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件 春江花月夜赏析
合集下载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诗学习赏析PPT

强且美
文学鉴赏 第 四 章
文学鉴赏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
01
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
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由景、理、情依次展开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 03 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 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 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 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 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作品译文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 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 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感谢您观看 张
中学生必读古文鉴赏
若
虚
作者介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却是吸取了南朝文学的精华和同时代文学的营养,开拓了 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 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创作出新的格局。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 一组,四句中押三个韵。四句一换韵,以平声韵起首,最后一组用仄韵作结束。 平仄韵交替,高低相间,转承和谐,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的节奏感既
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 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 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 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文学鉴赏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 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 生落而起伏曲折。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文学鉴赏 第 四 章
文学鉴赏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
01
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
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由景、理、情依次展开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 03 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 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 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 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 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作品译文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 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 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感谢您观看 张
中学生必读古文鉴赏
若
虚
作者介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却是吸取了南朝文学的精华和同时代文学的营养,开拓了 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 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创作出新的格局。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 一组,四句中押三个韵。四句一换韵,以平声韵起首,最后一组用仄韵作结束。 平仄韵交替,高低相间,转承和谐,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的节奏感既
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 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 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 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文学鉴赏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 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 生落而起伏曲折。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春江花月夜》课件

PART 04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REPORTING
唐代文化精神体现
唐代盛世气象的展现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 为描绘对象,展现了唐代盛世时期繁 荣昌盛、开放包容的社会风貌。
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诗中通过对离情别绪的抒写,表达了 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 以及对人类命运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 考。
月夜意象
月光洒满江面,营造出静 谧、唯美的氛围,引发人 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 求。
花草意象
江畔花草繁盛,既展现了 春天的生机,也寄寓了诗 人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离情别绪
诗歌中透露出淡淡的离愁和别绪,表 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人生感慨
意境深远
诗歌以春江月夜为背景,将离情别绪 、人生感慨融入其中,营造出深远而 悠长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 深深的怀念和留恋。
代性的文学作品。
讨论主题3
探讨《春江花月夜》在现代教育 中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
养的作用。
分享交流
分享1
01
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是李白,他的《将进酒》、《庐山谣》等
诗篇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分享2
02
杜甫是我非常欣赏的唐代诗人,他的《春望》、《兵车行》等
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分享3
03
《春江花月夜》课件
REPORTING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特色及成就 •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优秀诗篇介绍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答疑
目录
PART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REPORTING
张若虚生平及成就
春江花月夜上课分析课件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 了江景、夜色和月光的美丽,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诗 中还通过描绘花的盛开和江水的流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 景的热爱和感慨。
诗词艺术手法分析
总结词
采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比喻、象征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 力。
详细描述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非常出色,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 体,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诗 歌更加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春江花月夜的课堂讲解
讲解方法
多媒体展示
互动讨论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增 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春江花月夜 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鼓励学生发表 自己的见解。
比较分析
情境模拟
将春江花月夜与其他同类诗歌进行比较, 分析其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 鉴赏能力。
文化氛围
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为诗 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张若 虚的创作也受到了这一文化氛围 的影响。
个人背景
张若虚的人生经历
张若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些经 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 悟和思考。
文学追求
张若虚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文采和意境 的完美结合,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提问与回答
提问技巧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有针对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课堂互动。
回答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采用点名、自 愿回答、小组讨论后回答等多种方式,以增 加学生的参与度。
分组讨论
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 了江景、夜色和月光的美丽,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诗 中还通过描绘花的盛开和江水的流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 景的热爱和感慨。
诗词艺术手法分析
总结词
采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比喻、象征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 力。
详细描述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非常出色,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 体,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诗 歌更加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春江花月夜的课堂讲解
讲解方法
多媒体展示
互动讨论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增 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春江花月夜 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鼓励学生发表 自己的见解。
比较分析
情境模拟
将春江花月夜与其他同类诗歌进行比较, 分析其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 鉴赏能力。
文化氛围
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为诗 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张若 虚的创作也受到了这一文化氛围 的影响。
个人背景
张若虚的人生经历
张若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些经 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 悟和思考。
文学追求
张若虚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文采和意境 的完美结合,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提问与回答
提问技巧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有针对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课堂互动。
回答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采用点名、自 愿回答、小组讨论后回答等多种方式,以增 加学生的参与度。
分组讨论
《春江花月夜》PPT完美版

诗人借助“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等诗句,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相思 之苦。
2024/1/24
诗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等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离别与相思 情感。
12
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慨
诗人通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问句,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 无奈。
18
05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
2024/1/24
19
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
春江月夜的景色描绘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春江、 花林、明月、江水等自然元素巧妙地 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 春江月夜图。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诗人在描绘景色的同时,将自己的离 情别绪、人生感慨融入其中,使得诗 歌的意境更为深远,给读者留下极大 的想象空间。
2024/1/24
以春江、花、月、夜 为背景,描绘了美景 和离情别绪
4
《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
唐代盛世,文化繁荣,诗歌创作 达到巅峰
作者在春江畔赏月,触景生情, 创作了这首长篇歌行诗
诗中融入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 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2024/1/24
5
诗歌主题与意义
主题
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了美景和离情别绪,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
24
朗诵技巧分享
声音控制
讲解如何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来表现诗歌的情感变化
。
2024/1/24
气息运用
指导如何调整呼吸,使朗诵更具表 现力和感染力。
肢体语言
探讨如何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等辅助手段,增强朗诵的艺术效果 。
《春江花月夜》优秀课件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光影效果
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来塑造春江夜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 通过“江天一色”表现天空与江水的融为一体,再以“皎皎”形容月光的皎洁,凸显出月 夜的静谧与纯净。
形态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细腻描绘,使春江景色更加生动。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中,以“宛转”形容江流的曲折蜿蜒,再以“花林”和“霰”比喻月光下的花树 ,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1 2
象征美好与纯洁
花和月作为自然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 好、纯洁的象征,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
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
花和月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被众 多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人生、爱 情的独特见解。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3
花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 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 和情感,抒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感
慨。
象征手法
唐代诗歌还常常采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象征性 描写,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024/1/26
20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推广起到 了重要作用。
3
张若虚生平及代表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 ,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光影效果
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来塑造春江夜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 通过“江天一色”表现天空与江水的融为一体,再以“皎皎”形容月光的皎洁,凸显出月 夜的静谧与纯净。
形态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细腻描绘,使春江景色更加生动。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中,以“宛转”形容江流的曲折蜿蜒,再以“花林”和“霰”比喻月光下的花树 ,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1 2
象征美好与纯洁
花和月作为自然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 好、纯洁的象征,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
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
花和月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被众 多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人生、爱 情的独特见解。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3
花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 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 和情感,抒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感
慨。
象征手法
唐代诗歌还常常采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象征性 描写,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024/1/26
20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推广起到 了重要作用。
3
张若虚生平及代表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 ,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

唱片录制
将春江花月夜录制成唱片 ,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 首经典作品。
音乐教育
将春江花月夜纳入音乐教 材,通过教育传承这首经 典作品。
传播途径
音乐厅演出
在音乐厅等演出场所进行 春江花月夜的演出,吸引 观众前来欣赏。
互联网传播
通过音乐平台、社交媒体 等互联网渠道传播春江花 月夜。
唱片销售
通过唱片销售渠道,将春 江花月夜传播给更广泛的 受众。
回环往复的旋律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完整的,前后之间靠内在的情绪贯穿 ,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语言特点
平仄交错
诗人充分利用平声和仄声的交错 ,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使语言 富有音乐性。
词藻华美
诗人用“花”、“月”、“夜” 这些美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 情,语言生动、形象。
意境营造
现代演绎与传播
数字音乐
利用数字技术对春江花月夜进行 编曲、混音等处理,使其更符合
现代审美。
跨领域合作
与其他艺术领域如舞蹈、戏剧等 合作,以全新的形式演绎春江花
月夜。
音乐视频制作
制作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视频,通 过视觉与音乐的结合,让观众更
深入地理解这首作品。
05 春江花月夜的感悟与启示
对人生的思考
春江花月夜被认为是中国唐诗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 水平。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用于文学研究和 教学,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04 春江花月夜的演绎与传播
演绎形式
01
02
03
音乐会现场演出
通过乐团或音乐家现场演 奏,展现春江花月夜的音 乐魅力。
诗词赏析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马长城窟行》
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 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 相思无着落。
疏通诗意——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补充10】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 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 春词中。
3.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除《春江花月夜》外, 另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描写闺中思妇对征人的思念, 风格柔靡,水平一般。
朗读诗歌,感受意境
自由朗读,回答问题:
1.找出诗中直接写到“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的句子。 • “春”有4句、“江”有12句、“花”有2句、“月”有15句、
思考:“裴回”一词如何理解? ①“裴回”即“徘徊”,意为来回走动,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②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
悯,不忍离去。
疏通诗意——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思考:“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
疏通诗意——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补充7】捣衣
月亮西斜,慢慢下沉,藏在海面上浓浓的雾气里。 碣石与潇湘的距离无限遥远(你我相距遥远,相聚无望)。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 只有那落月的余晖洒满江边的花林、枫树,仍然摇动着离情别绪,无法排遣。
活动一:你最欣赏张诗的哪一部分?张诗“孤篇压全 唐”“旧题装新瓶”创新在何处?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古今评价——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 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 相思无着落。
疏通诗意——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补充10】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 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 春词中。
3.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除《春江花月夜》外, 另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描写闺中思妇对征人的思念, 风格柔靡,水平一般。
朗读诗歌,感受意境
自由朗读,回答问题:
1.找出诗中直接写到“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的句子。 • “春”有4句、“江”有12句、“花”有2句、“月”有15句、
思考:“裴回”一词如何理解? ①“裴回”即“徘徊”,意为来回走动,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②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
悯,不忍离去。
疏通诗意——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思考:“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
疏通诗意——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补充7】捣衣
月亮西斜,慢慢下沉,藏在海面上浓浓的雾气里。 碣石与潇湘的距离无限遥远(你我相距遥远,相聚无望)。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 只有那落月的余晖洒满江边的花林、枫树,仍然摇动着离情别绪,无法排遣。
活动一:你最欣赏张诗的哪一部分?张诗“孤篇压全 唐”“旧题装新瓶”创新在何处?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古今评价——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春江花月夜》(课件)讲解

2、请充分发挥想象 力,用自己的话描述 意境,并体会意境特 点及内蕴。
制作:03
2011年下学期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诗中主要写了江海 、潮水、明月、波浪、 江流、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等意象,这 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壮丽高远、幽美恬静、空 灵梦幻的画面.
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意境,并体 会意境特点及内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王羲之: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唐
张 若 虚
制作:03
2011年下学期
小贴士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 《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下学期
【题解】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要求在诗中写到春、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下学期
景色美
春
春江花月夜
江
(1—5句)
花
哲理美
宇宙
景理情的完
月
夜
(6—8句)
人生
美交融和统 一
情感美
(9—结尾)
思妇 游子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下学期
(2)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 全诗的纽带?
月
升起 —— 高照 —— 西斜 —— 坠落ຫໍສະໝຸດ 花、月、夜几个方面的题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情感——以声传情,这是朗诵的最 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
朗诵诗文之前应先把握好情感,然后再 带着这种情感朗读,方能契合作者本意, 方能感染自己和听众。
本诗整体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的, 所以朗诵时不能有太伤感的味道。
以上讲的只是一些技巧和方法,关键 是你在朗读实践中去印证这些技巧。
走近古典诗文,你会感悟到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深;有感情地诵读这些古典 诗文,你定能体会到别样的美和幸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对 于学习古诗文来说尤为重要。合 作、探究是语文课堂的常态,书 声琅琅更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 语文老师亲自朗读古诗文,就其 对学生的感染力而言,或许比名 家朗读的效果都要好呢。下面我 就试着朗读这篇被誉为“孤篇盖 全唐”的杰作——《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如“江天一色无纤尘”中“天”“无”“尘” 等平声字声音要延长,而在“色”这一仄声字 后要稍作停顿。
四、重音——朗诵时诗句中某些词语 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
一般表现为加大音量,延长时间。
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中的“何人”“何年”,朗诵 时声音要加大并延长,以突出诗人的 宇宙意识。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落不 月知 摇乘 情月 满几 江人 树归 。,
古诗文朗诵技巧
本诗既有月之初上时迷离、美妙的高亢, 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又有月光下诗人遐思冥想的平缓,如“人 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还有 游子梦回故乡的哀怨,如“昨夜闲潭梦落 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三、声调——朗诵诗文时音调的高低升降变化。
古诗文声调分平声和仄声,平声即为现代汉语 的一声和二声,仄声即为三声和四声。一般而 言,每一节拍遇仄声字要停顿,遇平声字声音 要延长。
梁山现代高中 张继全 201间歇。
朗诵时合理的停顿有利于生理上的换气,也有 利于体现诗文的结构层次和韵律。
就本诗而言有“二二二一”节拍的,如“滟滟\ 随波\千万\里”;也有“二二一二”节拍的, 如“何处\春江\无\月明”。
二、节奏——快与慢、抑与扬、轻与 重、虚与实等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