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在体育训练中应用的意义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学生 盲日 地练习 , 虽然也把增强体质列 为教学 的首要 l 性和创造 力, 使学生真 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 目 , 标 但本质.依然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 j : 增强体 i 3 . 运动处方教学具有真正的实效性 在传统的体
・
】 52・
王忠孝 :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 责任编辑 任洪钺 )
・
】 3・ 5
j 少的时问 , 就可获得最佳效果 ; 针对性强 . 效果好 可
、
运动处芳数学模式的涵义
世
组织将运动处方定义为 : 对从事体 育锻 i 以科学地监控运动量和评价运动效果 , 并能有效地防
炼 或病 人, 隈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 I 根据 . 止运动伤害 ; 目的性强 , 易坚持 。 可使 运动安排 得 当 , 测验 。 按其健康 、 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 , 结合生活 I 锻炼得 法 , 到心 中有数 , 做 提高 运动兴趣 . 易于坚持
教学模 式真正实 现 了教学 目的 、 内容 、 形式和结 果 的 : 是根据测试结果 , 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的相关数
一
致性, 使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四、 动处方教 学模式的实施 运
I 据进行对比, 分析运动处方的实施效果. 得出准确的 1 分析结果 。数据处理和分析可借助数据分析软件 , 进
挥与培养学生 的 自我 自主健 身的意识 、行 为和习惯 。:的积极性 ,充分拓展 了学生 的个性 和发展 的方 向 , 同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l 测 常规进行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较,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试数据、 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制定运动处方 、 更能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教学 目 使学生掌 l 标,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训练计划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训练计划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性及其设计方案。
一、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性运动训练计划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首先,运动训练计划可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
通过对学生进行初步测试和评估,了解其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和计划。
其次,运动训练计划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科学地选择不同的训练项目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再次,运动训练计划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使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和战术理解。
最后,运动训练计划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坚持训练,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和成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乐观自信的精神,同时通过团队配合和合作, 发展学生的社交能力。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设计要素设计一份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
首先,训练目标需要明确具体。
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如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等。
其次,训练内容需要科学合理。
根据目标,选择相应的训练项目,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划分难易程度。
再次,训练方法需要多样化。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游戏式训练、小组合作训练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此外,训练强度需要逐步增加。
初期应从较低的强度开始,然后逐渐增加,以适应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能力。
最后,训练周期需要有规划。
合理划分训练的持续时间和周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和提高。
三、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运动处方在体育训练中应用的意义

可见 ,对运 动处方 概念 的研 究与认 识仍 在不断 深入 ,运 动处 方的应 用领域 也在 不断
扩展 。
序 渐进 逐步提 高 ,最大 限度 的发展个 人潜 能 ( 生理 、 心理 ) 已达 到 预 期 目标 。 运动 处方 是 以运 动生 理学 、康复 医学 等
、
运 动 处 方 的 由来 与 发 展
运动处方 (x rie P ec itO ) E e c s r s r p i n
竞 技 的 含 义 是 最 大 限度 的 发 展 个 人 潜 能 ( 理 、 心 理 ) , 以 取 胜 为 目的 的 比 赛 或 训 生
是随着运 动生理 学的 发展而 逐渐 成熟和 完善 起 来 的。 “ 运动 处方 ”最早 由美 国生理 学家 卡波 维奇 ( a o i h K p v )在2 世 纪5 年代 提 C 0 0 出 。1 6 年 日本 猪 饲道 夫 教 授 使 用 “ 动 90 运
学有 效地 发展 自身学 科 。体育作为 当今 时代 的重 要文 化组 成部分对 人类 的文 明发展进 程 起着 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而作为体现 体育价 值 的重 要表象 之 一 竞技 体育 的发展受 到人们 的 巨大 关注 。如何 更好地 、更科 学地 、更行 之 有效 、更合 理地 发展竞 技体 育和进 行训练 是 我 们 体 育 人 永 恒 的 话 题 和 研 究 方 向 。 体 育 科 学 的 发 展 和 探 索 仟 重 而 道 远 , 我 愿 为 我 国 体 育事业 的蓬 勃发展 ,为 祖 国的繁荣 富强贡 献 我毕生的辛勤。 参考文献 : 1 沈 勋章. 全 民健身处 方大全 *. 海 . 上
注 重 个 体 差 异 , 科 学 合 理 地 进 行 最 有 效 的 训
运动处方在中职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V0 1 . 3 2 2 0 1 4 N o . 4
育 锻 炼 中 的 应 用 调 查 研 究 运 动 处 方在 中职 生 体
顾 世 泉
( 鞍 山师范学 院附属卫生学校 , 辽宁 鞍山 1 1 4 0 0 1 ) 摘 要I 运 用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 法、 数 理统计法等 , 对鞍 山市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在体育锻 炼中运用运动处方的情况进行
务学校 、 鞍 山市交通 运输学校 、 鞍山市工程技术 学校 ) 的学生 。
裹5 鞍 山市 中 职生运动后恢复时 间的调 查结果
共发放 2 0 0份调查问卷 , 回收有效 问卷 1 7 6份 , 有 效问卷 回收 率为 8 8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运动处方在 中职 生体育锻炼 中运用的现状 反分析
有计划 、 有 目的地健身或治病。 经过统计显示 ,在调查 中有 1 5 9 %的学生没有 听说过运动
处方 , 其他学生对运动处方有一定的了解, 其 中有 2 8 . 4 %的学生 使用过运 动处方 , 这说 明在 日常体育锻炼 中使用过或正在使用
2 O世纪 5 0年代初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揭开了运动处方研 1 研 究 对 象和 方 1 . 1 研 究对象
表4 对鞍 山市 中职生每次参加体 育锻炼持续时间的调查结果
以鞍山市部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 . 2 研 究方 法
随机抽取 2 0 0名鞍 山市 中等职业 学校 ( 鞍山师范学院附属
卫生学校 、 鞍山技师学 院、 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 、 鞍山市 现代服
调查 , 结果发现 : 现 阶段 中职生在体 育锻 炼 中能运 用运动 处方进行科 学锻炼 的占少数 。 大多数 学生在体育锻炼 中存在盲 目
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的。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例如,对冠心病康复训练),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所谓运动处方是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康复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或者进行康复活动的一种方法。
1 合理良好的运动处方可以有效增进身体健康。
其一,可以预防疾病,例如由肥胖引发的高血脂、冠心病等;其二,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采用合理良好的运动处方,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例如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水平,进而提高锻炼者的综合运动能力。
3 运动处方最初是为康复医疗服务的,因此在康复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制定并实施运动处方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大大提高康复治疗的安全性。
第一节体能锻炼处方的基本要素一运动处方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目前运动处方的应用主要可分为4大类。
表1 运动处方类型及其特点运动处方类型特点预防健身类此类运动处方适合大部分人群,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为主要目的的处方。
竞技运动类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竞技水平为目的的处方。
此类运动处方特别适合于希望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的广大青少年。
竞技运动列运动处方具有运动负荷相对较大的特点,需要特别注重锻炼后的恢复活动。
医疗康复类用于康复患者以及残障人士治疗疾病、康复机体为目的的处方。
此类运动处方更加注重康复锻炼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注重康复锻炼的有效性。
康复医疗类运动处方其练习手段以及练习方法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个体针对性更强。
运动处方在学校体育中运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研究

成果的运动员培养模 式的第一 阶段 , : 育课以系统掌握运动 即 体 技术 、 技能 为主 , 教学方法 的研究 以专 门为掌握运动技 术 、 技能 方法为 目的 ,在评议课 的质量上 ,侧重评 价动作 技能的规范程 度 ; 即改 良到了第二 阶段 , 随 在原教材优 点的基础上提 出了“ 打 破竞技项 目编排体育教材体 系” 的思想 , 侧重增强体力 ; 紧接着 又提升至第 三阶段 : 促进 学生身心全 面发 展 ; 改革浪潮 的涌进 , 受国外先进体 育教育教 学理论 的影 响,体育 教学 改革的浪潮开 始不断冲击传统的教学思想 和教学模式 , 在评议 课的质量上 , 评 价增加了心理因素和社会 因素标准 , 体育教 学改革向整体改革 方 向发展 。此时正是体育 教育改革轰轰 烈烈的第 四阶段 ,01 20
总第 6 O O 期
课堂经纬
运动处方在学校体育中运用的科学性与可行, 江苏扬 州 25 1) 2 2 7
摘
要: 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法、 文献 资料 法, 学校体 育锻炼 中采用运动处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 行 了 对 论证 , 在探讨提 高学校 旨
体育的参与率和学生的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 关键词 : 学校体育 ; 运动处方; 可行性 ; 科 学性 ; 组织形式
三 、 学 生水 平 差 异 性 与 当 前 学 校 体 育 组 织 形 式 之 闻的 矛 盾 决 定 是锻炼的实施 , 都体现课程 内容的现代化 , 习方式 的 自主化 , 学 了 运 动 处方 的 科学 性 与 可 行 性 评价观念的人性化 , 都促进 了课程 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
2 运 动 处 方 的概 念 、
运 动处方就是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 ,根据医学检查资 料( 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试 )按其健 康、 , 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 状况 , 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爱好等个 体特点 , 用处方形式规定适 当运 动种类 , 间及频 率 , 时 并指 出运 动中的注意事项 , 以便有计 年 9 1 我国的 中小学校体 育课也改为 了《 月 日, 体育与健康 》 课, 划地 经常性锻炼 , 达到健身或治病 目的 , 即为运动处方【 。运动 其教学 目的之一就是树立“ 1 】 健康第一 ” 的思想 , 同时快乐体育 、 生 处方的作用就是指导群众进行科 学锻炼 。 涯体育 、终身体 育等思想也是 当代社会需要 学校 体育教育应承 二 、 学 校体 育 改革 的 需要 与 当前 学 校 体 育 之 闻 的 矛盾 决 定 了 运 担的教育责任 和社会 义务 。19 年袁风生等主编 的《 校体育 99 学 动 处 方 的 科 学性 与 可 行 性 教育学》 中还是采用 此 目的和任务 的说法 : 国学 校体育的 目的 我 1 现 阶 段 学 校 体 育教 学形 式及 其 弊 端 、 是以身体练 习为手段 , 养学 生的体育意识 , 培 增强体育 能力 , 养 现 阶段我 国学校普遍采用行政 班级授课的形式 ,教学的全 成 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成为体 魄强 健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 过程是教师 向学生的单一传导 , 教师直接给结论 , 学生进行单纯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 2 因此如何通过 体育增 进学 生的健 康 , 】 的“ 听— —看—— 记——练 ” 的方式 , 由于过 多强调教师 的主导 为学生终 生体育奠定基 础, 教会他们如何 锻炼 , 为学校体育 已成 作用 , 忽视 了师生 、 学生间的交流 , 而忽视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课程必须认真研 究并要解决 的问题 。 从 这样 的教学导致在相 同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条件下势必造成身 在此提出运动处方正是因为运动处方 的特点符合教育改革 体素质好 的学生 吃不饱” 而素质差 的学生 “ , 吃不 了” 。 体育 目标的需 要。 2 运 动 处 方评 价体 系是 适 合 体 育 改 革 要 求 的 评 价 体 系 、 体育教学中运动处方的实施 , 是在学 生 自身条件和个人爱 处方是根据运动实验的数据 指导运动参与 ,分阶段对取得 好的基础上安 排运动 的项 目、 、 量 强度及 时间 , 实施过程 中按照 的成绩进行评价 , 然后重新调整处方 , 在练习参与过程 中逐步提 个体条件的变化循序渐进 , 加大处方 的难 度等级 , 意在区别对待 高练 习的难度 、 运动 的强度 、 间, 时 如此的学习过程是 对具体 问 每一位学生 , 使每一位学生能够有指导 的进行科学锻炼。 对体育 题的针对性解决过程 , 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 , 教师 只需随 时 课的教学有促 进和辅 助作用 ,弥补 了素质差的学生在课 上练习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 ,提供 超越 自我的下一 阶段运 的运动量不够 、 针对性不强和优秀学生体育 明星得不到早期合 动处方 , 如此逐步提高 。由此可见 , 运动处方的实施评价体系是 理培养的缺点。 意即 : 能够根 据学生 的实 际情况“ 因材施教” “ ,因 个纵 向的层次评价体系 ,学生在 看到 自己又上 了一个阶段 的 时施教” “ ,因好施教 ” 充分调动 了学生 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 。因 。 同时 , 增强 了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和 自信心。 此, 处方的实施 , 是锻炼方法 、 、 无论 量 强度 、 动时间的选择 , 运 还
论高校普修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处方

1 运动 处方 简介 1 1 什么是运动处方 . 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 的基础上 , 根据锻炼者 身体的需要, 按照科学健身 的原 则, 为锻炼者提 供 的量化 指 导方案 。它 以生 理 学 为 理 论 依 据 , 以身 体 练习为基本手段 , 以增强体质、 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 提高 生活 质量 为根 本 目的 , 具有 科 学 性 、 活性 、 灵 针 对 性强 , 于 自我 控 制 和 自我 评价 等 特点 。 便 12 运动处方的由来和发展 . 运动处方是从 自然体育 ( 体育即大肌 肉运动 ) 实行两 个 多 世 纪 的 经 验 总 结 中和 现 代 科 学 发展 的 基础上形 成和发展起来 的新 的体 育工作 思想。西 方几个 发 达 国家 从 上 世纪 5 0年 代 开 始 研 制 和 应 用 运 动处 方 , 世 纪 6 上 0年 代 初 美 国开 始 正 式 研 制 应 用, 上世 纪 7 0年 代 日本 开 始 注 意 研 制 应 用 。 我 国 在上世纪 7 0年代末也开始关注有关运动处方的理 论 。世界各 国对 运动处方 的研制应用都 有一个 较 为漫长 的过 程 , 不 认 识 到认 识 , 从 由不重 视 到 重 视 , 由重点 实验 到逐 步普 及 。
论高 校普修体 育教学 中的运 动处方
张 维 全
( 阳师范学院 体育 系, 南 安 阳 4 5 0 ) 安 河 5 0 2
摘 要 : 于学校体 育领 域来说 , 对 紧紧围绕着” 强学生体 质” 一 中心任务 , 增 这 找到 能够 有 目的、 针对 性、 有 事。运 动处方教 学思想恰恰适应 了这 一要 求 , 以其独特 的魅 力深受青 睐 , 渐发展 成 为优 秀体 逐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0月 第5 ( 期 总第 2 3期)
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处方教学方法的实践

3 运 动 处 方 教 学模 式 在 北 京 高校 体 育 教 学 中 的 实 施
为 了 了解 某 高 校 实 施 运 动 处 方 教 学 模 式 的 效 果 , 文 通 过 分 析 问卷 和 对 部 分 教 本 师 的 访 谈 了解 , 动 处 方 教 学 模 式 在 北 京 运 高 校 的 实 施 还 不 普 遍 , 些 教 师和 学生 对 有 这 种 教 学 模 式 还 不 太 了解 , 要 进 一 步 研 需 究、 广和必要的校际之间的交流。 推 通 过 用 访 谈 法 和 学 生 交 流 , 一 到 大 大 四 的学 生 选课 都 很 积 极 , 程 很 受 学 生 欢 课 迎。 对实 验 班 学 生 共 l 0 调 查 表 明 , 常 2人 非 满 意参 加 运动 处 方课 程 学 生 占9 %, 2 比较 满 意 的 占7 共 占9 %, %, 9 不太 满意 的 占1 不满 %, 意 的 占0 共 占1 这表 明了实验 班 学生 对 %, %。 运动 处方教学 模式非 常满意 。 卷表 明 , 问 9 %的 学 生 通 过 运 动 处 方 学 习 , 0 自我 体 育 锻 炼 能 力显 著 增 强 , 体体 质提 高 明 显 。 部 身 大 分 学 生 对 此 课 的 评 价 是 , 动 处 方 课 程 信 运 息 量大 , 学 内容 丰 富 新 颖 , 生参 与程 度 教 学 高 , 生 互动 交 流 很 融洽 , 学 氛 围轻 松愉 师 教 快 。 自 己的 健 康 理 念 和 科 学 体 育锻 炼 能 对
参考 文 献
[J周 志俊 . 校体 育健 身健 美 课 运 动处 方 1 高 教 学模 式 的 改革 研 究【] 广东 技 术 师范 J. 学院 学报 ,0 83. 2 0 () 【]王 志华 , 云新 , 2 熊 谢翔 . 身 运 动处 方教 健 学 模 式 与 传 统 体 育 教 学 模 式 的 比 较研 究… . 京体 育 大学 学报 , 0 7 5 ) 北 2 0 ( 1. 【]吴建 章 , 素 革 , 3 滕 王雪 峰 . 高校 体育 课 中 实施 “ 方 ” 处 模式 教 学 的研 究 [】长 春 师 J. 范 学院 学报 , 0 7 1 ) 2 0(O . []姚 鑫 . 南 地 区 高校 运 动 处 方教 学 模式 4 西 的应 用 状 况 及 实 施 对 策 [】 职 业 时 空 ,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处方在体育训练中应用的意义
摘要:把运动处方的理论应用到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应用运动处方进行运动训练,形成运动处方的训练模式。
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潜能(生理、心理)已达到预期目标。
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延长运动寿命,为我国体育的科学蓬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育;训练
一、运动处方的由来与发展
运动处方(ExercisePrescription)是随着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运动处方”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Kapovich)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
1960年日本猪饲道夫教授使用“运动处方”一词。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Prescribedexercise (处方练习或规定性练习),但通常人们称其为“运动处方”。
此后又有很多人论及“运动处方”,但由于每个人的研究领域不同,因此在界定“运动处方”时,不可避免的便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论述。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运动处方是指针对锻炼者健康和体力状况,按其运动目的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
运动处方这一名词从词义上看有两层意思:一是运动;二是处方。
“运动”是指身体运动;“处方”是指通过人体运动形式达到特定目标的方法。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锻炼者健康和体力状况,按其运动目的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
或者说,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之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求,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进行健身活动的指导性条款。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用了“运动处方”这一名词,使得它在国际上得以认可。
可见,对运动处方概念的研究与认识仍在不断深入,运动处方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二、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现状
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迅速,无论是2008年奥运会还是2010年冬奥会我国都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震惊的成绩。
但是,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方法相对于其它体育强国还是过于落后,“赶鸭式”训练方法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基层的体育训练中尤为严重。
一个训练计划多名运动员共同使用,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生理、心理素质等状况的运动员进行相同强度、相同量、相同内容的训练。
其后果是我们不但埋灭了大量的优秀运动选手,还破坏了其运动员的自身。
生理上使运动员的优良体质遭到损伤,心理上使运动员的运动激情遭到埋灭,其后果是我国体育优秀人才的损失,我国竞技体育成绩无法达到最优。
尤其在体育的两个大项田径和游泳中,我国参与人口也比较普及,从事专业和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数量也比较庞大。
但是,近些年来我们只出一个王军霞、罗雪娟、刘翔,与我国十多亿人口和巨大数量的田径、游泳运动员相比真是叫人憾颜。
如何能改变这一不合理现象,让更多的“刘翔”飞翔在国际体育大舞台上,就需要我们从本质上寻找原因,从基层做起,从小体育人开始,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
竞技的含义是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潜能(生理、心理),以取胜为目的的比赛或训练。
从竞技含义的概念上我们不难理解要想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潜能就要有个体差异。
不同的运动员要进行不同的练习,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差异,科学合理地进行最有效的训练。
三、运动处方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开处方本来医生是给病人开药,为病人治病的医疗措施。
而运动处方与医生临床开处方取药有不同之处:一是目的不同,前者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发展身体潜能或预防疾病;后者是用来治疗疾病。
二是使用终点不同,临床药物处方在病人痊愈后即停止使用;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获得健康以及提高的体适能水平和运动潜能,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而把运动处方的理论应用到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应用运动处方进行运动训练,形成运
动处方的训练模式。
根据不同项目、不同体质、不同心理、年龄、性别等因素按照制定运动处方的方法先对运动员进行全方面测试后根据测试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进行训练,在周期训练后再进行各方面的检测后再制定下一周期的训练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潜能(生理、心理)已达到预期目标。
运动处方是以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在体育训练实施过程中应要注重的一些问题:
(一)科学性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体育保健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有关要求进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在体育训练运动处方制定中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以及运动方法等要素均完全依据运动员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定。
在实施中要求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提出注意事项、强调自我监测等等。
(二)针对性
体育训练运动处方是根据实施者健康检查与体力测试的结果,通过分析评价后制定出来的,其运动形式、运动量、运动频度等完全是根据实施者身体的客观状况来确定的,有很强的针对性。
运动处方因人而异,是对症下“药”。
具体说就是不同运动项目、年龄、性别等,运动处方不同;在不同的时期,运动处方不同;在不同的身心状态下,运动处方也应有所不同等等。
(三)系统性
体育训练运动处方要有很强目的性,并且有明确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为了达到目标,运动处方中的训练安排有较强的计划性,要求实施者持续进行,即体育训练运动处方的实施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只有完成计划才能够体现效果,体现了系统性。
(四)高效性
体育训练运动处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的特点,这就为运动处方训练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基础。
又由于在实施运动处方过程中要对运动量做好自我监测或医务监督,并要对运动处方训练的效果进行监测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运动处方进行微调,这就保证体育训练运动处方从“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可以获得最佳训练效果,这就是使用运动处方训练的高效性。
(五)安全性
制定运动处方前,首先要对实施人进行全面的健康诊断和体力测试,保证运动处方所确定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不会超过锻炼者极限体能,避免发生伤害事故;在运动处方实施过程有医务监督和运动效果评价,可以有效的防止运动伤病。
所以,运动处方的训练有较好的安全性。
总之,在这个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把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单一学科融入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去融会吸收各方面的精髓再回到本学科领域进行升华,只有这样才会更好,更快,更科学有效地发展自身学科。
体育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对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体现体育价值的重要表象之一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巨大关注。
如何更好地、更科学地、更行之有效、更合理地发展竞技体育和进行训练是我们体育人永恒的话题和研究方向。
体育科学的发展和探索任重而道远,我愿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毕生的辛勤。
参考文献:
1.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刘纪清.李国兰.《实用运动处方》.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宋继新.《竞技教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5.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