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三、直线运动教学设计.do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三、直线运动教学设计.doc

位置0一10cm 10一20 cm 20—30 cm 30一40 cm路程(cm)时间(s) 速度(cm/ s) 直线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及处理能力。

2、在理论总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定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图象认识匀速直线运动。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细长玻璃管若干、秒表若干、橡皮筋若干、刻度尺若干教学过程:一、教师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运动的物体,有些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有些物体运动轨迹是弯曲的, 我们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把物体运动大体分为两类: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直线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活动5. 7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 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3、测量前做好分工,谁计时说好怎么计时,谁记录【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路程(cm) 0 10 20 30 40时间(s)【想一想】根据表一中实验数据作出s—t图,思考气泡运动过程s与t什么关系?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议一议】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5.3 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5.3 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一、观察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现象实验器材:长约1m的玻璃管、水、橡皮塞、抹布展示实验器材,动手实验。

取内径约1cm,长约1m的玻璃管一根,用橡皮塞塞住一端。

用烧杯向玻璃管中注水,注满水后,在管中留一小气泡,塞上橡皮塞。

使玻璃管翻转放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观察现象讨论交流二、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器材:长约1m的玻璃管、秒表4块、刻度尺、水橡皮塞、橡皮筋、红墨水、坐标纸、铅笔用铅笔在玻璃管上做20cm的等间距标志;向玻璃管中注入清水后,滴入少许红墨水,摇匀,两端用橡皮塞塞好,留一小气泡。

加入红墨水有利于对气泡运动现象的观察和测量。

使玻璃管翻转放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多次观察,记录观察现象。

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小气泡通过相等的间隔所花的时间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猜想。

实验方案:四个同学各拿一块秒表,小气泡运动时同时开始计时,小气泡运动到第一标志线时,第一位同学停止计时,依此类推,得到小气泡到达各道标志线时的时间。

时间记录表格:实验次数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123小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记录:观察现象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数据收集与整理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路程/cm1020 30 时间/s 速度/ms -1在方格纸上作坐标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将表格中时间与路程对应的点标在方格上。

用线段连接各点。

所得到的图线为气泡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关系图线。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路程/cm 10 20 30 10 20 30 10 20 30时间/s 速度/ms -1图线称为气泡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图象。

图像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速度近似是不变的。

气泡(物体)沿直线的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讨论交流阅读理解归纳总结。

6198.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教案

6198.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教案

5.3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3)知道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方式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一段交通路口的车辆行驶的视频,观察车辆的运动路线,有些是直线,有些是曲线.表明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引入新课。

方式二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

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答案我们就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匀速直线运动。

新课教学一、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

1、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2、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学生讨论后举例:直线:百米赛跑,汽车火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等。

曲线:打乒乓球,过山车,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匀速直线运动【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师: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5.3直线运动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5.3直线运动教案

§ 5.3直线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认识匀速直线运动,总结其规律。

(2)通过“泰微课”视频再学习,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运动规律。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4)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教具、实验器材】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80cm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

【教学过程】路程五、教学小结请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回答:这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作出适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 1、同步练习 2、课外实践,设计两个测量从你家步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

(要求写出设计原理)设置测量平均速度的课后活动,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二、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定义。

2.平均速度:【课后反思】《直线运动》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以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依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气泡运动的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由于实验中需要三人一组默契配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实验合作环节耗时有点长,但是是值得的。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对于本节的重点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采用递进式学习方式,设置:计算速度_____动手作图_____分析图像_____总结规律初步认识_____从定义上初步理解_____“泰微课”视频再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突出重点,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  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3、.匀速直线运动不常见
1.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讲述:其实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因为物体在运动时一直保持速度不变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把一些运动近似的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二.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的得出
观看图5-29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暴光一次的苹果下落时的运动画面,提问:苹果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讲述:我们把这种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
2.定义: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3.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讲述: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研究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以使用速度公式求它的速度,这个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让学生阅读课本P115的例题。

提问:在例题的第(2)问中,第一种解法和第二种解法的思路有何不同?
教学反馈:
学习指导P84 1、3、4、5
板书设计: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3.定义: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4.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特点
学生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回答:在相等的时间内,苹果运动的路程不相等。

学生阅读、思考。

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演算,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解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直线运动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直线运动  教案

教案
2.动能: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填写: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

3. 一列长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铁路桥,测得火车完全经过所用的时间为54 s,并且火车速度为72 km/h,那么铁路桥全长为多少米?
互帮: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释疑:1.确定火车行驶路程的方法:从车头(或车尾)找两个相同的点,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火车通过的距离。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距离是:火车长加上隧道长;火车全部在隧道内通过的距离是:火车长减去隧道长。

四、随堂检测
1.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汽车和苹果运动的两张图.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_________直线运动;观察乙图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_________直线运动.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了10m的路程,则它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
A.一定等于4m B.可能大于4m C.不会小于4m D.不会是4m
3.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内通过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A.6m/s、7.5m/s B.5m/s、7.5m/s
C.5m/s、6m/s D.7.5m/s、5m/s
4.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 772m,一列长228m的列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铁路桥要用多少秒?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5.3 直线运动 教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5.3 直线运动  教案设计

苏科版物理5.3直线运动集体备课课 题 直线运动 1 总第 课时 实施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3.知道平均速度。

教学重 难 点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活动设计预案一、预习导航1、乘坐自动扶梯时,运动的方向怎么样的,速度大小变化吗?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的,其运动有何特点?3、何为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有何特点? 二、合作探究1、引入: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

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演示】将内径为1cm ,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 、20cm 、30cm 和40cm 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墨水【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议一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位置 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路程(cm ) 时间(s) 速度(m/s)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作一作】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t图、v—t图。

【应用】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直线运动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直线运动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

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具、实验器材]
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一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

秒表。

[教学过程]
[板书]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
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定义: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定义。

平均速度=路程/时间
[备注]
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无法进行实验,可以用以下实验代替。

实验器材:檀香一支(约20cm)、火柴、秒表、刻度尺
分小组进行实验,两个同学一个小组。

步骤:
在檀香上每隔0.2cm处画上一条刻度线。

点燃檀香。

一位同学负责观察檀香燃烧,另一位同学负责用秒表记录下檀香每燃烧相等间隔所用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重复上一次实验,每隔0.4cm作一标识,记录数据。

作出s-t图、v-t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三、匀速直线运动自主空间
教学目标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以及其判断方法,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是本教时教学重点;
用s-t图像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是本教时教学难点。

实验准备长玻璃管(一端封闭)、小漏斗、烧杯、水、停钟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思考:生活中运动非常多,可将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必须要有标准,若以运动路线为标准,可将运动
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并不多,按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可将它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其中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

[新课学习]
一、匀速直线运动
教材P113活动5.7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 所用时间——可分别在0cm、10cm、20cm、30cm、40cm 处用橡皮筋做上标记,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远一些。

学生活动:测量时间并计算气泡通过每一个10cm的速度。

用描点法画出气泡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像,发现:对应一段时间内,路程与时间比值恒定,即速度不变。

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学生给匀速直线运动下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例1:一辆小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任意截取1s的时间,则在这些1s内通过的路程都为10m。

特点:在任意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通过任意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例2:对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理解,v=s/t
A.v与s成正比
B.v与t成反比
C.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D.v与s、t无关
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我们可以把一些运动近似地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二、变速直线运动
教材P114图5-29讨论:刘易斯在这100米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判断依据:通过每个10米区间所用时间不同,说明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区间/ m 0~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60
60~
70
70~
80
80~
90
90~
100
时间/ s
1.
88
1.0
8
0.9
2 .89
0.8
4
0.8
5
0.8
4
0.8
3
0.8
7
0.8
6
起跑阶段0~10m速度最小,70~80m速度最大
图5-30下落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快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 通过任意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不等。

在只要求粗略研究的情况下,用s/t 求平均速度[注意: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才有意义]
【典型例题】
1.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1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
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h 。

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3.某同学散步时,测得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同时测得每走3步通过两米的距离。

如果测得他散步的某段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35次,则这段路程的长度图1
图2
是 m,他散步的平均速度
是 m∕s。

4.作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3:4B.4:3C.12:1D.1:12
5.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8m/s B.9m/s C.10m/s D.11m/s
6.某次爆破,使用长度为96cm的导火索,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若点火者点燃导火索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破点500m远的安全区?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