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时体助词
日语助词、助动词总结

日语助词、助动词总结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虚词。
助动词:协助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动词词组的词叫助动词。
助词的分类:は:提示助词。
1. [读作「わ」,接于体言、活用词连用形、副词、副助词及部分格助词后]2. [提示题目,以明确出判断的主题、叙述的范围」3.通常「は」所提示的主题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知的内容,所以不能接于疑问词语后,也不置于一篇文章的开始]選手団は午後の特急で出発した体育代表队已坐下午的特快出发了。
4. [表示强调句中某一成分,强调宾语时可用「は」顶替「を」,强调时间地点时,可说「には」也可说「は」,强调其它意义的补语时,可将は加于补格助词后,强调状语时,可接于副词后]すぐにはできない马上是办不到的。
5. [表示同类事物的对比,常对照地提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比事物来,因而不表示对比时,从句中一般不使用は]日本へは三度ばかり行ったことがあるが,アメリカへはまだ行ったことがない日本去过三次,而美国还没去过。
6. [与否定式搭配,加强谓语的否定语气]いくら拷問されても,彼を裏切りはしない无论怎幺受拷打也决も:提示助词。
1. [接在体言、活用词连用形、某些副词、副助词,格助词(除「が」「の」外)后]2. [表示同类事物的追加]也。
デパートまで行かなくてもこの店でも買えますよ就是不去百货公司,在这家商店也能买着。
3. [并非明确的追加,而用近似追加的语气表示题目含蓄,语调缓和]也。
長かった苦難もやっと終わろうとしている漫长的苦难好不容易要结束了。
4. [表示对两个同类事物条件的并提]既…又…。
紙もぺンも用意してあります既准备了纸又准备了笔。
5. [用以提示极端的事物,暗示其它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也,甚至,连…也。
あいつにはじょうだんも言えない跟他都不能开玩笑。
6. [接于疑问词或含有疑问词的体言性词组后,表示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无论…都。
だれでも知っている谁都知道。
动态助词“在”“着”“了”和日语的“时”和“体”的关系

一
、
引 言
日语 动 词 在 体 ( 7 , 灭 夕 ) 的 方 面 存 在 形 态 上 的 对 立 形式 , 如r 亨 为j 和r L 为j 的 对 立 。对 于 中 国 的 日语 学 习者 来说 , 由 于母 语 中 不 存 在 这 种 语 言 现 象 因 此 往 往 不 容 易 掌 握 这 部 分 内 容 。任 何 一 种 语 言 都 存 在 相 应 的 句 子 构 成 形式 , 在表 述过 去 、 现 在 和未来 这样 的时 间 内容时 , 都 有
含 义 的 动态 助 词 来 达 到 表 达不 同时 和 体 的 目的 。 近些年 , 无 论 是 日语 还 是 汉 语 , 关 于时 ( 于、 /灭 ) 和体 ( 7 , 叉 夕 ) 的研 究一 直 是 个 重 要课 题 。 至今 , 中 日两 国语 言 巾 的 相关 成 果 异 常 丰 富 , 但 其 对 比研 究 成 果 相对 较 少 。 本 文 以动 态助词“ 在” 、 “ 着” 、 “ 了” 为研究对 象 . 将 这 三 种 动 态 助 词 的 使 用 与 日语 的时 和 体 进 行 对 比研 究 。
其 相 对 应 的 正 确 的 表 现 形 式 。 日语 动 词 从 时 ( 于 灭 ) 和 体 ( 灭 夕 ) 的角 度来 区分 ,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下 表 巾 的 四 个 形式。 表1 日语 的时 和 体 的 四 种 表 现形 式
汉语中, 在动态动词的后面接动态助词“ 着” . 可 以表 示 动 作 的 继续 ( 或进行中) 。例 如 : 例1 : 他 听着 歌 走 向体 育馆 了 。 彼c 音 桑 老 同 、 0 、 、 体 育 甜 行 墨圭 L允 。 从例 1 中不难看 出, 动态谓语 动词后面接 “ 着” , 和 日语 的 r L 0 、 为J 表达 的意 义 相 同 。但 是 , 并 不 是 所 有情 况都 如此 。 比如 说 , 像r 结婚 L 0 、 为J 、 『 死 尢 为J 这 样 表 达 动 作 变 化 结果的动词 . 就 不 适合 在该 动 词 的后 面 接 “ 着” 来表示 。 在汉 语 方面 . 动态助词“ 着” 的使 用 方 法 也 存 在 同 样 的 问题 。 如下 面 的 例文 : 例2 : 她 涂着 口红 。 彼女e 耋口红 老垒 , ) 、 弓。 例2 这个句子既适用于正在化妆的动作 , 又适 川 于化 妆 后 的情 况 。 也 就 是 说 例2 是个既适用 于动作又适 用于变化 的句 子 。我 们 再 来 分 析下 面 的句 子 。 例 3: 教 室 的 门开 着 。 教 室 7 , 阴0 、 L 、 为。 例4 : 门前 是 一座 花 园 , 开着 鲜 艳 的花 。 门 前 e 公 圜 、 ' 二 绮 鼹 花 力 { 呋 、 、 毛。 以上 两 个 句 子 当 中 的 “ 着” 是 表 示 主 体 的 动 作 还 是 主 体 的
英语动词的“时”和“体”形式

1)现在时和过去时
在汉语中,
当我们表达某人现在有吸烟习惯时,我们可以说: 他抽烟。
如果说他过去有抽烟的习惯,则说: 他过去抽烟。
这个“抽烟”两字没有形态变化。 但在英语中,就得用动词smoke的不同 tense来表达上述思想: He smokes cigarettes. He smoked cigarettes.
2)进行体和完成体
英语中有两个”体”:
进行体(Progressive Aspect) 完成体(Perfective Aspect).
2)进行体和完成体
进行体表示动作正在进行,通常助动词be的一定形 式加-ing分词构成,比如动词work和write的进行 体便是(to)be working,(to) be writing。
3)英语动词的“时”和“体”形式
我们再以动词write为例说明这8种时、体形式的用法:
She writes a letter every day. 她每天写一封信。 She wrote a letter last night. 昨天她写了一封信。 She is writing a letter at nine this morning. 她现在正在写信。 She has written a letter. 她已经写完了信。 When I saw her, she had written a letter. 当我见到她时,她已写完了信。 She has been writing a letter for half an hour. 她已写了半个小时的信。(含有 还在写下去的意思) When I saw her, she had been writing a letter for half an hour.但我见到她时, 她已写了半个小时的信。(含有还have的一定形 式加-ed分词构成,比如动词work和write的完成体 便是(to)have worked, (to) have written。
动态助词“在”“着”“了”和日语的“时”和“体”的关系

变化 是 由动 词 本 身 的性 质 决 定 的 。 一般来说 , 接 在 自动 词 后 面 的“ 着” 是 表 示 主体 的变 化 , 接在他 动词后面 的“ 着” 是 否表 示 主体 的动 作 还 不 能 断 言 , 有 待进 一步 研 究 。
含 义 的 动态 助 词 来 达 到 表 达不 同时 和 体 的 目的 。 近些年 , 无 论 是 日语 还 是 汉 语 , 关 于时 ( 于、 /灭 ) 和体 ( 7 , 叉 夕 ) 的研 究一 直 是 个 重 要课 题 。 至今 , 中 日两 国语 言 巾 的 相关 成 果 异 常 丰 富 , 但 其 对 比研 究 成 果 相对 较 少 。 本 文 以动 态助词“ 在” 、 “ 着” 、 “ 了” 为研究对 象 . 将 这 三 种 动 态 助 词 的 使 用 与 日语 的时 和 体 进 行 对 比研 究 。
出来 。
静 态 动 词① 属性 动词 : 属于 , 好像 , 当做 , 适合 , 作为 , 符 合
等。
②状态动词 : 喜欢 , 知道 , 讨厌 , 相信 , 舒服 , 害怕 , 放心 , 佩
服等 。 ③ 存 在 动词 : 有, 在, 存在等 。
例6 : 小李 写着 报 告 。 李 墨尢 e 主I - " 水一 t - 老耆 、 、 为。 对于r 小 李 在 做 什 么 ?I 这样的问句 , 例5 的 回答 是成 立 的 , 相反的 , 例6 的 回答 就 不 自然 , 或 者 说 是 错误 的 。
其 相 对 应 的 正 确 的 表 现 形 式 。 日语 动 词 从 时 ( 于 灭 ) 和 体 ( 灭 夕 ) 的角 度来 区分 ,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下 表 巾 的 四 个 形式。 表1 日语 的时 和 体 的 四 种 表 现形 式
英语语法中时和体的区别

英语语法中时和体的区别英语语法中时和体的区别在英语语法中,“时”和“体”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形式和用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对这两者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一、时(Time)“时”是指动作发生的时间,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介绍:1.现在时(Present Time):表示当前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常用的形式包括动词原形(如go、write)和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如goes、writes)。
2.过去时(Past Time):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常用的形式包括动词过去式(如went、wrote)和过去分词(如gone、written)。
3.将来时(Future Time):表示将来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常用的形式包括动词将来式(如will go、will write)和将来分词(如going、written)。
二、体(Aspect)“体”是指动作的进行方式或完成程度,一般分为进行体、完成体和完成进行体。
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介绍:1.进行体(Continuous Aspect):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
常用的形式包括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如going、writing)。
2.完成体(Perfect Aspect):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常用的形式包括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如gone、written)。
3.完成进行体(Perfect Continuous Aspect):表示动作在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可能继续下去。
常用的形式包括动词的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的合成形式(如having gone、having written)。
三、时和体的区别1.“时”关注的是动作发生的时间,而“体”关注的是动作的进行方式或完成程度。
2.“时”的形式相对固定,主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而“体”的形式则更为复杂,包括进行体、完成体和完成进行体。
3.在使用时,“时”和“体”并不是互斥的。
日语助词和助动词

目录目录 (1)助词和助动词 (1)一、助词 (1)1. 分类 (1)2. 比较 (2)二、助动词 (5)1. 分类 (5)2. 比较 (5)三、参考文献 (6)助词和助动词日语有12品词,按大类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体言、用言和“副连接叹”(即副词、连体词、接续词和感叹词)。
体言包括名词、数词和代词,用言包括动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
虚词则包括助词和助动词。
一、助词助词是没有活用(词尾变化)的附属词,接在其他词的后面,表示该词在句中的地位,或者表示该词与其他词的关系,或者给该词添加某种意义。
1.分类助词分为:格助詞、接続助詞、並立助詞、提示助詞、副助詞、語気助詞。
1)格助詞主要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构成句素,表明该句素在句中的地位,决定该句素在句中与其他句素之间的关系。
格助詞有:が、の、を、に、で、と、から、まで、へ、より。
2)接続助詞连接用言、用言性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助词。
接续助词在句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示条件、因果、让步、转折、并列等各种逻辑关系。
接続助詞有:て、ながら、し、から、ので、ば、と、ては(では)、が、けれども(けれど、けど、だが、ですが)、のに、ても(でも)、たって(だって)、とも。
3)並立助詞连接两个或以上的词语,使它们构成并列关系。
並立助詞有:と、や、たり、とか、だの、か、なり、に。
4)提示助詞在句中充当谓语,并表明说话人的陈述态度。
提示助詞有:は、こそ、しか、さえ、すら、も、でも、だって。
5)副助詞一般接在体言后,也可接在某些用言、副词、助动词后,增添某种意义。
副助詞有:ほど、だけ、ばかり、くらい(ぐらい)、きり、まで、ずつ、など、なんて、か、やら。
6)語気助詞在句中或句末用以表示各种语气。
用于句末的时候表明了说话人的陈述方式。
語気助詞有:か、かしら(ん)、ね(え)、よ、な(あ)、や、こと、わ、ぞ、ぜ、い、もの、さ、の、かな(あ)、な。
2.比较1)格助詞的が和接続助詞的が比较:格助詞的が主要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
日语助词总结大全(非常完整)

日语助词完全整理总结篇(超全)助词是没有活用(词尾变化)的附属词,接在其他词的后面,表示该词在句中的地位,或者表示该词与其他词的关系,或者给该词添加某种意义。
1.提示助词[は]在判断句中,[は]提示主语2.提示助词[も] [も]表示兼提,有"也"的意思接于数量词之后,表示数量之最(之多或之少),意为"竟有…之多"、"(一个)…也没有"3.助词[が](1)主格助词[が] [が]通常用于表示主语,但在判断句中,[が]只在疑问词做主语的问句及其答句中表示主语(2)格助词[が] 格助词[が]接在体言之后,除了可以作为主格助词、表示主语之外,还常常用在描写句中,表示形容词、形容动词所描述的对象,故又称"对象格"。
(3)接续助词[が] 接续助词[が]接在各类活用词终止形(简体、敬体均可)后,起两种语法作用,一种表示逆接(转折)关系,意为"虽然…但是…",另一种表示顺接关系,起有机连接前后句的作用。
4. 领格助词[の] [の]表示所属,为"的"之意5. 终助词[か][か]接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汉语的"吗","呢"之意6. 接续助词[て]接形容词连用形[く]后,表示并列、因果关系7. 提示助词[は]接否定式[ない.(あり)ません]之前,加强否定语气。
8. 接续助词[から]接活用词终止形(简体敬体均可)之后,表示因果关系。
9. 补格助词[より] [より]接在体言后,表示肯定的比较对象,以为"比"。
10. 副助词[ほど][ほど]接在体言后,表示否定的比较对象,意为"(不)比…"、"没有…那么…"11. 终助词[ね][よ]终助词又称感叹词,接在句子末尾,增添某种语感、语气。
[ね]主要用于表示感叹、赞同或质疑,[よ]主要用于提示、告知等场合。
动词分类, 时、体、态等2010.10.29

2013-7-24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16
動詞の使役態
• • • • • 形式: 五段動詞未然形 + せる 書く 書かせる 話す 話させる 取る 取らせる
2013-7-24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7-24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9
一、有生命的物体作主语的被动句:
①:主动句里的宾语(人)作主语构成的被动句
• • • •
父は私を叱った。 私は父にしかられた。 王さんは小林さんをパーティーに招待しました。 小林さんは王さんにパーティーに招待されまし た。
2013-7-24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24
• 社长让员工打电话。 • 社長は社員に電話を掛けさせました。 • 爸爸让弟弟把报纸拿过来。 • 父は弟に新聞を持って来させました。 • 父母让孩子自由 发表意见(选择专业)。 • 親は子供に自由に 意見をしゃべらせます/専攻を 選ばせました。
2013-7-24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12
④:自动词构成的被动句(降る、入院する、出る、入 る、来る等)
• • • • • •
雨が降りました。 私は雨に降られました。(風邪を引きました) 試験の前に友達が来た。 試験の前に友達にこられました。(勉強でき なかった) 奥さんが家を出ました。 奥さんに家を出られました。(王さんは困って いる)
• 请让我用一下电话。 • この電話使わせてください。 • 田中让我用了电话。 • 田中さんは私に電話を使わせてくれまし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时体助词“了”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汉语里,“了”表示动词的情貌,也就是形态语言如英语动词的“体”(英语动词有时、体、态范畴)。
“了”表示“完成貌”,蒋绍愚称为“完成貌词尾”。
关于时体助词“了”的来源、产生的标志和时间,目前有几种观点,我们介绍:
一、王力说。
时体助词“了”
来源于表“完毕,终了”义的动词“了”;
产生的标志是“V+了+O”格式的出现;(“紧
贴着动词而且放在宾语的前面”)
产生的时间是南唐。
具体来说:
先秦文献中没有出现“了”。
汉代始见。
有两种用法:一是《说文解字》记载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了,尦(liao4)也。
从子無臂。
象形。
”
小篆字形象婴儿束其两臂形。
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
本义:束婴儿两臂。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zhen3,拧,扭)缚不直伸者曰了戾。
”
假借为“憭”、“悟”。
懂得,明白其意思。
嫌人不了。
——《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世说新语》
了法,领悟法理。
晋代郭璞《尔雅序》:“其所易了,阙而不论。
”
这些意义都与时体助词“了”没有关系
另一种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晨起早掃,食了洗涤。
”三国魏张揖《广雅•释诂》:“了,訖也。
”就是“完毕”“终了”。
时体助词“了”来源于“终了、完毕”的“了”。
从汉代开始,“终了”义的“了”往往用在别的动词后面,如上例。
这样的位置为它的虚化提供了条件。
但到唐代(618-907),虚化的过程并没有彻底完成,表现为:如果句子中有宾语。
“了”字往往置于宾语之后,即“V+O+了”,如:门徒弟子受三归五戒了。
从8世纪开始(唐代中期),一部分“了”移到宾语前面,宋代这样的用法增多,元代以后,新形式“V+了+O”战胜了旧形式“V+O+了”。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欧阳修《洞仙歌》
在表示动作完成的时体助词“了”向宾语前面移动的过程中,也跟语气词“了”逐渐有了分工。
语气词“了”
表现的是全句的语气,只能位于句子末尾,不能移到宾语前面。
因此,宋代,就出现了一句中同时出现两个“了”的句子。
如:移了这位置了。
《朱子语类》二、梅祖麟说
梅祖麟提出“V+了+O”的前身是“V+O+了”;
“V+O+了”的前身是南北朝时期的“V+O+完成动词(毕/讫/已/竟)”。
如:
看书竟《世说新语雅量》
世尊已说法讫《增壹阿含经卷二》/
佛说此经已《妙法莲华经卷九》/
王饮酒毕《世说新语方正》
战国晚期、西汉已经产生了“动+宾+完成动词”这样的完成貌句式,并一直使用到唐五代。
如:
钻中已,又灼龟首,各三。
(史记·龟册列传)
乃出诏书为王读之。
读之讫,曰:“王其自图。
”
(史记·吴王濞列传)
唐代,“了”发展为最常用的完成动词,从而南北朝的“V+O+毕/讫/已/竟”发展为唐代的“V+O+了”。
如:子胥解梦了(敦煌变文集)
这是词汇的兴替。
之后“V+O+了”发展为“V +了+O”,这是结构的变化。
对这种新结构产生的过程,梅文指出:
动补结构在南北朝和唐代有两种形式:
“动+补+宾”和“动+宾+补”。
后者如:
当打汝口破。
(刘义庆《幽明录》)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沙大石相磨治。
(李商隐:韩碑)“了”和动补结构都表示完成貌,其语意功用相同,但语法结构只有一半相同:“了”最初只能出现在“动+宾+了”格式。
所以,结果补语的这两种词序促使了“了”字挪到动词和宾语之间。
复吹阴霾散(杜甫《雷》)/ 使数百人于楼上吹散之《拾遗记》。
王、梅观点可以概括称为“移位说”,持类似说法的还有曹广顺。
三、吴福祥说
吴福祥认为时体助词“了”正式产生的标志是“V+C +了+O”格式的出现,时间是宋代。
吴氏观点分以下几部分:
“动+了+宾”格式是“动+了(助)”格式扩展而带上宾语的产物。
①证明“V+O+了”中的“了”是动词,不可能前移。
地上筑境(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敦煌变文集)
②证明“V+了”中的“了”是补语
“完”义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动作。
用了送还他(王梵志诗)
法既付了,汝不须问(六祖坛经)
圣王才见了,流泪两三行(敦煌变文集)——副词位置
动相补语(语义更虚,已难看作“完”义结果补语)一人死了,何时再生(敦煌变文集)——瞬间动作的实现
悟了还同佛境界,迷时衣旧却成魔(敦煌变文集)
长大了择时娉与人(敦煌变文集)——状态的实现
③“V+了+0”的产生——其中的“了”不是真正的时体助词
动+却(且休却,看看日落向西斜(敦煌变文集))——动+却+宾(从道士学却黄老之术(太平广记))动+得(开得方知不是花(司空图诗))
——动+得+宾(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白居易诗)
动+将(壮士一见,当下擒将(敦煌变文集))——动+将+宾(买将病鹤劳心养,移得闲花用意栽(李中诗))
动+取(悟取超于生死(敦煌变文集))
——动+取+宾(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陆龟蒙诗))
动+了(圣王才见了)
——动+了+宾(见了师兄便入来(敦煌变文集))(“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是和“却”同时使用的,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两者互用的情况,直到南宋,才逐渐显示出“了”替换了“却”的情形,如在南宋《灵隐大川济禅师语录》中,把洞山和尚(公元807-869)的诗“天晴盖却屋,乘时刈却禾”中两例“却”都改成了“了”,变为:“趁晴盖了屋,乘时刈了禾。
”所以“了”对“却”替换过程的完成,当是南宋以后的事情。
)
④“V+C+了+O”的出现(宋代),标志着时体助词“了”的正式产生。
如今都教坏了学生,个个不肯读书(朱子语类)
空搅乱了正当底行阵(朱子语类辑略)。
这种观点被称为“扩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