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示范文本
城市隧道安全评估报告范本

城市隧道安全评估报告范本1. 引言本报告对某城市隧道进行了安全评估,旨在评估隧道在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隧道概况、安全评估方法、安全评估结果和建议。
2. 隧道概况2.1 隧道基本信息- 隧道名称:某城市隧道- 隧道长度:XXX米- 隧道建设年代:20XX年- 隧道类型:XXX类型(如: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等)- 隧道施工单位:XXX公司2.2 隧道规划和设计- 隧道规划:本隧道是某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途为XXX。
- 隧道设计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如《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满足XXX要求。
- 隧道结构和通行方式:XXX(如:单向两车道、双向两车道)。
2.3 隧道运营管理- 隧道管理单位:某城市交通管理部门- 隧道日常巡视和检测:XXX(如:每天巡视一次,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检测)- 隧道应急预案:隧道管理单位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3. 安全评估方法本次安全评估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隧道文件资料分析:对隧道设计文件、施工记录、运营管理文件等进行全面分析。
- 现场勘察:对隧道进行全面的现场勘察,包括结构状况、设备设施和环境情况等。
- 监测数据分析:对隧道各类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包括道路状况、通风状况、照明状况等。
- 风险评估:根据隧道使用风险、结构风险和设备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
- 安全评估报告编写:根据以上评估结果,编写隧道安全评估报告。
4. 安全评估结果和建议4.1 隧道使用风险评估结果根据安全评估方法,我们对隧道的使用风险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如下:- 事故易发地段:XXX段- 可能产生的交通拥堵点:XXX- 安全出口不明显的区域:XXX基于这些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针对事故易发地段,增加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标示。
- 针对可能产生的交通拥堵点,考虑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提高通行效率。
- 针对安全出口不明显的区域,增加出口指示标志,确保乘车人员顺利撤离。
隧道安全运营风险评估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隧道安全运营风险评估
隧道安全运营风险评估是针对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系统性评估,以确定隧道运营风险的大小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评估隧道安全运营风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隧道结构和设备的安全性评估:评估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设备的功能性和可靠性,以及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包括评估隧道的设计、施工质量,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等。
2. 火灾和烟雾风险评估:评估隧道内火灾和烟雾扩散的风险,包括热释放、烟雾产生和扩散速度、疏散通道的可用性等。
通过模拟分析和实验验证,评估火灾和烟雾对人员和设备的影响。
3. 危险品运输风险评估:评估隧道运输危险品的风险,包括危险品本身的性质、数量和包装方式,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场景和后果。
通过危险品泄漏模拟和事故调查分析,评估危险品运输对隧道安全的影响。
4.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评估隧道内交通事故的风险,包括车辆速度、密度和安全设施的完善程度。
通过交通流仿真和事故统计分析,评估交通事故对隧道安全的影响。
5.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评估隧道受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
坡等)的风险,包括地质条件、地震烈度和滑坡规模等因素的综合评估。
通过数值模拟和地质调查,评估自然灾害对隧道安全的影响。
评估隧道安全运营风险需要对各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

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1 引言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公路隧道(特别是长大隧道)的建设与科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条件最复杂、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我国公路隧道374座,通车里程仅为52 km;而2004年底,我国公路隧道已经达到2 500座,通车里程1 200 km。
这些隧道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并且在不同的地质情况下、不同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修建,大部分隧道已经步入“中老年”,出现不同程度的隧道拱顶开裂、边墙开裂、拱顶空洞、衬砌损坏、隧道渗漏水、隧道冻害、围岩大变形、衬砌厚度薄、混凝土强度低、隧道内空气污染等病害,其“健康隐患”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构成了一定威胁。
因此,公路隧道的健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我国目前20%一30%的公路隧道处于病害发育的亚健康状态,对现役运营公路隧道进行健康诊断和安全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2工程概况2.1技术标准某公路隧道为直线双洞四车道单向行车隧道,上、下行线长2×1 210m;纵坡0.4%、横坡1.5%;上行线净宽为(8.5+103+1.47)m,下行线净宽为(8.5+2.45+1.35)m,净高5.0 m;上、下行隧道中线间距为35 m;设计行车速度为60 km/h;设计荷载为汽车一20、挂一100;设计交通量为2 000辆/h。
卫生标准:正常交通时CO含量为100 PPm,交通堵塞时CO含量为250 PPm,烟雾浓度为48%;隧道通风方式为斜井排出式半横向通风。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上、下行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同。
隧道穿越板樟山中麓,地层为燕山中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最大埋深245 m。
两端洞口约180 m(南口80 m、北口100 m)地段的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为Ⅱ类围岩;洞身中部除了有两处小断层破碎带(32 m)外,其余大部分地段为坚硬完整的Ⅳ、V类围岩,个别地段(55 m)为Ⅵ类围岩。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XXXX高速公路漳州段A3合同段公山尾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 X X X X X X一、编制依据1、《公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2、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1)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3)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4)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5) 《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6) 《隧道监控量测相关标准》;(7)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二、隧道概况公山尾隧道左洞长937米,右洞长919米,为中隧道,隧道左洞进口里程ZK15+224,出口里程ZK16+161, 隧道右洞进口里程YK15+216,出口里程YK16+135。
隧道进口位于直线段内,出口均位于曲线段内,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R=1875m和R=2000m。
隧道纵坡坡率/坡长:右洞为0.95%/919m,左洞为0.95/937m。
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中硬土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设计地震属第一组。
该隧道计划总工期15个月。
1、岩性隧道属剥蚀丘陵地貌,地表植被发育,地形起伏变化大,下缓上陡,山体走向大致成南北向,隧道轴线最大海拔高程为225米,进口侧坡度约为15~30度,上覆坡残积粘性土-强化砂岩,未见基岩出露,坡体较稳定。
出口侧坡度约10~20度,上覆约5米的坡积土层,未见基岩出露,坡体较稳定。
路线区域上主要受福安-南靖(北东向)深断裂带及厦门-南靖(东西向)断裂带的影响,测区内新构造运动较为强烈,以继承性的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活动为其特种,它们是在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等区内主要构造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隧道主要断裂带有:(1)ZK15+648—YK+640,宽约30-35米,为压性断裂,上盘为漳平组粉砂岩,下盘为梨山组砂岩、粉砂岩,带内岩体挤压破碎,矿物已出现挤压蚀变,呈土状-破碎块,夹杂构造角砾,有炭化及绿泥石化现象。
公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范文

公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范文公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公路隧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连接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纽带作用。
然而,由于隧道特殊的环境和复杂的场景,安全风险成为隧道运营中需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评估公路隧道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将进行公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
二、评估方法(1)确定评估范围:根据具体隧道特点和需要,明确评估的范围和对象。
(2)收集数据:收集与隧道有关的数据,包括隧道结构、道路情况、通风系统、照明设备、监控系统等方面的信息。
(3)确定评估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如火灾风险、交通安全风险、避险措施等。
(4)评估隧道风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评估指标,对隧道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
(5)制定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评估内容(1)火灾风险评估:火灾是公路隧道的重要安全风险,通过评估隧道的火灾风险,可以确定相应的防火措施和应急预案。
(2)交通安全风险评估:评估隧道的交通安全风险,包括车辆行驶速度、车流量、事故发生频率等方面的评估,以保障隧道的交通安全。
(3)通风系统评估:评估隧道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设备的性能、通风效果、排烟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以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和人员安全。
(4)照明设备评估:评估隧道的照明设备,包括照明强度、可见性等方面的评估,以提供良好的交通和人员安全环境。
(5)监控系统评估:评估隧道的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等方面的评估,以提高隧道的监控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
四、评估结果和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隧道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例如,若隧道的火灾风险较高,可以提出加强防火设施的建设,加强巡检和维护等措施;若隧道的交通安全风险较高,可以提出加强交通管理、限制超速行驶等措施。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章概述1.1项目简介XX高速公路为XX至XX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大理至丽江的联络线,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生态圈的主要交通通道之一,对改善滇西道路通而不畅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巩固国防的战略意义。
XX隧道为越岭岩质隧道,主要为页岩、泥质粉砂岩等。
本着“先进洞,后出洞”的原则,尽量减少削坡数量以保护隧道周边的生态环境。
隧道全长345米,其中暗洞段308米,进洞口采用削竹段洞门形式,出洞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形式。
1.2编制说明本案例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一下简称:指南)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制。
1.3评估内容安全风险评估是以实现工程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有关的风险评估原理和方法,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在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源进行辨识的基础上,研究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类排序,从而为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本案例主要评估内容包括:(1)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结合隧道施工组织文件,评估隧道工程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2)对隧道开挖阶段进行专项风险评估;(3)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重大风险源评估;(4)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地质条件本隧道穿越洱海断陷盆地外围的低中山区山脊垭口段,该地区地形切割较深,冲沟发育,两端地势较陡,植被不发育,降雨量较丰富,地形较复杂。
据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隧道区无不良地质发育。
2.2围岩级别根据地质勘查报告,隧道处地层岩性为:第四系1)、粉质黏土:褐红、灰黄色,硬塑状,含少量角砾,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20KPa。
2)、角砾土:褐灰、褐红色,局部夹碎石土,稍密~中密,稍湿,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20KPa。
奥陶系下统向阳组3)、页岩:褐灰灰绿色,局部夹砂岩泥岩薄层,点划线以上为全~强风化,角砾土碎石状,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350KPa。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本

纳黔高速公路江门互通至兴文石海一级公路(光明新城至宜叙高速兴文石海互通段)求雨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宜宾建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江门至石海一级公路光明新城至石海互通段工程项目部纳黔高速公路江门互通至兴文石海一级公路(光明新城至宜叙高速兴文石海互通段)求雨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 宜宾建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评估小组负责人:审批人:编制日期:评估小组名单及称职表概述此次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217号)的要求,由“宜宾建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江门至石海一级公路光明新城至石海互通段工程项目部”组织,并负责收集、整理、提供资料,由“宜宾建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兴文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处”邀请并组成的安全风险评估小组参与,共同完成了“求雨山隧道”的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通过评估小组成员的认真讨论、听取项目部评估领导意见,采用风险指标体系法定量评估,确定“求雨山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Ⅳ(极高风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分项工程、大型施工设施等重大风险源进行评估,确定了专项风险等级,制定了施工控制措施.采用定性估测法,对一般风险源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危害因素、事故类型,并依据指南及公司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特制定了本隧道的防控措施.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1)2.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地理位置 (2)2.3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 (2)2.4气象、水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12)3.1评估过程 (12)3.2.评估方法 (12)第四章评估内容 (14)4.1总体风险评估 (14)4.2专项风险评估 (16)4.3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21)第五章对策措施及建议 (33)第六章评估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道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

目录(征求意见稿)2020年1 总则 (1)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5)3.1评估对象 (5)3.2评估体系 (5)3.3风险等级 (6)3.4评估原则 (6)4 评估程序 (9)4.1工作流程 (9)4.2评估小组 (9)4.3前期准备 (10)4.4风险评估过程 (11)5 总体风险评估 (12)5.1一般规定 (12)5.2隐患因素(或不利因素)指标 (12)5.3保障因素指标 (19)5.4总体风险计算与分级 (24)6 专项风险评估 (26)7 风险应对措施建议 (27)7.1一般规定 (27)7.2风险应对措施 (27)8 风险评估报告 (29)本规范用词说明 (30)引用标准名录 (31)附录A 方法说明 (32)附录B 风险评估表格 (33)附录B-1隐患因素评分表 (33)附录B-2保障因素评分表 (34)附录C 评估报告格式 (39)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3)3 Baasic Requirements (5)3.1 Object of assessment (5)3.2 System of assessment (5)3.3 Level of risk (6)3.4 Principle of assessment (6)4 Evaluation process (9)4.1 Workflow (9)4.2 Assessment team (9)4.3 Preparation in advance (10)4.4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11)5 Overall risk assessment (12)5.1 General Provisions (12)5.2 Risk potential factor (12)5.3 Safety potential factor (19)5.4 Overall risk calcul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24)6 Special risk assessment (26)7 Suggestions on risk treatment measures (27)7.1 General Provisions (27)7.2 Risk treatment measures (27)8 Risk assessment repor (29)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30)List of Normative Standards (31)Appendix A:Method description (32)Appendix B:Risk assessment form (33)Appendix B-1:Scoring table of risk potential (33)Appendix B-2:Scoring table safety potential (34)Appendix C:Format of risk assessment repor (39)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道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升城市道路隧道运营安全水平,制定本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841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示范文本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引言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公路隧道(特别是长大隧道)的建设与科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条件最复杂、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我国公路隧道374座,通车里程仅为52 km;而20xx年底,我国公路隧道已经达到2 500座,通车里程1 200 km。
这些隧道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并且在不同的地质情况下、不同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修建,大部分隧道已经步入“中老年”,出现不同程度的隧道拱顶开裂、边墙开裂、拱顶空洞、衬砌损坏、隧道渗漏水、隧道冻害、围岩大变形、衬砌厚度薄、混凝土强度低、隧道内空气污染等病害,其“健康隐患”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构成了一定威胁。
因此,公路隧道的健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我国目前20%一30%的公路隧道处于病害发育的亚健康状态,对现役运营公路隧道进行健康诊断和安全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2工程概况2.1技术标准某公路隧道为直线双洞四车道单向行车隧道,上、下行线长2×1 210 m;纵坡0.4%、横坡1.5%;上行线净宽为(8.5+103+1.47)m,下行线净宽为(8.5+2.45+1.35)m,净高5.0 m;上、下行隧道中线间距为35 m;设计行车速度为60 km/h;设计荷载为汽车一20、挂一100;设计交通量为2 000辆/h。
卫生标准:正常交通时CO含量为100 PPm,交通堵塞时CO含量为250 PPm,烟雾浓度为48%;隧道通风方式为斜井排出式半横向通风。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上、下行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同。
隧道穿越板樟山中麓,地层为燕山中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最大埋深245 m。
两端洞口约180 m(南口80 m、北口100 m)地段的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为Ⅱ类围岩;洞身中部除了有两处小断层破碎带(32 m)外,其余大部分地段为坚硬完整的Ⅳ、V类围岩,个别地段(55 m)为Ⅵ类围岩。
隧道渗漏水主要为节理裂隙水,洞口段的风化裂隙水主要由地表降水补给,洞身由于断层的存在主要是断层水。
隧道开挖过程中渗漏水严重,有20处渗漏水区段,总延长达515 m,约占隧道全长的43%。
最大渗漏水地段为最大埋深处,里程为K0+950(洞身标为430),延长35 m。
隧道分两期建成,其中下行隧道于1990年建成通车,上行隧道于1992年建成通车。
为了保证隧道安全运营,对其进行了安全评估。
3检测项目、方法及频率根据检测结果对隧道进行安全评估,其检测项目、方法及频率如表1所列。
4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4.1 下行隧道衬砌结构的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从对下行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漏水的调查、衬砌厚度和背后回填状况探测、衬砌混凝土强度和净空断面的检测结果来看,下行隧道存在下述安全隐患。
(1)隧道衬砌开裂严重隧道中有11个区段,全长546 m(占隧道总长的45%),有多条纵向、斜向和环向裂缝将衬砌切割,且呈闭合状,使衬砌受力的整体作用大大降低。
其余地段仍有大小不等的裂缝。
(2)漏水严重虽然隧道漏水量不算太大(同灰岩地区大量涌水相比),但漏水点分布广泛。
漏水严重地带集中于11个区段,全长546 m,而且其余地段裂缝均有渗水痕迹。
隧道大范围渗漏水不仅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不利,而且会影响行车安全。
(3)拱部衬砌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在检测的拱部105个测点中,小于设计强度的占14%,最小强度为14MPa,相当设计强度的71%,不满足“评定标准”的要求,属不合格工程。
(4)拱顶空洞、衬砌厚度不足和施工质量低劣更加导致隧道病害的发展从地质雷达探测结果来看,下行隧道拱顶处空洞基本连通,且拱顶衬砌厚度普遍不足。
其余部位(除两侧个别拱腰处实测厚度略小于设计值外)尚大于设计厚度。
整个隧道拱顶衬砌背后有空洞或脱空者达98%;两侧拱腰衬砌背后有空洞者也达10%。
下行隧道拱顶衬砌厚度严重不足,合格率(点)仅为8.6%,在洞身标100—120处拱顶实测厚度只有8 cm,为设计厚度(30 cm)的27%。
隧道拱顶空洞是人为的汇水通道,由于积水造成水压过高,导致衬砌混凝土开裂和大面积漏水。
隧道受当时施工技术条件制约,施工管理欠严,拱顶出现少量空洞在所难免,但象本隧道拱顶几乎全部存在空洞的现象实属少见。
衬砌背后空洞是工程重大隐患,也是造成隧道病害的主要人为因素。
国内外隧道发生的多次掉拱事故,均与拱顶空洞有关。
综上所述,下行隧道病害严重,按“养护技术规范”关于结构检查的判定标准(表2)对其判定,已达到“2A”级,所以应尽早对隧道衬砌背后空洞、隧道衬砌裂缝和渗漏水等病害进行全面综合整治。
4.2上行隧道衬砌结构的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无论从上行隧道的裂缝发展状况、渗漏水情况、衬砌厚度和衬砌背后空洞状况,还是从衬砌混凝土强度来看,上行隧道衬砌工作状况基本良好,不会影响隧道整体稳定,但隧道内存在着局部地段漏水和衬砌背后局部空洞,若不处理亦会影响隧道的安全运营。
4.3风道吊杆和吊顶板的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1)吊杆安全评估吊杆在风道结构中与桥梁墩台作用一样,起到支撑作用。
若吊杆失效起不到支撑作用,就会引起吊顶板破坏,甚至坍塌,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对吊杆的安全决不可忽视。
本次对吊杆的检查主要从上端锚固状况、杆体焊接状况、下端锚固状况和杆体锈蚀状况四个方面进行。
因每个吊杆均在受力,不可能对吊杆进行承载力破坏试验,而检查手段主要依靠目视和锤击,故无法了解吊杆的实际承载力。
通过对吊杆工作状况的调查,发现吊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总计有334根(占15%)吊杆上、下端锚固有缺陷,104根(占4.8%)吊杆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属于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2)吊顶板安全评估本隧道吊顶板采用200‘(C20)钢筋混凝土,板厚12 cm,吊顶板两端通过预埋钢筋固定在衬砌上,中间通过吊杆形成两端固结、中间支撑的三跨(下行隧道)、两跨(上行隧道)连续板(梁)结构。
超静定结构支撑条件非常重要,支撑条件的改变将导致受力突变,甚至破坏吊顶板。
通过对现场调查和分析,发现吊顶板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4路面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1)路面抗滑性能安全评估采用铺砂法实测路面抗滑性能,上、下行隧道路面各检测了5处,检测合格率为0,这充分表明路面抗滑性能差,远远达不到要求。
特别是当路面积水时,路面抗滑性能会进一步下降,给行车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2)路面横坡安全评估采用激光断面仪对上、下行隧道路面横坡进行了检测,从实测资料的分析来看,路面横坡合格率很低。
其中下行隧道路面横坡合格断面4个,合格率仅为6.7%;上行隧道路面横坡合格断面22个,合格率为36.7%。
这对路面排水不利,给行车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4.5 隧道内装饰马赛克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隧道衬砌表面采用马赛克装饰,不承受任何荷载,但隧道边墙部位普遍渗水,致使马赛克外鼓,直至脱落。
洞内检查时发现20余处马赛克外鼓,其中下行隧道洞身标740处右侧墙顶马赛克装饰外胀5—6 cm,外鼓面积达3 m2左右,为此,当即进行了处理。
若在行车时马赛克装饰材料突然脱落,极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因此,在本隧道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采用马赛克装饰,也会对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5隧道整治措施建议(1)下行隧道衬砌结构整治措施①隧道衬砌结构采用锚喷支护进行补强加固:②拱部背后空洞进行注浆回填。
③采用相应的渗漏水防治措施,如采用软式弹簧半圆透水管;在左、右拱部(风道)和左、右墙部分别设置排水管,每10 m为一个环节,采用“Y”形布置,并将水引入路面下两侧排水沟。
(2)对上行隧道衬砌结构应采用局部整治措施,对于隧道出口洞身标1110~1150集中漏水地段,建议采用注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进行整治;对于拱顶局部大的空洞建议进行注浆回填处理。
(3)对风道、吊顶板采取的安全措施隧道通车已15年,经现场调查看,从未对风道进行过清理,风道衬砌与吊顶板表面附着有较厚的粉尘与油烟。
此外,风道吊杆和吊顶板也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建议对其采取如下处理措施:①每半年对风道进行一次大检查,包括对风道内烟尘的全面清扫;②每个月对风道吊杆和吊顶板进行一次检查:③对吊杆应定期涂油或油漆,如同对待桥梁钢结构一样进行养护;④对于检查出的部分吊杆的缺陷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4)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未达到规范标准,这将给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建议采用刻槽机对路面进行全面处理。
(5)建议选择效果好的内装饰材料对马赛克装饰进行更换。
6结论(1)针对目前制定的运营公路隧道的安全评估检测项目、方法及频率,可以较全面地对隧道病害进行检测和评估。
(2)对隧道衬砌的检测结果表明,隧道下行线病害严重,已经达到“2A'’级,应尽早对隧道衬砌背后空洞、隧道衬砌裂缝和渗漏水进行全面综合整治:隧道上行线衬砌工作状态良好,不会影响隧道整体稳定。
(3)对隧道风道吊杆和吊顶板的检测仅仅局限于外观检查,无法检测其承载力,但从吊杆和吊顶板的设计受力分析发现其存在较大隐患。
(4)对隧道路面和外装饰检测结果表明,路面排水不利,抗滑性能较差、马塞克装饰外鼓均会对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5)针对以上检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整治措施建议,但具体的整治方案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设计。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