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知识点总结(大学计算机第四版蒋加伏)
计算机知识点总结(大学计算机第四版蒋加伏)

大学计算机基本知识点主机:CPU 系统、主板系统、内存系统、外存系统、显示系统、音频系统、网络系统、BIOS 系统、常用外设输出设备:打印机、刻录机、投影仪、硬件系统 音响、显示器外设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数码相机其他设备系统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Linux )等网络服务、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处理语言软件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 、WPS )等多媒体软件:(Photoshop 、flash )等应用软件 辅助设计软件:(CAD )等网络应用软件:(QQ 、迅雷)等安全防护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等等其他软件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1、 早期的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3个阶段。
2、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3、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发明人爱德华·罗伯茨,1975年1月杂志广告,“牛郎星”计算机。
4、 1981年8月12日,IBM 公司退出了第一台16位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5、 1985年,长城0520微机研制成功,这是我国大陆第一台自行研制的PC 兼容微机。
6、2010年11月我国“天河1号”集群计算机排名世界500强计算机第一名。
7、计算机类型:超级计算机、微机、嵌入式系统。
8、大型计算机主要作为服务器,微机主要用于客户机。
9、人们将装有微处理器芯片的机器称为“微机”。
10、嵌入式系统是将微机或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
11、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于1946年提出来的。
12、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有5大基本部件:输入器、输出器、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
13、其中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CPU。
14、存储器是指内存单元。
15、CPU性能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高低。
16、存储程序是冯·诺依曼设计的核心思想。
指令设计及调试过程称为“程序设计”。
存储程序意味着先将编制好的程序(包含指令和数据)存入计算机储存器(内存)中,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就能自动的、连续的从存储器中依次取出指令并执行。
计算机四级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四级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四级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多个关键知识点,主要包括: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2.**指令系统**:指令是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码组成。
指令系统是指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集合。
指令的长度取决于操作码的长度、操作数地址码的长度和操作数地址的个数,与机器字长没有固定的关系。
指令可以分为零地址指令、一地址指令等多种类型。
3.**计算机硬件层次结构**:计算机硬件层次结构可以分为微程序机器层(M0)、传统机器层(M1)、虚拟机器层(M2)、汇编语言机器层(M3)和高级语言机器层(M4)。
每一层都对应着不同的指令系统和执行方式。
4.**存储系统**: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直接访问的存储部件,其速度快,但容量小。
辅助存储器则容量大,速度慢,需要通过输入输出设备才能访问。
5.**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负责计算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输出到外部世界。
6.**总线系统**: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通信线路,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总线系统负责在各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以上就是计算机四级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1

高分辨率、大容量内外存, 高分辨率、大容量内外存,图形功能较
网络计算机:基于Java技术的瘦客户机系统 网络计算机:基于Java技术的瘦客户机系统 Java
1.1.5 计算机的新技术
2.网格计算 . 1.嵌入式技术 . 特点: 能够提供资源共享, 特点 : 1 、 能够提供资源共享 , 将 软 件 固 化 到 硬 实现应用程序的互连互通 。 2 、 协 实现应用程序的互连互通。 件系统中 同工作, 同工作,很多网格结点可以共同处 理一个项目。 理一个项目 。 3 、 基于国际的开放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 。 4 、 网格可以提供动态 的服务,能够适应变化。 的服务,能够适应变化。 3.中间件技术 . 中间件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中间件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增加的一组服务。 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增加的一组服务 。 它们 是通用的, 基于某一标准, 可以被重用, 是通用的 , 基于某一标准 , 可以被重用 , 可以成为 其它应用程序的接口。 其它应用程序的接口。
思考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么?
按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 按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信息技术? 什么是信息技术?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
1.2 信息技术概述
1.2.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与数据
病历卡上记载病人的体温39 是数据 数据39 本 病历卡上记载病人的体温 oC是数据。数据 oC本 是数据。 身是没有意义的。当数据以某种形式经过处理、 身是没有意义的。当数据以某种形式经过处理、描述或 与其它数据比较时,才能成为信息。某个病人的体温是 与其它数据比较时,才能成为信息。 9oC,这才是信息,信息是有意义的。 ,这才是信息,信息是有意义的。 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 例如: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 例如: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642年,法国的布莱斯·帕斯卡发明了机械计算机,它标志着人类的计算工具开始向自动化迈进;1945年,冯•诺依曼提出的,是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计算机的特点:处理速度快、处理精度高、可存储、可进行逻辑判断、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第1个发展时期:1946年~1957年,以电子管计算机为特征第2个发展时期1958年~1964年,以晶体管计算机为特征第3个发展时期1965年~1970年,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特征第4个发展时期1971年至今,以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特征计算机的主要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存储和“记忆”能力、能自动连续地运行、可靠性高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娱乐与文化教育、产品艺术造型设计、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当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为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运算器和控制器。
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件。
计算机的硬件的功能:输入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输出设备ROM:只读存储器,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保持不变,用来存放固定的程序和信息。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叫读写存储器。
用来存放用户输入的程序和数据,断电后,RAM 中的信息随之丢失。
内存和外存的区别:内存和外存本质的区别是能否被中央处理器(CPU)直接访问。
CPU不能直接执行外存中的程序,处理外存中的数据。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从原理上讲位置不同,主机内还是主机外、构成材料不同,半导体还是磁介质(光介质)、存储容量不同,内存小,外存大。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知识总结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必考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在历年考试笔试中占2—3分)必考点:1.2:微电子技术简介考核点:(1)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2)微电子技术是实现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超小型化及微型化的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3)集成电路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4)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也可以是化合物如砷化镓(5)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电子元件可分为小规模(小于100),中规模(100-3000)、大规模(3000-10万)、超大规模(10万-100万)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100万)(6)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以简单的门电路或单级放大器为集成对象,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现代PC机中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组、图形加速芯片等都是超大规模或极大规模集成电路(7)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核心,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8)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尺寸越小,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越快(9)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翻(10)IC卡又称为集成电路卡,不受磁场影响,可*存储数据,IC卡分为存储器卡与CPU卡,存储器卡主要用于安全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卡,水电费卡,公交卡,医疗卡。
CPU卡上除了CPU外,还配有操作系统,手机中的SIM卡就是一种特殊的CPU卡(11)经过抛光后的硅片成为硅抛光片,一个硅抛光片上有成百上千个独立的集成电路,排满了集成电路的硅片称作”晶圆”典型试题:1.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____ 。
(2010春)A.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且技术难度高B.经过抛光后的硅片称为晶圆,每个晶圆最多可以制成一个合格的集成电路芯片C.IC卡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后者通常又称为射频卡或感应卡D.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第2代居民中就有集成电路芯片2.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第⼀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物和思想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台机械式加法机。
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专⽤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
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终于发明了“差分机”。
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数。
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
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
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计算机⿐祖)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件组成;应采⽤⼆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采⽤“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动依次执⾏指令。
七⼗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1946年2⽉由宾⼣法尼亚⼤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台电⼦数字计算机。
“诞⽣了⼀个电⼦的⼤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规模及超⼤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的类型按计算机⽤途分类:通⽤计算机和专⽤计算机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型机、⼩型机、微型机、⼯作站、服务器、嵌⼊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领域计算机是⼀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动、⾼速地进⾏⼤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设备。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大学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必修之一。
本文旨在总结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计算机基本组成计算机由五大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挥计算机各部分的协调工作;存储器负责存储信息,包括内存和外存;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控制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进程管理负责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结束;存储管理负责内存的分配、回收和管理;文件管理负责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设备管理负责设备的驱动程序管理以及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
三、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程序员用来编写程序的工具,它是计算机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能够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Java、Python 等。
编程语言的主要元素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
变量是用来存储数据的标识符,数据类型表示变量的种类,运算符表示对变量进行的操作,控制结构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函数实现特定的功能。
四、数据库数据库是一种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工具,它能够实现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共享。
常见的数据库有MySQL、Oracle、SQLServer等。
数据库的主要概念包括表、记录、字段等。
表是数据库中用来存储数据的二维表格,记录是表中的一行数据,字段是表中的一列数据。
数据库还支持查询语言,用来查询和操作数据。
五、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网络,它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流。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附习题

①为什么发明计算机系统:方便、有效、可扩充、开放计算机系统作用:做接口、管理资源、资源的抽象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动力:提高利用率、更加方便、应用.体系.硬件更新都要跟上②计算机系统发展史一、无操作系统(一)人工操作:单用户、CPU.内存长期空闲(二)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0):装好卡片再上机。
节约CPU空闲时间、提高I/O速度二、单道批操作系统描述:有个监督程序将磁带上的作业调入计算机缺点:I/O太慢,CPU太快三、多道批操作系统描述:A在I/0,B趁机CPU优点:肯定提高资源利用率、系统吞吐量变大缺点:每个程序都要很久才处理完(作业要排队)、无交互能力未解难题:内存、处理机争用、I/O设备、文件的组织和管理、作业管理、用户和系统的接口四、分时系统描述:解决人机交互问题优点:终于有人机交互、多用户共享主机实际问题:由于多用户,所以要有“多路卡”、作业直接入内存、有个“时间片”调度作业特征:多路、独立、及时(用户可接受)、交互五、实时系统描述:工业(武器)控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多媒体系统、嵌入式系统类型1:周期性实时:真的很周期;非周期性实时:有开始截止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类型2:硬实时:工业、武器系统;软实时:信息查询系统和多媒体系统与分时系统比较:多路、独立、及时(毫秒级)、交互、可靠六、微机时代(一)单用户单任务:8位机的CP/M、16位机的MS-DOS(二)单用户多任务:目前的32位系统,如Windows(三)多用户多任务:UNIX、Solaris、Linux③操作系统共同特性:一、并发(一)并发和并行宏观上一样,并发:单处理机系统,微观上交替运行并行:多处理机系统,微观上同时运行(二)引入进程进程: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由机器指令、数据和堆栈等组成,能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特点:用进程就可以并发执行了二共享、(一)互斥共享方式例子:临界资源,打印机、磁带机描述:你要先申请才能获得资源(二)同时访问方式描述:微观上还是并发例子:多用户磁盘设备条件:系统允许进程并发、系统能有效管理资源三、虚拟(一)时分复用技术(利用空闲时间服务其他用户)虚拟处理机技术:分身之术虚拟设备:又是分身之术,骗用户以为有专人服务时分复用:速度:V1/N(二)空分复用技术描述:将程序、电话线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各部分分时进入内存运行空分复用:空间:V1/N四、异步描述:因为要并发,所以需要一个机制调度进程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一、处理机管理功能(一)进程控制描述:要并发,就要进程、要进程,就要管理(二)进程同步进程互斥方式:临界资源要互斥进程同步方式:合作完成共同任务,同步机构要协调先后次序(信号量控制)(三)进程通信描述:对合作进程而言,需要交换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基本知识点主机:CPU 系统、主板系统、内存系统、外存系统、显示系统、音频系统、网络系统、BIOS 系统、常用外设输出设备:打印机、刻录机、投影仪、硬件系统 音响、显示器外设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数码相机其他设备系统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Linux )等网络服务、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处理语言软件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 、WPS )等多媒体软件:(Photoshop 、flash )等应用软件 辅助设计软件:(CAD )等网络应用软件:(QQ 、迅雷)等安全防护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等等其他软件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1、 早期的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3个阶段。
2、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3、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发明人爱德华·罗伯茨,1975年1月杂志广告,“牛郎星”计算机。
4、 1981年8月12日,IBM 公司退出了第一台16位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5、 1985年,长城0520微机研制成功,这是我国大陆第一台自行研制的PC 兼容微机。
6、2010年11月我国“天河1号”集群计算机排名世界500强计算机第一名。
7、计算机类型:超级计算机、微机、嵌入式系统。
8、大型计算机主要作为服务器,微机主要用于客户机。
9、人们将装有微处理器芯片的机器称为“微机”。
10、嵌入式系统是将微机或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
11、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于1946年提出来的。
12、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有5大基本部件:输入器、输出器、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
13、其中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CPU。
14、存储器是指内存单元。
15、CPU性能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高低。
16、存储程序是冯·诺依曼设计的核心思想。
指令设计及调试过程称为“程序设计”。
存储程序意味着先将编制好的程序(包含指令和数据)存入计算机储存器(内存)中,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就能自动的、连续的从存储器中依次取出指令并执行。
17、指令的数量与类型由CPU决定。
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
18、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19、任意程序的执行都主要由“取指令”、“指令译码”、“指令执行”、“结果写回”4中基本操作构成。
20、早期的微机系统结构:总线系统结构的优点是设计简单,缺点是所有设备都使用同一条总线,容易产生系统瓶颈。
21、目前的微机系统结构:控制中心结构:可用“1-3-5-7”规则简要说明。
①一个CPU(核心)②三大芯片:北桥芯片(MCH)、南桥芯片(ICH)和BIOS芯片(FWH)。
1)对主板而言,北桥芯片的好坏,决定了主板性能的高低。
2)南桥芯片连接着多种低速外部设备,它提供的接口越多,微机的功能扩展性越强(主板功能的多少)。
3)BIOS芯片关系到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兼容性(主板兼容性的好坏)。
③5大接口④七大总线22、戈登·摩尔:“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
2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24、硬件系统可以从系统结构和系统组成两方面进行描述。
25、软件系统是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各类程序和文档的总称。
通常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网络服务、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
26、CPU也称为微处理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
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几乎成了CPU每个时代的标志。
27、酷睿系列CPU主要用于台式微机和笔记本微机;至强系列CPU主要面向PC服务器;凌动系列CPU主要用于平板微机。
28、CPU始终围绕着速度与兼容两个目标进行设计。
29、微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功能、可靠性、兼容性。
30、微机的性能指标① CPU字长:是指CPU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运算速度、精度和性能(字长越长,速度、精度越高)。
8、16、32、64位;②时钟频率(工作频率越高,工作功率越大);③内存容量(越大运行速度越快);④外部设备配置。
31、目前,应用程序处在从单核环节向多核环境的迁移过程中。
32、微型计算机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块集成电路板称为主板。
33、主板(目前主流主板的系统结构为控制结构)是微机中的重要部件,决定性能、功能、兼容性和稳定性(电子元件的选择和生产工艺决定)。
34、能够直接与CPU进行数据交换的储存器称为“内存(内部存储器)”,与CPU间接交换数据的称为“外存(外部存储器)”。
35、内存是微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内存可分为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36、ROM断电后数据不丢失,用于保存系统引导程序、自检程序;RAM断电后数据丢失。
37、Cache是一种高速缓存,储存器读写速度的排序为 Cache>RAM>硬盘>软盘。
38、内存中每个存储单元可存放1位(bit)二进制数据,8个存储单元称为字节,内存容量是指存储单元中的字节数。
8bit=1Byte,1024B=1KB,1024KB=1MB ……39、总线是微机中各种部件之间共享的公共数据通信线路。
40、系统总线可分为5个功能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电源线和地线。
①数据总线:用来传输数据和指令,是双向传输。
②地址总线:用于指定数据总线上数据的来源与去向,一般单向传输。
③控制总线:控制对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访问和使用,大部分是双向传输。
41、PCI-E是目前微机上流行的一种高速串行总线,采用点对点串行连接方式。
42、CRT显示器采用模拟信号显示方式,效果好,但尺寸大,目前已被淘汰。
43、LCD显示器采用数字显示方式,效果比CRT微差,尺寸小,是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44、非机打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激光打印;机打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
45、打印机大致分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黑白、彩打)、针式打印机。
46、二进制:B ;十进制:D;十六进制:H47、ASCⅡ编码使用7位二进制。
48、ASCⅡ编码从小到大的顺序为空格<符号<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中文汉字。
49、我国颁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集·基本集》(GB 2312—80),又称“国标码”。
一个汉字用两个字节表示。
共收录了6763个简体汉字和862个符号。
50、数制之间的转换:整数部分,除R倒取余数;小数部分,乘R顺取整数。
51、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①机器语言:计算机唯一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
②汇编语言:将计算机二进制代码指令用便于记忆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易阅读修改。
③高级语言:强两者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成为低级语言。
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便于阅读、修改及调试,现已成为普遍语言(C、C++等)。
5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①定义: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②作用: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硬件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的界面。
2、操作系统主要任务:有效管理系统资源及提供友好、便捷的用户接口。
其具有五大功能:处理机管理、储存器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接口管理。
3、操作系统的分类:①批处理操作系统;②分时操作系统;③实时操作系统;④嵌入式操作系统;⑤网络操作系统;⑥分布式操作系统4、分时操作系统主要特点:交互性、独立性、多用户同时性。
指多用户通过终端共享一台CPU的工作方式。
5、实时操作系统:是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系统。
如:通过计算机对飞行器等自动控制。
6、嵌入式操作系统:“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装置、机器和设备运行的装置”,是软件和硬件的综合体。
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种。
7、批处理操作系统:无交互性,目前已被淘汰。
8、Windows7桌面由桌面图标、任务栏和桌面背景等部分组成。
9、任务栏是位于屏幕底部的水平长条,主要任务是实现任务间的切换。
10、在Windows窗口中,用鼠标拖拽标题栏,可以移动整个窗口。
11、在Windows中选取菜单中的某一命令,若命令后面带有省略号(…),则表示将弹出对话框。
12、在Windows7资源管理器的左窗格中,单击文件夹图标,在右窗格中显示该文件夹中的文件和子文件。
13、在Windows7中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若文件夹图标前面含有实心黑三角符号(▶),表示子文件夹已展开。
14、在Windows7中,全角和半角转换的默认热键为Shift+Space.15、在Windows7中,默认的键盘中西文切换键是Ctrl+Space.16、活动窗口的特征:任务栏上窗口按钮是高亮突出显示的,意味着在其他窗口的前面,也就是当前窗口。
17、通知区域位于任务栏的右侧,最右侧还有一个“显示桌面”按钮。
18、除可搜索程序、文件和文件夹及通信之外,搜索框还可以搜索Internet收藏夹和访问的网站的历史记录。
19、所有的程序和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上。
各种可执行程序等都是文件。
20、文件名:在计算机中,任何一个文件都有文件名,文件名是文件存取和执行的依据。
在大部分情况下文件名分为主名和扩展名两个部分。
①文件的主名由程序设计员或用户自己命名,一般用有意义的英文、中文词汇和数学命名,以便识别。
②不同的操作系统对文件名命名的规则有所不同。
如,Windows操作系统不区分文件名的大小写,在操作系统执行时,所有文件名的字符都会转换为大写字母,如test.txt、TEST.TXT、Test.TxT在操作系统中都被视为同一个文件。
而有的操作系统是区分文件大小写的,如,Linux操作系统中,test.txt、TEST.TXT、Test.TxT被认为是3个不同文件。
21、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扩展名的类型和意义22、文件的常用操作有建立文件、打开文件、编辑文件、删除文件、复制文件、更改文件名等。
23、在根目录下(如C盘)建立子目录(也称“文件夹”),在子目录下再建立子目录(也称在文件夹中再建文件夹),此结构称为树状结构进行文件的管理。
24、Windows、Office2010等建立的一些子目录,用户不能进行移动、删除、修改目录名称等操作,否则会导致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不能正常使用。
25、管理文件和文件夹包括创建文件夹,移动、复制、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26、选取文件和文件夹✧单选:在窗口中单击所需的文件和文件夹。
✧多选(连续):在窗口中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指针进行框选。
✧多选(不连续):按下Ctrl键再在窗口中单击所需的各个文件和文件夹。
✧全选:按Ctrl+A快捷键,可以选中当前窗口中全部的文件和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