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中铸造和锻造的区别
模具钢铸造,锻造,冲压,铸造的区别参考资料

模具钢铸造,锻造,冲压,铸造的区别1。
锻造和铸造的区别(1)铸造:是把没有形状的金属液变成有形状的固体。
锻造:是把一种形状固体变成另一种形状的固体。
铸造好比是你玩蜡,你买了蜡(废钢,或生铁)然后将这个蜡化为液体,放入一个什么模子,这样你就得到不同形状的东西。
(固体-液体-固体锻造,好比是做面饼的过程,你把小的面团揉,放到模子里面,做成不同形状的产品。
差不多是固体在高温下,形状可变成别的形状(固体到固体)。
所谓铸造,是将熔融的金属浇铸到模型中获得铸件的过程。
铸造专业侧重的是金属熔炼过程,以及浇铸过程中工艺的控制。
锻造是固态下的塑性成型,有热加工,冷加工之分,像挤压、拉拔、墩粗,冲孔等都属于锻造。
(2)锻造是慢慢成型,铸造是一次成型铸造:熔融的液态金属填满型腔冷却。
制件中间易产生气孔。
锻造:主要是在高温下用挤压的方法成型。
可以细化制件中的晶粒。
2。
自由锻和模锻的区别自由锻是将加热好的金属坯料放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砥铁之间,施加冲击力或压力,直接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自由锻由于锻件形状简单,操作灵活,适用于单件,小批量及重型锻件的生产。
自由锻分手工自由锻和机器自由锻。
手工自由锻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仅用于修配或简单,小型,小批锻件的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器自由锻已成为锻造生产的主要方法,在重型机械制造中,它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模锻全称为模型锻造,将加热后的坯料放置在固定于模锻设备上的锻模内锻造成形的。
模锻可以在多种设备上进行。
在工业生产中,锤上模锻大都采用蒸汽-空气锤,吨位在5KN~300KN (0.5~30t)。
压力机上的模锻常用热模锻压力机,吨位在25000KN~63000KN。
模锻的锻模结构有单模堂锻模和多模膛锻模。
如图3-13所示为单模堂锻模,它用燕尾槽和斜楔配合使锻模固定,防止脱出和左右移动;用键和键槽的配合使锻模定位准确,并防止前后移动。
单模膛一般为终锻模膛,锻造时常需空气锤制坯,再经终锻模膛的多次锤击一次成形,最后取出锻件切除飞边。
铸造,锻造,压,铸造的区别

铸造,锻造,冲压,铸造的区别一、锻造的工艺过程1、加热1.1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锻造温度范围是指锻件由开始锻造温度(称始锻温度)到停止锻造温度(称终锻温度)的间隔。
,应尽量提高始锻温度,使金属具有良好可锻性。
使锻温度一般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50~250℃。
,停止锻造后金属的晶粒还会继续长大,锻件的力学性能也随之下降;终锻温度过低,金属再结晶进行得不充分,加工硬化现象严重,内应力增大,甚至导致锻件产生裂纹。
2、金属在加热时易产生的缺陷2.1氧化、脱碳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表层的铁和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O2、CO2、H2O、SO2)发生化学反应,使钢料表层形成氧化皮(铁的氧化物FeO、Fe3O4、F2O3),这种现象称为氧化。
大锻件表层脱落下来的氧化铁皮厚度可达7~8mm,刚在加热过程中因生成氧化皮而造成的损失,称为烧损。
刚加热到高温时,表层中的碳被炉气中的O2、CO2等氧化或与氢产生化学作用,生成CO或甲烷而被烧掉,这种因钢在加热时表层碳量降低的现象称为脱碳。
脱碳的钢,使工件表面变软,强度和耐磨性降低。
碳中碳的质量分数越高,加热时越易脱碳。
减少脱碳的方法是:a)采取快速加热;b)缩短高温阶段的加热时间,对加热好的坯料尽快出炉锻造;c)加热前在坯料表面涂上保护涂层。
2.2过热、过烧过热是指金属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引起晶粒粗大的现象。
过热使钢坯的可锻性和力学性能下降,必须通过退货处理来细化晶粒以消除过热组织,不能进行退火处理的钢坯通过反复锻打来改善晶粒度。
二、锻造成形金属加热后,就可锻造成形,根据锻造时所用的设备、工模具及成形方式的不同,可将锻造成形分为自由锻成形、模锻成形和胎模锻成形等三、自由锻造1、自由锻造的特点及设备1)改善组织结构,提高力学性能。
通过锻打,金属内部粗晶结构被打碎;气孔、缩孔、裂纹等缺陷被压合,提高了致密性,金属的纤维流线在锻件截面上合理分布,提高了金属力学性能。
2)成本低,经济性合理。
铸造和锻造的区别

铸造和锻造的区别轻量化合金轮圈的做法做大致区分 ,铸造和锻造的两种制造方式。
铸造铝圈,是以铸砂先开出一个砂模,这个模子中空的部位,就是我们希望铸造成型后的样子。
接着把铝材拿来加热到它的熔点,于是铝就变成了液体,然后把这金属液体倒入砂模中等它降温,这时候打开模子,就可以看到一个成型的铝合金轮圈。
至于锻造铝圈,也是要先做一个模子,不同的是,这个模子得用坚固的钢铁来制造,不能用铸砂。
因为锻造时,铝材是不达到液态的,而是把温度提升至铝材变软就好,此时再把材料放入钢模中,接着不断用极大的力量冲压,模子里铝材就被挤压成模子预留的形状,此时锻造的铝合金轮圈就成型了。
铸造把融化的金属液体注入模具的时候会在此时将空气卷入材质内部,当金属渐渐冷却凝固的时候金属内部会行成非常多的细小的空气孔,金属组织也粗糙而没有规律性排列的金属排列, 与铸造不同锻造时因为只将金属加热至饱和熔点(固态)且以高压瞬间加压成型,其材质内部空气孔是完全不存在的,其组织也因高压挤压而不会有空气孔金属紧密接合排列整齐而有规律性,所以材质整体强度非常平均,重量相对更轻,对于用于轮圈使用上更佳适合。
铸造金属制品表面放大100倍锻造金属制品表面放大100倍,其比铸造品有着更紧密的结构在锻造的过程中,材料经过不断的冲压,在成型之后,其结构会变得非常紧密扎实(BBS 轻辆化轮圈的制作情况,是以bilet的材料加热到 450 ℃后一边以油压压床机瞬间以 4 吨(4000 kg )以上每1 cm的冲击压力,压铸模具而成形,可以承受较高的应力,也就是说,如果车子辗过路面坑洞,铸造的铝圈可能变形了,而锻造式的铝圈却有可能安然无恙,其次,因为锻造铝圈结构紧密、能承受高应力,在造形设计上,它可以设计出比较活泼的细轮辐,比较不用担心承载能力不够强,当尺码相同时,它的重量也可以比铸造轮框轻,如此一来可以提高整车的"承载质量/非承载质量比",车子无须作其它调整或改变,操控性能就可以提高。
锻造钢球和铸造钢球的区别是什么

锻造钢球和铸造钢球的区别是什么?
钢球是第一大耐磨材料消耗件,主要分铸造钢球和锻造钢球两大类。
通过铸造熔炼的办法制造出的钢球叫做铸造钢球;不需要熔炼铸造,只是经过锻打制造出来的钢球叫做锻造钢球。
两者虽只有一字之差,区别却很大。
而锻造钢球是钢球生产厂家通过直接高温加热然后采取锻造的办法制造出来的钢球,含铬量为0.1%~0.5%,含碳量小于1.0%,经过高温锻打制造后,表面硬度(HRC)可以达到≥56以上,但因材质淬透性较差,淬透层只有15㎜左右,所以心部硬度一般只有30多度,且钢球直径越大淬透性愈差。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锻造钢球采用水淬处理。
锻造钢球组织致密,故密度大,铸造钢球组织不甚致密,甚至其中有气孔,故密度小一些。
但从耐磨性来说,经过淬火及回火处理的高铬球(HRC≥60)硬度较高,比锻造钢球耐磨2.5倍以上。
郑州鼎盛采用ADI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工艺,改变球磨铸铁基体组织,使得钢球在强度达到高强度钢的同时,具有极高的任性和极高的硬度耐磨性,红外碳硫分析仪将高硬度和高韧性这对矛盾的性能和谐共存于一。
铸造钢球是生产厂家将废钢、废铁等废旧炉料利用中频电炉加热升温,使之炉料充分熔化,在炉料熔化过程当中适量加上贵重金属合金(如铬铁、锰铁、钒铁等)至炉内进行化学成份调质,待铁水温度达到1550℃以上以及满足工艺规定要求后将合格铁水浇注到钢球模具或钢球生产线模具中。
高铬合金铸球含铬量≥10.0%、含碳量在1.80%-3.20%,由于国家标准要求高铬球硬度(HRC)必须≥58以上,冲击值ak≥3.0J/㎝2,为达到此硬度,高铬球必须采用高温淬火+回火处理。
铸造件 锻造件

铸造件锻造件铸造件与锻造件:比较与应用场景铸造件和锻造件是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来获得不同的金属制品。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铸造件和锻造件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与应用。
一、铸造件和锻造件简介铸造件是通过铸造工艺将液态金属浇铸到模具中,待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制品。
它通常用于生产复杂形状、大体积的金属制品,如发动机缸体、机床床体等。
铸造件的优势在于可以生产大批量的产品,并且形状复杂度较高。
锻造件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可锻造温度后,在冷态或低温下施加力量,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的制品。
锻造件通常用于生产高强度、高可靠性的金属制品,如航空发动机叶片、汽车曲轴等。
锻造件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二、铸造件和锻造件的区别1. 加工方法:铸造件通过液态金属浇铸成型,而锻造件通过施加力量使金属材料变形成型。
2. 工艺特点:铸造件具有复杂形状度高的特点,锻造件则具有高强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3. 适用对象:铸造件适用于生产复杂形状、大体积的金属制品,锻造件适用于生产高强度、高可靠性的金属制品。
4. 材料选择:铸造件可以选择多种铸模材料,如砂型、金属型等;锻造件通常使用金属坯料进行加工。
5. 成本考虑:铸造件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锻造件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适用于小批量生产。
三、铸造件和锻造件的应用场景1. 铸造件的应用场景铸造件广泛应用于通用机械、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
例如,发动机缸体和机床床体多采用铸造件制造,因为它们具有复杂的形状和大的体积要求;同时,桥梁和建筑结构中也常使用铸造件。
2. 锻造件的应用场景锻造件主要应用于高强度、高可靠性的领域,如汽车、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
例如,汽车曲轴和航空发动机叶片都是采用锻造工艺制造的,以保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四、铸造件和锻造件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铸造件和锻造件都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锻造钢球与铸造钢球的区别

锻造钢球与铸造钢球的区别钢球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
在制造工艺上,目前主要有锻造钢球和铸造钢球两种不同的方法。
虽然它们都是制造钢球的方式,但在制造工艺、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锻造钢球是通过高温下对金属进行加工形成的。
在锻造过程中,首先将金属材料预热,然后放入锻造机中。
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将金属材料锤击成形,形成所需的钢球形状。
锻造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粒得到了改善,钢球的内部结构更加致密。
这使得锻造钢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而且表面光洁度较高。
此外,锻造钢球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热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相比之下,铸造钢球是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材料倒入模具中而形成的。
在铸造过程中,首先将金属材料加热至熔点,然后将其倒入钢球模具中,在冷却固化后取出。
由于熔化的金属是以液态形式注入模具,因此铸造钢球在内部结构上相对较松散。
虽然表面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打磨处理,但相比锻造钢球,铸造钢球的表面粗糙度会稍高一些。
然而,铸造钢球的制造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此外,锻造钢球和铸造钢球在应用领域上也有所区别。
由于锻造钢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因此适用于一些对耐磨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矿山、磨矿机械等。
而铸造钢球由于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更适用于一些一般要求的领域,如化工、水泥、建筑等。
综上所述,锻造钢球和铸造钢球虽然都是制造钢球的方法,但它们在制造工艺、产品特点和应用领域上存在显著区别。
锻造钢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对耐磨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而铸造钢球的制造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一些一般要求的应用领域。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钢球制造方法,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铸造锻造压铸造的区别

铸造,锻造,冲压,铸造的区别一、锻造的工艺过程1、加热1.1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锻造温度范围是指锻件由开始锻造温度(称始锻温度)到停止锻造温度(称终锻温度)的间隔。
1.1.1始锻温度的确定。
在不出现过热、过烧等加热缺陷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始锻温度,使金属具有良好可锻性。
使锻温度一般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50~250℃。
1.1.2终锻温度的确定。
终锻温度过高,停止锻造后金属的晶粒还会继续长大,锻件的力学性能也随之下降;终锻温度过低,金属再结晶进行得不充分,加工硬化现象严重,内应力增大,甚至导致锻件产生裂纹。
2、金属在加热时易产生的缺陷2.1氧化、脱碳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表层的铁和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O2、CO2、H2O、SO2)发生化学反应,使钢料表层形成氧化皮(铁的氧化物FeO、Fe3O4、F2O3),这种现象称为氧化。
大锻件表层脱落下来的氧化铁皮厚度可达7~8mm,刚在加热过程中因生成氧化皮而造成的损失,称为烧损。
刚加热到高温时,表层中的碳被炉气中的O2、CO2等氧化或与氢产生化学作用,生成CO或甲烷而被烧掉,这种因钢在加热时表层碳量降低的现象称为脱碳。
脱碳的钢,使工件表面变软,强度和耐磨性降低。
碳中碳的质量分数越高,加热时越易脱碳。
减少脱碳的方法是:a)采取快速加热;b)缩短高温阶段的加热时间,对加热好的坯料尽快出炉锻造;c)加热前在坯料表面涂上保护涂层。
2.2过热、过烧过热是指金属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引起晶粒粗大的现象。
过热使钢坯的可锻性和力学性能下降,必须通过退货处理来细化晶粒以消除过热组织,不能进行退火处理的钢坯通过反复锻打来改善晶粒度。
二、锻造成形金属加热后,就可锻造成形,根据锻造时所用的设备、工模具及成形方式的不同,可将锻造成形分为自由锻成形、模锻成形和胎模锻成形等三、自由锻造1、自由锻造的特点及设备1)改善组织结构,提高力学性能。
通过锻打,金属内部粗晶结构被打碎;气孔、缩孔、裂纹等缺陷被压合,提高了致密性,金属的纤维流线在锻件截面上合理分布,提高了金属力学性能。
锻造打造铸造

锻造打造铸造
锻造、打造、铸造,这三个词语都是指通过加工材料来制造出所需的产品。
虽然它们的方法不同,但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锻造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材料,然后将其放在模具中进行压制和锤击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变得更加坚固和耐用。
锻造的产品通常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火车等大型机械设备。
打造是一种通过锤击和挤压金属材料来制造产品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制造刀剑、铁器等手工艺品。
打造的产品通常具有独特的外观和质感,因此在艺术品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铸造是一种通过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然后等待其冷却和凝固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产品,如汽车零件、建筑材料等。
铸造的产品通常具有高度的精度和一致性,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
无论是锻造、打造还是铸造,都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经验。
制造高质量的产品需要精确的计算和精细的操作。
同时,制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以确保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锻造、打造、铸造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三种方法。
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方法也将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制造业带来更多的
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模具制造中铸造和锻造的区别
在模具制造中,我们通常能听到铸造与锻造,究竟这两种制造工艺有什么区别呢?
一、铸造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零件或毛坯)的工艺过程,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
铸造生产的毛坯成本低廉,对于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同时,它的适应性较广,且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但铸造生产所需的材料(如金属、木材、燃料、造型材料等)和设备(如冶金炉、混砂机、造型机、造芯机、落砂机、抛丸机、铸铁平板等)较多,且会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而污染环境。
1、铸造种类
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
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三类。
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
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2、铸造工艺
①铸型(使液态金属成为固态铸件的容器)准备,铸型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数可分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
铸型准备的优劣是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②铸造金属的熔化与浇注,铸造金属(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③铸件处理和检验,铸件处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铸件表面异物、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和披缝等凸出物,以及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和粗加工等。
二、锻造
锻造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是锻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的铸态疏松、焊合孔洞,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
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1、锻造按成形方法分
①开式锻造(自由锻)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两个砥铁(砧块)间产生变形以获得所需锻件,主要有手工锻造和机械锻造两种。
②闭模式锻造
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可分为模锻、冷镦、旋转锻、挤压等。
2、按变形温度分
锻造又可分为热锻(加工温度高于坯料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温锻(低于再结晶温度)和冷锻(常温)。
锻造用料主要是各种成分的碳素钢和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钛、铜等及其合金。
材料的原始状态有棒料、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等。
金属在变形前的横断面积与变形后的模断面积之比称为锻造比。
正确地选择锻造比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