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发表时间:2018-02-06T11:27:17.6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6期作者:周换云[导读] 作为心血管常见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若未及时得到控制治疗,将引发心力衰竭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阳泉 0450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衰竭患者护理方法。

方法: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一般护理模式,对比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患者心理状况改善以及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158-02作为心血管常见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若未及时得到控制治疗,将引发心力衰竭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尽管当前临床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日益完善,但仍需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帮助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本次研究将以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56~75岁,平均(65.2±4.6)岁,其中前壁梗死、下壁梗死分别为42例、26例。

入选标准:①行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②患者无认知障碍、精神病史情况;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签字确认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临床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并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当AMI合并心力衰竭时,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体会和分析:一、患者情绪支持与疼痛管理在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关怀。

重点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疼痛,及时评估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药物治疗或其他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舒适感。

二、呼吸护理与水电解质平衡管理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出现呼吸困难、心肌缺血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记录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AMI患者还常常伴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等指标,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三、药物治疗与监测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情况,对于所需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护理人员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四、心理教育与康复指导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得到全面的心理教育和康复指导。

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解释AMI合并心力衰竭的病情和护理措施,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自我管理。

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等问题,提高其康复信心和生活质量。

AMI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需要全方位的关注和干预,旨在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患者,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实际工作中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和分析。

一、及时稳定患者病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抢救和治疗,稳定患者的病情。

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步是尽快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电监护,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

在此基础上,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措施,如氧疗、静脉输液、抗血小板治疗等,稳定患者的病情。

我们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比如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

在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冷静、沉着,并且要有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患者的病情,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个性化护理方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病情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环境,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对于心力衰竭较为严重的患者,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药物和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我们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情绪波动,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心力衰竭的发作。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患者在面对疾病的折磨和治疗的压力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三、安全护理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严格的安全护理措施,以防止疾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作为临床护士,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并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在实践中,我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有以下体会。

及时评估患者病情。

对于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护士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以及意识状态等。

通过评估患者病情的变化,护士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及时干预患者病情。

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特征是心排血量减少和肺淤血。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颈静脉怒张等症状时,护士应立即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卧床休息、调整体位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加强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疑虑,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强治疗的合作性和依从性。

合理用药。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该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剂量和不良反应等,对于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反应,及时记录和汇报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合作团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等。

护士应积极与其他医护人员合作,分享患者的信息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我们应该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干预患者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合理用药和合作团队护理。

通过不懈努力,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恢复健康。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2562017.07护理经验●上海市嘉定区卫生系统第三批学科建设专项基金(编号TS0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钱丽萍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上海市 201800【摘 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实验组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下,焦虑情绪与抑郁情况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所具备的多样性与针对性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焦虑与抑郁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疾病,一般患有该病的人群普遍为中老年群体,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动脉出现病症,从而引发心脏供血供氧不足,病情严重的话会发展成心急缺血甚至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速度极快,患有该病的患者在很大程度上会合并心力衰竭[1],不仅使患者的生活与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更让患者饱受精神上的折磨。

为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使其能以健康积极的状态配合治疗,我院特采取临床实践的方式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实践发现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参与实验的患者均为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间入住我院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病患,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体会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体会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38例患者中29例病情缓解并顺利出院。

死亡9例,死亡率23.68%,其中3例死于心力衰竭,4例死于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呼吸衰竭。

死亡患者中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高血压9例。

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衰;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left heart failure.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choice of the June 2014 -2016 year in April treated 38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left heart failure patient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given basic nursing and symptomatic nursing, diet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Results: of the 38 patients, 29 were relieved and discharged successfully. 9 cases die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23.68%. Among them, 3 died of heart failure, 4 died of renal failure, 2 died of respiratory failure. There were 7 cases of diabetes and 9 cases of hypertension in the dead patients. No nursing rel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left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 rate and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 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failure; nursing care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较为常见。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张小娟;李小花【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4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有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2组护理效果。

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职业、社会支持、心肌梗死的面积、部位和心力衰竭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实施了有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患者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有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均显著提高,可有效缩短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6(038)020【总页数】3页(P3188-3190)【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分析【作者】张小娟;李小花【作者单位】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医院内一科;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医院内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严重疾病,近几年的资料显示,国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1]。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合并症之一,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发生率约为32%~48%[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为心内科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虽然我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病死率仍高达30%[3]。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护理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护理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護理干预。

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将优质护理干预运用治疗过程中,可有效促进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临床护理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好发于老年群体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该病具有起病急、发病快、预后性差的特点,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安全都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1]。

而心衰更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据可靠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将优质护理干预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价值显著。

立足于此,本文特此展开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4~83岁,平均年龄(77.98±1.67)岁。

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8.01±1.3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常规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基础护理等[2]。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①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情绪,发现患者存在不良心理和情绪应予以微笑服务,并及时行心理疏导,以树立患者治疗信心,配合医生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40例进行研究,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症护理及饮食、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前后血压与心率变化。

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血压与心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较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心率与血压可维持稳定,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改善了生活质量,指导采用。

标签:急性心梗;左心衰;临床护理
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就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多发心血管疾病,起病急、变化快,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时容易猝死,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研究选取本院收治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40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40例进行研究,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59.5±2.5)岁,高血压史28例,冠心病史12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7例,前间壁梗死12例,下壁梗死11例。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建立静脉通路(1~2条)用于输液与抢救。

对患者心率与血压、呼吸、脉搏等体征密切观察,血压每30 min监测一次,血压不稳定患者先减压或升压处理,心率或心律异常需告知医生处理。

入院7 d内指导床上大小便、定期翻身预防压疮,输液速度控制在15滴/min,输液量需适当,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避免增加心脏负担[1-2]。

出现心悸、胸闷、出汗、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2.2 对症护理
(1)吸氧护理。

行4~6 L/min高流量给氧后病情如果稳定可进行间断性吸氧,如果病情依然不稳定需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或者行气管插管。

做好吸氧护理工作,每日对鼻腔通畅情况进行观察,定时调整氧气罩,防止脱落、每日更换鼻导管与湿化瓶[3-4]。

如果听诊发现肺部湿啰音,可将50%乙醇置入湿化瓶内,可将肺泡内泡沫张力消除,有利于保持呼吸通畅。

(2)镇静、强心剂利尿、血管扩
张处理。

吗啡3~5 mg肌内注射;0.2~0.4 mg西地兰使用15%的葡萄糖20 mL 稀释静脉推注;20~40 mg速尿静脉滴注,观察不良反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补足有效血容量以后使用血管扩张剂。

1.2.3 饮食及心理护理
(1)饮食护理。

发病后3~4 h内禁食禁水,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为主,发病期间食用流食或者半流食,病情稳定后可食用正常食物,多喝水、多补充维生素与蛋白质,增强体质。

(2)心理护理。

疾病反复发作患者易出现焦虑、担忧、抑郁、烦躁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需与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密切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感受,讲解疾病治疗过程、注意事项等,消除疑虑,帮助树立治疗信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血压与心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较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实施对症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实践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吸氧,早期足量吸氧可对梗死面积扩大有效控制,还能避免因缺氧造成的肺部感染、脑水肿等[5]。

本次研究,发病初期进行4~6 L/min的高流量吸氧,病情稳定后变为间断性吸氧,心率与血压均得到控制,未发生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症。

此外,在进行对症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饮食护理,可消除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实施基础护理、对症护理及饮食、心理护理可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 高红霞.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304-305.
[2] 李冰.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199-200.
[3] 张玉会.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4,08:1756-1757.
[4] 刘裔红.护理干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4,06:779-780.
[5] 吴小平,谢妙金,郑学琼.综合护理在老年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7:850-8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