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四章

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 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消灭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 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革、完 善和发展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继承和升华
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中华民 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 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 强大的道义力量
小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 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又要 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 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 正心、笃实以为功
有问题?
课程结束 谢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 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 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 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 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 大而深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教学重点]:1.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难点]:大学生如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讲授,穿插学生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自学阅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手机学习通APP、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
[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复习提问:1.大学生应当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2.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3.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矛盾?导入新课: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
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讲述新课: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2018版,思修,绪论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各族的不懈 努力,我国总计消除贫困人口7亿 多,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 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 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 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 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中央党校—谢春涛
新目标
新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你的中国梦是什么?
然乌湖
普莫雍错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看病不花钱
上学不花钱
毕业后有更多的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国家更加民主
祖国统一
国家更加富强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新中国的英雄人物—丹顶鹤女孩徐秀娟
时代楷模—黄大年
“天眼之父”南仁东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中国游客成了最受日本商家欢迎的土豪
旅游消费不断升级
中国游客在西欧的消费竟然超过了沙特阿拉伯
石油储量世界第一,真是富的流油的国 家
国王萨勒曼
三是引领世界发展新潮流
长期以来,现代化被一些人 定义为“西方化”“美国 化”。中国的现代化没有 照搬现有的西方模式,而是 创造性地找到了属于自己 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成功 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 向现代化的新途径,给世界 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 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 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 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是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 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 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 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 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 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思修2018新教材

目录绪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二、反对错误人生观三、成就出彩人生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三、做忠诚爱国者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一、扣好人生的扣子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一、什么是道德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变化发展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二、社会公德三、职业道德四、家庭美德五、个人品德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一、向道德模范学习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三、引领社会风尚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三、依法履行法律义务后记绪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荅时代的问卷。
思修课本目录2018

思修课本目录2018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1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1.1.1 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的意义– 1.1.2 思想道德修养对社会的意义• 1.2 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和指导地位– 1.2.1 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内涵– 1.2.2 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指导地位•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涵– 1.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和优势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 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基本特征– 2.1.1 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 2.1.2 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2.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基本原理– 2.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2.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2.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 2.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2.3.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与发展•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与发展– 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3.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历程• 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3.2.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3.2.2 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3.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路径– 3.3.1 实现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3.3.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和策略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4.1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念和特征– 4.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 4.1.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与要求• 4.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思想– 4.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4.2.2 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3 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和实施途径– 4.3.1 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 4.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第五章综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5.1 综合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5.1.1 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5.1.2 综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5.2 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5.2.1 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5.2.2 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5.3 综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5.3.1 综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5.3.2 综合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反思以上是2018版思修课本的目录章节,本课程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内容,通过学习和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课件.pp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1 课程基本信息 02 课程定位
03 课程目标
目 录 04 课程设计
CONTENTS 05 课时分配
06 教学内容 07 教学资源 08 教学手段与方法 09 考核评价 10 特色与创新
0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课程类别
教材选用
1、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2、本书编写组在2015年版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的重要讲话等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以 及广大师生对教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材进行了 新的全面修订。 3、本书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立足于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对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理 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法律观等相关 理论进行了充分论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法律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4
课程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对学生遇到 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 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自觉性。
教学设计
从当前学生成长中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了“ 12345” 的教学体系,即为:一条主线、两种途径、三个结合、四个模块、 五观教育。
教学手段创新
积极使用多媒体网 络技术,引导学生
在乐趣中学习。
考核方式创新 考核方式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 教学的成果也成为考核的一部分,并 采用在线考核的形式。
感谢各位老师聆听!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 [1]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 [1]](https://img.taocdn.com/s3/m/250968be6c85ec3a87c2c5e9.png)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6章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
3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4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6章
2001年8月22日,山东青岛三名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代理律师向最高人民 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状,起诉教育部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根本制度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国家形式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权利义务现代化建设宪法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国家的根本法国家性质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域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封建制法律
一是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 依附关系; 二是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三是维护专制皇权; 四是刑罚严酷。
史载,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 人,行刑七日方止。临到最后杀方孝 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朱棣先是命 人将方孝孺的嘴割裂至两耳,并割下 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 2.守法的两个方面: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 3.守法的主体: 一切组织和个人。
《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 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6章
同年11月10日,张先著以被告芜湖市人事局的行为剥夺其担任国家公务 员的资格,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被告 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撤销其不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依 法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并被录用至相应的职位。此宗案件,被媒体称为 “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