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锡伯族口语

合集下载

锡伯族的风俗和特点

锡伯族的风俗和特点

锡伯族的风俗和特点
锡伯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

锡伯族有着独特的风俗和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点:
1.饮食习惯:锡伯族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马肉和奶制品为主。

在节庆和重要场合,人们会享用烤全羊(骆驼)。

此外,他们还爱饮用奶茶。

2.服饰文化:锡伯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多样,常见的服饰
有满洲式衣袍、蒙古袄和马靴等。

男性通常佩戴锡伯特色的帽子,而女性则喜欢戴手工编织的色彩丰富的头饰。

3.牧民生活:锡伯族以畜牧为生,他们居住在草原上,以牧
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他们擅长驯化马匹,骑马技艺精湛,并且热爱马术运动。

4.音乐舞蹈:锡伯族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文化。

他们善
于演奏民族乐器如歪头琴、杜干琴和马头琴等,同时也擅长歌唱和舞蹈表演。

5.民俗节庆:锡伯族举办各种民俗节庆活动。

其中,最重要
的节日是“那达慕”(宝岛节),他们会在这一日集结起队伍进行传统的马术竞技、歌舞演出和射箭比赛。

6.宗教信仰:锡伯族传统上信仰蒙古族的萨满教,他们认为
大自然和祖先是至高无上的神灵,并具有一定的巫术和祭
祀仪式。

锡伯族的风俗和特点是他们丰富多样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锡伯族依然保留和传承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锡伯族

锡伯族

锡伯族...,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

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

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锡伯语对应中文 Baniha, ambula baniha.谢谢,非常感谢。

Enenggi jab šan de takaha.今日有幸相识。

Banjiha inenggi sebjen okini!生日快乐! Uksurai šu wen be algimbumbi.弘扬民族文化。

H ūturi dergi mederi i gese.福如东海。

Dulimbai gurun be mukdembumbi. 振兴中华!锡伯人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

1 6 世纪编入8 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 0 0 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

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

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

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

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海豹皮,叫做"坤秋帽"。

姑娘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下。

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

清朝末期,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只有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至今仍保持着穿袍的习惯。

在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

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

锡伯族简介PPT课件

锡伯族简介PPT课件

锡伯族的饮食文化
锡伯族以小麦、玉米、稻米为主食, 辅以各种蔬菜和肉类。他们善于制作 面食,如馕、面条、饺子等。
酒在锡伯族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他 们喜欢饮用自家酿造的黄酒,这种酒 味道醇厚,营养丰富。在宴请客人时, 主人会敬酒以示尊重和热情。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
锡伯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相应的庆祝活动和 传统习俗。
锡伯族的文学与艺术
锡伯族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既有口头文学如传说、故事、民歌等,也有书面文 学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其中,民间文学在锡伯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 海兰格格》、《罕王私访》等民间故事和传说,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锡伯族的艺术也独具特色。绘画方面,既有民间绘画如年画、窗花等,也 有专业绘画作品。雕刻方面,锡伯族的雕刻艺术多用于建筑和家具上,技艺精湛 。剪纸也是锡伯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剪纸作品形象生动,富有装饰性。
03
锡伯族的语言与文字
锡伯族的语言
锡伯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与满语、鄂 温克语、鄂伦春语等语言有亲缘
关系。
锡伯族语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 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音 节分明、元音和谐、形态变化丰
富等。
锡伯族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敬语和 谦辞,体现了该民族注重礼仪和
尊重长辈的文化传统。
跨民族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 合作,互相学习借鉴优秀 文化和经验,促进共同进 步和发展。
跨文化传播
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推动 锡伯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 舞台,增进国际社会对锡 伯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THANKS
感谢观看
尽管如此,锡伯族语言中也有一些汉 语借词和表达方式,这些借词和表达 方式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

锡伯族民间故事

锡伯族民间故事

锡伯族民间故事
锡伯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民间故事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几个锡伯族的民间故事。

1. 赛里木湖的传说
赛里木湖是锡伯族传说中的圣湖,相传湖中居住着一种神秘的生物——湖妖。

湖妖外形美丽,但善恶难辨。

每年的冬至之夜,湖妖会变成一条金色的巨龙,出现在湖面上。

当地人民相信,如果有人能见到湖妖,并用心愿打动了它,那么他的愿望就会实现。

2. 马背上的神话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锡伯族的传统习俗。

相传,每逢盛夏时节,锡伯族人会举行马上祭祀的仪式。

他们会在马背上奔驰,在神圣的马背上祈祷神灵保佑他们的农作物和家庭平安。

这个仪式被认为是锡伯族与马神灵的联系,也是对马的崇拜和敬意的表达。

3. 传说中的勇士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锡伯族的勇士的传奇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叫做阿利的勇士,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与邪恶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最终,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击败了邪恶势力,并把和平带给了人民。

阿利成为了锡伯族的英雄,他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成
为了锡伯族的民间传说。

这些民间故事不仅丰富了锡伯族的文化,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

同时,这些故事也传承了锡伯族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故事的传承,锡伯族人民继承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将其传递给后代。

05课 锡伯口语10.10

05课 锡伯口语10.10

SUNZHAQI KICHEN 第五课元音字母:ɵ辅音字母: z c szh ch sh r一.字母发音:ɵ [ œ ]:发ɵ音时,舌尖靠近下齿龈,舌面前部稍微向硬腭前部抬起,舌头边缘与臼齿接触,双唇撮成圆形并向前伸,气流缓缓流出,声带振动。

这个音就是第四课中学过的ə音的圆唇音,发ə音时,只要将嘴唇撮圆前伸就会发出ɵ音,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这种音。

z [ ʦ ]:发 z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下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尖与上齿背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略有颤动,这个音的发音部位与汉语普通话声母 z相似,主要是用来拼写汉语借词的。

c [ ʦ‘ ]:发c音时,其发音部位与z音的相同,只是气流较强,与汉语普通话声母c相似,如:猜(cāi)、册(cè)中的c音。

锡伯语的 c主要是用来拼写汉语借词的。

s [ s ]:发 s 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的窄缝中擦出而成声。

这个音与汉语普通话声母s相似,如:“三(sān)、色(sè)”中的s音。

zh [ tʂ ]:发zh音时,翘起舌尖,先用舌尖后抵住前硬腭(或齿龈后)截住气流,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较弱的气流把舌尖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

这个音与汉语普通话声母 zh音相似,如:“只(zhī)、争(zhēng)、”中的 zh 音。

ch [ tʂ‘]:发 ch 音时,其发音部位与zh音的相同,不同的是气流较强,声带不颤动。

这个音与汉语普通话声母ch音相似,如:“吃(chī)、成(chéng)、”中的 ch 音。

sh [ ʂ ]:发 sh 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这个音与汉语普通话声母sh相似,如:“手(shǒu)、术(shù)”中的 sh 音。

08课 锡伯口语10.10

08课 锡伯口语10.10

ZHAĦQI KICHEN 第八课一.字母发音:eu[ əu ]:发 eu 音时,发前头的e音后立刻滑向后头的u音,前者清晰响亮,后者含混轻短,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汉语普通话中无此音,但与汉语普通话中的“楼(lóu)、秋(qiū)、”中的ou音较相近。

ao [ɑu ]:发ao音时,发前头的a音后立刻滑向后头的u音,前者清晰响亮,后者含混轻短,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这个音与汉语普通话“高(gāo)、潮(cháo)”中的ao相似。

ou [ ou ]:发ou音时,发前头的o音后立刻滑向后头的u音,前者清晰响亮,后者含混轻短,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这个音与汉语普通话“头(tóu)、州(zhōu)、”中的ou音相似。

ou音在锡伯语中主要用以拼写汉语借词。

ie [ iɛ ]:发 ie 音时,前面的i音轻短,只表示舌位从那里开始移动,后头的e音清晰响亮。

这个音与汉语普通话的“铁(tiě)、节(jiã)、”中的ie音相似。

锡伯语的ie出现在词首时,要书写成ye。

与j q x 拼写时前面的 i可省略。

ia [ iA ]:ia音的发音方法与以上的ie音相同,即 i音轻而短,a音清晰响亮。

这个音与汉语普通话“架(jià)、下(xià)”中的ia音相似。

锡伯语的 ia 出现在词首时,要书写成ya 。

与j q x 拼写时前面的 i可省略。

io [ io ]:发io音时,前面的i音发的轻短,只表示舌位从那里开始移动,后面的o音发的清晰响亮,当io出现在词首时,要写成yo。

汉语普通话中无此音。

与j q x 拼写时前面的 i可省略。

üe [ yℇ ]:发üe 时,前面的ü音发的轻短,只表示唇形和舌位从那里开始移动,后面的e音发的清晰响亮,而且受前者的影响,实际发音是[ ℇ ]。

这个音与汉语普通话“决(juã)、略(lüâ)、”中的üe音相似。

10课 锡伯口语10.10

10课 锡伯口语10.10

ZHUAQI KICHEN 第十课一.字母发音:锡伯语口语中的少部分词语的重音落在词的前一音节上,词后音节说得很轻,其后的元音—i弱化,甚至脱落。

但与—i结合的辅音k l n r h 在发音时仍保留舌面抵硬腭的动作。

书写时,凡遇到这种腭化辅音时,要在后面加—ĩ,表示该辅音是腭化辅音。

例如:kĩ [ k‘j ]: ərkĩ (酒)、 tɵmkĩ (点儿)、lĩ [ lj ]: yelĩ (肉)、 vilhĩ (袖子)、nĩ [ nj ]: monĩ (猴子)、 anĩ (年)、rĩ [ rj ]: mudürĩ (龙)、 fafurĩ (奋勇)、 medirĩ(海)hĩ [ xj ]: zhalhĩ(侄子)、 dirhĩ(席子)、二.音节类型(一)锡伯语口语的音节构成方式远比汉语的复杂,一共有15种形式。

下面我们用A代表元音,用B代表辅音。

列举如下:1. A式: a i o eva udan2. AB式: er ul əlhin ɵmħun3. ABB式: alħ irkĩ elh ord4. ABBB式: antħ5. BA式: ba fi xi ulħa6. BAB式: nir sav sun7. BABB式: heth quns tasħ merh三. 练习对话,并译成汉语:Er ai ? Er yurħan.Er ai? Er fi.Er ai? Er sizhen.Ereni ai? Ereni sar.Ereni ai? Er mogo.Ter ai? Ter ərkĩ.Tereni ai? Ter jiexhen.ICHE GIBSUN 生词1. eva (代)这里,这儿2. udan (形)慢,缓慢3. er (代)这,这个4. ul (名)大葱,葱5. yurħan (名)画6. ɵmħun (形)空腹,饥,饥饿,7. alħ(形)花的,花色8. elh (形)安定、安逸,平和9. ord (名)亭子10. ba (名)地方、土地11. ulħa (名)牲口、牲畜12. nir (形)弱,虚弱13. sav (名)鞋14. sun (名)太阳;奶汁、奶15. heth (名)业,产业、家业16. quns (名)裙子17. tasħ(名)老虎18. merh (名)梳篦、篦子19. jiexhen (名)信、书信20. muku (名)水、水分本课要点例释指示代词: er ereni ter tereni 的用法:er 用来指示较近的人或事物。

跟我字说锡伯语蒙古语各方言综合对比

跟我字说锡伯语蒙古语各方言综合对比

跟我字说锡伯语蒙古语各方言综合对比
锡伯语(Sibo),也被称为锡伯尔语(Xibe),是属于东干语
族的一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地区。

锡伯语与蒙古语虽然同属蒙古语族,但是在词汇、语法和发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词汇方面,锡伯语与蒙古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例如,锡伯语中的“男人”为“dorogoi”,而蒙古语中为“erede”。

锡伯语中的“女人”为“nani”,而蒙古语中为“namu”。

此外,在数字表示
上也存在差异,例如锡伯语中的“两”为“uda”,而蒙古语中为“gurav”。

在语法方面,锡伯语与蒙古语之间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在名词形态变化方面,锡伯语中的名词通常在前缀或后缀上显示格、数和所有格的变化,而蒙古语中的名词则通过后缀来表示这些变化。

此外,锡伯语中的动词有时会使用较多的前缀和后缀来表示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而蒙古语中则较少使用这些表示方法。

在发音方面,锡伯语和蒙古语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在元音的发音上,锡伯语有八个元音音位,而蒙古语只有三个元音音位。

此外,锡伯语中的辅音发音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锡伯语中的“j”在蒙古语中发音为“zh”。

综合而言,锡伯语和蒙古语在词汇、语法和发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虽然它们同属蒙古语族,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
导致各方言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在比较锡伯语和蒙古语各方言时,需注意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我学锡伯族口语乌市/郭尔佳(334670333)2007-11-2617:47:20跟我学锡伯族口语第一课锡伯、满口语转写字母表以后争取每天整理上传一课锡伯族口语学习内容跟我学锡伯族口语第二课1.a(叹)表示惊异;答应;啊2.ame(名)父亲,爸爸3.ambame(名)伯伯,大伯4.ba(名)地方,土地5.ma(形)粗;(语气)给(表示给予)6.maf(名)祖先,祖宗7.mame(名)奶奶,祖母8.bi(代)我9.fe(形)旧,陈旧10.fi(名)笔11.beda(名)饭,食物12.em(数)一,一个13.fa(名)窗户14.bam(动)懒得(做),嫌麻烦锡伯族口语第三课1.nan(名)人2.du(dou)(名)弟弟3.te(名)现在,目前4.mind(代)在我(手里),我(这儿)5.ilam(动)站,立,停,止6.nun(名)妹妹7.tatem(动)拉,拽8.dolum(动)倒,注入,灌9.dulem(动)通过,渡过10.dudum(动)躺下11.ton(名)数字,数目12.tem(动)坐,坐下,居住,住13.lef(名)狗熊,熊14.telem(动)张开,展开15.nimem(动)疼,痛16.lim(动)打开17.bum(动)给18.bo(代)我们,(名)房子,家锡伯族口语第四课heh妇女,妻子,母的hel哑巴,结巴meji一些,稍微ajig小,微,袖珍ambu大,巨,伟aelim等候,承受,接受alin山,山峰aelhin名望,威望,名气,名声aenem做什么,干啥uxin农田,田地teni刚才,刚刚,才gehe姐姐,女士ixhim抖落,抖动taqixi学生笔帖式(294770040)2007-11-2815:05:42阿尔问=工作依车满洲(147642920)16:33:22下午inenggi amala额尔古伦父母原来是盛京(沈阳)熊岳人,1764年奉命西迁伊犁。

1765年锡伯爱曼(部落)设为一昂吉,六个牛录。

1767年增编两个部落后,按清政府颁发的旗纛的颜色编为八个牛录。

额尔古伦父母被编入镶红旗(六牛录)。

第二年(1768年)额尔古伦出生在镶红旗的这个农民家里。

额尔古伦从小为人忠厚,讲义气,喜读兵书,好武艺,勇敢而有谋略。

十八岁他被选为披甲。

在锡伯营严格的军事训练中,不到几年,他就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武艺高强,胆识过人的勇士。

一次在卡伦巡查时,沙俄匪徒在我边境骚扰,抢夺我牧民的一群马匹,额尔古伦一人击败了二十名外寇,夺回了马匹。

还有一次,锡伯营总管图伯特到卡伦巡查,额尔古伦正好和入侵的外寇激战,他数次躲过敌飞镖,穷追不舍,将匪徒生擒过来。

路上,匪徒想挣脱,拼命挣扎,额尔古伦稍一用劲,竟把他夹死在腋下。

这一年额尔古伦才二十一岁。

图伯特目睹这一情况下后,连声称赞,并将自己的祖传宝剑赠送给这位年轻的勇士。

清初作为以骑射立国的八旗军民中有着“尚武”“忠君”的传统,历代皇帝反复强调“国语骑射”传统,对于关公的武功进行宣扬,八旗将士也十分推崇关羽的“骁勇神威”和“忠义仁勇”,以战胜重重内忧外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多民族聚居地,内忧外患不断,为保证国家的统一和新疆正常的社会发展,清政府调集数万兵将进行屯垦戍边,同时也借助关公来鼓舞士气,保佑新疆的长治久安,乾隆帝给伊犁、塔城、乌什几个关帝庙分别题词为:“神佑新疆”、“声灵绥祜”、“灵镇□疆”,都有借助关羽的神灵保佑新疆安宁的意思。

在清代锡伯族以骑射技艺精良、战斗力强著称,被视做八旗“劲旅”,在有清代漫长的抵御外敌入侵,平息内乱的历次战争中,总是被派往最前线打头阵,冲锋陷阵。

清政府利用锡伯族这股强有力的“骑射力量”出征云南,驱逐缅甸入侵之敌;出征西北,平息准噶尔部的叛乱;出征四川,征服了大小金川的土司叛乱。

十九世纪,又相继歼灭新疆张格尔叛匪收复南疆四城、粉碎伊犁苏丹汗、抵抗沙俄入侵收复伊犁等。

在这些战斗中,这股“骑射力量”在实现清政府对于各地的驻防统治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锡伯族军民以顽强无畏的精神和精湛的骑射技艺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三国的关羽与清代的锡伯族虽然相隔千年,分属不同的民族,但中华大地中儒家文化思想就却将他们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今日锡伯族当中还流传着“关帝显圣”的故事,其中就有著名的浑巴什尔河战役,传说500名锡伯族将士在与近万名张格尔叛匪激战的紧要关头时,突见狂风四起,关羽从天而降,与将士一起冲锋杀敌,扭转了战局并歼匪1000余人,成为清政府平定张格尔叛乱的转折点。

嘉庆十九年锡伯营官兵一千五百人曾铸钟一口置于靖远寺内,钟扣上铸有关羽头型,钟身刻有“忠义神武仁勇灵佑诸神帝君”的铭文,以示作为边防将士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于关羽的敬仰,说明关羽在当时锡伯八旗将士心中已成为一种信仰和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使锡伯民族中的关羽不再是地道的汉族关西人士,而是一个富有锡伯族性格和气息的英雄人物肖夫译愚某谨禀者:诸仁兄贤弟安否?贵府老少悉康健?相继恩赐之华札,迭次奉接;所教诸事,一一铭刻在心。

在此,愚某不胜欢忭!切感诸友深厚之情谊。

使吾倍加惦念不已!话别之后,马首朝西,步出北郊,过大桥,经榆树,直至塔尔奇。

马不停蹄;人冒风尘躜行,实感步步为远,因此,怀友之情,愈加孜孜然!所过之处,人生地疏,忧愁之心,乃与时俱增。

终日赶程,不见一相识之人,竟至口乾舌燥,更不遇一知音者。

于此,始知名利异途,人各其心矣。

躜行不止,经过察罕乌苏、一间房、紫泥河、广德桥,始抵拱宸城。

因是偏僻屯镇,投宿无所;区区郊市,饭馆亦难相寻。

故暂息一夜,饱喂马匹,整理行装,翌晨乘骑登程,缓辔四顾。

向东眺望,伊犁大河历历在目,惟不见家乡何处!转眸西睹暑,大漠横阻去路。

在城垣东北角,有阿里木图、柯两个牛录;西南方向,又有富色克、霍尔果斯等旗在焉。

村庄相杂,去向难辨;途径交错。

不知何者是去路,因心急如焚无暇观赏风土人情,且换防有限,又何敢稍怠!故复策马前行.先去托总管(即索伦营总管——译者)府第拜访,正值公出,未得会晤。

虽有淑人(三品夫人,托总管内人——译者)相留款待,只因言语不谙,难叙家常。

于是,又认镫乘骑,跋山涉水,倍觉路途之遥远。

在沙冈中躜行,马甚吃力,驮又歪斜,令人烦躁不堪。

马履沙地,其蹄亦沉,诚有“慢马春愁压绣鞍”之感。

人行谷底,宛如坐井观天;或登高冈,犹如人在画中.如此躜行良久,碧空赫然展现,发似别有一番天地。

此处,山川秀丽,漫吐芳艳,林木青青,点缀着色,兔玩于野,雉鸣林间,和风拂面,舒展愁肠,莺声悦耳,俾解离骚。

从林木丛中穿过,虽汉之强项令(汉董宪勇男士也——译者)亦要低首,拨开树木寻道而行;既周之孟贲(战国勇士——译者)亦得左顾右盼也。

人马皆淋汗水,约行顿饭时刻,从疏落林木之间,窥见几间茅屋,此处虽非隆尚居士之隐居,确系策济乡官兵之佳寓也。

此地方,土地广阔,田亩肥沃,物产丰饶,惟奈水源不足也!倘若兴修水利,凿渠引水,种何不宜哉。

途次访友,非公山则即在田里锄禾。

此地虽为我部族所居之村屯,因徙来日久。

故相识者无多。

因公务在身,不宜久恋,又勒紧马肚带,策马前去。

齐齐罕之形势,亦与策济相同,萨玛尔亦然。

此处有宗室至亲,进卸息马。

伊等盛情款待,吾以微物相酬。

当由见者闻者,接踵而来,探问亲友。

异乡亲友相遇,其情格外殷切。

我等亦去访亲拜友,不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相酬半日,始得歇榻。

翌日又备马启程,直往辉番卡伦进发。

经图尔根地方,是处地广水丰,草木丛生,为西四旗第一沃野也,亦系吾部族之防地。

因换防在即,无暇访朋拜友了。

红日当空,正直晌午时分,方抵达辉番卡伦。

举目眺望,原班弁兵有在了望台引颈东望者,亦有在营房大门外立候者。

于是深信归心似箭,望眼欲穿之说。

留心观察卡伦形势,卡伦乃设在高阜之上,其东南建有寺庙一座,正北长有大树一棵,寺庙四财所植之树,约有一柞粗细。

寺庙之南,另开一渠,密植树木,成为“博斯塘”(绿洲——译者),其境亦很秀雅。

行至门外下马,早有卡伦士兵列队迎接。

进入以树条编织之两扇板门,便见旧官衣冠楚楚候于院中。

寒暄几句,次询及公私之情。

环顾院中,正中有平房三间,谓之噶赍达(翼长)住室。

房屋虽低矮窄小。

亦甚坚固。

两旁有索伦官兵住房二间,东西两翼益有马厩。

大门内两侧,各有一间平房,此乃厄鲁特营士兵之住所也。

院落虽不宽敞,尚称整齐坚固。

卡伦以西,有了望台一座,名曰“鄂博”,巍然屹立,由于旧官立候,故不及细观,举手相让,入门而视,房屋隔作三间,西北盘炕,愈显得狭小。

好似鹊鸠之窠;里间门侧壁上,线穿数十木牌,悉书月日之数,心知计日之用。

北墙上方还钉有木板一块,充作存放文书档册之架;地下盘有泥土火盆,烟熏屋顶如漆,气味袭人。

彼此谦让入坐,饮茶用餐之后,旋又接交公事完毕,旧官整备行囊,启程返程。

留在卡伦之官兵,悉出大门送行,并嘱数言,以资相互勉励。

送走旧官,回转房间,更换衣着,率领属众,洒扫房院,清除尘埃,半日始竣。

嗣后,先出卡伦大巡视,后走入寺庙,礼拜神位。

庙堂之内供奉“三世降魔大帝”与“威灵镇远天神”;两侧尚祭有山神、土地神、路神、龙王、火神、马神和班第祖师等诸神灵。

门上悬有前任侍卫恭题之匾额及对联。

又登上鄂博观瞻,见有满文题书“sibs-ingga be dalir karun"(满语,前哨卡伦之意)字样详。

详视内贴之字迹,系注记修筑卡伦之年月日与修建辉番卡伦之原委。

两边亦有一幅对联云:“一心成良谋,千里建奇功”。

北墙之字已模糊难辨;南壁挂一地图,仔细观看,始认出伊犁河以南以北诸卡伦之方位图也。

询问出自何人之手?知情者说:此乃河南(即今之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莫防御(防御系官衔)亲手之作。

于此,确信古人所言:“建者不住,住者不建”之语。

初上了望台环顾四周,见南有伊犁河,北有山林,且地广草密,并非驻守之要隘。

而外夷交错杂处,又无关卡可据,国家之所以设立卡伦者,本为防守之计耳。

如此地形,焉能防范盗贼耶?其关系非轻,应尽力勤奋。

念责任之重大,又何敢稍事怠慢.于是,走下鄂博。

召集众士兵,将驻防卡伦之道理。

一一贯耳面训。

凡大小诸事,均不得怠慢迟缓,一切因循旧规而行。

虽无大事,亦不敢用闲情自在。

夙醒夜寐;以身守法,以治他人;既不固执己见,亦不谗信他人。

一切以求理达,如此数日,公事就绪,官兵亦习以如常。

公务之余,少壮士兵弯木制弹弓,年长者正叠纸做棋盘,以此作为伊等消遣之计。

吾则不同,闲暇之时,则习学新文。

烦闷之际,则浏览古籍,以长知识。

朝夕公务之余,又在大门外练习射鼓。

夏日虽长,但爱惜时光,黾勉于事;蚊虻虽多,因已神定,也不觉其艰辛矣。

春末来驻卡伦,秋初至换防之期。

竟不思速返家乡者,恐违定章耳。

他人笑我情痴,吾云非也。

人而何以放弃天伦之乐,妄效无家可归者乎?此系吾之肺腑之语,并无舞文弄墨之处。

因盲长而笺短,衷肠难尽,余[容会面时再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