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的介绍
爱因斯坦的个人资料及简介作文

爱因斯坦的个人资料及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出生于德国,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代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科学哲学领域也颇具影响力。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
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
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他的科学思想、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思想都是颇有见地、不同凡响的。
爱因斯坦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无人可以匹敌,他在科学生涯中始终孜孜以求,探寻物理学领域的普遍的、恒定不变的规律。
他的理论涵盖自然界的一切基本问题,大到宇宙、小到次原子粒子。
他修正了时间和空间、能量和物质的传统概念。
他的相对论不仅冲击了牛顿以来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空间、时间观念。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
1880年,爱因斯坦随父母迁居慕尼黑。
1888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
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了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爱因斯坦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爱因斯坦开始读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1894年,爱因斯坦一家人移居意大利米兰。
物理学家介绍及名言

1.杨振宁简介: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名言: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2、李政道,(1926-)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著名的物理学贡献有:李模型、高能重离子物理、量子场论的非拓扑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以及破解粒子物理中的θ-τ之谜。
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名言:如果没有一个所有的错误都犯了以后,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对的。
3、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
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名言: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4、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1、沈括(宋)----地球磁偏角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
即试验运用了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
(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5、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托里拆利(意大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测为1.013×105帕。
7、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是:F浮=G排=ρ液gV排。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8、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1831年)9、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10、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2Rt).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4、摄尔修斯(瑞典)----摄氏温标。
15、开尔文(英国)----热力学温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20、安培(法国)-----总结了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级;②磁场对电流有力是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最全的物理学家介绍

最全的物理学家介绍赵忠尧一、生平简介赵忠尧(1902年—)1902年6月27日生于浙江诸暨。
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只有少量田产。
父亲赵继和一边教书一边行医,赖以维特生活,但他很希望子女多读些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忠尧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从小备受庞爱。
他15岁进入诸暨县立中学,由于成绩优良,一年后就享受免收学费的待遇。
1920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学习,1924年毕业。
以后又在工作中补足了高等师范与大学本科所差的学分,1925年取得东南大学毕业资格。
赵忠尧在校虽然学的是化学专业,但他学习数学、物理同样认真,物理学得也相当好,以致毕业后东南大学请他当了物理系的助教,从此他便毕生从事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24年冬天,赵忠尧给叶企孙教授当助教,协助准备物理实验。
第二年,随叶企孙教授到清华大学,赵忠尧在那里担任实验课程,清华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基础就是他和其他几位教师共同建立起来的。
同时,自修了电学、力学、数学、物理、德文、法文等。
1927年,赵忠尧自费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部深造,他的导师是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A.密立根(Millikan)。
1930年,赵忠尧获得博士学位。
1932年—1937年,赵忠尧回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当教授。
除教学外,他积极组织建设核物理实验室,为核物理研究及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到云南大学教了一年物理和数学。
1938年秋,他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5年冬,赵忠尧应中央大学吴有训校长聘请,到暂迁重庆的中央大学任物理系主任。
1946年夏,又被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萨本栋教授推荐,作为观察员去比基尼群岛参观美国在太平洋上进行的原子弹试验。
之后,赵忠尧又到美国一些核物理实验室访问,了解核物理实验的新进展,并做一些研究工作。
同时,萨本栋教授委托他在美国为中央研究院购置核物理实验设备和其他科研器材。
1949年春,他到加州理工学院核反应实验室进行核物理研究。
高中物理学家介绍

高中物理学家介绍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给出了匀变速运动各物理量的定义,导出v正比于t,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第一个对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怀疑;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焦耳:英国物理学家;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7、富兰克林:解释了摩擦起电的原因,并发明了避雷针;首次命名了正、负电荷。
8、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9、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0、欧姆:德国物理学察;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1、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降为零的超导现象。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察;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认为磁体的磁场也是电荷运动产生的;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总结出了右手定则。
14、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15、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6、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7、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中国历代著名物理学家的传记

中国历代著名物理学家的传记一、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物理学家。
他们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巨匠。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历代著名物理学家的传记,以展示他们在物理学领域的辉煌成就。
二、古代物理学家的传记1. 墨子(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221年)墨子,名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
他提出了“光学八条”,对光学原理进行了系统阐述,被誉为“光学之父”。
墨子还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此外,他在力学方面也有所贡献,提出了“杠杆平衡”和“滑轮原理”。
2. 沈括(1031年-1095年)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他在《梦溪笔谈》一书中,对光学、声学、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沈括发现了磁偏角的存在,并对地球磁场进行了研究。
他还提出了“浮力原理”,并解释了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三、近现代物理学家的传记1. 钱学森(1911年-2009年)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力学家、工程师。
他被誉为“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之父”。
钱学森在力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提出了“钱学森方程”,为航空航天领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此外,他还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2. 钱三强(1913年-1999年)钱三强,原名钱伟长,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
他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三强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涉及原子核结构、放射性物理等方面。
他还致力于科学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物理学家。
3. 杨振宁(1922年- )杨振宁,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在粒子物理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振宁还致力于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为我国物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李政道(1926年- )李政道,与杨振宁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著名物理学家。
物理名人简介

物理名人简介赫兹赫兹(HeinrlchRudolfHertz,1857一1894),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1857年2月22日,赫兹出生于汉堡,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他1g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习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人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1885年他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无线电波的存在.1889年,他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1894年1月1日,37岁的赫兹因为败血症在波恩英年早逝.【名人轶事】赫兹实验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他的导师亥姆霍兹赞扬赫兹“才气横溢,性格坚毅,用自己极短暂的一生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1896年3月24日,俄国著名物理学家波波夫用“HeinrichRudolfHertz'’这一串字母,拍发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胡克胡克(RobertHooke,1635一1703),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胡克在各方面都很有研究,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设计和发明的科学仪器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因而被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双眼和双手”.1635年7月18日,胡克出生于英格兰南部威特岛的弗雷施瓦特.1653年胡克进人牛津大学里奥尔学院作为工读生学习,1663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被选为皇家学会正式会员.1665年胡克担任格列夏姆学院几何学、地质学教授,并从事天文观测工作.1666年伦敦大火后,他担任测量员以及伦敦市政检查官,参加了伦敦重建工作.1677年至1683年他就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并负责出版会刊.1676年胡克发表了著名的弹性定律.1703年3月3日,胡克逝世于伦敦,终年68岁.【名人轶事】胡克从小就心灵手巧,酷爱摆弄机械,自制过木钟、可以开炮的小战舰等,他的实验才能令他成为独领风骚的人物.1658年,胡克提出可以用弹力代替重力使物体振动,即在平衡轮的轴上安一个弹簧,可以代替重力驱动摆轮,这是现代钟表设计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确定经度的航海时针到18世纪才出现.胡克发表的《显微图集》一书,是欧洲17世纪最主要的科学文献之一他是第一个制造格雷果反射望远镜的人,用这台望远镜,他发现了猎户星座的第五星,第一个提出了木星绕轴旋转的观点.惠更斯惠更斯(ChristiaanHuygenS,1629一1695),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建立了光的波动学说.1629年4月14日,惠更斯出生于海牙.1645年他进人莱顿大学学习法律与数学,1647年至1649年转人布雷达学院深造,致力于力学、光学、天文学及数学的研究.1651年惠更斯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述各种曲线所围面积的求值.1663年他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第一位外国会员.1666年他当选为荷兰科学院院士,同年,被选为新成立不久的巴黎科学院院士.惠更斯在1679年给法国科学院的报告和1690年出版的《光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惠更斯原理,建立了光的波动学说.1681年由于健康的原因,惠更斯离开法国,返回荷兰.1687年惠更斯赴英访问,结识了大物理学家牛顿.惠更斯晚年长期患病,于1695年7月8日在海牙逝世,享年66岁.焦耳焦耳(JamesPrescottJoule,1818一1889),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最早的工作是电学和磁学方面的研究,后转向对功热转化的实验研究.焦耳定律则是焦耳1840年研究电流热效应得到的重要贡献之一在1840年至1879年期间焦耳做了400多次实验,最终得出热功当量是一个普适常量,与做功方式无关,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提供了无可置疑的证据.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1840年,焦耳开始研究电流的热效应,写成了《论伏打电所生的热》、《电解时在金属导体和电池组中放出的热》等论文,指出导体中一定时间内所生成的热量与导体的电流的二次方和电阻之积成正比.1842年俄国著名物理学家楞次也独立地发现了同样的规律,时称焦耳一楞次定律.这一发现为揭示电能、化学能、热能的等价性打下了基础,敲开了通向能量守恒定律的大门.焦耳在探讨各种生热的“自然力”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时做了许多实验,其中特别著名的是桨叶轮实验.焦耳的这些实验结果,总结在他于185。
科学家的介绍简短

科学家的介绍简短
1.艾萨克-牛顿:艾萨克-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还对现代工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光学领域中,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得出了颜色理论,除此之外他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少成果。
2.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毕业于剑桥大学,他在物理和数学这两大领域有着非常大的成就,早在19世纪使其就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创立了经典电动力学和麦克斯韦方程组。
3.伽利略-伽利雷:伽利略-伽利雷对于近代科
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堪称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并论证出了日心说。
4.理查德-费曼:理查德-费曼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正化的计算方法,这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他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善于把科学实践和理 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解 决问题,因此在摆钟的发明、 天文仪器的设计、弹性体碰 撞和光的波动理论等 方面 都有突出成就。34岁他被 聘为英国皇家学会第一个外 国会员,37岁刚成立的法 国皇家科学院选他为院士。 惠更斯体弱多病,一心致力 于科学事业,终生未婚。 1695年7月8日在海牙逝世。
克里斯琴· 多普勒(1803年 11月29日—1853年3月17 日)奥地利数学家、物理学家。
多普勒1803年11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 茨堡的一个石匠家族。由于身体比较虚弱,所 以没有继承家族事业。曾先后在维也纳工学院 和维也纳大学学习。1841年成为布拉格理工学 院的数学教授。1850年,多普勒担任维也纳大 学物理学院的首任院长。1853年在意大利的威 尼斯去世,终年49岁。
“牛顿以后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 物理学家”
《论法拉第的力线》
(用数学解释法拉第原理)
《论物理学的力线》
(引进了“位移电流”的概念;根据此概念,提出了麦克 斯韦方程;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磁场动力学》
(断定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学通论》
(系统地总结了19世纪中叶前后,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和他本人 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这部巨著完全可以同牛 顿的《数学原理》(力学)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
库仑 (1736年6月14日 ——1806年8月23日)
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早年就读于美 西也尔工程学校。离开学校后,进入皇家军 事工程队当工程师。法国大革命时期,库仑 辞去一切职务,到布卢瓦致力于科学研究。 法皇执政统治期间,回到巴黎成为新建的研 究院成员。
• 1773年发表有关材料强度的论文,所提出的计 算物体上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的方法沿用到现 在,是结构工程的理论基础。 • 1777年开始研究静电和磁力问题。当时法国科 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磁针问题。 库仑认为磁针支架在轴上,必然会带来摩擦, 提出用细头发丝或丝线悬挂磁针。研究中发现 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 从而可利用这种装置测出静电力和磁力的大小, 这导致他发明扭秤。
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 人之一。19世纪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1831年11月1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自幼聪 颖,父亲是个知识渊博的律师,使麦克斯韦从小 受到良好的教育。10岁时进入爱丁堡中学学习, 14岁就在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 二次曲线作图问题的论文。16岁进入爱丁堡大学 学习数学和物理。19岁转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 学系学习,23岁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史密斯奖学金, 毕业留校任职两年。
惠更斯原理 (可以确定光 传播的方向)
数学方面
光学方面
22岁就发表过关于计 算圆周,椭圆弧及双 曲线的著作;《论赌 博中的计算》;概率 论的创始人! 摆的研究和运用 单摆周期公式;转动惯量; 离心力定理;求出重力加速 度的准确值
天文学方面
研制和改进光学 仪器;发现了土 星光环等
麦克斯韦(1831.6.13——1879.11.5)
麦克斯韦背后的男人
麦克斯韦的父亲(约翰· 克 拉克· 麦克斯韦)
约翰· 克拉克· 麦克斯韦思想开通,讲究实 际,非常能干。家里的大小事情,从修缮房屋、 剪裁衣服到制作玩具,样样都会。麦克斯韦8 岁母亲死于肺病,父亲就承担起双亲的责任, 失去母亲后麦克斯韦就和父亲形影不离,两人 相依为命。最主要的是麦克斯韦的天赋也是由 于父亲的挖掘才得以发挥得如此好。
多普勒效应
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 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
多普勒于1842年提出了多普勒效应, 即:当观测者与波源发生相对运动时,所 接收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个效应后 来通过聆听行进中的火车上演奏的音乐得 到证实。多普勒试图用此来解释双星的颜 色变化。现在这一效应广泛应用于光学、 天文学、气象学、医学诊断和日常生活等 诸多方面。
他于1629年4月 14 日出生于海牙。父亲 是大臣和诗人,与R.笛 卡儿等学界名流交往甚 密。惠更斯自幼聪慧, 13岁时曾自制一台车床, 16~18岁在莱顿大学 学 习法律与数学,18~20 岁转入布雷达学院深造。 在阿基米德等人著作及 笛卡儿等人直接影响下, 致力于力学、光学、天 文学及数学的研究。
自强学院:徐亚运
*惠更斯 *麦克斯韦 *库仑 *多普勒 *高斯 *安培
克里斯蒂安· 惠更斯
(1629年04月14日—1695年07月08日)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 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是历史上 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 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 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他建立向 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改进了计时器。
麦克斯韦方程组
• 从两方面发展了法拉第的成就。一是这组 方程式,位移电流,它表明不但变化着的 磁场产生电场,而且变化着的电场也产生 磁场;二是方程式不但完满地解释了电磁 感应现象,而且还在理论上进行了总结。 就是凡是有磁场变化的地方,它的周围不 管是导体或者电介质,都有感应电场存在。 经过麦克斯韦创造性的总结,电磁现象的 规律,终于被他用不可动摇的数学形式揭 示出来。电磁学到这时才开始成为一种科 学的理论。
• 他还根据丝线或金属细丝扭转时扭力和指 针转过的角度成正比,因而确立了弹性扭 转定律。他根据1779年对摩擦力进行分析, 提出有关润滑剂的科学理论。 • 1881年发现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表述 出摩擦定律、滚动定律和滑动定律。设计 出水下作业法,类似现代的沉箱。 • 1785~1789年,用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 导出著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定律使电磁学 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磁学史 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1856年在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任自然 哲学教授。
1860年到伦敦国王学院任自然哲学和天文 学教授。 1861年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1865年春辞去教职回到家乡系统地总结他 的关于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完成了电磁 场理论的经典巨著《论电和磁》
1871年受聘为剑桥大学新设立的卡文迪什 试验物理学教授,负责筹建著名的卡文 迪什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