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房兵曹胡马》阅读答案
杜甫《房兵曹胡马》

杜甫《房兵曹胡马》《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诗名《房兵曹胡马》,“兵曹”:【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
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
】“胡马”:【泛指产于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诗名的意思就是,姓“房”的兵曹参军的胡马。
我们来看一下杜甫对应的时间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此时杜甫差不多二十四,五岁。
他父亲是“兖州司马”,属于军事长官,相当于警备司令吧。
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兖州就设立“都督府”了,管辖兖,秦,沂三个州。
可见都督府也在兖州城内。
那么本诗中的“房兵曹”就是兖州都督府里的兵曹参军了,所以他的马匹看来是比较高级的。
而杜甫因为父亲的关系,得以到都督府内去看马。
杜甫看到了什么高级马呢?来看原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字词典故“大宛yuan1”:【古代中亚国名,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也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锋棱leng2”:【亦作“锋棱”,物体的棱角。
】“瘦骨”:【谓马的肢体强壮而不肥。
】赏析杜甫说,这匹胡马是大宛国来的名马,锋芒毕露的棱角是精瘦筋骨构成的。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字词典故“批”:【削。
古代《相马经》称良马的双耳为“耳如削竹”,“耳如杨叶”。
】“峻”:【形容山高而陡峭。
】赏析杜甫说,它那对如竹筒削出来的双耳,又高又陡。
跑起来风驰电掣,随着疾风的涌入,四蹄显得如此轻盈。
这两句,对仗很工整。
这个“峻”字也说明这匹马它很高,所以杜甫仰望其“双耳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字词典故“所向”:【即“所向披靡”,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赏析杜甫说,它是那么地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对它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空穴阔大,一概一跃而过,真是能够以死生相托。
《房兵曹胡马》阅读原文及答案

房兵曹胡马阅读原文及答案原文房兵曹胡马,十年精锐不解散。
走马闲吟傍水慢,钧声一曲长亭晚。
枕戈汗马戎装旧,箭矢刀环战势残。
不恨临危身自弃,何惜南征爱不还。
译文在战场上风云变幻,但有些东西却能够承载战士们的忠诚和牢固。
譬如,房兵曹胡马,一支已经历了十年蹂躏却不解散的精锐战队。
当空气中缭绕战鼓声和号角声,他们闲逛着,漫步在水边,在长亭的晚色中享受清闲,尽情吟唱。
虽然战士们已经所剩无多,旧装器皿也已开始积灰,动荡战事的痕迹也已经布满战袍和武器,但他们从未放弃忠诚和勇气。
负隅顽抗,身怀绝技,还曾屡屡临危自弃,一次次征战南方。
无论是战争中的胜利或失败,他们却执迷不悟地坚守着他们的信仰和承诺。
疑问解答1.什么是“房兵曹胡马”?房兵曹胡马是指一支精锐战队,该战队已经历了十年,深受战争所蹂躏,但并未解散。
战队中的成员靠着自己的忠诚和勇气,用血汗和热情,为祖国的利益而奋斗。
他们身上的武器和战袍都曾经多次经历战争的洗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荣誉和担当。
2.房兵曹胡马是如何度过悠闲的时光?尽管房兵曹胡马身为一支精锐战队,但他们同样会在战争之余,寻找自己的空间。
在长亭的晚色中,他们走马闲逛,在水边漫步。
尽管硝烟弥漫且随着战鼓和号角声跌宕起伏,但这些他们始终保持沉静和从容。
用一首长亭晚的曲子,他们慢步赏雪,尽享清闲和自由。
3.房兵曹胡马为什么要继续坚持?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房兵曹胡马的成员始终表现出比别人更加顽强不屈的精神。
经历生死之劫,身体和心灵都被越来越磨练。
虽然一次次被打败,但他们依旧默默地坚守一份执念,一份信仰。
战争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更是因为他们有一份对国家和老百姓的承诺和责任,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斗出一份胜利和荣耀。
因此,他们继续坚持这份荣誉,用血汗和热情致力于祖国。
智慧树答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知到答案见面课章节测试2022年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见面课: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1.“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指的是一种食物。
()答案:错2.况周颐盛赞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是清代最好的词。
()答案:对3.“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的作者是()答案:曹丕4.王安石“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其中“贞观开元”指的是唐朝的哪个阶段()。
答案:盛唐5.下列诗句中,作者为李商隐的有()答案: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送臻师》其二)见面课: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作者是答案:李商隐2.叶嘉莹和她的老师顾随曾经用相同的两句做结尾分别填写了一首词,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这两首词中相同的两句是“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3.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是否描写了自己与父亲间亲密的关系答案:没有4.顾随《绝句》“一从读会灵均赋,不爱欢娱只爱愁”,其中“灵均”指的是答案:屈原5.“谁说你的名字是写在水上/美的创作是永恒的欢畅”是余光中悼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句。
答案:对见面课: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1.我们学习诗词,不仅要做到了解和记住,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得到启发,来实践自己的人生。
()答案:对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锦官城”指的是洛阳。
()答案:错3.《泊船瓜洲》一诗的诗体是()答案:七言绝句4.“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的作者是()答案:杜牧5.下列诗句中,作者为杜甫的有()。
答案: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见面课: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1.中国诗人重在直接抒写作者的胸襟,故以人格修养为最重要,因为有何等胸襟然后才能创造出何等作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10课《古诗三首》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 ) 捶( ) 凿( ) 焚( )洛( ) 锤( ) 函( ) 烫( )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4)诗句的意思是(5)诗句赞美竹子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3)诗句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连续赞美马的诗

连续赞美马的诗一、原文:《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二、衍生注释:1. “房兵曹”:姓房的兵曹参军。
兵曹是古代管兵事等的官职。
2. “大宛”:汉代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
3. “锋棱”: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4. “竹批双耳峻”: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尖锐。
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5. “风入四蹄轻”:马奔跑时四蹄生风,轻快敏捷。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房兵曹所骑胡马的描写,展现胡马的不凡品质。
2. 情感: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从对马的外形描写到对其能力的夸赞,表达出对马英勇、矫健的喜爱。
3. 表现手法:- 首联写出马的出身不凡,“大宛名”点明了马的名贵。
然后描写马的“锋棱瘦骨”,将马的骨相神态勾勒得淋漓尽致。
- 颔联通过对马耳朵和奔跑姿态的描写,更加生动地展现出马的矫健。
“竹批双耳峻”从局部特写,“风入四蹄轻”则从整体动态描绘。
- 颈联“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写出马的英勇无畏,它所到之处没有地势辽阔不能跨越的,完全可以托付生死。
把马的能力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 尾联“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再次点明马的骁勇奔腾,它可以驰骋万里。
四、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同时也有大量描写自然美景和美好事物的诗篇。
五、运用片段:1. 在一场赛马比赛的现场解说中,解说员可以这样引用:“看那匹领先的马,真有杜甫诗中所写胡马的风范,‘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它就如同那来自大宛的宝马,身架精悍,双耳尖锐,四蹄生风。
它在赛场上所向披靡,真不愧是以速度和力量著称的骏马。
”2. 当一个画家在描绘一匹骏马的画作时,对旁人说道:“我想画出那种‘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感觉。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房兵曹胡马诗唐代: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标签咏物、言志译文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注释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
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
“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腾:健步奔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
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
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五年级语文1.2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1.2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练习题及答案一、作者我知道。
1.杜甫,字________,________朝人。
《房兵曹胡马》是他写的________言律诗。
杜甫在我国________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被世人尊为“________”。
2.李贺,________诗人,字________。
他作诗态度严谨,想象奇特,新颖浪漫。
二、我要把字写漂亮。
(看拼音写词语)fēng lì shòu ruò m ǎ tí三、一锤定音。
(用“____”标出正确的读音)燕.山(yān yàn) 似.的(shì sì) 载.歌载舞(zài zǎi) 如何.(hé kě) 杜甫.(fǔ pǔ) 棱.角(léng líng) 四、比比快来组词语。
⎩⎨⎧钩( )钓( ) ⎩⎨⎧峻( )俊( ) ⎩⎨⎧漠( )寞( ) 五、小小解说员。
(写出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胡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体验亮剑高考8.1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

古代诗歌深度阅读指导真题体验·亮剑高考一、(2016·全国卷Ⅱ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画马是此诗描绘的重点,此诗略写画玉花骢的过程,详细描摹曹霸画出的马的神妙。
B.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俊神气,作为画马的有力陪衬,再用众画工的凡马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
C.这首诗在章法上错综绝妙,对比强烈。
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
D.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E.此诗以平淡的笔调描写曹霸画马,写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解析】选AE。
A项,“略写”有误,此诗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
E项,“平淡”有误,应该是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彩之极。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
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二、(2016·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房兵曹胡马》阅读答案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能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
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③峻:尖锐。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xiāo)腾:健步奔驰。
1.“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5分)
2.此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2分);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1分)。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2分)。
2.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
诗人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2分);后四句是诗人的合理推想,是虚写,表现出马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
(2分)实虚结合,形神兼备,拓展诗歌意境,既能更好凸显马之精神,也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分)
二:
(1)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作者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1)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
(2)作者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美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赏析:
《房兵曹胡马》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
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卓尔不群的志向与锐于进取的精神。
作者托物寓意,借马喻人,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
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以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先说明它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继而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如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描绘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马仿佛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勾勒马的气概,“轻”描绘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历代名画记》)。
诗的前四句描述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以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堪受人信赖。
这里看
似写马,实是写人,这岂非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笔:“万里横行”,包含着宏远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
这一联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
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以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与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实为异曲同工。
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
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一方面赋予马以人格化,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