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颈动脉体瘤诊断与治疗PPT

颈动脉体瘤诊断与治疗PPT

康复训练建议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颈部按摩,缓解肌肉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
家庭护理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
绪激动
定期监测血压、 血糖和血脂, 控制好基础疾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少 吃高脂肪、高 糖、高盐的食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方法:包括外照射 和内照射
放射治疗原理:利用高能射 线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适应症:适用于不 能手术切除的颈动脉体瘤
放射治疗副作用:包括皮肤 反应、口腔黏膜炎等
其他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介入 手术,放置支架或球囊扩张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等
放射治疗:使用放射线照射 肿瘤,使其缩小或消失
肿瘤类型: 恶性肿瘤 预后较差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预后较好, 保守治疗 预后较差
患者年龄: 年龄越大, 预后越差
患者身体 状况:身 体状况越 好,预后 越好
注意事项与建议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复查, 观察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
饮食调整:注意饮食均衡,避 免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
适当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适当进行体育 锻炼,增强体 质,提高免疫

心理支持与辅导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提供情感支持 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 心理治疗: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6 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颈动脉体瘤及神经鞘瘤影像诊断PPT参考课件

颈动脉体瘤及神经鞘瘤影像诊断PPT参考课件
增强:肿瘤呈均匀或不甚均匀强化明显,常接近动 脉血管的密度
颈动、静脉受压移位,常表现为颈内外动脉分叉角 度增大,两动脉之间距离增大。
CTA颈动脉三维重建图像上,可见颈总动脉分叉处 上方颈内、外动脉之间距离呈杯状扩大的特征。
23
颈部
颈动脉体瘤 carotid body tumor
三、MRI T1WI肿瘤呈均匀中等、中等偏低信号强度, T2WI肿瘤信号强度增高明显, 肿瘤较大时信号强度不均匀,可见血管信号流空征。 MRI增强肿瘤强化明显,较小肿瘤均匀强化,较大
7
颈 部 神 经 鞘 瘤
8
颈 部 神 经 鞘 瘤
9
MRI表现 横轴位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
滑。T1WI与肌肉信号相等;T2WI呈稍高 信号强度。中央坏死区呈长T1长T2信号强 度,伴有厚壁。矢状位及冠状位可显示肿 瘤与邻近大血管关系。
10




T1WI



T1WI
T2WI
C+ T1WI
4
X线表现
无特殊,侧位片可见鼻咽部、 口咽部气道影变窄或消失,在气体 衬托下可见软组织占位。
5
CT表现 肿瘤多位于颈侧咽旁间隙内,也可
发生在咽后壁的任何部位,上起鼻咽顶 部甚至颅底,下至喉咽水平,边界较清 楚,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6
平扫神经源性肿瘤密度较低,神经鞘 瘤有较厚包膜的肿块,囊变常见,可见钙 化;强化扫描肿瘤实质轻度—明显强化。 对周围结构多为推挤移位改变。
肿瘤不均匀强化,内见血管流空非强化影,称为 “盐胡椒面征”。 MR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准确位置和全 貌。MRA可清楚显示颈部血管的推移情况。
24

外科颈动脉体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外科颈动脉体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颈动脉体瘤的风险与预防
颈动脉体瘤的风险与预防
风险: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 、糖尿病、吸烟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上 颈动脉体瘤的风险。 预防措施:戒烟限酒、饮食健康、锻炼 身体、定期检查等。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检查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检查
诊断方法:超声检查、CT、MRI等。 注意事项:检查前要注意禁食、禁饮等 。
什么是颈动脉体瘤
什么是颈动脉体瘤
概述:颈动脉体瘤,简称颈动瘤,是一 种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 位置:它位于颈动脉分叉处,也就是颈 部的前侧中央位置,直径通常在1cm左 右。
什么是颈动脉体瘤
病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病因,但与家 族遗传、年龄、性别等有一定关系。 症状:颈绞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颈椎病的症状,颔面部肿胀、压痛等。
结论
结论
本次课件总结了颈动脉体瘤的基本概念 、症状、治疗方法、风险预防、误区与 问题解答等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也祝愿大家身体健康,远离疾病。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外科颈动脉体瘤的科普 知识PPT课件
目录 前言 什么是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的分类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体瘤的风险与预防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检查 颈动脉体瘤的常见误区与治疗建议 颈动脉体瘤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结论
前言
前言
介绍: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外科颈动 脉体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目的:本次课件旨在帮助大家了解颈动 脉体瘤的基本概念、症状、治疗方法等 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它的发 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颈动脉体瘤的常见误区与治 疗建议
颈动脉体瘤的常见误区与治疗建议
误区:认为小的颈动脉体瘤没有问题, 无需治疗。 治疗建议:颈动脉体瘤已形成不会自然 消退,建议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外科颈动脉体瘤诊断与治疗PPT

外科颈动脉体瘤诊断与治疗PPT

PART FOUR
药物选择: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副作用: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 药物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肿瘤生长,但需要长期服药
手术适应症:颈动脉体瘤直径大于 3cm,有明显压迫症状,或肿瘤生 长迅速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 物等实验室检查,评估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包括 颈部、心脏、肺等
病理学检查: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后进 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影像学检查:进行CT、MRI、超声等影像 学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 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手术风险: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可能发生颈动脉损伤、脑缺血、脑 梗塞等并发症
手术方法:颈动脉体瘤切除术,颈 动脉体瘤切除+颈动脉重建术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预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 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
药物治疗:使用 抗凝血药物、抗 血小板药物等
手术治疗:颈动脉 体瘤切除术、颈动 脉体瘤栓塞术等
患者基本 信息:年 龄、性别、 职业、生 活习惯等
病史:既 往病史、 家族史、 手术史等
症状:颈 部疼痛、 头晕、耳 鸣、视力 模糊等
体征:颈声、CT、 MRI、 DSA等
诊断:颈 动脉体瘤 的诊断标 准和鉴别 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 史、生活习惯等
放射治疗:放射 性核素治疗、放 射性粒子植入等
介入治疗:颈动脉 体瘤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体瘤球囊扩 张术等
手术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 手术方式选择:根据肿瘤大小、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风险:了解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出血、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颈动脉间隙肿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ppt课件

颈动脉间隙肿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ppt课件
19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囊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鳃裂囊肿
右侧第二鳃裂囊肿:
‥囊肿位于
- 颈内动、静脉的外侧 - 颌下腺后方 - 胸锁乳突肌内侧 ‥呈水样密度 ‥无强化。
20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囊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鳃裂囊肿
21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囊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特点:特定的解剖位置 增强后环状强化
28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囊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颈部神经源性肿瘤囊变
交感神经鞘瘤
29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囊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咽后间隙脓肿
常为咽旁感染扩散至咽后淋巴
结,引起淋巴结化脓性炎症,
恶化成脓肿
‥ 进展快、疼痛、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
---囊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淋巴管瘤
• 如囊肿合并感染、囊内CT值增高
• 其中出血时可出现液液平面 • 合并感染时,囊壁增厚强化
女,52天。淋巴管瘤并感染
15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囊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淋巴管瘤
男,9月。囊状淋巴管瘤合并囊内出血及感染
16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脓肿常厚壁强化,可呈分叶状 ‥ 可沿筋膜间隙蔓延
30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囊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鉴别诊断

表皮样囊肿:多位于口底正中,病变常含有脂肪组织 而CT对脂肪组织检出敏感度高

神经源性肿瘤囊性变:多位于颈动脉鞘内 压迫颈动脉和静脉使它们分离移位 肿瘤边缘明显强化 壁较厚不规则,可有实性肿块区

颈部影像 ppt课件

颈部影像  ppt课件

ppt课件
38




T1WI



T2WI
T1WI
C ppt课件 + 颈动脉间隙的淋巴源性肿瘤绝大多数 为恶性,转移多于原发性,前者多为鼻咽 癌、甲状腺癌、喉癌等的转移;少数胸、 腹部恶性肿瘤也可转移至颈部导致颈淋巴 结肿大;后者为HD和NHL,同时伴有其他部 位淋巴结肿大。
ppt课件
25
影像学表现:
肿瘤较小时CT可以分辨出肿瘤原发部 位,肿瘤较大时,骨性分隔破坏,难以区分 来源。MRI对显示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 比CT更清晰,能明确肿瘤向颅内侵犯的范围。 颈静脉球体瘤在MRI上有特征性的信号,具 有诊断价值,即肿瘤内出现血管流空现象。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45
男性60岁,左颈部包块半年,进行性增大
ppt课件
46
鼻 咽 癌
ppt课件
47
肺癌颈部转移
ppt课件
48
五、淋巴管瘤
又称囊性水瘤,是指来源于淋巴组织的 先天性疾病。胚胎发育时,颈内静脉和锁骨 下静脉交界处膨大形成颈囊,部分淋巴系统 由颈囊发育而成,如有部分淋巴组织迷走、 保持胚胎时期的性质,继续发育和增大,呈 内含淋巴液和内覆有内皮细胞的多房囊,形 成囊性水瘤。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MRI:冠状位或矢状位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 的准确位置及全貌。肿瘤T1WI中等信号, T2WI高信号。注射Gd-DTPA有明显强化。因 肿瘤血管丰富,有时可见T1WI及T2WI条状 迂曲的低信号影,为本病的特征。MRA可清 楚显示颈部血管的推移情况。
ppt课件

颈动脉体瘤ppt课件

颈动脉体瘤ppt课件

文献报道CBT 35% 具有家族性, 是一种外显 率与年龄相关的常染色体疾病。它们中间多 发性神经节瘤的发病率高出很多,含有此类 基因突变的个体若经历慢性缺氧就可能在较 早的年龄出现肿瘤,但易感基因也可以在无 家族史的情况下自发出现并引起CBT。
Page
4
临床表现
CBT常见于50~70岁的患 者,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 多数患者因为发现颈部下颌 角处肿物而就医。 国外1743年VOII Hailer首 次描述了颈动脉体瘤,该肿 瘤生长缓慢,多数没任何症 状,少伴局部不适,晕厥、 耳鸣、视力模糊、声音嘶哑、 血压下降等。
经颅多普勒检查(TCD)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颈动脉压迫训练
术前血管栓塞 术前备血
Page 10
(1)Matas试验 它是Matas于1914年首先应用临床,是一种经典 的测试和训练大脑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方法,又名“指压试验”。一 般用手指压迫颈总动脉于第6颈椎横突上,时间从10~15min/次, 逐渐延长到30min/次以上,每天5~6次,最后达到无头昏、眼花 及肢体活动障碍时为合格,此时可以从容的进行颈总动脉结扎和切 除手术。 (2)经颅多普勒检查(TCD) 能客观、准确地预测脑枝循环的建立 情况,压迫初期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频谱图像 恢复正常,血流方向逆转,文献报道颈内动脉残端压大于50mmHg 对于非选择性动脉结扎才安全。Hay于1972年提出阻断颈总动脉后, 颈内动脉残压大于6.6kpa可耐受总动脉阻断,脑并发症为6% 。 (3)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DSA是术前评估颈动脉体瘤的金标准, 它可直观地观测到双侧脑动脉前后交通吻合情况,Willis环是否有 畸形,前后交通是否开放,颅内动脉是否狭窄,有无动静畸形存在。 术前单纯结扎或栓塞大的血管对控制术中出血基本无效,而DSA用 于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栓塞病灶的小血管床能有效地减少术中 出血,减少颅神经损伤及颅脑后遗症。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病例ppt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病例ppt课件
24 .
左侧甲状腺瘤
25 .
左甲状腺腺瘤
26 .
左甲状腺瘤囊变
27 .
甲 状 腺 癌
28 .
右侧 甲状 腺癌
29 .
甲状腺右叶腺瘤并出血
30 .
左叶甲状腺癌
31 .
颈部淋巴结转移
32 .
颈 部 淋 巴 结 结 核
33 .
颈部淋巴结结核
34 .
颈部淋巴瘤
35 .
颈 部 淋 巴 瘤
影像诊断学——头颈部病例
1 .
正常 头颅 CT横 断面
2 .
正常 头颅 CT 横断 面
3 .
脑血管造影-静脉窦期
4 .
脑血管造影-动脉期
5 .
颅内生理性钙化斑-松果体2
6 .
颅内 生理 性钙 化斑松果 体
7 .
颅内 生理 性钙 化斑床突 间韧 带
8 .
头颅平片
9 .
典型垂体瘤
10 .
眼眶正位平片
127 .
左眼眶异物X线正侧位定位
128 .
左眼球内金属异物
129 .
左眼球后血管瘤
130 .
左眼眶内血管
131 .
右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132 .
右眼眶血管瘤
133 .
眼眶血管瘤眼动脉造影
134 .
眼眶血管瘤眼静脉造影
135 .
左侧泪腺混合瘤
136 .
右眼眶泪腺嗜酸性细胞癌
左中耳乳突胆脂瘤
115 .
右侧中耳癌
116 .
右侧颞骨骨折
117 .
左侧颞骨骨折
118 .
右颞骨 折并颞 叶脑挫 裂伤
119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颈动脉体瘤(图)
.
10
CT
平扫:颈动脉分叉处圆形境界清晰中等密度肿块, 肿块压迫周围组织移位。
增强:肿瘤呈均匀或不甚均匀强化明显,常接近动 脉血管的密度;
CTA颈动脉三维重建图像上:可见颈总动脉分叉处上方 颈内、外动脉之间距离呈杯状扩大的特征。颈动、静 脉受压移位,常表现为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两 动脉之间距离增大。
.
7
影像学表现
颈部
X线平片:肿瘤较大时可见颈部外突肿块。 DSA: ● 颈总动脉分叉加宽,呈“高脚杯”征;颈外
动脉移位; ● 分叉处见血供丰富的肿瘤显示,肿瘤血管粗细
不均网状,肿瘤浓染着色,排空减慢。
.
8
右侧颈动脉体瘤
右颈总动脉造影示右侧颈动脉分叉变宽、扩大呈“高脚杯” 征;肿瘤血管粗细不均呈网状,肿瘤浓染着色、排空减慢
.
2
颈动脉体瘤影像诊断
.
3
概述
颈部
颈动脉体瘤为副神经节瘤,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 化学感受器的肿瘤,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也 可见于颈部其他动脉周围,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多于男性。
.
4
颈动脉体为化学感受器,当血液氧气、二氧化 碳压力及H+ 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射性调节呼吸 和循环系统发生变化。颈动脉体瘤起源于颈动
脉分叉水平血管壁非嗜铬细胞。
.
5
病变较大时可向上破坏颅底骨质并侵入颅内,向 下侵犯下位颅神经及鼻咽部。颈动脉体瘤生长 缓慢,临床表现较典型,常表现为颈部侧面深部 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人有嘶哑、眩晕或轻度吞咽 困难等症状
.
6
临床与病理
颈部
一般2-6cm大小,椭圆形,有包膜,表面光滑, 大部由颈外动脉供血,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网。 镜下为富含细胞和血管的肿瘤。
.
14.15颈部鉴别诊断神经鞘瘤:咽旁神经鞘瘤较多见,内部囊变坏死明 显,增强扫描强化不如颈动脉体瘤。
.
16
.
11
.
12
.
13
MRI
T1WI肿瘤呈均匀中等、中等偏低信号强度。 T2WI肿瘤信号强度增高明显。 肿瘤较大时信号强度不均匀,可见血管信号流空征。 MRI增强肿瘤强化明显,较小肿瘤均匀强化,较大
肿瘤不均匀强化。 MR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准确位置和
全貌。MRA可清楚显示颈部血管的推移情况。
M 41 1700009885
患者1月前发现右侧颈部约鸽卵大小包块, 偶感轻度疼痛,伴低热。
.
1
探查见颈部两肿块,内下方肿块位于颈动 脉分叉处包裹动脉,质软,上下方向活动 度差,血供丰富,外上方肿块位于迷走神 经走形区域,活动度差,血供丰富。
右颈部外上、内下肿物及迷走神经干肿物 均符合副神经节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