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考试内容范围

合集下载

考试科目考试范围340艺术基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试科目考试范围340艺术基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40艺术基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43汉语基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汉语语言分析360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少学时本)同济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361高等数学B(含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盛祥耀主编,高教出版社;《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几何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教出版社70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702法学基本理论《法理学》张文显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三版703政治学原理《现代政治学》李爱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704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田克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05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二版。

706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黎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07传媒学理论《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媒介管理学》邵培仁主编,高教出版社708文艺基本理论《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著,高教出版社709教育技术理论(含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尹俊华主编,高教出版社,第二版;《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年版710体育学综合(含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人《学校体育学》潘绍伟等主编,2005年7月版;《体育心理学》马启伟主编,1996年4月第1版;《人体生理学》王步标主编,1995年版。

以上均为高教出版社。

711文学理论与写作《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教出版社,1998年修订版或2004年修订二版712语言学理论与写作《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713新闻史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丁凎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14基础英语水平能力测试,无参考教材715基础俄语《大学俄语》(东方,1-8册),外研社716基础日语水平能力测试,无参考教材717艺术学与中外美术史《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美术简史》薛永年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718音乐基础理论《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声基础教程》张准、李志伟著,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宋莉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719舞蹈基础与作品分析《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1-5册)刘青弋,上海音乐出版社720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北京大学代数几何教研室编,高教出版社,2003年版;《解析几何》吕林根、许子道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721普通物理A(含电磁学、光学)《电磁学》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编,高教出版社;《光学教程》姚启钧原著,华东师大改编,2002年第三版722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合编,高教出版社,第三版723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教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724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少学时本)同济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80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02中外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谷春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武树臣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803环境法学理论《环境法学基本理论》陈泉生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80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805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史《近现代中国社会》许庆朴、张福记主编,齐鲁书社,2002年版806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国际经济政治概论》程毅,韩玉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07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808传媒技术基础《摄影技艺教程》颜志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孟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文化基础》郝兴伟等著,高教出版社809数字电视技术与写作《电视艺术学》高鑫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Adobe数字艺术中心PhotoshopCS标准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孟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810软件设计(含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洪志全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811美学《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美学概论》李戎主编,齐鲁书社,1999年修订版812汉语(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修订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2007年版813古文阅读《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修订版;《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814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81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朱德发主编,齐鲁书社;《中国当代文学50年》王万森、吴义勤、房福贤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816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学经典导论》王化学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817新闻实务(含新闻写作、编辑、评论)《新闻写作教程》方延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新闻评论学教程》,秦珪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818影视学概论《影视艺术新论》张凤铸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再版819综合考试A(含英美概况、文学常识、现代汉《英美概况》(新版)莱安方编,大象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朱维之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增订版820综合考试C(含俄语语言文化知识、19世纪俄《俄国文学史》曹靖华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俄罗斯国情》金亚娜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吴国华主编,军事谊文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增订版821综合考试B(含日本概况、文学常识、现代汉《日本》(上、下册)大森和夫编著,外研社,1999年版;《日本近代文学史》(修订版)--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材,谭晶华编,上海外语出版社,2008年7月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822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导论》张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23素描与专业技能美术学专业技能01方向为工笔写生;02、03方向为色彩写生;设计艺术学专业技能01方向为命题基础;02方向为命题摄影824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825中国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著,人民音乐出版社826音乐美学《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音乐美学基础》冯长春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827和声《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创作与作品分析》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828声乐无829钢琴无830手风琴无831扬琴无832视唱练耳无833舞蹈表演无834数学分析《数学分析》华东师大编,高教出版社,1991年版835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简明教程》周世勋著,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836物理光学《物理光学》梁铨廷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837普通物理B《普通物理》(二、三册)程守株编,第五版838电子线路基础《电子线路基础》,万嘉若编,高教出版社839信号与系统《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840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傅献彩编,高教出版社,第五版84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不含仪器分析)武汉大学编,高教出版社,四版842有机化学《有机化学》邢其毅编,高教出版社843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吴殿廷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844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东师大出版社;《世界经济地理》陈才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845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编,高教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846人文地理学(含经导)《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等编,高教出版社第二版;《经济地理学导论》高师合编,华东师大出版社847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848环境学概论《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等编,高教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849旅游学基础(含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旅游经济学》林南枝、陶汉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50土地管理学《土地管理学》陈红生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管理学原理》余秀江、张光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51植物学(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学》王全喜等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852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教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853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第二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854植物生理与遗传《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遗传学》刘祖洞主编,高教出版社,第四版855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856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编,高教出版社857普通生态学《生态学》林育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858食品卫生学《食品卫生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859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前十四章)张宗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60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编,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马啸原著,高教出版社1997年版86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C语言或PASCAL版均可)严蔚敏编,清华大学出版社862离散数学《离散数学》左孝凌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863资源与环境学《环境学概论》刘培桐主编,1995年第二版864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冯达文、郭齐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865管理学《管理学》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901思想政治教学论《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卢少军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

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能力,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如下: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了解世界范围内艺术学学科及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中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4.理解动中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异同及相互借鉴。

5.掌握艺术学理论横向、纵向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6.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能够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使艺术创作链保持良性循环。

7.能够结合中国艺术创作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将与此相关的各具体艺术门类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介绍西方艺术发展状况,能够使学生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自考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二)

自考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二)

自考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二)自考信息网第五章艺术创作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创作.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做出理论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艺术创作理论及类型.而且,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能促使学生进行自觉的理论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的创作过程。

本章难点: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和中国的艺术精神。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一)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二)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三)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四)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第二节艺术创作的过程(一)灵感思维(二)构思原理(三)艺术世界的诞生第三节艺术创作的主体条件(一)艺术的天赋和敏感(二)才能和技巧,勤奋和修养(三)艺术的独创性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1。

识记: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代表;塞尚是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横平线上的第一个人;康定斯基被认为是“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被认为是“冷抽象"的代表;米罗被认为是“符号创作”的先驱;克利被称为‘符号魔术师”;源起于法国的立体主义,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分别从塞尚、凡高、高更的艺术里找到了兴起的源头或踪迹;孔子被推祟为中国音乐艺术精神的最早最伟大的发现者;宗炳《画山水序》;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现代艺术,从木刻运动、话剧、电影、摄影艺术发源,赋与创作以现实的再现性内涵,由“五四”运动开始到三十年代初,拉开了中国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的序幕。

2. 领会: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

3. 简单应用:举例说明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质统一观。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自考-孙美兰版本)自考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自考-孙美兰版本)自考艺术概论
”、“物象”、“艺术形式”、“艺术方法”。
2. 简单应用:简析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3. 综合应用:艺术语言体系的构成因素及相互间的关系。
(三)艺术作品的属性
1. 领会:“成教化助人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
2. 领会:名词解释“三一律”。
3. 简单应用: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三)艺术的社会功用
1. 领会: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艺术与政治、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的关系。
2. 领会:艺术的社会功用--审美功用、认识功用与社会组织功用。
第三章 艺术作品
(三)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
1. 识记: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第五交响曲》被定名为《命运交响曲》;中国文字的发展成熟分三期,纯图画期、图画佐文字期、纯文字期。
2. 领会:名词解释“第四堵墙”。
3. 简单应用:艺术形态构成的三种方式。
4. 综合应用:中国书法为什么能够成为艺术品?(书法艺术四要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一)原始“艺术”
(二)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三)促使艺术发生的其他因素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
(一)艺术随时代而嬗变
(二)艺术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用
(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
(一)艺术的天赋和敏感
(二)才能和技巧,勤奋和修养
(三)艺术的独创性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
1. 识记: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代表;塞尚是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横平线上的第一个人;康定斯基被认为是“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被认为是“冷抽象”的代表;米罗被认为是“符号创作”的先驱;克利被称为‘符号魔术师”;源起于法国的立体主义,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分别从塞尚、凡高、高更的艺术里找到了兴起的源头或踪迹;孔子被推祟为中国音乐艺术精神的最早最伟大的发现者;宗炳《画山水序》;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现代艺术,从木刻运动、话剧、电影、摄影艺术发源,赋与创作以现实的再现性内涵,由“五四”运动开始到三十年代初,拉开了中国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的序幕。

2020年电大艺术学概论考试必考重点【完整版】

2020年电大艺术学概论考试必考重点【完整版】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艺术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2013)

艺术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2013)

艺术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2013)《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总论【本章重点名词】1.“模仿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2.“游戏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

4.“巫术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

5.“生产劳动说”:这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说法之一。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6.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7. 美育: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实现人性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艺术学概论考试大题

艺术学概论考试大题

一、“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1)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往往同生产劳动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

(2)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二是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

艺术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1)“不平衡”的含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即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现象。

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退”的看法是缺乏根据。

(2)“不平衡”的表现A: 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

Eg:希腊神话和史诗只能出现在古希腊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神话和史诗这种艺术形式反而消失了。

B: 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作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Eg:在欧洲18世纪,经济发达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而德国的经济却极端凋敝,但在这种经济之上,却出现了歌德、席勒伟大诗人。

C: 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作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

Eg: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希腊的雕塑、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都曾是达到鼎盛的艺术门类,而同一时代的其他艺术则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3)“不平衡”的原因(认识)A: 尽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但这一现象并不否认经济基础是艺术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31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31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1.艺术学之父:费德勒。

2.德国的格罗塞注重从方法上建立艺术科学,代表作《艺术起源》。

3.艺术学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1.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①“客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现实都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三层”。

桌子的例证。

黑格尔:《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错误性: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

正确性:包含了辩证法思想。

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

②“主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尼采提出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他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是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第一部著作《悲剧诞生》。

③“模仿说”或“再现说”——观点: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塞万提斯模仿说、莎士比亚镜子说。

2.“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论述艺术生产理论的“不平衡关系”:①“不平衡”的含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概论)考试内容范围
【一】考试目的
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艺术概论确实是艺术理论。

它简明概括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概述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究和揭示各种艺术的差不多规律,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研究艺术差不多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概论的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进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差不多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艺术本质论
1、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
2、艺术的差不多特征;
3、艺术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特征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艺术进展论
1、艺术起源的几种理论;
2、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第三部分:艺术门类论
1、艺术的门类划分;
2、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3、各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第四部分:艺术创作论
1、艺术家的涵义;
2、艺术家的修养;
3、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4、艺术创作过程及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5、艺术创作方法、流派与艺术思潮。

第五部分:艺术作品论
1、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2、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3、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4、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和意境。

第六部分:艺术同意论
1、艺术同意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2、艺术同意与艺术观赏;
3、艺术的审美功能。

【三】参考书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