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传染病科普--炭疽防控知识

传染病科普--炭疽防控知识

传染病科普--炭疽防控知识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牛、羊等食草动物易感,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肉、内脏、毛皮或其制品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

人间炭疽病例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肺炭疽及肠炭疽少见但病死率高。

1. 传染源炭疽芽胞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一般是食草动物首先感染,患病动物的血液、粪尿排泄物、乳汁、以及病死畜的内脏、肉类、骨骼直接感染人类或污染环境。

污染的动物制品作为传染源也有重要意义。

病人作为传染源少见。

2. 传播途径(1)经皮肤接触感染:皮肤接触到污染物中的炭疽芽胞杆菌,细菌就会通过皮肤上的微小伤口进入体内。

(2)经口感染:主要因摄入污染食物而感染,与饮食习惯和食品加工有关。

(3)吸入性感染:吸入污染有炭疽芽胞的尘埃或气溶胶,一般情况下直接吸入感染较少见,最常在皮毛加工厂的工人中发生。

3.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5 日,也有短至12 小时,长至2 周者。

常侵袭皮肤,偶可累及咽部、纵隔或肠道。

(1)皮肤炭疽病变多见于手、前臂、面、颈和下肢等裸露部位皮肤。

最初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第3~4 日病变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组织稍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 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不等,其周围皮肤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

以后随水肿消退,黑痂在1~2 周内脱落,逐渐愈合成疤。

病程约1~6 周。

(2)肺炭疽初起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低热、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多在暴露后2~5 日出现,通常持续48h 左右。

此后病情突然急剧进展,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咯血等。

肺部仅可闻及散在的细小湿罗音或有胸膜炎体征。

肺部体征与病情常不相符。

X 线或CT 检查见纵隔增宽、胸腔积液及肺部炎症。

传染病防治:炭疽

传染病防治:炭疽

传染病防治:炭疽内容提要炭疽主要由炭疽杆菌引起,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上以皮肤型为多见。

亦可出现肠炭疽、肺炭疽、炭疽性脑膜炎、炭疽性败血症等临床类型。

炭疽作为生物武器已经成为恐怖袭击的手段。

其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该病预后较差。

炭疽是由炭疽芽抱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该病是牛、马、羊等动物的传染病,偶尔也可传染给从事皮革、畜牧的工作人员,人通过接触病畜或其皮毛,或吸入带芽抱的尘埃,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被感染。

根据不同的感染方式可分别发生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等临床类型,严重者可继发炭疽性脑膜炎、炭疽性败血症,病死率高。

一、病原炭疽杆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的粗大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长3-10μm,宽1-2μm,无鞭毛,不运动;镜下两端平切,短链状排列呈竹节状,芽抱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

在普通培养基上,35-37。

C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

其可形成内抱子体,注射动物后可导致实验性炭疽。

炭疽杆菌基因同源性较高,可分为A和B两个群、6个组和89个基因型。

有保护性抗原、菌体多糖抗原、荚膜多肽抗原和芽抱抗原四种抗原。

芽抱可抵御很强的紫外线、高温等,环境适合时,芽抱会重新活动,变成有感染能力的炭疽杆菌。

炭疽杆菌是存在于土壤中的野生动物的致病菌,尤其是草食动物,如牛、羊、马、骡等。

当人类与感染动物,或其肌肉、骨骼、皮革、毛发及排泄物偶然接触时可被感染。

炭疽的自然生活史不清楚。

尽管其抱子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但其有机体在没有流行的地区仍很难培养。

炭疽呈全球分布,最常见于农业区,主要包括:美洲中部、南部;欧洲东部、南部;亚洲、非洲、加勒比海及中东地区。

那些地方的动物常发生炭疽杆菌感染。

这些地区从1900年到2005年,全球医学文献至少详细报道了82例吸入性炭疽病例。

我国除上海、北京、天津、福建外,其他省份均有报道,以贵州、新疆、云南、广西、四川、西藏、甘肃、内蒙古、青海、湖南10个省、自治区发病率较高。

本病一般为散发感染,全年均有发生,7-9月为高峰,吸入型多见于冬春季。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考试答案.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考试答案.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考试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各种类型的炭疽中,肺炭疽是最常见的。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炭疽芽胞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是( )A .机体对病菌发生的变态反应 B .细菌本身的侵袭力 C .内毒素 D .外毒素 E .荚膜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王某,43岁,屠宰工人,突发低热,干咳乏力3天,加重伴血性痰,胸痛,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

同厂工作人员有类似症状者。

查体:体温40.1℃,脉搏11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70/40mmHg ,口唇发绀,大汗,胸部叩浊,闻及啰音及喘鸣音。

血象:白细胞70109/L ,中性0.89,X 线胸片显示纵隔增宽,支气管肺炎和胸腔积液.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患者李XX ,男,36岁,牧民,因突发高热,头痛、肌痛1天于2001年6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12日入院。

查体:体温38.5℃,脉搏10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清,右手皮肤可见破损并有针尖样丘疹,稍痒,无痛,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咽无红肿,肝脾不大,血象:白细胞16109/L,中性0.85。

本例可能的诊断是( )A.金葡菌感染B.炭疽C.猩红热D.真菌感染E.鼠疫本题答案:5、填空题炭疽的预后,适当治疗下的皮肤炭疽病死率_________,严重并发症的皮肤炭疽病死率可达_________,肺炭疽病死率高达_________;肠炭疽病死率为_________。

皮肤炭疽相关知识的专业知识

皮肤炭疽相关知识的专业知识

一、引言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经口感染和吸入性感染。

皮肤炭疽是炭疽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炭疽病例的95%以上。

本文将详细介绍皮肤炭疽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二、病原学1. 炭疽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高度传染性。

该菌在自然环境中可形成芽孢,芽孢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土壤、动物尸体、皮毛等环境中存活多年。

2. 炭疽芽孢杆菌的形态与结构炭疽芽孢杆菌呈短链状,直径约为1-2微米,长度约为4-5微米。

菌体两端钝圆,菌体壁厚,有明显的荚膜。

芽孢呈圆形,位于菌体中央,直径约为1.5-2微米。

三、流行病学1. 流行区域皮肤炭疽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

我国也时有发生皮肤炭疽病例。

2. 易感人群皮肤炭疽的易感人群包括:(1)从事动物饲养、屠宰、加工等职业的人员;(2)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员;(3)接触动物尸体、皮毛等动物制品的人员;(4)兽医、医护人员等。

3. 传播途径皮肤炭疽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1)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动物制品,如皮肤、黏膜等;(2)呼吸道传播:吸入含炭疽芽孢的尘埃或气溶胶;(3)消化道传播:摄入含有炭疽芽孢的食物或水。

四、诊断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职业、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为皮肤炭疽。

2. 临床表现皮肤炭疽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1)皮肤出现红色丘疹,逐渐增大,中央坏死形成溃疡;(2)患部肿胀、疼痛,有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3)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1)细菌培养:采集患部组织、血液、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炭疽芽孢杆菌的培养和鉴定;(2)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炭疽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确诊。

五、治疗1. 抗生素治疗皮肤炭疽的治疗首选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1)多西环素:每日200mg,分两次口服,连续用药14天;(2)环丙沙星:每日500mg,分两次口服,连续用药14天;(3)四环素:每日500mg,分两次口服,连续用药14天。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简述炭疽病的组织病理特征。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炭疽病病死率最高的是( )A .皮肤炭疽 B .肺炭疽 C .肠炭疽 D .口咽部炭疽 E .败血症 本题答案: 3、多项选择题 临床难以诊断的炭疽病有( )A .皮肤炭疽 B .肺炭疽 C .肠炭疽 D .脑炭疽 E .口咽部炭疽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炭疽皮肤损害的典型特征是( )A .化脓性皮损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B .结节脓肿及肉芽肿 C .无痛性黑色干痂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D.黑色干痂伴剧痛E.表皮大片剥脱本题答案:5、问答题王某,43岁,屠宰工人,突发低热,干咳乏力3天,加重伴血性痰,胸痛,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

同厂工作人员有类似症状者。

查体:体温40.1℃,脉搏11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70/40mmHg,口唇发绀,大汗,胸部叩浊,闻及啰音及喘鸣音。

血象:白细胞70109/L,中性0.89,X线胸片显示纵隔增宽,支气管肺炎和胸腔积液.治疗原则是什么?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炭疽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 )A.空气传播B.食物传播C.血液、体液传播D.接触传播E.胎盘传播本题答案:7、名词解释炭疽败血症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皮肤炭疽病人病原学检查标本最佳采取法是( )A.剪下坏死组织及焦痂送检B.挤出病灶渗出物送检C.取病灶边缘标本D.第1次换药时,取病灶标本送检E.在应用抗生素前,第1次换药时,取病灶标本送检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下列哪项不是炭疽病的临床特征( )A.肺炭疽、肠炭疽病情凶险lE.压痛程度及范围本题答案:14、单项选择题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皮肤炭疽B.肠炭疽C.肺炭疽D.口咽部感染E.炭疽脑膜炎本题答案:15、单项选择题关于废气锅炉烟垢着火温度()。

【传染病】22 炭 疽

【传染病】22 炭 疽

概述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 性传染病。
炭疽是牛、马、羊等动物的传染病,偶尔也 传染给从事皮革、畜牧的工作人员,人通 过接触病畜或皮毛,或吸如带芽孢的尘埃 ,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被感染。
流行概况
世界概况 散布于世界各地,尤其以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等牧
区较多见,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呈地方性流 行。炭疽杆菌可以被用作物武器,因此炭疽防控 常常被作为生物恐怖防范的主要内容之一。 国内概况 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散发病例时有发生,据卫生 部统计,近5年来全国每年炭疽发病数在400-1000 人左右,主要集中在贵阳、甘肃、新疆、四川和 广西等地区。
适,芽孢会重新变成有感染能力的炭疽杆 菌。
一、病原
• 炭疽杆菌—存在于土壤中的致病菌。传染 源主要与野生动物有关,尤其是食草动物 如牛、羊、马、骡等。
• 当人类与感染动物,或其肌肉、骨骼、皮 革、毛发及排泄物接触时可被感染。
• 炭疽多见于牧民、兽医、屠宰及动物皮毛 加工工人等。但生物恐怖性炭疽则缺乏特 定职业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病原
• 炭疽呈全球分布,最常见于农牧业区。国 外如美洲中部、南部;欧洲东部、南部; 亚洲、非洲、加勒比海及中东地区。我国 贵州、新疆、云南、广西、四川、西藏、 甘肃、内蒙古、青海、湖南10个省、自治 区发病率较高。
• 炭疽— 一般为散发感染,全年均有发生, 7-9月为高峰,吸入型多见于冬春季节。
二、炭疽杆菌与生物恐怖
• 为什么炭疽杆菌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主要是它被用来作为生物武器。
炭疽杆菌是曾被战争中利用:二战时期,日 本731部队大量培养炭疽杆菌对活人进行实 验;1942年英国和美国使用炭疽研发生物 武器,造成4公顷土地污染;1978年罗德西 亚政府在与非洲国家战争时,在黑人和牛 身上使用炭疽;1979年前苏联某军事研究 中心发生炭疽外泄,发生周边地区肺炭疽 流行,造成68人死亡。

1炭疽

1炭疽

二、临床表现
(1)体表感染型(皮肤)炭 疽: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 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 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 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引 流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 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少数 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 (2)经口感染型(肠)炭疽:急性起病,发热, 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 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 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 • (3)吸入感染型(肺)炭疽:高热,呼吸困 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肺部体征常 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 影增宽。常见胸腔积液。 •
炭疽

流行病学
• (一)传染源 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 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 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 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 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 1.经皮肤粘膜 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 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 2.经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 飞沫等而致病。 • 3.经消化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 水等而感染。

(4)脑膜炎型炭疽:可继发于“临床表现”中 (1)~(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剧烈头痛, 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 脑脊液多为血性。 • (5)炭疽败血症:可继发于“临床表现”中 (1)~(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严重的全 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感染性休克与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DIC)表现,皮肤出现出血点或大 片淤斑,腔道中出现活动性出血,迅速出现呼吸 与循环衰竭。在循环血液中可检出大量炭疽芽孢 杆菌。
临床和确诊病例

肺炭疽相关知识点总结

肺炭疽相关知识点总结

肺炭疽相关知识点总结1. 病因和传播途径炭疽芽胞杆菌可在土壤和动物产品中长期存活,因此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或动物毛皮、毛、骨等而感染病菌。

此外,包括牛、羊、马、猪等在内的许多哺乳动物也是炭疽芽胞杆菌的宿主,人类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经由呼吸道感染这些动物而患病。

此外,炭疽芽胞杆菌也可以通过气溶胶形式传播,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例如农场或实验室事故,也可能会引发肺炭疽。

2. 症状和体征肺炭疽的潜伏期通常在1-7天之间,一般为2-5天。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肺炭疽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呼吸窘迫、休克和败血症等严重症状。

在严重病例中,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诊断肺炭疽通常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例如痰培养、血液培养、肺部X射线或CT检查以及炭疽芽胞杆菌特异性血清学检测等。

3. 预防和控制预防肺炭疽的关键是避免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或动物产品。

对于在高风险地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士,例如农民、兽医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

此外,炭疽芽胞杆菌疫苗也可以用于预防高风险人群的感染,但目前并不是常规预防措施。

一旦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此外,对可能接触炭疽芽胞杆菌的工作场所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也是预防和控制肺炭疽传播的重要措施。

4. 治疗目前对于肺炭疽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是治疗炭疽的首选药物,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也有一定疗效。

对于已经暴露或疑似暴露的感染者,预防性接触暴露治疗也是必要的。

此外,患者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营养支持,以帮助其免疫系统对抗病原菌。

5. 疫情监测和应急响应肺炭疽属于法定传染病,一旦发现或疑似发现病例,各级疾控机构和卫生部门应立即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对可能感染者的追踪调查、隔离和治疗措施、病毒监测和疫情分析等。

此外,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周围的可能传播源进行调查,并对可能受到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也是必要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炭疽知识点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应在发现炭疽疫情后多少时间内上报疫情( )A .6小时内 B .12~24小时 C .6~12小时 D .6~24小时 E .2小时内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关于炭疽杆菌的理化特征,错误的是( ) A .炭疽杆菌为厌氧菌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B.炭疽杆菌的形态呈竹节状如图C.在体外环境下形成芽孢,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年D.侵入伤口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E.炭疽杆菌是革兰阳性菌,无鞭毛,可形成芽孢本题答案:3、多项选择题临床难以诊断的炭疽病有( )A.皮肤炭疽B.肺炭疽C.肠炭疽D.脑炭疽E.口咽部炭疽本题答案:4、单项选择题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 )A.患者为传染源B.夏秋季流行C.经接触、吸入、食入等方式传播D.易在医院内扩散E.感染后免疫不持久本题答案:5、多项选择题炭疽的预防措施为( )A.病畜应及时焚烧后深埋B.炭疽患者应严格隔离C.污染敷料衣被应焚烧D.医护人员应戴手套、口罩E.易感的有关职业人员应注射疫苗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患者李XX,男,36岁,牧民,因突发高热,头痛、肌痛1天于2001年6月12日入院。

查体:体温38.5℃,脉搏10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清,右手皮肤可见破损并有针尖样丘疹,稍痒,无痛,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咽无红肿,肝脾不大,血象:白细胞16109/L,中性0.85。

如确诊,对皮肤破损的处理下列哪项正确( )A.抗菌药物病原治疗后可不用处理皮肤伤口,以免感染进一步扩散B.局部处理可用1/2000的高锰酸钾湿敷,涂以1%的龙胆紫C.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D.局部应用抗毒素血清即可,无须全身给药E.切开周围肿胀组织并引流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炭疽病多见于( )A.儿童B.渔民C.牧民D.妇女E.免疫功能低下者本题答案:8、填空题炭疽病的临床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

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_________。

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炭疽病人病原治疗首选( )A.青霉素B.庆大霉素C.氯霉素D.四环素E.链霉素本题答案:10、填空题炭疽的预后,适当治疗下的皮肤炭疽病死率_________,严重并发症的皮肤炭疽病死率可达_________,肺炭疽病死率高达_________;肠炭疽病死率为_________。

本题答案:11、单项选择题关于废气锅炉烟垢着火温度()。

Ⅰ.烟垢潜在着火温度一般为300—400℃;Ⅱ.存在未燃烧的燃油时烟垢着火温度约为150℃;Ⅲ.极端情况下甚至低到120℃仍可发生烟垢着火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Ⅱ+Ⅲ本题答案:12、多项选择题人病原学检查的标本可采取( )A.病灶渗出液B.痰C.呕吐物或粪便D.尿E.脑脊液本题答案:13、单项选择题下列哪项不是炭疽病的临床特征( )A.肺炭疽、肠炭疽病情凶险B.皮肤炭疽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C.传染源是食草动物D.易并发败血症E.病后免疫力短暂,故易重复感染本题答案:14、多项选择题皮肤炭疽局部发生恶性水肿多见于( )A.眼睑B.小腿C.大腿D.颈部E.额部本题答案:15、问答题王某,43岁,屠宰工人,突发低热,干咳乏力3天,加重伴血性痰,胸痛,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

同厂工作人员有类似症状者。

查体:体温40.1℃,脉搏11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70/40mmHg,口唇发绀,大汗,胸部叩浊,闻及啰音及喘鸣音。

血象:白细胞70109/L,中性0.89,X线胸片显示纵隔增宽,支气管肺炎和胸腔积液.该病有哪些预防措施?本题答案:16、单项选择题炭疽病病死率最高的是( )A.皮肤炭疽B.肺炭疽C.肠炭疽D.口咽部炭疽E.败血症本题答案:17、多项选择题关于炭疽病,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病原菌为竹节状革兰阳性杆菌B.病原体释放的外毒素为主要的致病因素C.皮肤炭疽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膜炎E.病原菌对青霉素耐药者多见本题答案:18、填空题炭疽的传播途径分别为肺炭疽经_________,皮肤炭疽经_________,肠炭疽经_________。

本题答案:19、填空题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_________;其特征性临床损害是_________。

本题答案:20、单项选择题炭疽芽胞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是( )A.机体对病菌发生的变态反应B.细菌本身的侵袭力C.内毒素D.外毒素E.荚膜本题答案:21、单项选择题患者李XX,男,36岁,牧民,因突发高热,头痛、肌痛1天于2001年6月12日入院。

查体:体温38.5℃,脉搏10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清,右手皮肤可见破损并有针尖样丘疹,稍痒,无痛,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咽无红肿,肝脾不大,血象:白细胞16109/L,中性0.85。

为明确诊断,进一步的检查最主要的是( )A.从皮肤破损处涂片查炭疽杆菌或直接培养分离炭疽杆菌B.查血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查血做蛋白吸印免疫电泳试验D.尿常规E.X线胸片本题答案:22、单项选择题关于皮肤炭疽的临床表现(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炭疽杆菌感染处的皮肤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B.皮肤炭疽占炭疽病例的95%C.感染处的皮肤出现丘疹,数日后出现血性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1周左右溃疡面结黑色痂D.感染处组织可出现恶性水肿E.重症病例可发展为败血症本题答案:23、问答题王某,43岁,屠宰工人,突发低热,干咳乏力3天,加重伴血性痰,胸痛,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

同厂工作人员有类似症状者。

查体:体温40.1℃,脉搏11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70/40mmHg,口唇发绀,大汗,胸部叩浊,闻及啰音及喘鸣音。

血象:白细胞70109/L,中性0.89,X线胸片显示纵隔增宽,支气管肺炎和胸腔积液.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本题答案:24、多项选择题能有效杀灭炭疽芽胞的方法是( )A.石炭酸B.漂白粉C.高锰酸钾D.甲酚E.煮沸30分钟本题答案:25、配伍题X线胸片显示纵隔增宽、支气管炎和胸腔积液表现( )X线检查或见肺部有散在点片影,病情进展即显示肺部阴影融合成片,内有少量含气空腔残存( )X线可见按叶或段分布的大片均匀致密阴影( )A.肺炭疽B.钩体病肺出血型C.大叶性肺炎D.非典型肺炎E.百日咳本题答案:26、填空题炭疽病人宜采取_________;病原治疗首选_________。

本题答案:27、单项选择题对炭疽病的处理,哪种方法不妥( )A.卧床休息,加强营养B.体温较高时,采用物理降温C.创面切开引流,剪掉坏死组织D.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E.医护人员注意自身防护本题答案:28、单项选择题炭疽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继发性败血症B.脑膜炎C.感染性休克D.肠穿孔E.心包炎本题答案:29、单项选择题皮肤炭疽局部清洗多选用( )A.生理盐水B.高锰酸钾溶液C.过氧化氢D.醋酸铅溶液E.苯扎溴铵溶液本题答案:30、填空题炭疽病的主要传染源是_________;传播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31、单项选择题对于炭疽病,错误的是( )A.炭疽是动物源性传染病B.家畜、家禽极易受染C.人类经接触、吸入、食入等方式发生皮肤炭疽、肺炭疽等D.肺炭疽、炭疽脑炎病情严重,被列为烈性传染病E.炭疽杆菌被当作生化武器用于战争本题答案:32、单项选择题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为( )A.感染处皮肤红肿、疼痛B.3~5d后形成脓包C.脓包破溃流出大量血性脓液而后结痂D.感染处皮肤肿胀溃疡,血性分泌物形成黑色结痂E.发热皮肤片状出血,呈黑色,其上有血疱本题答案:33、单项选择题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错误的是( )A.炭疽杆菌侵入伤口及破损的皮肤,芽孢即复苏繁殖B.炭疽感染的组织病理特征为化脓性炎症C.外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及组织坏死、出血D.炭疽杆菌形成的荚膜有抗吞噬作用E.炭疽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感染性休克本题答案:34、单项选择题炭疽的好发部位是( )A.头、面部B.躯干C.上半身D.下半身E.面、颈、肩、手等裸露部位本题答案:35、名词解释严重炭疽本题答案:36、单项选择题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正确的是( )A.发病与否取决于炭疽杆菌的侵袭力B.炭疽杆菌能侵入完整的皮肤C.炭疽杆菌直接引起组织水肿D.炭疽感染的组织病理特征为出血性浸润、坏死和周围水肿E.病变部位查不到炭疽杆菌本题答案:37、单项选择题患者李XX,男,36岁,牧民,因突发高热,头痛、肌痛1天于2001年6月12日入院。

查体:体温38.5℃,脉搏10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清,右手皮肤可见破损并有针尖样丘疹,稍痒,无痛,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咽无红肿,肝脾不大,血象:白细胞16109/L,中性0.85。

本例可能的诊断是( )A.金葡菌感染B.炭疽C.猩红热D.真菌感染E.鼠疫本题答案:38、判断题各种类型的炭疽中,肺炭疽是最常见的。

本题答案:39、问答题简述炭疽焦痂形成的原理及发展过程。

本题答案:40、问答题如何治疗皮肤炭疽病?本题答案:41、问答题王某,43岁,屠宰工人,突发低热,干咳乏力3天,加重伴血性痰,胸痛,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

同厂工作人员有类似症状者。

查体:体温40.1℃,脉搏11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70/40mmHg,口唇发绀,大汗,胸部叩浊,闻及啰音及喘鸣音。

血象:白细胞70109/L,中性0.89,X线胸片显示纵隔增宽,支气管肺炎和胸腔积液.治疗原则是什么?本题答案:42、填空题已克隆出3种炭疽外毒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致病作用方式是_________与_________联合造成局部受染和发生水肿。

________与_______联合迅速引起细胞坏死。

本题答案:43、单项选择题肺、肠炭疽病人的隔离期是( )A.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B.临床症状消失后10天C.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D.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3次阴性E.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每5天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本题答案:44、单项选择题下列属炭疽杆菌特征的是( )A.炭疽杆菌对消毒剂不敏感B.既可产生外毒素,又可产生内毒素C.只产生内毒素,导致全身毒血症D.炭疽杆菌对紫外线不敏感E.粗大、竹节状革兰阳性杆菌本题答案:45、单项选择题炭疽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 )A.空气传播B.食物传播C.血液、体液传播D.接触传播E.胎盘传播本题答案:46、单项选择题炭疽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病人B.病原携带者lC.无痛性黑色干痂D.黑色干痂伴剧痛E.表皮大片剥脱本题答案:50、单项选择题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皮肤炭疽B.肠炭疽C.肺炭疽D.口咽部感染E.炭疽脑膜炎本题答案:51、判断题发现皮肤病病灶应尽早给予按压及外科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