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农业调查报告4篇

农业调查报告4篇

农业调查报告4篇立足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

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唯我独尊。

在世界上,一些比较典型的特色农业范例,如荷兰的鲜花、加拿大的小麦、美国的牛肉、日本的红富士苹果、新西兰的牛奶、哥伦比亚的香蕉、澳大利亚的羊毛、韩国的罗州梨、泰国的香米等,之所以能够世界闻名,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因地制宜地“走出了自己的路”。

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

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月亮走,我也走”,就只能是“东施效颦”,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

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

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绝对不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所能做得到的,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一个技术不过关的产业是根本无法振兴的。

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本地区所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紧随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国际化、技术支撑高新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大趋势,我县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独特,潜力巨大。

xx概况xx这座西部边陲重镇,国境线长148.07公里。

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国土总面积5686.75平方公里。

境内有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动物王国”。

xx年统计上报耕地面积39067公顷,土地详查耕地面积81262.4公顷,其中水田51032.4公顷;旱地30229.7公顷。

全县xx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年末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详查0.147公顷。

最新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

最新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

最新2020年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那农业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业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一)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现状2007 年全区共有耕地 4。

7 万亩,总播面 8。

92 万亩,其中粮田 8。

2 万亩,菜田 0。

71 万亩,其他济作物 0。

1 万亩。

设施播面 0。

25 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

2007 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 689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794 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

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

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 0。

25 万亩,建有温室 580 栋,涉及农户 23 户。

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

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

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 2。

1 万亩。

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 958 、蠡玉 14 、农大 108 等。

(二)基本特点1 、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

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我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 ,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

实现了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

引进名、特、优蔬菜、花卉苗木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__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赴靖边、榆阳、神木等县区进行了视察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__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一)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__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土地面积__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1646.3万亩,农业人均5.6亩,常用耕地956万亩。

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土层深厚、土质优良,主要为早作农业区。

__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谷类、豆类、薯类等多种作物生长。

__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1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2元,粮食总产量132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452公斤。

(二)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

现代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从过程看,是依靠科技,培育名牌,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从结果看,是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现实条件一是__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

__年人均gdp达到436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二是__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优势明显。

关于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调研报告报告题目:关于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特色种植业是指种植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情况,探索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为特色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实地考察、访谈等。

针对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首先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并与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还参观了一些已经成功发展的特色种植业企业和基地。

三、调研结果1. 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概况根据调研数据,特色种植业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也为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特色种植业的创新模式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发现许多特色种植业基地和企业都采用了一些创新的种植模式。

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遥感技术来精确施肥、测量作物生长状态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健康品质。

还有一些特色种植业基地发展了生态农业旅游,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3. 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挑战特色种植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农业科技人才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同时,特色种植业的发展还需要克服农业生产环境的限制,如气候变化、土地资源有限等。

四、建议和展望为了进一步发展特色种植业,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市场调研,提前预判市场需求,减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2.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认证体系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4. 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5. 鼓励农民参与特色种植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6. 加强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提高农业企业化、市场化经营水平。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

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

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一、背景介绍襄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和汉江上游交汇处,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致力于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本文将对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并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2.1 农产品种植业发展襄阳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种植资源,主要包括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和柑橘、桃李等水果作物。

近年来,襄阳市加大了对农产品种植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培训、农资补贴等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2 畜牧业发展襄阳市的畜牧业以养殖业为主,主要包括猪、牛、羊等畜禽养殖。

市政府通过加大对畜禽养殖场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养殖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襄阳市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市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2.4 农业科技创新襄阳市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加大了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3.1 市场需求不足襄阳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对较低,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特色性,市场接受度较低;另一方面,襄阳市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

3.2 农业科技水平有限襄阳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

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

同时,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3.3 农产品加工技术滞后襄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在技术水平上相对滞后,加工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调查研究

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调查研究

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调查研究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也是一座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消费升级的需求,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一、荆州市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荆州市特色农产品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农副产品、水果、畜禽产品等。

其中农副产品以水稻、小麦、油菜籽等为主,水果主要有荔枝、柑橘、葡萄等,畜禽产品则有猪肉、牛肉、鸡蛋等。

这些特色农产品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在对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农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影响了荆州市特色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荆州市特色农产品的加工环节相对薄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了农产品加工价值的损失。

出口贸易受到了贸易壁垒的影响,进一步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发展。

三、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机遇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机遇。

消费升级和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支撑。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政府对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增加。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科技支持等,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的发展为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了新机遇。

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特色农产品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打破了传统营销渠道的壁垒,增加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溢价空间。

四、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挑战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荆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挑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大挑战。

由于基层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容易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信誉。

关于马鞍山市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关于马鞍山市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关于马鞍山市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下游的淮河北岸,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马鞍山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产业发达,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方面都有着较为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农村人口流出的增加,马鞍山市的农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马鞍山市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对马鞍山市农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马鞍山市农业资源概况马鞍山市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马鞍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

马鞍山市的土地资源丰富,有着较为广阔的耕地和良好的土壤质量,适宜于种植多种作物。

马鞍山市的水资源充足,有着丰富的江河湖泊和灌溉水源,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和养殖水域。

马鞍山市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如茶叶、水果、畜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马鞍山市农业发展现状1. 农产品生产目前,马鞍山市的农产品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中水稻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马鞍山市还种植蔬菜、果树和经济作物如茶叶、花卉等。

养殖业方面,畜牧业发展较为广泛,主要养殖猪、牛、羊、鸡等家禽畜牧,养殖规模大,规模化养殖居多。

2. 农业产业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马鞍山市的农业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逐渐走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有着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和流通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也在逐渐兴起,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

3. 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增加,马鞍山市的农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结构存在单一化、城乡差距显著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马鞍山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不断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

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

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

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

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