乙还在距终点10m处,若让甲退后起点10m再同时图1出发赛跑,则先到终点的是()A. 同时到达B. 甲先到达C. 乙先到达D. 不能确定9.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3 :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 3 :2B.2 :3C.1 :6D.6:110. 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速度是()A.10m/sB. 6m/sC.8m/s D .2m/s11. 一人沿平直的蓄水大坝散步,上坝后第一分钟走了50m,第二分钟走了40m,连续走完180m长的大坝共用了4mi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他走180m路程的即时速度是0.75m/sB. 他在第二分钟内,一定是匀速行走的C. 他在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 他走180m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75m/s12. 据报载,第一次世界打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A. 子弹飞行速度很慢B. 子弹静止在空中C. 飞机与子弹相对静止D. 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小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小C. 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大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4. 某车站并排停着甲、乙两列待发的列车,一会后,甲车的人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东移动起来,乙车上的人看见甲车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车以甲车为参照物,两车相对静止B. 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两车相对静止C. 甲车不动,乙车向西行驶D. 甲、乙两车均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二、填空题. 。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梳理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主张:①万物本原为抽象的“________”。
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②包含朴素的辩证法。
③政治上主张________,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________的时代。
答案:道顺其自然小国寡民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道”。
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主而治。
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①铁制农具牛耕:春秋战国和开始使用②水利灌溉工程:著名的水利工程有、、③工商业繁荣:战国时手工业分布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答案:①铁农具;牛耕②都江堰、郑国渠、芍陂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
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也得到推广。
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所以①处为铁农具,牛耕;②处为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3、唐太宗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至中央高层,与关陇集团兼用,又能不问门第,擢用寒人微族。
这说明,唐太宗时A.社会安定繁荣B.君臣关系和谐C.皇权日益加强D.政治风气开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太宗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至中央高层,与关陇集团兼用,又能不问门第,擢用寒人微族”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唐太宗善于用人,不拘一格的特点,也体现了唐太宗时期政治风气较为开明,D项正确;唐太宗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当时社会安定繁荣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太宗用人的特点,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君臣关系和谐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太宗用人特点及当时社会比较开明的现象,不能体现皇权的加强,排除C项。
故选D项。
小提示:4、秦暴政表现(1)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
苏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知识点一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的含义: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①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通过乘法来算除法;②利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因为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在十位上,如果商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商写在个位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笔算除法中的注意事项:①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不够商1时,要在那一位用0占位;③要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验算.【典型例题】1.口算.6÷2=16÷2=40÷4=60÷20=160÷20=400÷40=2.用竖式计算90÷3094÷20560÷503.小明有420元,小东有470元,两人准备合买单价为40元的书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最多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书?知识点二试商、调商☆“四舍五入”法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数小于5时,用“四舍”法,把个位上的数舍去,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时,用“五入”法,把个位上的数舍去,并向十位进1,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调商:试商时,上的第一个商为初商,如果减的时候不够减,说明初商偏大,应调小;如果减出来的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初商偏小,应调大.☆初商的简单判断:①当用“四舍”法试商时,除数变小,初商容易偏大;②当用“五入”法试商时,除数变大,初商容易偏小.【典型例题】1.填空题.÷时,把除数看做________来试商,初商可能会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1)57228÷时,把除数看做________来试商,初商可能会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2)41321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22233÷★41721÷241263.一台学习平板524元,妈妈每月给小芳53元的零用钱,请问小芳至少需要存几个月才能买到这台学习平板?知识点三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性质:(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2)若有余数,则商不变,但余数需要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3)除数不变时,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4)被除数不变时,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除数缩小,商扩大.☆划0大法:(1)根据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可以同时去掉相同的零,商不变;(2)去掉几个零,余数需再补上几个零.【典型例题】1.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720030 6000700÷13002002.一个除法算式,商是18.如果被除数乘3,除数不变,商是().如果除数乘3,被除数不变,商是().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3,商是().如果被除数乘3,除数除以3,商是().如果被除数除以3,除数乘3,商是().3.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题,已知商是60,余数是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则现在的商是________,余数是________.知识点四简单周期☆周期现象: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出现的,至少观察三组物体才能发现规律.☆解题思路(1)找出重复出现的部分,确认周期,分组(列除法算式);(2)总数÷周期数,若无余数,则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就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若有余数,余几结果就为下一个周期的第几个.【典型例题】1.仔细观察下列图形的的排列规律,请问第50个图形是().2.一串数字1、2、3、5、8、1、2、3、5、8……像这样排列,第36个数是(),前36个数字之和是().3.今天是星期二,那么从明天开始,第32天是星期几?参考答案及解析知识点一: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1.口算.381038102.列竖式计算.34......1411 (10)3.22本分析:共有:420+470=890(元);可买:890÷40=22(本)……10(元)所以两人合买,最多能买22本书,最后剩余10元.★①前两题有错,应注意除法竖式中的一些易错点,如数位对齐,被除数看到哪就在哪上商;养成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检验两分钟,唠叨无影踪.②第3题有错,可能需要加强审题,或者理解实际应用中商和余数的意义,有个好方法,就是在商和余数末尾带上单位,来提醒自己它的意义.知识点二:试商、调商1.(1)30,小(2)20,大2.6......249......719 (18)3.10个月分析:524÷53=9(个)……47(元)根据计算可知存了9个月后还差47元,所以需要存10个月★①第1题做错,需要注意一下“四舍”法和“五入”法对初商的影响.②第2题做错,则要好好加强一下计算的练习.③第3题还是实际应用中对商和余数的理解.知识点三:商不变的规律1.8......4006 (100240)★注意:用划0大法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0后,如果有余数,一定要划掉几个0就补上几个0.2.54;6;18;162;2分析:(1)被除数乘3,除数不变,商会扩大3倍;(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商会缩小3倍;(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3,商不变;(4)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5)被除数缩小3倍,除数扩大3倍,商缩小9倍.3.6060分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会跟着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第2题和第3题做错需要针对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练习,并且和划0大法进行联系思考,在商不变的时候余数会怎么变.知识点四:简单周期1.△分析:观察可以图形的排列以“□△△○”为周期出现,周期为4,所以根据周期问题来进行计算:50÷4=12……2,说明第50个图形是在第13个周期中的第2个,即是△.2.1;134分析:根据观察,发现数串以“1、2、3、5、8”5个数为1周期出现,所以可利用周期来解决问题:36÷5=7(组)……1(个)说明有7个完整的周期,第36个数是1,所以前35个数的和为:7×19=133,所以前36个数的和是:133+1=134.3.周六分析:今天是星期二,则明天是星期三,则星期三是第1天.根据生活实际,星期的出现具有周期性,周期为7,所以可以求出第32天是在第几组周期中的第几个:32÷7=4(组)……4(个),所以第32个数是在第5组周期中的第4个,每组都是“三、四、五、六、日、一、二”,所以为周六.★①第1题做错,那周期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还没有掌握,可以看看基础的周期问题例题,了解根据周期现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②第2题需要理解周期现象,出现周期时,每一组周期都是完全相同的,每一组的和也是相同的.③第3题的星期问题是常见的周期问题,一个星期7天,无论是从哪一天开始,都是7天为一周期重复出现的.。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已知点A(-2,y1),B(1,y2),C(3,y3)在二次函数y=−2x2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1<y3<y2B.y1<y2<y3C.y2<y1<y3D.y3<y1<y2答案:D分析:分别计算出自变量为-2、-1和3的函数值,然后比较函数值的大小.解:∵点A(-2,y1),B(1,y2),C(3,y3)在二次函数y=-2x2图象上,∴y1=-2×4=-8;y2=-2×1=-2;y3=-2×9=-18,∴y3<y1<y2.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其解析式.2、已知抛物线y=x2+kx−k2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现将该抛物线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抛物线正好经过坐标原点,则k的值是()A.−5或2B.−5C.2D.−2答案:B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进行解答即可.解:函数y=x2+kx−k2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y=(x−3)2+k(x−3)−k2;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y=(x−3)2+k(x−3)−k2+1,∵得到的抛物线正好经过坐标原点∴0=(0−3)2+k(0−3)−k2+1即k2+3k−10=0解得:k=−5或k=2∵抛物线y=x2+kx−k2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x=−k>02∴k<0∴k=−5故选:B.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平移,要求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2+bx与y=ax+b的图象不可能是( )A.B.C.D.答案:D分析:根据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解:当a>0,b>0时,y=ax2+bx的开口上,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x轴的负半轴,y=ax+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两函数图象交于x的负半轴,无选项符合;当a>0,b<0时,y=ax2+bx的开口向上,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x轴的正半轴,y=a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且两函数图象交于x的正半轴,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题意;当a<0,b>0时,y=ax2+bx的开口向下,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x轴的正半轴,y=a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且两函数图象交于x的正半轴,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a<0,b<0时,y=ax2+bx的开口向下,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x轴的负半轴,y=ax+b经过第二、三、四象限,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D的两图象的交点不经过x轴,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a、b与0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讨论.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抛物线y=2(x+5)(x−3)经一次变换后得到抛物线y=2(x+3)(x−5),则这个变换可以是()A.向左平移2个单位B.向右平移2个单位C.向上平移8个单位D.向下平移8个单位答案:B分析:先将两解析式化成顶点式,然后根据平移前后的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即可解答.解:y=2(x+5)(x-3)=2x2+4x-30=2(x+1)2-32,顶点坐标是(-1,-32).y=2(x+3)(x-5)=2x2-4x-30=2(x-1)2-32,顶点坐标是(1,-32).所以将抛物线y=2(x+5)(x-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y=2(x+3)(x-5).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与平移变换,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2的对称轴是x=−1,直线l∥x轴,且交抛物线于点P(x1,y1),Q(x2,y2),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2>−8a B.若实数m≠−1,则a−b<am2+bmC.3a−2>0D.当y>−2时,x1⋅x2<0答案:C分析:先根据抛物线对称轴求出b=2a,再由抛物线开口向上,得到a>0,则b2+8a=4a2+8a>0由此即可判断A;根据抛物线开口向上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小值即可判断B;根据当x=1时,y=a+b−2<0,即可判断C;根据y>−2时,直线l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分别在y轴的两侧,即可判断D.解:∵抛物线y=ax2+bx−2的对称轴是x=−1,∴−b=−1,2a∴b=2a,∵抛物线开口向上,∴a>0,∴b2+8a=4a2+8a>0,∴b2>−8a,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抛物线开口向下,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当x=-1时,y=a−b−2,最小值∴当实数m≠−1,则a−b−2<am2+bm−2,∴当实数m≠−1时,a−b<am2+bm,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当x=1时,y=a+b−2<0,∴a+2a-2<0,即3a-2<0,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y>−2,∴直线l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分别在y轴的两侧,∴x1⋅x2<0,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去判断式子符号,二次函数的系数与图象之间的关系等等,熟知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二次函数y=x2+2x+2的图象的对称轴是()A.x=−1B.x=−2C.x=1D.x=2答案:A分析:将二次函数y=x2+2x+2写成顶点式,进而可得对称轴.解:∵y=x2+2x+2=(x+1)2+1.∴二次函数y=x2+2x+2的图象的对称轴是x=−1.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将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7、某商场降价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已知所获利润y(元)与降价x(元)之间的关系是y=-2x2+60x+800,则利润获得最多为()A.15元B.400元C.800元D.1250元答案:D分析:将函数关系式转化为顶点式,然后利用开口方向和顶点坐标即可求出最多的利润.解:y=-2x2+60x+800=-2(x-15)2+1250∵-2<0故当x=15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250即利润获得最多为1250元故选:D.小提示:此题考查的是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掌握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求最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1,0)、(3,0),且与y轴交于点(0,−5),则当x=2时,y的值为()A.−5B.−3C.−1D.5答案:A分析: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解析式,再求函数值即可.解:∵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1,0)、(3,0),且与y轴交于点(0,−5),∴{c=−5a−b+c=09a+3b+c=0,解方程组得{c=−5 a=53b=−103,∴抛物线解析式为y=53x2−103x−5,当x=2时,y=53×4−103×2−5=−5.故选择A.小提示: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和函数值,掌握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方法和函数值求法是解题关键.9、如图,等腰Rt△ABC与矩形DEFG在同一水平线上,AB=DE=2,DG=3,现将等腰Rt△ABC沿箭头所指方向水平平移,平移距离x是自点C到达DE之时开始计算,至AB离开GF为止.等腰Rt△ABC与矩形DEFG的重合部分面积记为y,则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A.B.C.D.答案:B分析:根据平移过程,可分三种情况,当0≤x<1时,当1≤x<3时,当3≤x≤4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面积公式分别写出各种情况下y与x的函数关系式,再结合函数图象即可求解.过点C作CM⊥AB于N,DG=3,在等腰Rt△ABC中,AB=2,∴CN=1,①当0≤x<1时,如图,CM=x,∴PQ=2x,∴y=12⋅PQ⋅CM=12×2x⋅x=x2,∴0≤x<1,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②当1≤x<3时,如图,∴y=S△ABC=12×2×1=1,∴当1≤x<3时,y是一个定值为1;③当3≤x≤4时,如图,CM=x−3,∴PQ=2(x−3),∴y=12AB⋅CN−12PQ⋅CM=12×2×1−12×2×(x−3)2=1−(x−3)2,当x=3,y=1,当3<x<4,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4,y=0,结合ABCD选项的图象,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动点函数问题,涉及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点P从点A出发沿路径A→B→C向终点C运动,连接DP,作DP的垂直平分线MN与正方形ABCD的边交于M,N两点,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PMN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A.B.C.D.答案:A分析:分点P在AB和BC上两种情况,分别求出MN和PF长,利用面积公式求解.解:(1)如图,当0≤x≤4时,点P在AB上,过点N作NE⊥AD于点E,设MN与PD交于点F,∴NE=DC=AD,则PD=√PA2+AD2=√x2+42=√x2+16,又∵MN垂直平分PD,∴PF=12PD=12√x2+16,∴∠MDF+∠FMD=∠MNE+∠FME=90°,∴∠MNE=∠PDA,在△MNE和△PDA中,{∠A=∠NEMAD=EN∠PDA=∠MNE∴△APD≌△EMN,∴PD=MN=√x2+16,∴y=12MN⋅PF=12√x2+16⋅12√x2+16=14x2+4 ,(2)如图,当4<x≤8时,点P在BC上,过点N作NE⊥CD于点E,设MN交PD于点F,则PD=√PC2+CD2=√(8−x)2+16 ,∴PF=12√(8−x)2+16用(1)的方法得MN=√(8−x)2+16,y=12√(8−x)2+16⋅12√(8−x)2+16=14(x−8)2+4,故y={14x2+4(0≤x≤4)14(x−8)2+4(4<x≤8)故选择A.小提示:本题考查分段函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点P的位置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得出函数解析式.填空题11、抛物线y=3−x2位于y轴左侧的部分是______的.(填“上升”或“下降”)答案:上升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解答即可.解:∵二次项系数-1<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y=0,∴抛物线y=3−x2位于y轴左侧的部分是上升的.所以答案是:上升.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y=ax2+k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于二次函数y=ax2+k (a,k为常数,a≠0),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点D的坐标是(0,8),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x轴上的点A,B,则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y=−2x2+16x−24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D=AB=4,即C点坐标为(4,8),进而得到A点坐标为(2,0),B点坐标为(6,0),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CD=AB=4∴C点坐标为(4,8)∴A点坐标为(2,0),B点坐标为(6,0)设函数解析式为y=a(x−2)(x−6),代入C点坐标有8=a(4−2)(4−6)解得a=−2∴函数解析式为y=−2(x−2)(x−6),即y=−2x2+16x−24故答案为y=−2x2+16x−24.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问题的关键是求出A点或B点的坐标.13、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3),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1,则下列结论中:①c=3;②2a+b=0;③8a-b+c>0;④方程ax2+bx+c=0的其中一个根在2,3之间,正确的有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④分析:由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3),即可判断①;由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即可判断②;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1到0之间,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即可判断④,由抛物线开口向下,得到a<0,再由当x=-1时,a−b+c<0,即可判断③.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3),∴c=3,故①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b=1,即2a+b=0,故②正确;2a∵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1到0之间,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在2到3之间,故④正确;∵抛物线开口向下,∴a<0,∵当x=-1时,a−b+c<0,∴a−b+c+7a<0即8a−b+c<0,故③错误,所以答案是:①②④.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14、如图,一位篮球运动员投篮,球沿抛物线y=−0.2x2+x+2.25运行,然后准确落入篮筐内,已知篮筐的中心离地面的高度为3.05m,则他距篮筐中心的水平距离OH是_________m.答案:4分析:将y=3.05代入y=−0.2x2+x+2.25中可求出x,结合图形可知x=4,即可求出OH.解:当y=3.05时,−0.2x2+x+2.25=3.05,解得:x=1或x=4,结合图形可知:OH=4m,所以答案是:4小提示: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投球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函数图形确定x的值.15、如图,一次足球训练中,一球员从球门正前方将球射向球门,球射向球门的路线呈抛物线,当球飞行的水平距离为6米时,球达到最高点,此时球离地面3米,当足球下落到离地面53米时,足球飞行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___米.答案:10分析: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6)2+3,代入原点,确定解析式为y=−112x2+x,当y=53米时,求得x的值即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6)2+3,代入原点,得:0=a(0−6)2+3,解得a=−11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12x2+x,当y=53米时,−112x2+x=53,解得x=10,x=2(舍去),足球飞行的水平距离为10米,所以答案是:1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解析式,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值,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李大爷每天到批发市场购进某种水果进行销售,这种水果每箱10千克,批发商规定:整箱购买,一箱起售,每人一天购买不超过10箱;当购买1箱时,批发价为8.2元/千克,每多购买1箱,批发价每千克降低0.2元.根据李大爷的销售经验,这种水果售价为12元/千克时,每天可销售1箱;售价每千克降低0.5元,每天可多销售1箱.(1)请求出这种水果批发价y(元/千克)与购进数量x(箱)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天购进的这种水果需当天全部售完,请你计算,李大爷每天应购进这种水果多少箱,才能使每天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答案:(1)y=−0.2x+8.4(1≤x≤10且x为整数).(2)李大爷每天应购进这种水果7箱,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40元.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y=8.2−0.2(x−1),得到结果.(2)根据销售利润=销售量×(售价-进价),利用(1)结果,列出销售利润w与x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最大利润.(1)解:由题意得y=8.2−0.2(x−1)=−0.2x+8.4∴批发价y与购进数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0.2x+8.4(1≤x≤10,且x为整数).(2)解:设李大爷销售这种水果每天获得的利润为w元则w=[12−0.5(x−1)−y]⋅10x=[12−0.5(x−1)−(−0.2x+8.4)]⋅10x=−3x2+41x∵a=−3<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416∴当1≤x≤41时,w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6∵x为正整数,∴此时,当x=6时,w=138最大当41≤x≤10时,w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6∵x为正整数,∴此时,当x=7时,w=140最大∵140>138∴李大爷每天应购进这种水果7箱,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40元.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大销售利润的问题常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来解答,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确定变量,建立函数模型,然后结合实际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解决.17、某服装店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T恤,如果以每件40元出售,那么一个月内能售出300件,根据以往销售经验,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就会减少10件,设T恤的销售单价提高x元.(1)服装店希望一个月内销售该种T恤能获得利润3360元,并且尽可能减少库存,问T恤的销售单价应提高多少元?(2)当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该服装店一个月内销售这种T恤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答案:(1)2元;(2)当服装店将销售单价50元时,得到最大利润是4000元分析:(1)根据题意,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即可得到答案;(2)设利润为M元,结合题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计算得利润最大值对应的x的值,从而得到答案.(1)由题意列方程得:(x+40-30)(300-10x)=3360解得:x1=2,x2=18∵要尽可能减少库存,∴x2=18不合题意,故舍去∴T恤的销售单价应提高2元;(2)设利润为M 元,由题意可得:M =(x +40-30)(300-10x )=-10x 2+200x +3000=−10(x −10)2+4000 ∴当x =10时,M 最大值=4000元 ∴销售单价:40+10=50元∴当服装店将销售单价50元时,得到最大利润是4000元.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二次函数y =−12(x −2m )2+3−m (m 是实数). (1)当m =2时,若点A (8,n )在该函数图象上,求n 的值.(2)小明说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直线y =−12x +3上,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已知点P(a +1,c),Q(4m −5+a,c)都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求证:c ≤138.答案:(1)-7 (2)对,理由见解析 (3)见解析分析:(1)把m =2,点A (8,n )代入解析式即可求解;(2)由抛物线解析式,得顶点是(2m ,3-m ),把x =2m 代入y =−12x +3,求出y 值与3-m 比较,若相等则即可判断小明说法正确,否则说法错误;(3)由点P (a +1,c ),Q (4m -5+a ,c )的纵坐标相同,即可求得对称轴为直线x =a+1+4m−5+a2=a +2m -2,即可得出a +2m -2=2m ,求得a =2,得到P (3,c ),代入解析式即可得到 c =-12(3-2m )2+3-m =-2m 2+5m -32=-2(m -54)2+138,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1)解:当m =2时,y =-12(x -4)2+1 ∵A (8,n )在函数图象上, ∴n =-12(8-4)2+1=-7(2)解:由题意得,顶点是(2m,3-m)当x=2m时,y=-12×2m+3=-m+3∴顶点(2m,3-m)在直线y=-12x+3上(3)证明:∵P(a+1,c),Q(4m-5+a,c)都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对称轴是直线x=a+1+4m-5+a2=a+2m-2∴a+2m-2=2m,∴a=2,∴P(3,c),把P(3,c)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c=-12(3-2m)2+3-m=-2m2+5m-32=-2(m-54)2+138,∵-2<0,∴c有最大值为138,∴c≤138.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英语】名词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初中英语】名词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一、初中英语名词1.Fruit is good for health,so I often have breakfast with one .()A. candyB. cakeC. bananaD. hamburger【答案】 C【解析】【分析】水果有益健康,所以我早餐时经常吃一根香蕉.candy糖果;cake蛋糕;banana香蕉;hamburger汉堡包;根据Fruit is good for health,可知水果有益健康,这里只有banana是水果.故选C.2.(•重庆) It's cold today. Take your with you when you go out.A. knifeB. coatC. brushD. key【答案】 B【解析】【分析】考查名词词义辨析。
句意:今天天气冷,当你出去的时候,请带上你的外衣。
A. knife 小刀; B. coat外衣; C. brush 刷子; D. key钥匙。
根据It’s cold today.可知,这里指的是出去带着外衣,故选B。
3.Did you hear the ________? A scientist will visit our school.A. adviceB. newsC. praiseD. choice【答案】B【解析】【分析】句意:你听说这个消息了吗?一位科学家将要拜访我们的学校。
A. advice意见; B. news新闻,消息,不可数;C. praise表扬,赞扬;D. choice 选择,抉择。
根据语境,A scientist will visit our school.是一个消息,故答案选B。
【点评】考查名词辨析;注意理解选项的意思,根据语境选择合适意义的词。
4.(•连云港)—It's useful for the deaf people to learn sign language.—Yes, it's a major way of for them.A. suggestionB. vacationC. productionD. communication【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名词词义辨析。
《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训练及答案

作者简介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经典名言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曹刿论战》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书。
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
二、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登轼()败绩()遂()逐()齐师旗靡()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 。
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 。
3.肉食者鄙.鄙: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 。
专: 。
5.对.曰对: 。
6.小惠未徧.遍: 。
7.虽不能察.察: 。
8.必以情.情: 。
9.忠.之属.也忠: 。
属: 。
10.战则请从.从: 。
11.齐师败绩..败绩: 。
12.公将驰.之驰: 。
13.既.克既: 。
14.一鼓作.气作: 。
15.彼竭.我盈.竭: 。
盈: 。
16.难测.也测: 。
17.惧有伏.焉伏: 。
18.望其旗靡.靡: 。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同,。
(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2.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4.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5.再.而衰古义: 今义:6.必以信.古义: 今义:7.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3.小信未孚.孚:。
4.忠.之属也忠:。
5.下.视其辙下:。
(五)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故:①故克之()②公问其故()3.从:①战则请从()②民弗从也()4.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5.信:必以信()②小信未孚()(六)虚词归纳1.其:其乡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之: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经典常谈》导读及知识梳理(解析版)

《经典常谈》文学常识知识点梳理一.名著概览【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简介】《经典常谈》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内容梗概】:《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写作目的: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创作背景】当朱自清写《经典常谈》时,“新文学”与“新文化”已经站稳脚跟,开始担负起参与“抗战救国”的历史责任。
因此曾经对于传统经典持有激烈批判态度的“新文化人”也转向表彰其间的积极因素,肯定其在“国民教育”中作为“文化训练”载体的重要作用。
但态度调整并非简单的立场反复,“新文化人”依旧是在当初“新文化运动”的延长线上完成的对于传统的接纳。
《经典常谈》虽是一本小书,但昭示的却是“新文化人”自我演进的大道。
朱自清凭借其站在思想史、学术史、文学史与教育史的多重背景的交汇处,为“新文化人”应当如何回应这一问题成功地“发凡起例”。
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②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
【读经典的意义】: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18.4cm ,估计值是0.01cm ,单位是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0.1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 mm。
7、时间的测量:时间的际制单位是秒。
1h= 60 min=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8、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消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测几次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静止__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s/t 。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米每秒(m/s),交通中的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___km/h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米。
_.(5)单位换算:10m/s=__36___km/h 54km/h=_15___m/s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V=S/t,公式中V的大小是不变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函数图像为: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S总/t总=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路程S= V t,时间t= S/V7、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
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
第4节测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钟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快第二章声的世界(共4节内容)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震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由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空气作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空气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称为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用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叫声音。
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音色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丁甲乙丙;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丙乙甲丁。
第3节声的利用1、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2、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
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3、利用声可以传递 能量 。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能量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乐音 。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分贝(dB )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 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50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振动 产生声音---空气等 介质 传播声音---鼓膜的 振动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 产生 2)阻断噪声的 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 人耳 。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声源 处减弱 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植树造林、修隔声墙 。
(3)在 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你的建议?)5、右图是 禁止鸣笛 的标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共4节)第1节 温度、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做温度。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摄氏温度(t ):温度计上的符号0C 表示的是摄氏 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0C 和1000C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 1 0C 。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 0C 。
“-4.70C ”读作 负 4.7摄氏度 或读作 零下4.7摄氏度 。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全部浸入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容器底和容器壁 ,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取出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的液面 相平。
如图4中 乙 正确..、 甲 和 丙错误..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0C ,每10格是 10C ,分度值为 0.1 0C 。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取出来读数 ,第二次使用时要 用力向下甩 。
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 -16 ℃ ;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9 ℃ 。
图6图4图4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图5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看下图图6、体温计2、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吸热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却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