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应用(一)

合集下载

浅谈自然通风的研究应用

浅谈自然通风的研究应用

3 结语 研究水中致嗅味物质及 其处理 方法 目前 显得非 常实 际而重
要。从 研究趋 势看 , 以臭氧一活性炭为主 的联 合法会成为应 用主 流 。新 的 G 7 92 0 B 54 —06生 活 饮 用 水 卫 生 标 准 实 施 后 , 保 护 水 在 以期适应复杂多变的水 源水质状况 , 使水厂 的出水水质满 足相应
湿度维持在 5 %左右 , 0 环境的气流速 度限制在 较低 的范 围内 , 一
般 不 大 于 0 1 s 然 而 , 实 际 的 运 行 中 , 种 稳 态 的 空 调 环 .5m/。 在 这
12 穿越 式通 风 .
1 长期 生活 在稳 态空 凋 环境 中 的人体 会 产生 通常又称 这种 自然通风形式 为贯 流通风 , 或称穿 堂风。这种 境存在许多 问题 : ) “ 空调不适应 症” 。人们在 自然环境 中所经历 的热环境是 波动的 , 通风方式主要是以风力 驱动 , 其通风效率 明显优 于单 侧通风 。据 缺 测 算 , 越 式 通 风 房 问 每 小 时 的 换 气 次 数 最 高 可 以 达 到 2 5次 , 而传统 的空调方式 把人 置于稳态 热环 境 中 , 少各种 波动 刺激 , 穿 1 2为 而没有烟囱效应 的单 侧通风 房 间每 小时 换气次 数只 相当于 穿越 导致人体体温 调节 功能 衰退 和抵 抗 力 的下 降; ) 了减小 冷负 建筑门窗的密闭性 能越来 越好 , 而室 内装修 材料 散发 大量 的 式通 风房间 的 1 5 其最 大有效 通 风进深大 约 为层 高 的 5倍… 。 荷 , /, 1 C , 但 当穿越 式通风气 流通 过房 间时 , 使温 度增加 , 会因气 流在 VO S 因此环境污染和 人体 产生 的生物 性污 染得 不到合 理的稀 会 也 加之传统空调工作 区处 于气流 的 同流区 , 人们 在这种 建筑 中 居住者活动 区流过带走 热和 污染物 而使空 气品质 降低 。所 以要 释 , 长期 生活 , 可能 出现“ 态建筑综合症” 3稳态的空调环境对气 流 病 ;) 取得 有 效 穿 越 式 通 风 在 建 筑 物 进 深 上 要有 一 定 的 限制 。

浅谈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

浅谈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
固 撞 堂
浅谈生态建筑 中的 自然通风技术
张文 丽 ( 省建筑职工大 陕西 学)
摘要 :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 , 人们渐渐淡忘 了自然通风的应用 。 迫于 降 低 了通 风 的 效率 。
当前能源 、 生活质量等 的多重压力下 , 使得人们重新重视 自然通风技术 。 本文 1 机 械 辅助 式 自然通 风 在 ~ 些 大 型 建筑 中 ,如 体 育 场馆 、 . 4 展 结合工作经验 , 自然通风技术的基本原理 及其在建筑设计 中的应用进行 了 览 馆 、 对 商业 设 施 等 大 型 公 共 建筑 , 往 由于 通 风 路 径 较 长 , 动 阻 力 往 流 分析, 以便于同行交流和学习。 较大 , 单纯依靠 自然风压 与热压往往不足于实现 自然通风。 而且对于

关键词: 通风 自然
决夏季或过渡季的热舒适性问题 , 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 随着可持续 小间距的 目的。 在单体设计中还应结合总体布局对建筑的体型 , 包括 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入 , 以及人们对 室内空气品质要求的提高 , 自然通 进深、 高度 、 面宽乃至形状等 实行一定的控制 , 除前幢建筑对后幢 解 风必将在我 国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应用。本文对有关 自然通风技术 建 筑 通 风 的影 响 。 的基本原理及其 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 了分析和讨论。 22优化设计建筑物 门窗开 口 建筑 物开 口的配置以及开 口的 _ 1 自然 通 风 的原 理 尺寸、 窗户 的型式和开启方式、 窗墙面积 比等的合理设计 , 直接影响 建筑 物 内空 气 流 动 主 要有 四个 原 因 : 压 、 压 、 压 和 热 压 共 着 建筑 物 内部 的 空 气流 动 以及通 风 效 果 。若 进 风 口大 , 风 热 风 则流 场 大 ; 进 同作用速 虽然 增 加 , 是 流场 缩 小 。 据 实 验研 究 , 流 但 根 当开 口宽度 为 11 风 压 作 用 下 的 自然 通 风 风 压 是 指 空 气 流 受 到 阻挡 时 产 生 开 间宽 度 的 13 , , 口大 小 为 地 板 总 面 积 的 1 % ~2 % 时 , . / ~23时 开 5 5 的静压 。 在具有 良好的外部风环境 的地区, 风压 可作为实现 自然通风 通风效果最佳。 另外进风 口与 出风 口应相对错开位置 , 这样可以使气 的主要手段。当风吹 向建筑 物正面的时候 , 因受到建筑 的阻挡, 会在 流在室内改变方向, 使室内气流均匀, 通风效果更好。 建 筑 的 迎 风面 产 生 正 压 力 ( 为 风速 动 压 力 的 O5—08倍 )气 流再 约 . . , 23有效组织穿堂风 所谓“ . 穿堂风” 是指在风压作用下 , 室外空 向上偏转 , 同时绕过建筑物各侧面及背面 , 在这些面上产生局部涡流 气从建筑 物一侧进入 , 贯穿内部 , 从另一侧流 出的 自然通风。“ 穿堂 ( 为 风速 动 压 力 的 03~04倍 )静压 降低 , 成 负 压差 。 压 就是 风 ” 自然 通 风 中效 果最 好 的 方式 , 该 尽 量 组 织 好 室 内 的通 风 , 约 . l , 形 风 是 应 有 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室 内外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 效组织 穿堂风的具体措施有: 主要房间应该朝向主导风迎风面, 背风 用 下 由压 力 高 的~ 侧 向压 力低 的 - %流 动 ,而这 个 压 力差 与 建 筑 形 面则布置辅助用房 ; 利用 建筑物 内部 的窗户和 门的开 口, 引导气流 ; 式 、 筑 与 风 的夹 角 以及 建筑 物周 围 自然地 形 等 因 素相 关 。 建 当风 垂直 根 据 需 要 , 通过 调 节 风 口, 变风 速 风 量。 另 外 合理 的布局 家具 与 隔 改 吹 向建 筑 正 面 时 ,迎 风 面 中 心处 正压 最 大 ,在 屋 角 及屋 脊 处 负 压最 断 , 还能让风的流速、 风量更加宜人。 穿堂风的具体设计要求有 : ①气 大 。 们 通 常所 说 的 “ 堂 风 ” 是 典 型 的风 压 通 风 。 外 , 努利 流 流路线应流经人 的活动范 围; 有必要的风速 , 我 穿 就 另 伯 ② 最好达到 03 s以 .m/ 体 原理显示 , 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 小, 而形成 低压 上 。 有 大 量余 热 和 有害 物质 的 生产 车 间 , 织 自然通 风 除 保证 必 要 从 对 组 区。根据这种原理 , 可以在建筑 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 , 当风从 通风量外 , 还应保证气流 的稳定性和气流线路 的短捷性。 通道 吹过 时 , 会在 通 道 中形成 负压 区 , 而 带 动 周 围 空 气 的 流 动 , 从 这 24 利用屋顶增强 自然通风 屋顶 除了作 为整个建筑 自然通风 . 就 是管 式 建筑 的通 风 原理 。 系统的一个组成部 分, 本身也可以成 为一个独 立的通风系统。 通风屋 12 利 用 热压 实现 自然通 风 热压 通 风 即 通 常 所说 的烟 囱效 应 , 顶内部一般有一个 空气问层 ,利用热压通风的原理使气流在空气间 _ 其原理为室内外温度不一, 内外密度差产生 , 室 沿着建筑物墙面 的垂 层 中流 动 , 以提 高 或 降低 屋 顶 内 表面 的温 度 , 进而 影 响 到 室 内空 气 的 直 方 向出现 压 力 梯 度 。 果室 内温 度 高于 室 外 , 物 的上 部 分将 会 温度。 如 建筑 通风隔热屋面通常有 以下两种 方式 : ①在结构层上部设置架空 有较高的压 力, 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 力。 当这些位置存在 口时 , L 空 隔热层 ; ②利用坡屋顶 自身结构 , 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 气通过较低 的开 口进入 , 从上部流出。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 , 25 双层 玻璃幕墙维护结构 双层幕墙是 当今 生态建筑 中所普 . 气流方向相反。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 口处的高度差 H和室内外 遍采用 的一项先进技术 , 又称“ 呼吸式幕墙” “ 或 热通道幕墙 ”被誉为 , 的空 气 温度 差 。 而在 实 际 中 , 建筑 师们 多采 用 烟 囱 、 风塔 、 通 天井 中庭 “ 呼 吸 的皮 肤 ” 它 由 内外 两 道 幕墙 组 成 , 层 玻璃 幕 墙 之 间 留一个 会 。 两 等形式 , 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 的条件 , 为 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 良 空腔 , 空腔 的两端有可以控制的进风 口和出风 口。在冬季 , 关闭进出 好的通风效果。 与风压式 自然通风不同, 通常热压 式自然通风更 能适 风 口, 用 “ 室效 应 ” 提 高围 护 结构 表 面 的 温度 夏 季 , 开 进 出 利 温 , 在 打 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和不 良的外部风环境。 风 口, 利用 “ 囱效应” 烟 在空腔内部 实现 自然通风。 为了更��

自然通风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自然通风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然通风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浅谈⾃然通风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摘要:风能与太阳能、⽣物能等属于可再⽣的⾃然能源,合理地利⽤⾃然通风技术, 是建筑可持续发展过程的⼀个重要部分, 应当引起建筑师的⾼度重视。

本⽂就⾃然通风的原理、作⽤等作了简单的阐述,介绍了⾃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以使在今后学习和相关⼯作中得以借鉴。

关键词:⾃然通风建筑节能关系
0 引⾔
风在古代⼈的观念中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之⼀。

长久以来,风(即空⽓的流动)已经被⼴泛地⽤来使室内变得凉爽和舒适,可惜有关这⽅⾯的许多传统技术和⽅式在⼯业⾰命后被抛弃了。

但在环境问题⽇益严重和⼈与⾃然关系不断得到重视的今天,⼈们重新开始研究如何利⽤风来取得降低能耗的效果,同时⼜最⼤限度地使室内⼈员感到舒适并保护他们的健康。

近年来,在对节能技术⼴泛和深⼊研究的基础上,⼀些建筑师们在⼀系列建筑创作中做出了探索和实践,其中⾃然通风是⼀项成熟⽽低廉的技术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合理地加以使⽤。

1 ⾃然通风概述
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

它通过空⽓更新和⽓流的⽣理作⽤对⼈体的⽣物感受起到直接的影响作⽤,并通过对室内⽓温、湿度及内表⾯温度的影响⽽起到间。

浅谈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与节能

浅谈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与节能
郭 朝 福
G O C a- U hou f
( 阳市 建 设 工 程 质 量 安 全 监督 站 , 江 富 阳 3 10 富 浙 140)

要: 自然 风是 无 污 染 的 、 再 生 的能 源 , 可 自然 通 风 是 建 筑 实 现节 能 、 康 与 生 态 等 目标 的 重 要 手 段 。 封 闭 的 节 能建 筑 引 发 健
建 筑物 中的应 用 , 不仅 能够节 约空 调 、 扇 等机械 通 风 风所 消耗 的电能 , 能够 改善 建筑 空 间的生态 环境 , 还 对 降低建 筑能 耗和建 设 节约 型城市 具有 非常 重要 的
意义 。
部风 环境 的地 区 , 压 可作 为 实 现 自然 通风 的主 要 风 手段 , 压通 风 也 就 是 我们 通 常 所 说 的 “ 堂 风 ” 风 穿 。 当风 吹 向建筑 时 , 因受 到建筑 的 阻挡 , 在建 筑 的迎 会 风面 产生 正压力 , 气 流 绕 过 建 筑 的 各个 侧 面 及 背 而
我 国大部 分 地 区 夏季 气 候炎 热 , 电系统 常 常 供 面临 紧张 的电能需 求 和 消 耗 压力 , 自然 通风 技 术 在
建 筑 中的完 全 自然通 风技术 在 实现原 理上 有利 用 风压 、 热压 以及 风压 与热 压相 结合 等几 种形式 。
1 1 1 利 用风 压 实现 自然 通 风 在 具 有 良好 的外 . .
浙江建 筑 , 2 第 5卷 , 1 第 2期 ,0 8年 1 20 2月
Z ein o s u t n h ja g C n t ci ,Vo. 5,N . 2,D c 2 0 r o 12 o1 e .0 8
浅 谈 生态 建 筑 中 的 自然 通风 与 节 能

建筑中的通风设计

建筑中的通风设计

建筑中的通风设计通风设计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的湿度、温度和空气流动,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良好的通风还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醛和二氧化碳等的浓度,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通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空气流通:通风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并保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通常,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应低于室外,因此室内应该有足够的换气量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此外,通风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应考虑到空气流动的均匀性,避免产生死角和局部阻塞。

2.湿度调节:通风系统应能够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室内空气潮湿,易形成霉菌和细菌滋生的环境。

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害。

通风系统应考虑到空气湿度的调节,配备相应的加湿和除湿设备。

3.温度调节:通风设计还应考虑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室内闷热,不利于人体的正常活动和工作。

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室内寒冷,不舒适。

通风系统应能提供适宜的室内温度,实现室内外温度的平衡。

4.噪音控制:通风系统的运行可能会产生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

通风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噪音的传播和影响,如合理布置通风设备,采用隔音材料等。

5.能源节约:通风系统的运行需要耗费一定的能源,特别是在冷、暖气环境和湿度调节中。

通风设计应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在设备选型、运行控制和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和管理。

6.安全性:通风设计还应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如避免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漏电和火灾等危险,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总之,建筑中的通风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室内环境、能源消耗和安全性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通风系统,可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实现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循环,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舒适性。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浅谈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通风是指用自然或机械的方法向某一房间或空间送入室外空气,或由某一房间或空间排出空气的过程,送入的空气可以是处理的,也可以不经处理的,自然通风除了能够有效地实现室内环境的降温,还能够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极大地改善室内环境品质。

关键词:自然通风建筑设计一、通风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挡风遮雨是建筑产生之重要原因。

从人类开始建筑房屋之时,防风是风和建筑之间重要的关系。

随着人类的探索,建筑技艺水平不断的提高,通风技术开始被人们所利用。

但这时期的利用还只是经验上的掌握。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到19世纪和20世纪的上半页,西方国家掌握了现代的通风空调技术,这时候,人们已经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内的风了。

在20世纪下半页,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的不断的进步的推动下,通风空调技术在西方不再以只改变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身份而出现了。

通风空调技术开始对建筑设计及建筑师们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

二.自然通风的原理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所谓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当风吹向建筑物正面时候,受到建筑物表面的阻挡而在迎风面上静压增高,产生正压区,气流再向上偏转,同时绕过建筑物各侧面及背面,在这些面上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形成负压差,风压就是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室内外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流动。

而这个压力差与建筑形式、建筑与风的夹角以及周围建筑布局等因素相关。

当风垂直吹向建筑正面时,迎风面中心处正压最大,在屋角及屋脊处负压最大。

我们通常所说的“穿堂风”就是典型的风压通风。

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热压通风即通常所说的烟囱效应,其原理为室内外温度不一,二者的空气密度存在差异,室内外的垂直压力梯度也相应有所不同,此时,若在开口下方再开一小口,则室外的空气就从此下方开口进入,而室内空气就从上方开口排出,从而形成“热压通风”。

当室内外空气温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强,在室内外温差形同和进气、排气口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上下开口之间的高差越大,热压越大。

浅析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浅析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要求 ,在 空气 流动的房 间内可 以提高人们 的舒适性 , 过 自 通 然通风增加 水分的蒸发 ,达 到降温的效果 ,提高人们 的舒适
性 ,同时达到节能 的目的。 结构降温通 常就是采取 自然风 的降温效应在夜 间通 过 自 然途径使热 量从 建筑物 中释放 出去 ,以减轻 白天 的冷 负荷。 使 白天储藏 于建 筑 中的热量在夜 间散 发出去 , 自然通风 是非
断减少 ,造成室 内空气污浊 ,品质、热舒适度 下降 ,严重影
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据粗略统计人的一生8% 9 % 0一 0 的时间是
在室 内度过 的 ,这其 中包括人们 的居所、工作 、学 习以及娱
乐场所 。随着室内空气质量 的恶化和 能源 的消耗越 发严重 ,
2 0 年 一 场 前所 未 有 的 非 典 灾 害 ,使 得 自然 通 风 更 是 被 业 界 03 和公众所重视。
( 热压工作原理 1)
热压 的原 理就是利 用建筑 内部空气 的热压 差—— 即 “ 烟
囱效应 ”来实现建筑通风 。它的原理就是利 用热 空气上升 ,
室 外 新 鲜 冷 空 气 进 入 建 筑 的底 部 ,通 过 建 筑 上 部 开 设 的 通 风 口将 室 内污 浊 的 空 气 排 出 ,从 而 实 现 建 筑 节 能 ( 4)。 热 图
浅 析 自然 通 风 技 术 在 建 筑 节 能 中 的应 用
A nay i t a ntl ton i l ssofna ur lve ia i n buidi ne g —s vi e hno og n t l ng e r y‘ a ng t c — l y i he
3 一 1 c,人在 自然通风 的条件 下仍然感觉到舒适 ( O 3 c 但是如

建筑物通风设计论文

建筑物通风设计论文

浅谈建筑物通风设计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自然通风设计的原理,分析了大型公共建筑通风设计的现状,提出了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物;通风设计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目前,我国城市建筑发展的重点已逐渐转向大型公共建筑。

该类建筑的功能组成日益集成化、复杂化,空间也日益巨型化,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资源消耗和巨额的运营维护费用。

作为适宜技术,自然通风对降低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至关重要。

合理运用平面组合方法,运用风井、中庭等进行设计,能较大程度地改变大型公共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并营造相对舒适、健康和宜人的室内微环境。

1.自然通风设计原理自然通风是传统的生态适宜技术,凝聚着千百年来的人类智慧。

它主要由室外空气流动在建筑物开口部位所造成的风压或者室内不同部位的温度差所形成的热压驱动而产生。

最基本的自然通风方式包括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2种。

所谓风压通风,是利用风压进行换气,必须藉由有速度的气流方可。

而热压通风则是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热浮力原理进行对流换气,只要有空气温差存在即可。

1.1 风压通风风压通风是由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空气压力差造成的。

风吹向建筑时,建筑表面会阻挡风的流动,在建筑迎风面形成正压力;同时,气流在向上流动、绕过建筑物各侧面和背面的过程中,会在相应位置产生负压区。

传统民居的“穿堂风”实际上就是典型的风压通风。

建筑的外部风环境以及建筑的形体要素(体量、进深等)对实现风压通风具有直接影响。

1.2 热压通风另一种自然通风方式是热压通风。

该方式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形成自然对流,也即运用“烟囱效应”实现通风。

其原理是通过热空气所产生的升力,将污浊、潮湿的热气从建筑上部开口处排出,同时从建筑底部吸入室外的清洁冷空气。

热压通风与风口部位的垂直距离以及室内外的空气温差都有紧密联系。

通常情况下,进出风口部位垂直距离以及室内外空气温差越大,热压通风效果就越明显。

大型公共建筑进深普遍较大,实现风压通风可能存在一定难度,而由烟囱效应产生通风效果则是改善闷热、不舒适状况的良好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应用(一)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论证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提出自然通风这项传统的技术要与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并辅以实例分析了自然通风与地域气候的完美结合。

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

关键词]自然通风?原理?优势?地域建筑?设计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能主动的控制室内环境,创造前所未有的室内舒适气候要求,从而使人们逐渐淡化对自然通风这种气候适宜性技术的应用。

然而,在今天全球能源紧张、节能压力增大、空气品质(IAO)恶化以及建筑综合征(SBS)等发生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从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的气候适宜性技术,自然通风这种古老而有效的技术在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

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

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

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

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

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

如果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

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3—0.4倍)。

由于经过建筑物而出现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

某一建筑物周围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周围的自然地形有关。

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

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室内外密度差产生,沿着建筑物墙面的垂直方向出现压力梯度。

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建筑物的上部将会有较高的压力,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力。

当这些位置存在孔口时,空气通过较低的开口进入,从上部流出。

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气流方向相反。

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

而在实际中,建筑师们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

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

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

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

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
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二、自然通风技术的优势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

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

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新风。

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

而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三、自然通风系统设计中的限制性条件
自然通风技术作为一种免费的技术,它的应用必然受到环境的限制。

对于室外环境温、湿度比较温和的地区(如英国),该技术的应用非常成熟,下面基于他们的应用经验,介绍有关自然通风技术应用的限制性条件。

(一)室内得热量的限制
应用自然通风的前提是室外空气温度比室内低,通过室内空气的通风换气,将室外风引入室内,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

很显然,室内、外空气温差越大,通风降温的效果越好。

对于一般的依靠空调系统降温的建筑而言,应用自然通风系统可以在适当时间降低空调运行负荷,典型的如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的全新风运行。

对于完全依靠自然通风系统进行降温的建筑,其使用效果则取决于很多因素,建筑的得热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得热量越大,通过降温达到室内舒适要求的可能性越小。

现在的研究结果表明,完全依靠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其室内的得热量最好不要超过40W/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