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保健
生物食品和保健品的营养和功能

生物食品和保健品的营养和功能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生物食品和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食品和保健品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而且还有丰富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生物食品和保健品的营养和功能。
一、生物食品的营养价值生物食品是指以植物原料或动物原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
这些食品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例如,大豆制品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食品,富含大豆异黄酮、大豆蛋白、大豆卵磷脂等营养成分。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能够调节人体内激素水平,预防乳腺癌、心血管疾病等病症;大豆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蛋白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大豆卵磷脂则是一种促进脂肪代谢的物质,能够预防脂肪肝、冠心病等疾病。
另外,海产品也是一种富含营养成分的生物食品,如鲍鱼、海参、海藻等。
这些海产品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镁、铁等,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贫血、糖尿病等病症。
此外,海藻中还含有丰富的碘元素,能够预防甲状腺肿大等病症。
二、保健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保健品是指一类以营养成份、药物或食材为原料,经过科学配方、加工后制成的具有某些保健功效的专门食品。
保健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多种多样。
例如,螺旋藻保健品就是一种以螺旋藻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品。
螺旋藻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抗氧化防衰老等。
另外,鱼油保健品也是一种常见的保健品。
鱼油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够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等,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健康。
此外,还有多种营养保健品,如维生素保健品、钙铁锌保健品等。
这些保健品能够弥补人体所需营养成分的不足,保护身体健康。
三、生物食品和保健品的应用目前,生物食品和保健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方面,人们开始关注身体健康,逐渐转向食品健康、环保、绿色方面。
生物类食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成为一种营养健康的食品。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保健工作方案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保健工作方案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如何确保学生们食用安全、合理的饮食的问题上,学校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保健工作方案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规范学校食堂运营为了确保学校食品安全,首先需要规范学校食堂的运营。
学校食堂应该遵守相关的卫生规定和标准,确保食品原材料的来源合法可靠,并严格控制食品加工流程。
此外,食堂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二、选择安全食材选用安全食材是保障学校食品安全的基础。
学校应与有资质的供应商合作,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和品质。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食材抽检工作,加强对食材的质量监控,保证食品安全。
三、倡导均衡膳食倡导均衡膳食是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保健工作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确保学生摄入各类营养物质的充足。
此外,学校还应进行食物营养价值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控制加工过程学校食品的加工过程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储存温度、烹饪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品的营养价值并杀灭细菌等有害物质。
五、加强食品储存管理学校食品的储存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储存制度,包括储存环境的温度控制、储存容器的选择和清洁消毒等,确保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保持其质量和安全性。
六、定期检测食品安全学校应定期检测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的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等。
采样检测可以定期进行,以发现问题食品,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
七、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宣讲会、行业专家讲座、食品安全知识测试等形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饮食观念和食品安全知识。
八、配餐方案个性化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配餐方案。
食品营养和保健营养学基础知识

蔗糖
(sucrose)
麦芽糖
(maltose)
乳糖
(lactose)
海藻糖
(trehalose)
1葡萄糖 1果 糖
2葡萄糖
1葡萄糖 1半乳糖
2葡萄糖
(二)双糖
1.蔗糖 蔗糖是从糖料作物甜菜或甘蔗中提取出来旳
。具有增长机体ATP旳合成、解毒保肝、止 血消炎作用。 过分摄入蔗糖会引起健康问题,例如龋齿旳 发生,对于肥胖症、糖尿病人要严格限制蔗
(2)在动物性肉类食品中旳含 量:内脏高于肌肉,瘦肉高于肥肉, 家禽肉高于家畜肉。
必需脂肪酸需要量
(1)
成人每日供给必需 脂肪酸旳量到达总热能 供给量旳1~2%。
中国营学会提议多 不饱和脂肪酸供能占总 能量旳10%为宜。
(2)值得注意旳是,必需 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旳过 多摄入,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造成过氧化脂质旳增多,增进 衰老。故在日常生活中,既要 预防动物脂肪旳过多摄入,又 要预防植物油旳过多摄入。
碳水化物分类、食物起源
营养学上一般将其分为四类
单糖 双糖 寡糖
多糖
两分子单糖 可消化寡糖 非消化寡糖 可消化多糖 非消化多糖
(一)单糖
以己糖为主,食物中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还有少许其他糖类
1.葡萄糖
它是在人类空腹时唯一存在旳单糖。人体旳血 糖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旳含量。葡萄糖主要由淀粉 水解而来。另外,还可来自蔗糖、乳糖等旳水解。 它是机体最以便吸收、利用旳单糖。有些器官实际 上完全依托葡萄糖供给所需旳能量。例如,大脑中 无能量贮备,须有葡萄糖提供,每日约需100~ 120g葡萄糖。要维持大脑进行正常工作,必须保 持一定旳血糖水平,所以在早餐仅提供牛奶加鸡蛋 这么旳高蛋白质食物是不符合营养学要求旳。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学时:72 编制人:王尔栋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熟悉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社区营养的内容与方法;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
掌握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评、膳食指导与评估、膳食调查与评价、营养咨询与教育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营养与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本课程上承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所需学生还需要什么来设定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训课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围绕“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来安排能力目标和技能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也是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
在设置这些内容时又考虑到相关职业证书的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课程组通过与营养健康专家、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和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食谱设计、人体营养状况测量、营养咨询与教育以及膳食调查与评价。
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在选取及组织课程内容时,课程组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并融入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优秀6篇)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优秀6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现况论文篇一现阶段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讯速发展,营养素与其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3]。
在现阶段社会大环境下,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开始注重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的培养都是注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能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思路,同时也可以提升研究生思考与创新能力,从而对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素质和独立思考并且单独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同时研究生在应用和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同时不但发挥了个人创造的能力和培养了研究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还可以提升研究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目前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加强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研究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学生们的研究培养期间要建立起独立分析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运用符合这一阶段的培养要求,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研创新和独立学习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符合当下对营养需求的专业人才[4]。
但是就目前的就业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对于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究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是欠缺,然而这方面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生从事未来的工作很重要。
就目前的社会需求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本文从课程的设计,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最后的考核与考试形式的这几个方面提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的在食品卫生方面的培养。
2结合当前的社会食品安全事件,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选取适当的食品安全的教学内容3打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食品卫生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双师型”即“双素质型”,是指授课教师即需要具备教授理论的素质又要付诸于实践教学的素质[5]。
对于食品卫生方向要建议一个双师型教师团队,即作为一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理论课授课教师,在“双师型”标准的要求该教师既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又要拥有具备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与素质;为了更好的完成食品卫生的教学工作,既要达到食品卫生学技术人员从业标准,即拥有宽泛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于专业实践以及实训技能熟练掌握,能够完成食品卫生的实践与实训的工作。
健康食品和保健品的营养学和临床研究

健康食品和保健品的营养学和临床研究营养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健康食品和保健品。
这些产品宣称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本文将探讨健康食品和保健品在营养学和临床研究上的意义和作用。
一、健康食品的营养学研究健康食品是指具有一定营养成分并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品。
营养学研究主要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
通过对健康食品的营养学研究,可以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优势营养成分健康食品常常富含一些对人体有益的优势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
维生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人体需要它们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物质,对于骨骼生长和细胞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预防便秘。
2. 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在健康食品中,不同的营养物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例如,维生素C能够增强铁元素的吸收,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生长。
通过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根据人体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健康食品,以获得更好的营养效果。
二、保健品的临床研究保健品是指具有营养保健、调节机能和防治疾病的功能,并适用于特定人群的商品。
保健品常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一些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主要关注保健品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以及其安全性和副作用等方面。
1. 疾病预防一些保健品声称可以预防疾病,如维生素C能够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冒;鱼油富含Ω-3脂肪酸,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临床研究对这些保健品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它们的预防效果,并为人们提供科学的建议。
2. 辅助治疗保健品在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葡萄籽提取物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益生菌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简介

附件2: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保健
周学时: 2.0 学分:2
本课程为全校公选课。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食品营养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食品营养的基本特性及其对人类的营养保健功能,为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打下宽厚的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营养、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的营养知识却极其贫乏,所以普及营养知识、尤其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营养知识,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营养与保健》是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如三大类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两大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的营养价值及在内的供给量,以及哪些食物中有这些营养素的较好来源,缺少这些食物时人体会出现哪些症状。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在饮食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宜,适宜的供给量、饮食与疾病、饮食与各种特殊生理阶段的关系,食物搭配、食品卫生、食品中毒、合理膳食等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知识,使广大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日常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
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丰富,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深受学生欢迎。
功能性食品营养成分与健康保健

功能性食品营养成分与健康保健功能性食品是一种旨在提高身体健康的食品,它们通过添加特定营养成分或活性物质,具有预防、改善或治疗某些疾病或症状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不仅仅是普通食品的延伸,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的营养成分和更好的健康保健。
功能性食品的营养成分在食品中的含量是非常关键的,它们能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
功能性食品所添加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纤维素、多酚类、蛋白质、脂肪酸等,这些成分在体内起到各种不同的作用。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能够维护身体健康,调节身体代谢。
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维生素,它可以保护细胞不受自由基的损伤,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防止骨质疏松,同时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心脑血管健康。
维生素E则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和组织不受氧化损伤,对于保持皮肤的健康也很有帮助。
矿物质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以维护生命活动的进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钙元素可以保持骨骼的健康,防止骨质疏松;铁元素能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预防贫血;锌元素则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的微生物,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维护肠道的菌群平衡。
人们食用含有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可以预防和改善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纤维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预防便秘和结肠癌。
同时,纤维素还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护心脑血管健康。
多酚类是一类天然的保健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细胞不受自由基的损伤。
多酚类包括黄酮类、花青素类、类黄酮类等,它们能够降低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和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身体对于营养素、代谢物的需求,也可以提供能量,增强身体免疫力。
同时,蛋白质还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调节脂质代谢等。
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参与生命过程的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二、食品营养与人体的内在联系
人体是一个内外环境的统一体。食
品是人体重要的外界作用因素之一,人 通过摄取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而与外界环 境保持着内外环境平衡。
(一)食品与人体代谢的关系
人体与外界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称 之为新陈代谢。
人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
因此,人所进食物在营养素含量和 种类等方面都必须满足人体生理机能活 动的需要
·
14
(二)营养素供给与人体各生理阶段的关 系
人的一生,要经过婴幼儿时期、青 少年时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生理阶 段,各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差异较大, 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和老年期,因而要根 据机体各个阶段生理机能的不同变化, 选择不同的膳食。
食品营养与保健
“健康是人的最大财富,而财源 就是饮食。” 合理的饮食再加上豁达
的精神与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 方能获得强壮的体魄。
·
1
·
2
教学思路
上篇 食品营养与卫生 绪论 第一章 食品营养 第二章 食品卫生 中篇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 第三章 药膳、药粥与食疗 第四章 中国饮茶习俗与健康 第五章 中国饮酒习俗与健康 下篇 养生保健专题
洗手。 8、必须使厨房的家具与用具保持非常
清洁。9、要保护贮藏的食物不受昆虫、 鼠类与其他动物侵袭。 10、烹调食物必须用· 清洁的自来水。 19
第一章 食品营养
第一节 人体营养素 第二节 食品营养 第三节 合理搭配食品营养
·
20
第一节 人体营养素
营养素
是指食物中具有的对人体有生理价 值的有效物质。也就是说,营养素具有 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保证健康和提高机 体机能活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
国际公认的营养素标准:
·
15
(三)膳食的基本构成
膳食营养结构称之为“金字塔”式结构
即:4-4-4-3-3制“金字塔”式结构:即 400克粮、400克菜、40克豆、300克动 物性食物和30克油。
·
16
我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就通过了《中国 居民膳食指南》
其主题为: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 康。
其原则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3
上篇 食品营养与卫生
绪论
食品营养:
指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和 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代谢、修补 等生命现象而摄取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 程。
·
4
中国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但在 烹制菜肴时缺乏营养学知识,还不能从 营养学角度评价自己的烹饪作品。
在注重健康、讲究科学配餐的今天, 对于饮食的要求不但要有美味,更重要 的是讲究营养。
2、1979年制定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食品卫生标准》
3、1982年制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食品卫生法》
4、以后几年,陆续出台了与营养有关 的法律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母 婴保健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 害条例》等。
·
11
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均
热能日摄入量2328千卡、蛋白质68克、 脂肪58克,已基本满足人体营养的需要 量。
通过消化机能的活动吸取营养素,同时,
又不断地从体内把分解代谢不需要的产
物,即糟粕排泄到体外。
·
13
人每天从食物中获得各种必需的营养素 与热能,以保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 充沛的工作精力。若饮食合理,就能提 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如营养结构不合理 或不合乎卫生要求,往往可引起疾病。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天约有 15000人死于因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 的慢性疾病,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
“增气”就是补充营养,增加热量,身 体有力气;
“充虚”就是补充消耗,保证新陈代谢 的需要;
“疆体”就是供给合理的养料,以增加 体质;
“适腹”就是满足口胃,保证食欲,增 强吸收机能。
·
8
3、隋唐时期。
这时由于医学的日渐完善和盛行, 对某些营养缺乏病和用食物来预防疾病 都有了明确阐述。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 和《千金翼方》,对果实、蔬菜、谷米、 鸟兽等五大部分烹饪原料都有一定的认 识,并提出了用食物治疗疾病的主张:
经》,最先涉及的是古人对养生学的认
识,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营养学说: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
菜为充。”
“酸伤筋、苦伤气”;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说明 了食品的“寒热”与健康之关系。
·
7
《墨子•辞过篇》中说“其为食也,足 以增气充虚,疆体适腹而已矣”。(用 现代科学的观点来分析一下)
·
5
一、我国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与发展和烹饪技 术的发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古代
1、公元前5世纪初至公元前3世纪,我 国就有了食医。
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 载,说明了当时人们已经注重研究饮食 营养与卫生了。
·
6
2、公元前2世纪。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吃乳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 和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 物。
17
(四)精神因素对食欲的影响
要给用膳者创造一个精神愉快、干 净舒适、环境优美的进餐场所,保持旺 盛的食欲状态。
肝明目、大豆治疗脚气病
·
9
4、明朝时期。
大医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一 书,用大量篇幅对谷、菜、果、虫鳞、 介、禽、兽等作了明确的记载。
5、清朝时期。
嘉庆年间,沈李龙著《食物本草》, 阐明了各类食品的分类、形态、性味、 产地、作用等,是我国完整的食品营养 卫生专著。
·
10
(二)现代
1、1950年,我国建立了各级卫生防疫 机构,内设食品卫生部门,并相应建立 了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机构。
(五)外界因素对消化机能的影响
要根据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民族 习惯来调配膳食。
在膳食制作中不仅要满足营养素的 需要,而且也要照顾到进餐者的口味和 习惯,以适应胃肠习性。
·
18
(六)饮食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品卫生十条重要法则: 1、精心选择食物原料。 2、食物必须彻底加热。 3、烹调好的食物必须立即就吃。 4、必须小心贮存已烹调好的食物。 5、贮藏的熟食,再吃时必须彻底加热。 6、食物必须生熟分开。7、必须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