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亭结构构造.
古建亭子详解

古建亭子详解古建亭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
以下是关于古建亭子的详细解释:1. 定义与功能:亭子是一种开放式的建筑结构,通常用于提供休息、观景或装饰。
在园林、寺庙、皇家园林等场所,亭子常被用来作为景观的焦点或节点,引导游览者的视线和路径。
2. 类型:古建亭子的类型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根据屋顶的形状,可以分为单檐亭和重檐亭;根据材料,可以分为木亭、石亭、砖亭等。
此外,还有各种特殊类型的亭子,如半亭、双亭、亭廊等。
3. 结构与特点:亭子的结构主要包括台基、柱子和屋顶三部分。
其中,屋顶的样式和檐角的翘起程度是古建亭子的主要特征。
同时,亭子的布局灵活,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其他建筑或景观元素组合搭配。
4. 文化意义:古建亭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优雅、宁静和深远的美学观念,常被用来寓意人的精神境界和品德修养。
在诗词、绘画等领域,亭子也经常成为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
5. 历史演变:古建亭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唐、宋、元、明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特征。
不同朝代的亭子在形式、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审美观念。
6. 保护与传承:古建亭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和园林景观的保护修复,越来越多的古建亭子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同时,通过现代技术和材料的运用,古建亭子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古建亭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了解和欣赏古建亭子,对于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亭子样式

古代亭子样式
古代亭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其样式和构造根据不同的地域、时代、功能和审美需求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亭子样式。
1.方形亭:方形亭是古代最常见的亭子样式之一,其平面呈正方形,四角翘起,屋顶通常为重檐结构,中间设有方形藻井。
2.圆形亭:圆形亭的平面为圆形,象征天圆,常常用于园林中,如圆明园的圆亭。
圆形亭的屋顶结构多样,有单檐、重檐之分。
3.矩形亭:矩形亭的平面为长方形,有时也会略呈椭圆形,常见于园林和宫殿建筑中,如故宫的亭子。
4.扇形亭:扇形亭的平面呈扇形,犹如打开的折扇,造型优雅,常见于园林中,作为休息和观赏之用。
5.套亭:套亭是由两个或多个亭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常见于园林中,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6.楼阁式亭:楼阁式亭结合了亭和楼阁的特点,通常有两层或三层,造型更为复杂和宏伟,如故宫的角楼。
7.攒尖顶亭:攒尖顶亭的屋顶中心汇聚成一个尖顶,犹如锥形,造型独特,常见于园林和寺庙中。
8.歇山顶亭:歇山顶亭的屋顶前凸后翘,形似歇山,故
名。
这种样式常见于宫殿和园林建筑中。
9.悬山顶亭:悬山顶亭的屋顶前凸,两侧翘起,形如悬空,这种样式多用于园林和民间建筑。
10.多角亭:多角亭的平面为多边形,角数不等,如五角亭、七角亭等,造型多样,多用于园林中。
这些亭子样式不仅在建筑形式上各有特色,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反映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典亭结构构造详解

中国古典亭结构构造详解中国古典亭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美学价值而闻名于世。
亭子作为一种小型建筑,常常用于园林、庭院、公园等场所,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备观赏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典亭的构造和特点。
一、整体结构中国古典亭的整体结构通常由屋顶、柱子、梁架和基座组成。
屋顶是亭子的顶部覆盖物,常见的形式有单檐、卷棚、重檐等,多采用瓦片覆盖,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能增加亭子的美观性。
柱子是亭子的支撑结构,通常由木材或石料制成,形式多样,如圆柱、方柱、六角柱等。
梁架是连接屋顶和柱子的框架结构,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基座是亭子的底座,用于承受亭子的重量和分散荷载。
二、柱子结构中国古典亭的柱子结构多采用木质结构,具有丰富的造型和装饰。
柱子通常由柱身和柱头组成。
柱身是柱子的主体部分,形状多样,如圆柱形、多棱柱形等,常常雕刻着各种图案和花纹,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
柱头是柱子的顶部饰物,也是柱子的重要装饰部分,常常雕刻成龙、凤、狮子等吉祥的形象,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三、梁架结构梁架是连接亭子屋顶和柱子的框架结构,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梁架通常由梁和枋组成。
梁是连接柱子的横向结构,由木材制成,形状多样,如梁板、梁柱等。
梁上常常有雕刻和彩绘,增加了亭子的装饰效果。
枋是连接梁和屋顶的竖向结构,起到稳定屋顶的作用,常常也有雕刻和彩绘。
四、屋顶结构中国古典亭的屋顶结构多样,常见的形式有单檐、卷棚、重檐等。
单檐屋顶是指亭子只有一层屋顶,形状简单,适合用于小型亭子。
卷棚屋顶是指亭子的屋顶有多层,形成独特的层叠效果,增加了亭子的层次感。
重檐屋顶是指亭子的屋顶有两层或以上,形状复杂,常常用于大型亭子或庙宇建筑。
五、装饰特点中国古典亭的装饰多样丰富,常常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亭子的柱子、梁架和屋顶上常常雕刻着各种图案和花纹,如龙、凤、狮子、花卉等,寓意着吉祥、美好和繁荣。
亭子的柱子和梁架上也常常涂饰着彩绘,使用鲜艳的颜色,增加了亭子的艺术性和装饰效果。
亭子结构力学大体分析

亭子结构力学大体分析亭子按角分类: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十二角亭、圆亭。
亭子按层(檐)分类:单檐四角亭、重檐四角亭、真上层四角亭、假上层四角亭;单檐六角亭、重檐六角亭、真上层六角亭、假上层六角亭;单檐八重檐、重檐八重檐、真上层八角亭、假上层八角亭;单檐圆亭、重檐圆亭。
亭子按形体分类:单体亭、鸳鸯(重体)亭、方形亭、圆形亭传统的木亭和中国古代大多数建筑一样,其构造体系可以分为:承重台基层、柱网层及屋架结构三部分。
屋架结构在亭的整体构造中最为重要,不同的屋顶表现形式正是有由不同的屋架结构所组成的。
它包括屋架层、屋面层两部分组成。
斗拱、房梁、檩条等组成屋架层;椽子、望板、屋瓦和屋脊组成屋面层。
亭子的构造做法相对别的建筑形式来讲比较简单,但是构造上“造无定式”,比较灵活。
由于亭的外部形体较小,多为单个开间,所以其屋顶多为攒尖式和歇山式的屋顶。
当然,还有硬山和悬山式的,但这里主要对前两种形式的屋顶构造做一分析。
(1)攒尖式。
由于地理分布不同传统亭的攒尖式做法,又分为南北两种。
北方属于官式做法,主要是抹角梁和扒梁法。
例如,四角的攒尖亭,都是先现在柱头上面安装箍头枋,造成圈梁,利用圏梁连接的柱子形成梁架。
接着在箍头枋的上面加上垫板和搭交檐檩,并在转交处装上角云,在角云上安装垫板和搭交檐檩,最后在搭交檐檩上使用扒梁或者抹角梁。
第一,抹角梁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檐檩上按照45°的轴线把抹角梁搭放在檐檩条上,形成一圈抹角梁。
然后再抹角梁上搭金枋。
金檩,由每个转交安装角梁,再在角梁上安装戗,再把戗搭落在中央的雷公柱上,这样就形成了攒尖顶的主要骨架结构。
若亭子体量较大,可在雷公柱下安装“太平梁”,使雷公柱的落于“太平梁”上分散压力。
(见图 4.23北方亭屋顶做法)例如,北京的颐和园内的廓如亭,就是使用的抹角梁。
抹角梁适用于所有的有角的亭子,但是像扇形亭和园亭就没法使用这种构造手法,只能用井口扒梁的手法。
中国古典亭结构构造详解

园林学习网
(1)立柱
凉亭立柱又称为“檐柱”,是整个构架 的承重构件。 一般清制大式建筑的柱高按60斗口,柱径 5—6斗口。 小式建筑的柱高,四方亭和矩形亭可按 0.8-1.1倍面阔,六方亭和圆形亭按 1.5-2倍面阔,八方亭按1.8-2.5倍面 阔,柱径为0.07-0.1倍柱高。
园林学习网
二、凉亭建筑的基本构造 园林建筑中的凉亭,其基本构造是由建 造在台明上的:木构架、屋顶和坐凳栏 杆等所组成。
(一)凉亭建筑的木构架 凉亭建筑的木构架,虽总的是由柱梁 枋椽等构成,但依屋檐层数不同,其构 成方法也有所区别。
园林学习网
园林学习网
第一节 凉亭建筑的构造设计
一、凉亭建筑的基本形式 按使用性能分有:路亭、街亭、桥亭、 井亭、凉亭和钟鼓亭等。 按平面形 式分有:多角亭、圆形亭、扇形 亭和矩形等。 按建筑材质分有:木构亭、砖石亭、金属 亭等。 按高低层次分有:单檐亭、重檐亭、多层 亭等。
园林学习网
园林学习网
三、凉亭建筑的平面柱网设计 园林建筑中的凉亭,其平面柱网布置, 一般都是按正规的平面几何形状进行布 置,总的分为独立形平面和组合形平面 两大类。 (一)独立形凉亭平面的柱网 独立形亭平面的柱网,在园林建筑中 用得最多,常用的形式有:正多边(三、 四、五、六、八、九边)形、矩形、圆形、 扇形等,如图所示。
1.单檐亭的木构架
单檐亭木构架根据平面形状,首先设置 若干根“承重柱”作为支立构件,在各 根柱子的上部之间,由“檐枋”将其连 接起来形成整体框架。再在柱顶上安置 “花梁头”以承接檐檩,各花梁头之间 填以垫板。
另在个柱子之间,分别在其上 下安装吊 挂楣子和坐凳楣子,即可形成亭子的下 架,如图所示。
中国传统建筑中亭构造与特征

5) 亭还常常建于交叉路口和 道路的转折处,提供休息,标示 道路,提高兴致和丰富景观的作 用。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构造和特征
2.2平面布局形式
亭的平面形态是中国古典建筑平面形式的集锦, 一般建筑中以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多,还经常运 用两种以上的几何形态组合,如方胜亭,双环亭等
4) 平地建亭,一般建于路旁的林 荫之间,或街巷的民宅一侧;
3)有五种位置选择,接近地面, 亭一面、二面或三面临水,或位于 水面之上,用桥和堤相连,或建于 岛上,四面环水,或以亭基为驳岸, 或建于桥上;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构造和特征
临水建亭
临水建亭一般情况下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大水面 ,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 怀,各有其妙。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 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和岸边石矾上都是临水建亭之 所。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如扬卅
亭的平面形式随地形、环境以及功能要求的不同 而灵活运用,如拙政园中部的雪香云蔚亭建于人工土山 上,因山形扁平,故采取 长方形平面;
古陶文
亭石画相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构造和特征
汉代以前亭功能
Ⅰ作为标志性建筑
1.设于城内和城厢的都亭 2.设于城门的门亭 3.汉代市场的标志性建筑旗亭 4.街亭,市亭等
Ⅱ交通干道的亭包括邮亭,驿亭,兼有驿站和旅社的作用 Ⅲ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Ⅳ秦汉时期,在乡村十里设一亭,置亭长,管治安,理明事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构造和特征
隋唐以后的亭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自相残杀, 人们更追求返璞归真,把自然视为至善至美这 成为造园艺术发展的推动力。随着园林艺术的 发展,亭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出现了供 游览观赏的亭。
中国古典亭结构构造详解

中国古典亭结构构造详解首先,中国古典亭的基本构造分为上部和下部两大部分。
下部包括台基和墙体,而上部则包括檐口、屋顶和构架。
下部的台基是古典亭的基础,通常采用砖石或砖木结构。
它的作用是支撑整个亭子的重量并将其与地面隔离开来,以避免水分渗透和腐蚀。
墙体则是围绕亭子的围护结构,常用的建筑材料有砖、砖木、石等。
墙体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亭内的人和物,同时还能增加亭子的稳定性。
上部的檐口是古典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墙体和屋顶之间,起到连接作用。
檐口通常采用木料制作,有时还会用到铁件来加固。
其中,檐口的装饰十分精美,常常雕刻着各种花纹和图案,寓意吉祥和美好,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屋顶是古典亭的顶部覆盖结构,它通常采用木料或铁件制作。
屋顶有多种形式,如抬梁式、歇山式、歇山顶式、拱券式等。
其中,抬梁式屋顶是最常见的形式,它采用悬挑的方式支撑屋顶,形成上翘的效果,使整座亭子看起来更加高大、挺拔。
构架是古典亭的骨架结构,它为整个亭子提供了支撑力和稳定性。
构架通常使用木料制作,采用斗拱、悬索等形式来分担重量。
其中,斗拱是古典亭的主要结构形式,它由多个斗拱相互承托,形成一个弯曲的支撑体系,使亭子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除了上述基本构造,中国古典亭的建筑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特殊构造。
例如,亭子的门窗称为槛窗,它通常分为两段,上部为横梃,下部为贴肩,既充当了通风采光的功能,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此外,亭子的柱子是亭子的支撑点,它们通常是由多节木料叠合而成,形成粗细不一的纤细柱身,使亭子更加雅致。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亭的构造是一种融合了建筑艺术、工艺技术和文化传统的独特建筑形式。
其精美的装饰、工艺精湛的构造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亭子的种类和基本结构

亭子的种类和基本结构
中国园林中的亭子多种多样,从古典到中式、现代到地方文化,这些亭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古典亭子
古典亭子主要体现出中国恢弘大气、线条流畅、刻画精细、色彩缤纷的特点。
素朴素雅又不失高雅华美,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古典的中国亭子多为廊亭,主要有入台亭、遮斋亭、折棹亭、清歌亭等。
这些亭子的基本结构是廊架绕着四周,结构严整、精巧,有拱形、圆形和方形等不同形式。
二、中式亭子
中式亭子是中国园林建筑特有的风格,表达出中华文化的色彩浓郁。
结果大部分以廊架为主要结构,屋顶有三角、九棱、八角、螺旋形等多种形式,偶尔有铺设竹篾、柳编等材料,七拱门面多是中式亭子的特色,能体现古典的文化气息,有一定的安全作用。
三、现代亭子
现代亭子的结构比较简洁、流线,以屋顶以及支撑结构为主。
一般以玻璃幕墙为主,或者是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上不断发展,以现代化时尚元素为主,通常有弯曲线、圆弧、矩形、菱形等多种形
状,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
四、地方文化亭子
地方文化亭子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标志,展示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其形制多为山形亭、房屋式的廊架结构,材料以木制为主,古老的建筑特征,屋顶以平顶、尖顶、横顶五棱、八棱、九棱等为主,多以花纹细工精良。
通常分成半圆顶、心形顶、台形顶等型,丑奴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而把篱拱起来的型式,意味着特定的民族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独立重檐亭柱网的柱数,一般采用偶数,也就 是说,三角形和五角形的亭子,很少做成重檐 形式。当按立童柱法设置时,四边形亭应每边 各增加2根柱子,以便布置井字梁和抹角梁;其 他形状的柱网与单檐亭柱网相同,只是童柱与 檐柱应按相隔一步架距离进行布置
▪
▪ 1.独立亭平面尺寸的确定
▪ 独立形凉亭的平面尺寸,是指亭子的通面阔和 通进深尺寸。
▪ 园林建筑中凉亭的面阔,应根据地理环境有所区别,对于基地环 境宽阔,观赏视距较远的空间,应选择较大的平面尺寸;而对于 基地环境狭窄,观赏视距较近的空间,则应选择较小的平面尺寸。
▪ 正多边形和圆形平面的“通面阔X通进深”尺 寸,可按下述范围灵活取定:
▪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地方将小规模 的悬山、庑殿和歇山等建筑,作成无围 护结构的透空型凉亭。
▪
▪ 三、凉亭建筑的平面柱网设计
▪ 园林建筑中的凉亭,其平面柱网布置, 一般都是按正规的平面几何形状进行布 置,总的分为独立形平面和组合形平面 两大类。
▪ (一)独立形凉亭平面的柱网
▪ 独立形亭平面的柱网,在园林建筑中 用得最多,常用的形式有:正多边(三、 四、五、六、八、九边)形、矩形、圆形、 扇形等,如图所示。
平面形状分为:多角亭、圆形亭和异形 亭等。
▪ 1.多角亭 ▪ 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
▪ 2.圆形亭 ▪
▪ 3.异形亭
▪ (二)组合亭
▪ 组合亭是由两个形状的亭子拼接组合 而成.
▪ (三)重檐亭
▪ 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屋檐所组成的亭子 称为“重檐亭” 。
▪ 二、凉亭建筑的基本构造 ▪ ▪ 园林建筑中的凉亭,其基本构造是由建
▪ 最后在檩木上布置椽子,在椽子上铺设 屋面望板、飞椽、连檐木、瓦口板等,就 可进行屋面瓦作。
▪ 2.重檐亭的木构架
(1)双围柱法
▪ 将原单檐亭木构架的柱子增高,使原亭上架作 为上层檐,另在外围对应原下架柱(该柱这时变 为里金柱)增加一圈外柱作为重檐下架檐柱,这 样就形成内外两圈柱子的带廊亭子,里外柱子 由穿插枋串接起来,并在各外柱顶端安装檐枋, 形成整体框架。
▪ 旷大空间的尺寸为:6m× 6m—9m × 9m; ▪ 中型空间的尺寸为:4m × 4m—6m × 6m; ▪ 小型空间的尺寸为:2m × 2m— 4m × 4m。
▪ 矩形和扇形平面的尺寸,可按通进深:通面阔: 1:(1.5—3)的比值进行确定。
▪ 2.独立单檐亭柱网的布置
▪ 亭子的柱网布置是指柱子根数及其排列。柱子 根数与排列应根据所选取的平面形状而定
▪ 用抹角梁时,应在搭交檐檩的交角处安装抹角 梁,但对重檐四边亭设置抹角梁时,除四根角 柱外,仍需增加八根承重柱,共计12根檐柱, 再在这些檐柱上安装檐枋、花梁头、檐檩等, 然后在搭交檐檩的交角处安装抹角梁。
▪ (二)凉亭建筑的屋面
▪ 凉亭建筑的屋面一般为攒尖顶,多边 形的凉亭除屋面瓦外,只有垂脊和宝顶; 而圆形凉亭只有屋面瓦和宝顶。大式建 筑多使用筒板瓦屋面,小式建筑多使用 蝴蝶瓦屋面,如图5-1-8所示。
▪ 另在外围柱顶上横施抱头梁与里柱榫接,再在 抱头梁外端上安置檐檩,并在里柱抱头梁端之 上,各里柱之间连接“承椽枋”,这样即可将 下层屋面椽子搁置。
▪ (2).立童柱法
▪ 立童柱法是指先在下层檐柱顶端设置井字梁, 或在下层檐檩上设置抹角梁,来作为支撑上层 檐构架的承托构件。(如果对四边形重檐亭设置 井字梁法时,除四根角柱外,还需另行每边增 加两根檐柱,作为井字梁或抹角梁的承重柱如 图所示)
▪ 规格较大的亭子还应在金檩上横置一根 “太平梁”,在太平梁上竖置“雷公柱” 作为尖顶支撑构件。而规格较小的亭子 可以省掉太平梁,雷公柱由下面所述的
▪ 在第一圈和第二圈檩木的交角处安置角 梁,各角梁尾端由延伸构件“由戗”与 雷公柱插接形成攒尖结构(圆形亭可不需 角梁,只需将由戗撑压在金檩上即可, 但一定要设太平梁),这就是亭子的上架 结构,如图所示。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
▪ 第五章 亭廊榭舫建筑的构造设计
▪ ▪ 在隋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 亭子多是为某种功能需要
而设置的一种单体建筑, 隋唐之后进渐 转变成为观赏游览性的建筑。
▪
▪ 水榭与石舫是一种亲水建筑,是园林湖 景中增添环境色彩的配景建筑物。
▪
▪ 亭、廊、榭、舫四者既可独立成景,也 可组合成园,被广适应用于各种园林的 环境之中。
造在台明上的:木构架、屋顶和坐凳栏 杆等所组成。
▪ (一)凉亭建筑的木构架 ▪ 凉亭建筑的木构架,虽总的是由柱梁
枋椽等构成,但依屋檐层数不同,其构 成方法也有所区别。 ▪
▪ 1.单檐亭的木构架
▪
▪ 单檐亭木构架根据平面形状,首先设置 若干根“承重柱”作为支立构件,在各 根柱子的上部之间,由“檐枋”将其连 接起来形成整体框架。再在柱顶上安置 “花梁头”以承接檐檩,各花梁头之间 填以垫板。
▪ 用井字梁时需先设置井字随梁将承重柱串联起 来,并作为承重梁的辅助构件,再在随梁上安 装抱头井字梁,在抱头位置安装下层搭交檐檩。 另在井字梁交叉处安装墩斗并竖立童柱,用来 作为上层构架的檐柱。
▪ 童(檐)柱之上的构件安置,完全与单层檐柱以 上的构架相同。只是在各童柱之间需增加承椽 枋,用承椽枋和下层檐檩,来作为下层屋面椽 子的承接构件。在各角搭交檐檩之上安装插金 角梁与童柱插接,即可构成下层檐框架,如图 所示。
▪ 第一节 凉亭建筑的构造设计
▪ 一、凉亭建筑的基本形式 ▪ 按使用性能分有:路亭、街亭、桥亭、
井亭、凉亭和钟鼓亭等。 ▪ 按平面形 式分有:多角亭、圆形亭、扇形
亭和矩形等。 ▪ 按建筑材质分有:木构亭、砖石亭、金属
亭等。 ▪ 按高低层次分有:单檐亭、重檐亭、多层
亭等。
▪ (一)单檐亭 ▪ 单檐亭即指只有一层屋檐的亭子,它按
▪ 另在个柱子之间,分别在其上 下安装吊 挂楣子和坐凳楣子,即可形成亭子的下 架,如图所示。
▪ 在花梁头上安置搭交“檐檩”,形成圈 梁作用,这也是屋顶结构的第一层(即底 层)圈梁。
▪ 在檐檩之上设置“井字趴梁或抹角梁”, 梁上安置柁墩用来承接搭交金檩,故一 般称为“交金墩”。在交金墩上安置 “搭交金檩”,形成屋顶结构的第二层 圈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