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第八章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绿色化学反应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绿色化学观念,认识到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如原子经济性、零排放等。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绿色化学的理念,认识到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案例、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的素材。
3. 制作PPT课件。
4.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笔记本记录重要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通过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绿色化学的概念、特点及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绿色化学有初步认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化学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污染的危害及如何避免。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污染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绿色化学的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绿色化学的实际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绿色化学,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设计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当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环境污染的几种类型及防治,及其危害。
(2)能够描述出绿色化学的含义,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3)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体会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绿色化学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1)讨论法,(2)讲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关于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等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图片,并进行相关介绍,提出问题,进入实际教学。
【老师提问】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什么导致的?化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化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1)对污染物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数据。
(2)承担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是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治理的基础。
【板书】1,工业“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废渣。
化学“三废”在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讨论】对于环境污染中的工业“三废”,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形谈谈各自的感受。
【老师提问】对于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什么?【学生回答】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以及这些颗粒物形成的次生污染物如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等。
【讲解】次生污染物的形成【板书】(2)污水处理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例如除去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可以加入混凝剂沉淀,过滤除去其他溶解在水中的污染物,要根据其化学性质用中和法和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
【讲解】污水处理流程【板书】(3)固体污染物的处理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讲解】重大的环境问题【老师提问】什么是“绿色化学”【学生回答】4,绿色化学(1)核心思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和做法(2)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环境监测、“三废”治理和绿色化学及原子经济原则的应用。
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活动,使学生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其化学控制原理,讨论在化学实验室中应该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等。
在化学品设计和生产中,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全过程按照“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则做到物尽其用;在化工行业规划和研究中,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兼顾物美价廉的传统性标准。
教材介绍了生物质炼油、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燃料的生产路线、人工光合作用研究等内容,使绿色化学的思想观念得到了重视和提倡。
本节内容还凸显了时代性的要求,增加了诸如次生污染物(如酸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的形成、污水的处理等内容,也增加了“化学与职业”栏目介绍环境保护工程师,以增强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意识,提高他们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自觉性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以酸雨防治和污水处理为例,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体会化学原理的应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通过环氧乙烷两种制备方法的讨论,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并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形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SO2等污染物的控制、消除和回收利用;污水处理的流程、方法、原理。
教学难点: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和绿色化学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100% 绿色化学示意图 【例题】判断哪个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② CH 4+Cl 2――→光CH 3Cl +HCl【评价反馈】1.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教案主题:绿色化学班级:初中授课内容:介绍绿色化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探讨绿色化学的原则和应用。
授课目标:1. 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和背景;2. 掌握绿色化学的原则和应用;3. 发展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课件及教学素材;2. 实验器材及实验材料;3. 教学参考书籍;4. 讨论或小组合作活动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色化学,并请学生讨论他们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绿色化学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如此重要。
二、讲解绿色化学的概念和背景(10分钟)1. 介绍绿色化学的定义和起源;2. 讨论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包括减少化学废弃物的产生、降低有害物质的使用等。
三、探讨绿色化学的原则和应用(15分钟)1. 介绍绿色化学的12大原则,如避免废弃物产生、最大限度减少有害物质等;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绿色化学的原则。
四、开展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设计一种绿色化学实验方案;2. 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实验方案,并讨论如何在实验中应用绿色化学的原则。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2.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应用绿色化学的原则。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回家研究一种常见化学反应,并思考如何使该反应更加绿色环保;2. 要求学生准备一份小结报告,包括他们的设计方案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和原则,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8章第3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8章第3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结合实例认识化学原理、化工技术对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形成资源全面节约、物能循环利用的意识。
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2。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依据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认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酸雨的防治和废水处理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了解关于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的相关国策、法规,强化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
培养“宏观辨识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的任务①环境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
②治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③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大气污染(1)污染物主要来源: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
(2)次生污染物的形成3.污水的处理方法(1)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2)污水处理常用化学方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等。
(3)污水处理的流程①一级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即用格栅间、沉淀池等除去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
经一级处理后的水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所以通常将一级处理作为预处理。
②二级处理:采用生物方法(又称微生物法)及某些化学方法,除去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
经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③三级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净化.经过三级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绿化和景观用水等。
高中绿色化学与环保教案

高中绿色化学与环保教案教学内容: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及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教学目标:1. 了解绿色化学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减少化学废物产生和环境污染的方法3.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教学重点:1. 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原则2. 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学难点:1. 如何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日常生活2. 如何有效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二、知识讲解1. 讲解绿色化学的定义、原则和实践方法2. 分析化学废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讨论减少化学废物产生的途径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一些常见的化学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可能的解决方法2.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环境问题四、活动设计1. 组织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实践活动2. 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感受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五、总结反思1. 总结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方法2. 反思个人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和责任,提出个人环保计划教学作业:1. 撰写一份关于绿色化学的小议论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2. 制定个人的环保计划,包括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化学废物产生和参与环保活动的计划扩展阅读:1. 《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环保计划和行动记录,进行总结评价2.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环保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资源:1. 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2. 环保志愿者活动信息及组织联系方式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示范课教学课件【高中化学】

技术手段
生产 应用
源头
全部转化
100%
四、绿色化学
3.绿色化学示意图
4.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遵循的三原则(3R原则) 、 和 。
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
四、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就是污染后有效治理的化学思想( )(2)“绿色化学”就是指在化工生产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3)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把CO、NO催化生成N2和CO2,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
无害化
减量化 资源化
二、化学与环境保护
(1)化学工作者进行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可有可无,有污染治理就行(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NOx、SO2为次生污染物( )(3)“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
×
×
【判断正误】
提示 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是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治理的基础,非常必要。
解析 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会加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
√
三、课堂检测
2.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必须重视处理“白色污染”。该“白色污染”指的是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C.聚氯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解析 白色污染是指聚氯乙烯等塑料垃圾,难以降解,在颜色上不一定为白色,题中白色烟尘、粉末以及白色建筑材料都不属于白色污染,分别为粉尘污染和建筑垃圾。
【理解应用】
四、绿色化学
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原子利用率为: ×100%,试计算两种方法的原子利用率,方法一为________%,方法二为________%。
四、绿色化学
(2)试从反应物、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工艺,原子经济性反应,催化剂选择性等角度分析两方法的优劣。
高中化学4.2.2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学习目标1.了解当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
2.通过学习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化学思想。
3.培养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
2.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对环境情况的监测、、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3.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及其携带的;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的污染,需要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及两个重要目的。
4.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这时原子利用率为。
课内探究1.环境问题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你了解的环境污染源有哪些?2.环境保护——“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治理问题:废气、废水、废渣是如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化学在“三废”治理方面有哪些措施?(1)大气污染物及治理【思考交流1】硫氧化物(SO x)和氮氧化物(NO 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元凶,工业上常利用一些廉价易得的化学物质与其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
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类型。
【迁移应用1】①自然界“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和金属矿石的冶炼D.汽车排放的尾气和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②SO2主要来自于硫酸工厂废气和含硫矿物的燃烧。
a.若用Na2SO3溶液来吸收工厂的SO2尾气,加热吸收液可获得高浓度的SO2,变废为宝。
你能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吗?b.为除去燃料中的硫,可采用如下图脱硫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及“绿色化学”的思想;
2、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中,学生根据准备的材料进行发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学习一些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准备1、提前一周印发阅读材料,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访问身边的人群,为课堂的讨论发言做好充分准备。
2、小组长负责召集成员进行原始材料的收集和分类整理,准备发言内容。
3、材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报刊杂志,复印材料等)、实物、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幻灯片《森林狂想曲》
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自然美景。
然而,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
2、播放幻灯片《环境污染》
(边播放边讲解)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赤潮、酸雨、臭氧空洞、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拯救生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3、播放幻灯片《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引言]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而化学不仅在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
[展示]幻灯片《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监测》
要了解环境的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存在、分布和转化规律,就需要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化学工作者承担着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
二、组织学生发言、讨论,了解一些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知识
[引言]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难防,不等于不触防。
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究竟是什么?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代表给大家讲讲。
[问题1]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生活动]讲述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问题2]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工业上常利用它们与一些廉价易得到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
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类型。
[学生活动]讲述酸雨的防治措施
[问题3]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向湖泊、水库和进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
你认为在农村和城市造成的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并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
[学生活动]讲述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
[问题4]“世界环境日”的来历怎样?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每个人应该为环境保护作些什么?
[学生活动]“世界环境日”的来历怎样?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应该为环境保护作些什么?
三、理解“原子经济”的概念,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
[引言]我们可以设想,实施清洁生产,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可以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同时可以保护环境。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简单而言,化学反应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因此,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思考] 课本92页《思考与交流》
[讲解]1、原子利用率=M(环氧乙烷)/ M(环氧乙烷)+ M(CaCl2)+ M(H2O)
=44 / 44 + 111 + 18 =0.254 = 25.4%
2、100%
[播放并讲解] 《绿色化学示意图》
四、练习与作业
催化剂
100℃ 高温 高温 1、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预防污染”的新概念。
“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 、处理废弃物
B 、杜绝污染源
C 、禁食有毒物
D 、制度治污规章制度
2、“绿色食品”是指( )
A 、原料生产过程及加工过程中都没有污染的食品
B 、含有叶绿素的食品
C 、原料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的食品
D 、添加了绿色色素的食品
3、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脱硫 ③在已污染的土壤中加石灰 ④多种美人蕉、银杏 ⑤开发新能源 ⑥多种法国梧桐和柠檬
4、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地球上已探明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以目前人类消耗这些能源的速度估算,石油、天然气不过几十年,煤不过几百年就会消耗殆尽。
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显得十分迫切。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
下列是制取氢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 (1)电解法:2H 2O == 2H 2↑+ O 2 ↑
(2)甲烷转化法: CH 4 + H 2O ===== CO + 3H 2
(3)水煤气法:C + H 2O ===== CO + H 2
(4)碳氢化合物热裂法:CH 4 ==== C + 2H 2
(5)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2H 2O ==== 2H 2↑+ O 2 ↑
(6)寻求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上述6种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且有发展前途的方法是哪几种?说明理由。
教学后记: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1世纪教育的四个基本点:1.)学习知识;2.)学习做事;3.)学习为人处世;4.)学习和睦相处。
这其中包含着做人的根本、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因此,如今的课堂除知识、能力外,不容忽视的是思想道德教育。
2、采用课前调查、收集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实践、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
借助计算机、大屏幕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大信息量,有助于学生更多、更全面地认识环境污染的形成、危害及防治,从而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本节课的特点是开放型的,结合主要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设置了4个题目,以学生讨论、发言为主,教师引导、讲解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