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通用2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通用20篇)《三国演义》700字篇1这个假期,我又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因为我太喜欢看了!《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历史性的长篇小说。
作者是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
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欢的几个故事: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华容道、三顾茅庐、桃园结义……书中刻画了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它描写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这些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周瑜的“胸怀狭窄、忌才好胜”,诸葛亮的“料敌如神、指挥若定”、刘备为“复兴汉室,复兴天下”而战、关羽“威风凛凛,智勇双全”、赵云“赤胆忠心,骁勇善战”……但我最喜欢的两个英雄是诸葛亮和赵云。
诸葛亮是一个忠臣,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非常善于用计:“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和“空城计”……赵云对刘备也十分忠心,骁勇善战,在“单骑救阿斗”中,赵云自己一个人杀了魏国好几个猛将,为自己和小阿斗开出了一条血路,最后他们都回到刘备身边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还要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2《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这本经典名著描述了一千多年前的古战场。
兵哥铁马的厮杀,智谋的较量。
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画面,任凭读者想象。
没有图,根据文字说明,借助想像力而勾画出某个人长什么样子,久而久之,就能够从一棵树上看出故事来。
读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名著,我深深的感觉到,罗贯中的文采真好!因为在他写的这本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很多,故事的内容扣人心弦,整本书写的淋漓尽致,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7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9篇

7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9篇7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
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在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无法理解书中的场景,语言所富含的意义,越往后就越进入角色,最后就完全沉醉在里面了。
书中的人物就仿佛在我的面前,诉说着他的喜悦,他的无奈,他的愤怒……在书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他们骁勇善战,又那么仁义。
而我最喜爱的,是聪明机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的心中仿佛就装着军队,装着阵法,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围魏救赵,骂死王朗,火烧赤壁,遗计斩魏延……他一次次的令读者感叹,其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三气周瑜,他的计谋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赵云守住城,待周瑜来到时,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们的口号是:“活捉周瑜。
”周瑜气得箭疮复发,跌下马来,被人抬了回去。
到半路上,又看到诸葛亮在山腰上弹琴,弹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长河颂》周瑜是个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诸葛亮,于是就要和他一决雌雄,让军士们向上冲,还没上去,诸葛亮安排的蜀军,就出来了,吴军寡不敌众,直接就愣住了,周瑜于是又气晕了过去。
最后就去世了,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既生瑜,何生亮!”看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嫉贤妒能。
可诸葛亮却说:“周瑜不是嫉贤妒能,他是恨诸葛亮这样的才干为什么不能为吴国所用,否则也不会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劝说诸葛亮降吴。
在书中,我最快乐的就是看到敌人中了卧龙先生的计策,或者被蜀国大将打败,最痛苦的就是看到大英雄们一个一个的死去。
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葛亮……特别是看到诸葛亮与世长辞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卧龙先生自从刘备去世后,为了报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一直兢兢业业,扶持幼主。
可是,天妒英才,他还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
那一天,一颗很大的星星从天空中坠了下来,他尽管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想着国家,他把平生所有的结晶留给了姜维,还令人做了他的木雕,给那些大将军们留下了许多锦囊妙计,他把他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可歌可泣。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2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2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精选2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其中,令我最敬佩的人物要数诸葛亮了。
诸葛亮,字孔明,号称卧龙先生。
他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门后,便与刘备共同商讨国家大事,成为刘备的军师。
诸葛亮雄才大略,帮助刘备打了不少胜仗。
其中,最精彩的要数诸葛亮草船借箭了。
当时,周瑜一直很嫉恨诸葛亮比他高明,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谋害诸葛亮,于是便借请诸葛亮商量军情,故意为难他,说:“现在军中急缺十万枝箭,请先生快快造来。
”诸葛亮何等胆识,他毫不惧怕,反说:“三天,够吗?”周瑜万万没想到诸葛亮会如此信口开河,心想死定了,赶忙说:“你立个军令状吧!倘若违反,军法处置!”诸葛亮哈哈大笑,立下了军令状。
而后,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安排了三十名士兵。
前两天按兵不动,到了第三天,江面上雾气腾腾,大风东去,诸葛亮带领船队往曹营驶去。
曹操害怕中埋伏,命令射箭抵挡。
不一刻,草船被射满了箭,满载十万多枝箭荣归军营。
读到这,我仿佛看到了周瑜目瞪口呆,但又心悦诚服的样子。
不由得暗暗赞叹诸葛先生的足智多谋。
《三国演义》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她的文学魅力无时不在震撼着我。
使我受益匪浅,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2《三国演义》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它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时期三足鼎立,最后到三分归一的故事。
这部小说深深地吸引了我,以至于我爱不释手,夜不能寐,但是,愈往下看,感情愈深,对于各个人物的印象就愈加深刻、愈加个性分明。
以至于我读到第一百三、四回时,潸然泪下,对于诸葛亮的死伤痛万分,所以以后的部分我也就再也没有心思读下去了。
反正最后的结果已是众所周知了,不读其实也无所谓。
诸葛亮禳星注定了三国最后的结局也注定了刘氏天下的灰飞烟灭,本来的一丝希望也随之逝去。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据史书记载,是由于为了伐魏,过度辛劳而终。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精选6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精选6篇)(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也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在阅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深感这部作品的深刻魅力和启发,下面将分享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三国演义》所展现的历史情节和人物塑造所深深吸引。
这部小说以中国三国历史为背景,以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人物命运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这段历史。
每位主要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刘备仁义之君,曹操智勇双全,孙权机智稳重,关羽忠诚刚烈,诸葛亮智慧非凡,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作品中的战役场景也写得惟妙惟肖,充满了紧张与激烈,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其次,我对《三国演义》中的智谋和战略赞叹不已。
这部小说强调智谋和战略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
诸葛亮的连环计、周瑜的火烧连营、曹操的赤壁之战等战略布局都让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些战略对决,作者表现了不同领袖之间的智慧较量,展现出中国古代智慧和智慧的魅力。
另外,我也对《三国演义》中的忠诚和背叛这一主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角色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如关羽对刘备的忠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
然而,也有一些人物在面对困境时背叛了原主,如吕布和貂蝉的背叛。
这让我思考人性中忠诚和自私的冲突,以及在不同情境下,人们的行为会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最后,我认为《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还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和价值观的启示。
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坚持不懈、不放弃的精神,以及信念和决心的重要性。
同时,作品中也反映了权谋政治的黑暗面,提醒我们警惕权力的滥用和腐化。
总的来说,阅读《三国演义》是一次极具启发性和愉悦的文学之旅。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还让我思考了关于人性、智慧和价值观的重要问题。
它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使我深受启发,希望能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彩世界。
(2)《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是一部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700字左右读后感5篇

三国演义700字左右读后感5篇三国演义700字左右读后感5篇《三国演义》刻画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等人,他们身上的优点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感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700字左右读后感例文,希望你喜欢。
三国演义700字左右读后感【篇1】“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题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著作,讲述的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的故事。
这些英雄人物各有所长,性格也迥然不同:有忠厚老实的鲁肃,有心胸狭窄的周瑜,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有求贤若渴的刘备。
而我最喜欢的当属蜀国的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在蜀国担任丞相职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书中这样描写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位“仙人”留下了许多惊人的事迹。
利用大雾天气与曹操谨慎的性格,成功地从曹营“借”回了十万余箭;在司马懿大军快要攻来时,抓住司马懿多疑的弱点,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他的锦囊妙计总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连连告饶,我对他真是万分的敬佩。
但如果你认为诸葛亮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慧,那就错了,他最重要的是与刘备彼此的信任和一颗忠诚的心。
当初刘备带着厚礼,三顾茅庐,最后连衣襟都哭湿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下定决心辅助刘备。
他不但为刘备出谋划策,还尽心尽力在刘备去世后辅佐刘备那不争气的儿子。
在《白帝城托孤中》,刘备没有听诸葛亮的劝告,打了败仗,连连败退。
有一天,阴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刘备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于是下令召集众臣,交待后事。
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说道:“当初我没有接受你的意见,如今打了败仗,我觉得我快要归天了,烦请军师多多教导阿斗,如果实在不成材,军师方可即位。
”诸葛亮望着刘备憔悴的面容,心中很是伤心,连忙跪下:“主公放心,我一定尽我所能辅佐好您的儿子,不会让您失望的!”然后哭声连天。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采纳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衬托,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伴侣。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四大名著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杰作。
最近,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三国演义》这部著作。
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最终三国归晋。
书中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有宽厚仁义的刘备、狡猾多疑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猛粗鲁的张飞以及视死如归的赵云,都是尽人皆知。
书中描写的经典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有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其中我最喜爱“借东风”这个故事。
周瑜的“连环计”胜利后,预备起兵用火攻攻打曹军,可当他发觉外面现在刮得是西北风时,当时就昏倒在地。
由于他需要的是东南风,否则火就算烧起来了,被烧的也是东吴自己的大营。
周瑜的伴侣鲁肃见大都督始终昏迷不醒,便把诸葛亮请来出办法,诸葛亮没说什么,只是提笔在纸上写下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时,周瑜醒了,见诸葛亮看透自己的心事,便问:“这病该用什么药医治啊?”诸葛亮笑笑说:“都督若要刮东南风并不难,只要建一个七星法坛,我来做法,肯定给您刮一个三天三夜的东南风。
”周瑜大喜,病立刻好了一大半,命人赶快建好了七星坛。
到了三更天的时候,果真刮起了东南风,这才有了火烧赤壁的故事。
莫非诸葛亮真的会呼风唤雨么?当然不会,其实他早就算好了这几天会刮东南风的。
原来诸葛亮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会做好充分的预备,并且考虑好结果再行动。
他为了辅佐刘备成就大业,一生都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觉得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当学习诸葛亮的这种精神,要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作文(精选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作文(精选5篇)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作文(精选5篇)《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
读后感是在阅读了书籍之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产生的一些感想,通过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成为了读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作文(篇1)我最终把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看完了。
我合拢了书,回忆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头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西晋统一为止,期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
他呈现了东汉末年在黄巾军起义的发生进展与被镇压的过程,集中的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错综简单、尖锐激烈的斗争,及其相互间消长愈兴亡过程。
与此同时,小说也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与黑暗,社会的动乱,以及民生凋撇的图景,揭露了统治阶段武装集团镇压农夫起义,相互争夺权力,制造乱战,使人民群众惨遭涂炭的暴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真实历史。
《三国演义》把蜀汉政权当作全书的主导方面,把蜀主刘备塑造成一个仁君的典范。
刘备从桃园三结义起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抱负,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
在曹操大举南下,刘备从新野、樊城撤退时,虽然情势万分危险,他也不愿丢弃数十万随他赴难的百姓。
刘备对部下也笃诚宽厚,“知人善任”,以德感人,以德服人,故如诸葛亮、五虎将等一代英豪能终身相随,君臣之间的关系“犹鱼之有水也“。
与刘备的“宽仁厚得”相反,小说中的曹操则是一个残暴的奸雄形象。
刘备入川时,曾对庞统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渴慕由明君良臣一统天下,治理国家,制造一个清平世界,但历史的进展恰恰是事与愿违,暴政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通用1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通用13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1大家一定听家长们说起《三国演义》,可能家长们说得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了!我从其中体会到不少的人物情感。
大概内容是:诸葛亮知道街亭是咽喉要道,所以决定派一位有能力的人去镇守街亭,马谡请命前往,诸葛亮很不放心,但看到他的诚恳,加上子龙老将军的应允,于是诸葛亮派马谡镇守,但诸葛亮还是非常谨慎,做好了万全之策,以防街亭失守而撤退有难。
再说马谡,到了街亭,竟把营帐安在一座孤山上,司马懿来查看后,下令围而不攻,待其粮草殆尽,士气全无是攻其不备,于是马谡自然而然地失去了街亭,还是好不容易杀出才捡了条命。
马谡狼狈的回来了,诸葛亮理所当然的拉出去斩了,在斩时,诸葛亮流下了眼泪,有人说马谡死有余辜,你流什么泪,诸葛亮道:“先帝曾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堪重用!”我却一意孤行,导致北伐失败,是他向刘禅上表自己的过失,并自降三级。
由此可见,看人是需要多么谨慎呀!诸葛亮平生谨慎之极,没犯过什么错,却在这次用错了人,还是在刘备提醒之后,这算不算对自己徒弟过分信任呢?他可能会想,自己交出来的徒弟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呢?现在已经是个迷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一定要学会看人和用人,这是非常重要的连诸葛亮都会在这里失策,更别说我们这些小学生了!而且不仅要知道这一类,想如何交友都包括在内呢,你叫的这个朋友好不好,值不值得去交,有没有其他秘密……诸葛亮一失足成千古恨,北伐都快成功了,被马谡一折腾,断了粮道,只能撤回去了,在此我要提醒大家一点,注意交友,长大后注意用人,一定要当一名好的公民!都不要犯像诸葛亮那样的错误!其实你可以从许多地方去留意你的朋友或将来的下属,或被人提醒的人,一定要经多方考察下结论,但也不要错怪别人,观察他的日常行为举动,判断它是否有不好的习惯……这都很重要!我可不希望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呢!《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2今又读《三国演义》,不觉感悟颇深,中间的不少情节都让人敬佩不已,《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记叙了从黄巾之乱到建立汉朝这一漫长历史时期所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佳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说的正是曹操。
在文学史上,曹操是大诗人,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有三曹之说,其诗也至今传诵,流芳千古。
而在军事、政治上,曹操却是失败者,故后人称之为奸雄。
如果除了官渡之战外,都以败局收场。
曹操的失败,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也正因为他心胸狭窄、疑伸疑鬼、一意孤行。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中曹操疑伸疑鬼、贪身怕死,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在狱中,《青囊书》也从此失传。
曹操骄傲自大,心胸狭窄,心理容不下别人,杀杨修、祢衡就是实例。
杨修聪明过人,口才又好,但他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对于曹操也毫无顾忌。
因而曹操十分讨厌杨修,心生杀念,把杨修赶尽杀绝。
而祢衡学富五车,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而且为人正直,有胆有识,嫉恶如仇,伶牙力齿。
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气地数落曹操手下的虾兵蟹将,令曹操恼怒不已,祢衡面不改色,尖嘴薄舌地说曹操不分贤愚,是眼睛脏;诗书不读,是嘴脏;不听劝告,是
耳朵脏;不懂历史,是身体脏;不容诸侯,是独自脏;想篡权,是心脏!奸雄曹操也容不下祢衡,挟走了祢衡。
曹操的品质、野心、肮脏也被暴露无遗!
一读到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曹操的文学贡献也被历史尘埃所淹没,这尘埃好比是人们对历史中曹操的评价,奸雄也成了曹操。
千古留下的骂名也不由得令人摇头叹息,感到悲哀!
stron经典推荐:红楼梦读后感(汇总)
stron经典推荐:水浒传读后感(汇总)
stron经典推荐:西游记读后感(汇总)
stron经典推荐:三国演义读后感(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