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炭疽病防治指南
茶树病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

茶树病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茶树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遭受病虫害的威胁时常不可避免。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质量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因此及早了解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保障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茶树病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1. 茶青枯病茶青枯病是由茶树黄曲霉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水浸状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茶青枯病的关键是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清除病株,同时,合理施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2. 茶树炭疽病茶树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茶叶叶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病斑,严重影响茶叶品质。
防治茶树炭疽病的方法包括合理管理茶园,保持适宜的株行间距和株距,以提供充足的光照和通风;及时采摘病斑患病部位,及时处理有病株、病果以及残留的茶树垃圾,还可以使用特定的炭疽病药剂进行喷洒。
3. 茶树红脚病茶树红脚病是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其症状表现为根部和茎部出现红色病斑,受感染的植株生长矮小,严重会导致茶树死亡。
防治茶树红脚病需要定期检查茶树的根系和茎部,发现病害及时处理感染部位,使用专业的病害防治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此外,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增强茶树的抵抗力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二、茶树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1. 茶毛虫茶毛虫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其幼虫会食用茶树的嫩叶,导致茶树枝条憔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茶叶减产。
防治茶毛虫的方法包括定期巡查茶园,发现虫害即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有针对性的杀虫剂。
此外,保持茶园的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害虫共生的植株也是预防虫害的重要手段。
2. 茶丝螟茶丝螟是另一种常见的茶树害虫。
它以茶芽和嫩叶为食,导致同样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和产量减少。
预防和控制茶丝螟的方法包括设置黄板诱捕器、频繁播放捕食昆虫、合理施肥以增强茶树免疫力等。
在严重感染时,可以使用低毒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茶叶炭疽病防治

茶叶炭疽病防治
文章摘要:茶叶炭疽病是一种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踞在病叶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季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蔓延,在水滴中萌发侵入叶片,形成病斑,病部的分生孢子成熟后...茶叶炭疽病是一种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踞在病叶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季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蔓延,在水滴中萌发侵入叶片,形成病斑,病部的分生孢子成熟后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全年以5―6月份、9―10月份发生危害较重。
树势衰弱、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较重、氮肥施用过多的茶园易发生病害。
一般叶片组织薄软、茶多酚含量低的品种容易感染。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茶园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勤出杂草,促使茶树健壮生长,提高茶树抗病能力:及时清理病叶,防止病菌传播。
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每亩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0克,或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100克喷雾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在茶树休眠期可用0.6%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雾,可减轻次年病害。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一、茶树病害防治措施1.茶树褐斑病防治措施●种植前要选用健康的苗木,并采取嫁接技术培育苗木。
●秋季清理茶园时要清除感染褐斑病的残茶枯枝,进行病株的淘汰和清除。
●施用有效的杀菌剂,如去甲硫菌灵等,进行药剂喷洒防治。
2.茶树炭疽病防治措施●在种植茶树前,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防治过程中要保证茶树树冠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
●早发现早治疗,发现病情要及时切除病叶和枯叶,并施用适量的病害防治剂。
3.茶树霜霉病防治措施●防治霜霉病的关键是做好茶园的管理,保持通风、保湿和防止高温日照。
●发病初期,采用硫磺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洒。
●定期清理茶园中的病残病叶,以减少病害的扩散。
二、茶树虫害防治措施1.茶小绿叶蝉防治措施●在成虫爬行和飞行时采用黄板陷阱进行诱捕。
●结合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蝉的天敌壁虎等。
●对有虫害的茶园进行早期发现和及时的喷洒农药防治。
2.茶毛虫防治措施●翻耕茶园土壤,以破坏毛虫的生活环境。
●使用杀虫剂喷洒,如敌百虫等,确保药物的有效浓度和喷洒均匀性。
●定期进行查虫,及时发现并清除毛虫。
3.茶螟防治措施●使用度尼松等合成杀虫剂进行喷洒。
●根据发病规律和种类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如使用黏虫球、化学药剂或生物防治。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自行添加相关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杀菌剂:一种能够杀灭病菌的化学药剂。
2.病害防治剂:一种能够防害的化学药剂。
3.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或病原体等自然界的生物来防虫害的方法。
茶炭疽病及防治

32茶炭疽病病斑主要发生在茶树成叶上,老叶和嫩叶上也偶有发生。
病斑初期呈暗绿色水渍状,常沿叶脉蔓延扩大,逐渐成为褐色或红褐色大型枯斑,至后期叶片组织完全枯死,病斑呈灰白色。
病斑形状大小不一,常引起叶片扭曲。
大型红褐色枯斑有时可蔓及叶片的一半以上,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全部分界限明显。
病斑正面散生许多黑色、细小的突出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茶炭疽病危害后的病叶质脆,易破碎,也易脱落。
在发病严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
一、发病规律茶炭疽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随气温上升,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雨水飞溅分散传播。
病菌多从嫩叶侵入,潜育期较长,从分生孢子附着到形成大型红褐色病斑一般需15~30 天。
分生孢子入侵和菌丝在茶叶中生长扩展均与环境温度、湿度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茶树本身的生长状态和抗性程度息息相关。
降雨是影响茶炭疽病最重要的气象因素。
降雨和孢子形成、传播以及萌芽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梅雨期和盛夏过后雨量较多时,茶炭疽病发生较重。
温度也是影响茶炭疽病的重要因素。
茶炭疽病菌在20~30℃均可生育,一般春夏之交及秋季均具备这个温度条件,因此这两个时期茶炭疽病在茶树上发展极其迅速,容易蔓延成灾。
在我国,茶炭疽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5~6月梅雨期和秋季多雨期,尤其以秋季发生最多。
据调查,在杭州龙井茶区,5月和9月为该病不断侵染扩张的主要时期,也是病害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病叶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11~12月,以秋冬季的病叶数量最多。
一般秋季发病严重的茶园,第二年春或夏季也发病较重。
二、防控措施防治茶炭疽病须讲究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
特别重要的是提高茶茶炭疽病及防治33树生长势,通过合理施肥等管理,使茶树有一个强健的树体。
其次,充分运用农艺措施防治病害,如有效剪除病叶,及时清理茶园病叶,可减少翌年病原菌的来源。
发展新茶园时,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
防治茶树炭疽病的主要技术

左右叶面干时喷药为好,如喷药后遇雨淋必须补
喷。四是在发病初期选用 75%甲基托布津 1 000
倍液、50%苯来特 1 500 倍液喷雾,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选用 75%百菌清 1 000 倍药液进行防治
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也可每亩使用 3~4
包戌唑醇,每包戌唑醇加水 15 千克喷施。
5%时,可用 12 .
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 20%粉
新农村 2017.2 2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病较多且较严重,重发病年可引致茶树大
量落叶,影响第二年春茶产量与质量,而
且防治也较困难。该病主要危害茶树叶
一是选用抗病品
种,加强树势培养管
理 , 选 择 “ 中 茶 102”
与 “ 中 茶 108” 等 抗 病
良种,不但能抗拒炭疽
病,而且茶叶品质也远
片,病斑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分界明显,
远 好 于 “ 龙 井 43”。 二
实用技术·种植技术·
对该病分生孢子的传播
防治茶树炭疽病的主要技术
和萌发最为有利,树势
衰弱,氮肥施用过多的
茶园容易发病,品种间
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经作站 (323500) 林敏莉
存在明显的抗病差异。
2.主要防治技术
1.症状与发生规律
茶树炭疽病在浙江省大部分茶区均有
分布,尤以当家品种之一的“龙井 43”发
病发生较多,病叶正面出现近圆形桔红色夏孢子
与条锈病相比,小麦叶锈病发生对温度的要求范
堆,病斑小,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散生暗褐
围较广,侵染适温为 20 ℃左右。该病一般在 3 月
色椭圆形的冬孢子堆。当田间锈病病叶率达到
宣州区防治茶炭疽病等茶树病害指南

宣州区防治茶炭疽病等茶树病害指南由于受6-7月份低温、多阴雨天气影响,我区部分茶园病害发生严重。
主要种类有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和茶芽枯病,各级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农户选择对路农药,紧急动员茶农做好茶树病害的防治工作。
一、症状识别。
1、茶炭疽病。
主要为害成叶。
起初在叶尖、叶缘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展后病斑由褐色变为焦黄色,最后为灰白色。
病斑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健分界明显,但受主脉限制常表现为半叶病斑。
后期病斑表面散生许多黑色细小粒点。
2、茶芽枯病。
主要为害茶叶一芽1~3叶,叶上病斑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扩展后呈不规则形,病健边缘明显或不明显。
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萎缩不能伸展。
后期病部表面散生黑色细小粒点,叶片上以正面居多,感病叶片易破碎并扭曲。
3、茶轮斑病。
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
先从叶尖或叶缘产生黄绿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病斑,病斑呈灰、褐相间,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色。
在潮湿条件下出现浓黑色小粒点,沿轮纹作环状排列。
嫩叶上的病斑无轮纹;嫩梢发病变黑、枯死,并向下发展,引起枝枯。
4、茶云纹叶枯病。
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芽叶、嫩梢和茶果也可发病。
感病初期在叶尖、叶缘产生黄褐色水渍状小斑,扩展后病部变褐,病斑不规则或半圆形,色泽不一,呈云纹状,后期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表面着生灰黑色扁圆小粒点,沿轮纹排列。
病叶质脆,易落。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清除杂草、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使新梢抽发时避过发病盛期,减少侵染机会。
②有机茶园增施沼肥、厩肥、饼肥等农家肥,无公害茶园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③低洼的茶园要注意清沟排水。
2、药剂防治。
掌握在发病初期施药保护,控制病情蔓延;在发病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应先摘除病叶、病梢后再喷药。
①无公害茶园可选用25%吡唑醚菌酯、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等药剂。
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茶 树 ;炭疽 病 ;发生原 因;防治措 施
Ca e n c nt o e s r s o t r no e o e a us s a d o r lm a u e fAn h ac s f t a pl nt
P I hoi E a-a C jn ( a y gi l rl x ni tt no i ’UCt, ua rv c 5 10 N naA r u ua E t s nS i a O i Fj nPoi e 30 ) c t e o a o fJ n y i n 3
22 第 期 0 年 2 1
旅.》 I} t妓 ;
3 5
花 生 新 品种 比较 试 验
黄 战友 ,黄添基 ,陈昌体 ,陈雪华 ,李小梅 ( .福建省 南安市农产 品质量检验检测站 3 20 ; 1 6 30 2 .福建省南安市农业 与海洋局 ; .福建省南安市 良种场 ) 3
茶病虫害防治[1]本月修正2023简版
![茶病虫害防治[1]本月修正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cb22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7.png)
茶病虫害防治茶病虫害防治茶树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茶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而备受青睐。
然而,茶树也经常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茶病虫害的防治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茶病虫害的常见种类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茶病害1. 炭疽病:茶树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
该病害主要表现为茶叶叶片上出现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出现溃烂。
病害严重时,茶叶会折叶死亡,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茶树品种。
- 种植密度适中,保持茶树枝叶通风透光。
- 定期对茶园进行清除杂草、病残茶叶等清理工作,减少病害的传播。
- 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茶园,防害的发生和蔓延。
茶枯病是由鳞蚧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害。
该病害主要表现为茶枝、茶叶和花朵部位发生干枯,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发育。
防治方法:- 定期对茶园进行清除杂草和病残茶叶等清理工作,减少病害的传播。
- 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茶树,及时进行剪枝和清除患部,防止病害的扩散。
- 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茶园,防害的发生和蔓延。
茶虫害1. 毛茶蓟马:毛茶蓟马是茶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茶树嫩梢和嫩叶。
茶树受害后,枝叶发生脱落和死亡,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防治方法:- 定期对茶园进行清除杂草,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 定期对茶树进行检查,发现害虫时及时进行控制。
- 使用合适的农药对茶园进行喷洒,防治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茶叶毛虫是茶树上的一种昆虫害虫,主要危害茶树的叶片。
茶叶受害后会出现局部的叶片被啃食和脱落的情况。
防治方法:- 定期对茶园进行清除杂草,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 定期对茶树进行检查,发现害虫时及时进行控制。
- 使用合适的农药对茶园进行喷洒,防治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结语茶病虫害对于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障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茶园的管理中要特别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通过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定期清理茶园,以及适时的农药喷洒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保障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炭疽病
茶树炭疽病各产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当年生成叶,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大小常以中脉为界。
病原称茶盘长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山茶、茶梅等。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茶树病组织里越冬,借雨水飞溅传播。
已经有多种有效防治方法。
症状
我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西南茶区受害重。
主要为害当年生成叶,老叶和嫩叶发病较少。
先在叶尖或叶片边缘产生水渍状浅绿色至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展为半透明黄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浸润性逐渐扩大,后期由褐色变为灰青色,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大小常以中脉为界。
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分生孢子盘。
早春老叶上有病斑,多是越冬后期病斑。
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茶复混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2)摘除病叶。
(3)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季到来前后是防治该病适期,生产上应掌握在各轮新梢一芽一叶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北京顺义县农药厂)。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
连用2-3次,间隔7-10天。
(4)非采茶期也可喷洒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一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