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汇编、C语言到十年的FPGA开发设计,告诉你成长的经验
汇编语言子程序设计实验心得总结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心得体会汇总

汇编语言子程序设计实验心得总结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心得体会汇总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理论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汇编语言子程序设计实验心得总结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心得体会篇一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这道课程设计花了我们一到两周的时间,几人合作,老师的帮助才完成。
我第一次完成这么完美的杰作,心理有一份别样的滋味,在设计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也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在这次设计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没有向困难低头,通过查询资料,虚心向同学、老师请教,才一一得到理解决。
我发现平时学的太少了,在今后我要把老师在课堂讲的弄懂,弄透,在此根底上利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
在设计过程中,合作精神必不可少。
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毕竟一个人学的很有限。
每个人掌握的不同。
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努力才有收获。
第二天我就着手画计数器图形,虽然有些人图形已画好,可我没有着急,毕竟别人花的时间比我多,为了使图形美观我不断运行、调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接下来是星期五,说实话那天蛮难熬的,一天都泡在机房。
眼睛有点吃不消,可没有方法,将来我们就靠计算机吃饭,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在已编好的程序上又加了一点精华,怎样使字符闪烁,这也是我们几个人互相讨论的结果。
第二周,通过周末到网上查的资料,和参考资料又参加计数器的灵魂算法。
接下来几天再将程序不断完善、加工,计数器程序初露头角。
小结:程序设计过程有如解决一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来看: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根本要求,即输入、输出、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要求是什么;从问题的要害入手,从前到后的解决问题的每个方面,即从输入开始入手,着重考虑如何从输入导出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可确定所需的变量、数组、函数,确定处理过程--算法。
十年编程之体会

十年编程之体会成为编程“高手”不仅有意识的依照上述原则,还应该坚持一些编程风格和习惯,这些能够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学习工作氛围,我想大致有下面二点:首先要有与人合作意识和习惯,正确处理竞争和发展的关系,目前已经不再是“个人英雄”的时代了,一个好的软件往往都是多个人共同合作完成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一个孤家寡人会成为编程中的“高手”。
国外的编程员一般都具备合作的意识和习惯,一个优秀的开发团队的全部开发时间的90%用在讨论交流,只有10%用于代码编写。
虽然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
有些人以竞争的理由来拒绝合作,这也是不正确的,这里引用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的一句名言,“竞争并不是要自己战胜别人,而是要不断的完善自己”。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良好的编程习惯不仅方便自己的代码与人交流,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以后学习。
具体到编程中,代码的缩进编排,变量的命名与规则要始终保持一致,做好代码中的注释等。
这里要非常强调程序中的注释,在现代的程序中注释已经成为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代码已经清楚的表达了你的思想,就不必再加注释了,反之则需要注释了。
至于如何判断自己编程水平的提高,如何认定自己编程“境界”,这使我想起清朝诗人王国维论述的读书的三种境界,感觉读书境界和编程水平高低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就谈谈我理解中的王国维的读书三重境界在编程的意义。
也许当你在王国维所描述的第三重境界时,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也就可以判断自己的“高手”指数了。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绸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此诗句原本是写闺妇对远方爱人的遥盼与思念,王国维用它比喻读书,旨在说明读书要专注。
一是要把读书当作自我需要,思想上重视,情感上喜爱,潜心读书,专心致志。
二是人生有限,学海无涯。
善于接受挑战。
具体到编程上,就是首先要爱好编程,要对编程感兴趣,多接受编程中的挑战,多实践多动手。
c语言程序设计心得体会(精选5篇)

c语言程序设计心得体会(精选5篇)哎呀,这可是个大工程啊!不过,既然咱们都来了,那就一起聊聊C语言程序设计心得体会吧!我可是花了好长时间才琢磨出来的,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咱们得明白,C语言可是编程界的“老大哥”,它的语法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入门。
要想真正掌握它,还需付出不少努力。
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1.1 熟悉基本语法学习C语言,首先要熟悉基本的语法,比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这些都是编程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学习。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写字一样,先学会握笔、写横竖撇捺,再慢慢练习字形和笔画。
1.2 多动手实践学习编程,最重要的就是多动手实践。
不要光看书不练,那样容易忘记。
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就像我们做饭一样,看着菜谱学做菜,最后还要亲自下厨试试味道。
2.1 学会调试编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学会调试。
调试是编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编程能力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打印日志、使用调试工具等方式来定位问题。
就像我们看病一样,医生通过检查、询问、化验等方式来诊断病情,然后开药方治疗。
2.2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编写代码。
比如,命名规范、注释清晰、代码简洁等。
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后期的维护和修改。
就像我们平时穿衣服一样,要选择合适的尺码、搭配合适的颜色和款式,才能穿出自己的风格。
3.1 学会分析问题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分析问题。
遇到问题时,要冷静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就像我们学习数学一样,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学会总结经验我们在编程过程中,要学会总结经验。
每次遇到问题或者完成一个项目后,都要反思自己的过程,看看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就像我们学习英语一样,要不断地积累词汇、句型,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FPGA编程技巧分享

FPGA编程技巧分享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具有可编程的逻辑单元和可编程的连线资源,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重新配置其功能。
FPGA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等领域,具有灵活、快速的特点。
在进行FPGA编程时,掌握一些技巧能够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首先,合理的资源利用是FPGA编程的关键。
在进行FPGA设计时,要考虑到芯片的资源限制,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
可以通过细致的代码优化和逻辑设计,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性能和功耗效率。
其次,熟练掌握常用的FPGA编程语言和工具对于开发者至关重要。
VHDL和Verilog是FPGA编程中常用的硬件描述语言,开发者需要对这两种语言有深入的了解,并能熟练运用。
此外,熟悉常用的FPGA开发工具如Xilinx ISE、Vivado、Quartus等,能够帮助开发者高效地完成设计和调试工作。
另外,要注重时序约束的设置和优化。
时序约束是指对时钟周期、时钟时序等关键时序参数进行设定,以保证FPGA设计的正常工作。
合理的时序约束能够避免时序违反问题,保证设计的稳定性和性能。
优化时序约束可以提高设计的时序容错率和稳定性,降低时序违反的风险。
此外,模块化设计是提高FPGA编程效率的重要手段。
将复杂的设计拆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有助于降低设计复杂度,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要清晰明了,避免出现功能模块之间的冲突和耦合,保证设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持续学习和积累经验也是提高FPGA编程水平的重要途径。
FPGA领域发展迅速,不断涌现新的技术和工具,开发者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及时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总的来说,FPGA编程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开发者具备坚实的硬件设计基础和编程技能。
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掌握常用的编程语言和工具、时序约束的设置和优化、模块化设计和持续学习,开发者可以提高FPGA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更好的工程目标。
FPGA学习总结

FPGA学习总结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数字电路开发和实现的工具,它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设计和实现各种数字电路。
在我的FPGA学习过程中,我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1.FPGA基础知识:在学习FPGA之前,我首先了解了FPGA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我学习了FPGA的架构、时序和时钟设计、数字电路设计和综合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深入学习和实践FPGA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FPGA开发工具的使用:我使用了常见的FPGA开发工具,如Vivado和Quartus。
这些工具提供了一种直观而强大的方式来设计和实现FPGA。
我学习了如何创建项目、添加模块、定义信号、综合和布局布线等操作。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我逐渐掌握了这些工具的使用。
3. Verilog和VHDL的学习:Verilog和VHDL是FPGA开发中常用的硬件描述语言。
通过学习这两种语言,我能够使用它们来描述和设计各种数字电路。
我掌握了如何使用这些语言来描述寄存器、组合逻辑、状态机等部件,并能够将它们综合成FPGA可实现的电路。
4.FPGA的应用实践:在学习了FPGA的基础知识和工具使用之后,我开始进行一些实际的应用实践。
我使用FPGA设计和实现了一些简单的电路,如计数器、加法器、乘法器等。
通过实践,我加深了对FPGA的理解,并增强了自己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5.FPGA高级特性的学习:除了基础知识和工具使用外,我还学习了一些FPGA的高级特性,如时序分析、时钟域划分、并行数据传输和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等。
这些特性在设计和实现一些高性能和复杂的电路时非常重要,我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特性。
总结起来,FPGA学习是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和应用的过程。
通过学习FPGA,我更好地理解了数字电路的原理和设计,增强了自己的工程能力。
我学会了使用FPGA开发工具,掌握了Verilog和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实践了FPGA的设计和实现,并学习了一些高级特性。
编程心得体会范文

编程心得体会范文编程是一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技能,通过编程,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惊人的应用程序,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我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让我在编程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编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编程是一门需要持续学习和不断探索的技能。
这是因为编程语言和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编程语言和框架不断出现,旧的技术也在不断淘汰。
因此,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和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尝试新的编程范式和设计模式,不断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自己在编程领域的竞争力。
其次,编程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编程是一门需要解决问题的技能,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然后逐个解决这些小问题,最终达到解决原始复杂问题的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各种逻辑运算符和逻辑结构,掌握如何将问题分解和抽象。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善于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策略。
再次,编程需要耐心和坚持。
编程是一门需要反复尝试和调试的技能,我们不可能一次就写出完美的代码。
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常遇到各种错误和问题,需要反复测试和调试代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繁琐和耗时,但是我们不能放弃,需要耐心和坚持地去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试,我们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写出更加优秀和稳定的代码。
最后,编程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现实中,很少有一个人独自完成一个项目,通常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一个复杂的项目。
在团队中,我们需要和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一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因此,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并解决问题。
FPGA设计技巧与案例开发详解

FPGA设计技巧与案例开发详解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重新配置其内部的电路结构,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FPGA设计中,有一些技巧和案例开发的经验可以帮助设计者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FPGA设计技巧和案例开发的方法。
一、FPGA设计技巧1. 合理分配资源:FPGA拥有有限的资源,包括逻辑单元(LUTs)、寄存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这些资源,以充分利用FPGA的性能。
可以通过对设计进行优化,如减少逻辑层数、使用更小的数据宽度等,来减少资源的使用。
2.使用IP核:FPGA提供了许多现成的IP核,如UART、SPI、I2C等。
使用这些IP核可以减少设计的复杂性,加快设计的速度。
同时,使用IP核还可以提高设计的可重用性,便于后续的维护和升级。
3.时序约束:FPGA设计中的时序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设置时序约束,可以确保时序要求的满足,避免出现时序失效的问题。
时序约束包括时钟频率、时钟延迟、数据到达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4.时钟域划分:在FPGA设计中,会存在多个时钟域的情况。
为了确保时钟域之间的同步和数据的正确流动,需要进行时钟域划分。
可以使用时钟域划分器件(如时钟分频器、时钟锁相环等)来实现时钟域的划分和同步。
5.状态机设计:FPGA设计中经常会使用状态机来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
在状态机设计中,需要考虑状态的转移条件、状态的数量、状态的稳定性等因素。
合理设计状态机可以使设计更加简洁、高效。
1. UART通信: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
在FPGA设计中,可以使用UART实现FPGA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时序控制、数据格式的解析等。
学习FPGA的几点心得五篇

学习FPGA的几点心得五篇第一篇:学习FPGA的几点心得1、首先要明白的是软件设计和逻辑设计的不同,并理解什么是硬件意识。
软件代码的执行是一个顺序的过程,编绎以后的机器码放在存储器里,等着CPU一条一条的取指并执行;因此软件设计中经常会带有顺序处理的思维。
而逻辑设计则不同,我们设计的是数字电路,它是由很多很多的与非门及D触发器构成的,上电之后所有与非门和D触发器都同时工作,不会因为A触发器的代码描述在B触发器之前A触发器就是先工作,事实上,RTL级代码的代码先后顺序在综合成网表文件后这种顺序就消失了,取代的是基本逻辑电路之间的互联关系描述;因此逻辑设计需要的是一种并发的思维,我们也需要用并发的思维去考虑电路的设计。
当然,我们设计的电路功能一般都有先后顺序的关系,如果这种顺序不能通过代码的先后顺序来实现,那么要怎么完成这一功能呢?在逻辑设计中,我们所说的先后顺序都是基于时间轴来实现:它的承载体就是时序逻辑,也就是那些触发器。
2、其次就是要熟悉基本电路的设计。
基本的电路不是很多,也就是D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状态机、多路选择器、译码器等几种,所有复杂的电路都可由这些基本的电路构成。
高手水平高的体现并不是他能写出一些很奇特的电路,相反,水平高是体现在他们总能将复杂的电路用这些很朴素的基本电路去描述。
甚至,你会发现他们的代码基本上是由if...else、case这些语句构成的,朴素的让你觉得奇怪。
初学者在入门的时候,对于基本电路的设计应该固定化、标准化,每种电路该用什么样的代码描述,应该要固定、统一,尽量少一些花哨的东西。
说来这里我举个例子。
以前有几个朋友因为仿真有问题请我帮忙找问题。
他们的代码写的很乱,出现了很多种稀奇古怪的电路,一看头都大了,只好建议他们按照标准的电路重新写下代码。
结果过了半天,他们就和我说问题不见了。
所以,高手们喜欢用简单的代码是有道理的,电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减少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问题少了他们也就能在别人加班的时候回家多睡回觉,呵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汇编、C语言到十年的FPGA开发设计,告诉你成长的经验大学时代第一次接触FPGA至今已有10多年的时间,至今记得当初第一次在EDA实验平台上完成数字秒表、抢答器、密码锁等实验时那个兴奋劲。
当时由于没有接触到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都是在MAX+plus II原理图环境下用74系列逻辑器件搭建起来的。
后来读研究生,工作陆陆续续也用过Quartus II、FoundaTIon、ISE、Libero,并且学习了verilogHDL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慢慢体会到verilog的妙用,原来一小段语言就能完成复杂的原理图设计,而且语言的移植性可操作性比原理图设计强很多。
在学习一门技术之前我们往往从它的编程语言入手,比如学习单片机时,我们往往从汇编或者C语言入门。
所以不少开始接触FPGA的开发人员,往往是从VHDL或者Verilog开始入手学习的。
但我个人认为,若能先结合《数字电路基础》系统学习各种74系列逻辑电路,深刻理解逻辑功能,对于学习HDL语言大有裨益,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任何编程语言的学习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经验技巧的积累都是在点滴中完成,FPGA设计也无例外。
下面就以我的切身体会,谈谈FPGA设计的经验技巧。
我们先谈一下FPGA基本知识:
1.硬件设计基本原则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在PAL、GAL、CPLD 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它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速度与面积平衡和互换原则:
一个设计如果时序余量较大,所能跑的频率远高于设计要求,能可以通过模块复用来减少整个设计消耗的芯片面积,这就是用速度优势换面积的节约;
反之,如果一个设计的时序要求很高,普通方法达不到设计频率,那么可以通过数据流串并转换,并行复制多个操作模块,对整个设计采用“乒乓操作”和“串并转换”的思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