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模板方案及计算书

合集下载

剪力墙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剪力墙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剪力墙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具体名称高层住宅楼,位于具体地点。

地上X层,地下X 层,建筑高度为X米,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

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X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X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X组,建筑场地类别为X类,场地特征周期为X秒。

二、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 年版)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 年版)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5、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图集三、荷载取值1、恒载屋面恒载:具体数值kN/m²楼面恒载:具体数值kN/m²墙体自重:具体数值kN/m²2、活载屋面活载:具体数值kN/m²楼面活载:具体数值kN/m²楼梯活载:具体数值kN/m²3、风荷载基本风压:具体数值kN/m²地面粗糙度类别:具体类别4、地震作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具体数值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具体数值四、结构布置1、剪力墙布置根据建筑功能和受力要求,在建筑物的纵、横两个方向均匀布置剪力墙。

剪力墙的厚度根据楼层高度和受力情况进行变化,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厚度为Xmm,上部楼层的剪力墙厚度为Xmm。

2、梁布置在楼盖中布置主次梁,以承受楼面荷载并将其传递给剪力墙。

梁的截面尺寸根据跨度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确定。

3、板布置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厚根据跨度和受力情况进行取值,一般为Xmm 至Xmm。

五、结构计算模型1、计算软件采用具体软件名称进行结构分析计算。

2、计算参数设置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考虑扭转耦联效应。

3、计算模型的建立根据结构布置,输入剪力墙、梁、板等构件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属性。

定义边界条件和荷载工况。

六、地震作用分析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模板方案(超大梁、超厚墙,含计算书)

模板方案(超大梁、超厚墙,含计算书)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目录一、工程概况: (1)(一)、建筑概况: (1)(二)、结构概况: (1)(三)、主要构件截面尺寸 (1)(四)、支模楼层层高 (1)(五)、总平布置图 (1)二、编制依据 (2)三、施工安排 (3)(一)、工程施工目标 (3)(二)、工程管理机构、岗位职责 (3)1、安全管理机构 (3)2、工程管理机构 (4)(三)、工程施工顺序、施工流水段 (5)(四)、施工队伍任务安排及对施工队伍的要求 (5)1、施工队伍任务安排 (5)2、对施工队伍的要求 (6)(五)、工程重点、难点的安排 (6)四、施工进度计划 (7)五、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计划 (8)(一)、施工准备 (8)1、模板选材 (8)2、支撑选材 (8)(二)、技术准备 (8)1、模板安装前应作好下列准备工作: (8)2、模板的支设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9)(三)、资源配置计划 (9)六、施工工艺技术 (11)(一)、技术参数及工艺流程 (11)2、地下室筏板及底板 (11)3、地下室电梯坑、集水坑、剪力墙吊模 (11)4、柱模板安装 (12)5、梁模板安装 (13)6、楼板模板支撑体系: (14)7、剪力墙板模安装 (15)8、模板拆除 (16)(二)、施工方法 (17)1、超重梁 (17)2、超厚结构板 (17)3、超厚剪力墙 (18)(三)、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 (19)七、主要管理计划 (21)(一)、安全管理计划 (21)1、材料保证计划 (21)2、重大危险源辨识 (21)3、应急预案 (22)4、监控与预防措施 (22)(二)、质量管理计划 (23)1、质量隐患 (23)2、质量控制措施 (23)(三)、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23)八、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24)(一)、肿瘤治疗中心超重梁计算书 (24)1、工程属性 (24)2、荷载设计 (24)3、模板体系设计 (25)4、面板验算 (27)6、主梁验算 (30)7、可调托座验算 (32)8、立柱验算 (32)9、立杆支承面承载力验算 (33)(二)、肿瘤治疗中心超厚板计算书 (35)1、工程属性 (35)2、荷载设计 (36)3、模板体系设计 (36)4、面板验算 (38)5、小梁验算 (39)6、主梁验算 (41)7、立柱验算 (43)8、可调托座验算 (44)9、立杆支承面承载力验算 (44)(三)、肿瘤治疗中心超厚墙计算书 (46)1、工程属性 (46)2、荷载组合 (46)3、面板布置 (47)4、面板验算 (47)5、小梁验算 (49)6、主梁验算 (50)7、对拉螺栓验算 (52)一、工程概况:(一)、建筑概况:(二)、结构概况:基础形式及基础埋置深度统计(三)、主要构件截面尺寸剪力墙截面尺寸:200mm、250mm、300mm、370mm、400mm、800mm、1000mm、1500mm、2800mm、等超厚墙。

剪力墙模板计算书

剪力墙模板计算书

墙模板计算书一、参数信息1.基本参数次楞间距(mm):300;穿墙螺栓水平间距(mm):600;主楞间距(mm):500;穿墙螺栓竖向间距(mm):500;对拉螺栓直径(mm):M12;2.主楞信息主楞材料:木方;主楞合并根数:2;宽度(mm):40.00;高度(mm):80.00;3.次楞信息次楞材料:木方;次楞合并根数:2;宽度(mm):40.00;高度(mm):80.00;4.面板参数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5.00;面板弹性模量(N/mm2):60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50;5.木方参数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方木弹性模量E(N/mm2):9000.00;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ft(N/mm2):1.50;墙模板设计简图二、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F=0.22γtβ1β2V1/2F=γH其中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H -- 模板计算高度,取3.000m;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分别计算得 17.031 kN/m2、72.000 kN/m2,取较小值17.031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7.031kN/m2;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3 kN/m2。

三、墙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剪力墙模板方案及计算书

剪力墙模板方案及计算书

剪力墙模板方案及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具体工程名称,位于工程地点。

建筑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在本工程中广泛应用。

剪力墙的尺寸、高度和位置等参数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二、模板选型经过综合考虑,本工程剪力墙模板选用具体模板类型,如钢模板、木模板或组合模板等。

该类型模板具有以下优点:1、强度高,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压力。

2、表面平整度好,有利于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

3、拼装灵活,便于适应不同尺寸的剪力墙。

三、模板设计1、模板面板面板采用面板材料,厚度为具体厚度。

根据剪力墙的尺寸和受力情况,合理确定面板的规格和拼接方式。

2、次龙骨次龙骨选用次龙骨材料,间距为具体间距。

次龙骨的布置应保证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

3、主龙骨主龙骨采用主龙骨材料,间距为具体间距。

主龙骨与次龙骨通过连接件牢固连接。

4、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选用对拉螺栓规格,间距为水平间距和竖向间距。

对拉螺栓应设置止水片,用于防水要求较高的部位。

四、模板安装1、施工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对模板进行编号和标识。

准备好所需的模板、龙骨、对拉螺栓等材料和工具。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安装流程弹出剪力墙的边线和控制线。

安装一侧模板,临时固定。

安装对拉螺栓和套管。

安装另一侧模板,调整模板位置和垂直度。

紧固对拉螺栓,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3、安装要点模板的拼接应严密,防止漏浆。

对拉螺栓应拧紧,保证模板的牢固性。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五、模板拆除1、拆除条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拆模强度。

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

2、拆除流程松开对拉螺栓。

拆除主龙骨和次龙骨。

拆除模板面板。

清理模板和构配件,分类堆放。

3、拆除注意事项拆除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混凝土成品。

严禁野蛮拆除,避免损坏模板和构配件。

六、计算书1、混凝土侧压力计算混凝土浇筑速度为具体速度。

混凝土坍落度为具体坍落度。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照以下公式计算:\F =022γct_{0}β_{1}β_{2}v^{1/2}\\F =γcH\其中,γc 为混凝土的重力密度,t0 为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β1 为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2 为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v 为混凝土浇筑速度,H 为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模板施工方案及计算书

模板施工方案及计算书

####学院15#楼工程模板施工方案及计算书编制:审核:审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年##月##日一、工程概况:##学院15#教工住宅楼位于##院校内,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二层。

全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地下二层层高3.1m,板厚0.25m地下一层4.12m高,板厚0.18m。

筏板厚0.8m,地梁高出筏板0.7m。

二、总体方案:本工程项目质量目标为“确保长安杯,争创鲁班奖”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主体创优是其必要条件之一,而模板方案及其施工方法的选择必须使砼工程能达到清水砼效果。

1、筏板侧模基础及±0.000以下墙体均采用由竹胶板组合成的大模板施工;1~32层墙体采用北京星河金钢大模板施工;所有平模板面板均采用竹胶板铺设;墙体和平板分两次支模,浇筑砼。

楼梯模板-1,-2层采用木模板施工,标准层采用定型钢模施工。

2、为保证楼梯间墙体的模板施工质量,楼梯采用后支法:在施工楼梯间墙体时不考虑楼梯级楼梯平台模板支设,支设,只做钢筋或铁件予埋,待墙体施工完毕,模板拆除或凿出于埋件与楼件钢筋焊接后施工楼梯。

3、由于防水需要,地下二层外墙底部水平施工缝宜留臵基础筏板或挤出两顶面以上300处,地下二层外墙在基础筏板或基础筏板或基础梁面以上300高模板应与基础筏板,基础梁模板一起支设;由于地下室外墙与内墙砼标号不同,应在地下室内外墙交接处设臵竖向施工缝;4、除以上特殊部位施工缝外,其他部位施工缝留臵原则;○1、地下室外墙原则不留竖向施工缝,若有特殊情况确需要缝竖向施工缝时必须设臵橡胶板止水带,止水带必须在封墙体模板前安装好。

○2、其它部位墙体竖向施工缝宜留臵连梁洞口中段1/3范围内或纵横墙交接处,该施工缝应在封墙体模板前用双层钢丝网封堵。

○3、墙体水平缝以留臵板下3㎝处及板面。

三、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1、周转材料:60×100方木;12㎜厚竹胶板;Φ48×3.5钢架管、;扣件、对拉螺杆、螺帽钩头落、蝴蝶扣、5㎝厚丝座等。

模板计算书

模板计算书

模板计算书一、剪力墙模板计算1、墙体模板初步设计墙体模板内竖楞50×100㎜,方木间距为200㎜,外横楞用2×φ48×3.5架子管,间距600㎜。

外墙拟采用φ12对拉止水螺栓,布置间距@400*600㎜;内墙采用φ14对拉穿墙螺栓,布置间距为@400㎜。

2、荷载计算a 、新浇砼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为○1,标准层的层高3.15m ,侧压力为:2121122.0Vt r F o c ββ=F 2=Hr c取两者较小值。

式中:F 1、F 2——新浇砼对模板产生的最大侧压力; r c ——砼重力密度,取24KN/m ;t 0——新浇砼的初凝时间,按商品砼为4~6h ,本工程取t 0=5h ; v ——砼浇筑速度,取v=3m/h ;H ——砼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顶面的总高度取H=3.15m ;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β1=1.0;β2——砼坍落度修正系数,按坍度170㎜,取β2=1.15; 因此得:F 1=0.22×24×5×1.0×1.15×31/2=52.58KN/㎡ F 2=24×3.15=75.6KN/㎡>F1 取F=F 1=52.58KN/㎡b 、倾倒砼时对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2 砼采用布料杆浇筑,取倾倒砼对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为4KN/㎡。

由○1、○2两项荷载组合,得模板承受的水平荷载值为: q 1=1.2×○1+1.4×○2=1.2×52.58+1.4×4=68.69KN/㎡(此项用于验算模板及其支撑的强度)q 2=○1=52.58KN/㎡(此项用于验算模板及其支撑的刚度)3、次龙骨的设计及验算次龙骨选用50×100㎜的杉木,间距200㎜,按受力方向垂直于木纹方向其截面性能为:E=10000N/㎜2, σ=87N/㎜2,I=416㎝2,W=83㎝2 主龙骨间距取600㎜,次龙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地下室剪力墙墙计算书

地下室剪力墙墙计算书

地下室剪力墙墙计算书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地下室剪力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抵抗水平荷载和保持地下室结构稳定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剪力墙的设计安全可靠,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下面将对地下室剪力墙的计算过程进行介绍。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住宅小区的地下室部分,地下一层,层高 36 米。

地下室平面尺寸为长 50 米,宽 30 米。

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钢筋采用 HRB400 级。

二、荷载计算1、水平荷载风荷载: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和建筑高度,计算风荷载标准值。

地震作用:按照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确定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2、竖向荷载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通过结构分析软件计算得到。

地下室自重及覆土重: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三、内力计算1、按照平面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将剪力墙等效为支撑在基础上的悬臂梁。

2、考虑剪力墙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

3、计算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的弯矩、剪力和轴力。

四、截面设计1、根据内力计算结果,确定剪力墙的厚度和配筋。

2、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要求,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假设受压区高度 x,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所需的纵向钢筋面积。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考虑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剪力,根据规范公式计算所需的箍筋面积。

五、分布钢筋配置除了计算所需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外,还需要按照规范要求配置分布钢筋,以保证剪力墙的整体性和抗裂性能。

分布钢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满足规范的最小要求。

六、边缘构件设计在剪力墙的端部和洞口两侧设置边缘构件,以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其配筋和尺寸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七、稳定性验算1、对剪力墙进行平面外稳定性验算,确保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平面外失稳。

剪力墙模板计算书

剪力墙模板计算书

剪力墙模板计算书一、墙模板基本参数墙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龙骨(木楞或钢楞)组成,直接支撑模板的龙骨为次龙骨,即内龙骨;用以支撑内层龙骨为外龙骨,即外龙骨组装成墙体模板时,通过穿墙螺栓将墙体两片模板拉结,每个穿墙螺栓成为外龙骨的支点。

模板面板厚度h=12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内楞采用方木,截面60×80mm,每道内楞1根方木,间距200mm。

外楞采用圆钢管48×3.5,每道外楞2根钢楞,间距600mm。

穿墙螺栓水平距离600mm,穿墙螺栓竖向距离600mm,直径12mm。

墙模板组装示意图二、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2.000h;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5.000m/h;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2.700m;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32.580kN/m2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32.590kN/m2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6.000kN/m2。

三、墙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q面板计算简图1.强度计算= M/W < [f]其中 ── 面板的强度计算值(N/mm 2);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60.00×1.20×1.20/6=14.40cm 3;[f] ── 面板的强度设计值(N/mm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模板(支撑不等间距)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工程属性
、支撑构造
简图如下:
[25Q
墙模板(支撑不等间距)剖面
图 o e r
T 4EL K
i
L 4
• 4h0
佃.
亠 4rii ■ isa
■问■ 4M

T
L
L
1 —r

1
1
i ・i

gh
ihi
L
ifil
iSi

ital
L

■■
u
il [r
F
ilRI
=—
J
HPI --1

1.1
■H
I
■ 1
l ・I ■■
■ Sh i£i
■ a jfil ■ H i
|HB S L jai
J
■B
l
q ■1 \9l
T
[■I ■C l
131
■R !
IF 1 L - !BI
BI
1 p
1TWT
IS 1
T ■
RW1KK1 Mfiung H1W1
泗 MMmnMKrUUJ* 甲丽H 更・1轟朗陌6口1刚itUWmOfiillMmKKl 1H 和
Hl 皿lIHijniWUajfin
2QQQ
墙模板(支撑不等间距)正立面图
三、荷载组合
有效压头咼度h = GW 丫宁24= 1.6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
S max= [1.2G4k+, 1.35 G4k+ x=[ X +,xx + x=m2
S min = X Q k= X = 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
S" max= G4k= m2
S" min = OkN/m2
四、面板验算
根据《规范》JGJ162面板验算按简支梁。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宽度即b= 1000mm W= bh2/6 = 1000 x 186 = 54000mm3, I = bh3/12 = 1000 x 1&12=486000mm4 考虑到工程实际和验算简便,不考虑有效压头高度对面板的影响。

1、强度验算
q = bS max = >= m
4S.42kM/m
niuU'Hiiuuiuiuiuuiiuuuiuuiuumiuiumm
uu
L 250
r d
验算简图
M max= ql2/8= x 8m,
o= M max/W = x 1054OOO=mm2< [f]=37 N/mn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 /= bS / max= x= m
3S.-HsNZm
250
验算简图
挠度验算,max= 5q /
l4/(384EI)=5 xX/?38)4 x 1058486400)=0.38mm< [ v ]=l/250=250/250=1.00mm 满足要求!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矩形木楞小梁材料规格50X100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 ( N/mm2) 小梁弹性模量E( N/mm 2) 9350
小梁截面抵抗矩W( cm3) 小梁截面惯性矩1( cm4)
烈⑴
1、强度验算
q = n ISm 获 x 浜 m qmin = n ISmi m x 浜 m
12
呼呷n 呷NAn IN 呷督m 国攣世空理尹畑10.6726l^/m6.1kN?mO,63kN/m
诃爲⑵朗⑶扶⑷鶴⑸擁⑹議⑺总⑻9
验算简图
弯矩图
M max = m
尸 M max /W = x 1083333=mm 2w [f]= N/mW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 / max = n IS max = x 浜 m q / min = n IS min = xx± 0kN/m
300 500 500 5ca 500 500 500 350
0.545
1
0.271
J IJJ
rm
0.253
0.131
0.0S9
09
9
14)

(71
500 500 500
500
500
350
2 9
2.K2
2.S32
2491
0.66
09
8 -0.991
2.22
261 C.O51
■17? ■2.2S5
3 7R7 \ 2.853
1.549 \feQ36
・,・'佇® “・已裁阿・?艸叩細伽阳曲亦屈加51 kh2,1kN/m2,1QkN/m mmmiv'Liig 」i 』打心*打打业』i 打」心屮
9.5kN/m 7 T 1 l V T
aSkN/m
验算简图
300 ■0硼
变形图
V ax — 0.51mm <
[ v ]=l/250=500/250=2.0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剪力图
Ri= / n == R 2= / n == n 1779
-3.G22
R 4= / n == R 5= / n == R 6= / n == R 7= / n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剪力图
F T i = / n = =kN F T 2 = / n = =kN F T 3 = / n = =kN F T 4 = / n = =kN F T 5 = / n = =kN F T
6 = / n = =kN
F T 7 = / n
=
=kN 4、抗剪验算
Vmax =
T = V max /(2bh)=*103/(2*50*100)=mm 2< [ T ]= N/tfim
满足要求!
六、主梁验算
由上节'小梁验算'的'支座反力计算'知,主梁取小梁对其反力最大的那道验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 Z Max[ , ,,,, ] =x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 max= Z Max[ , ,,,, ] = x =
1、强度验算
3.7kN 3.7kN 3.7RN 3.7kN 17kN 3 7kN 3 7kN
验算简图
027S0.278
弯矩图
Mmax= m
o= M max/W = X 10449O=mm 2[f] < 205 N/Mm
满足要求!
2、支座反力计算
3、挠度验算
2.9G4kN 2.934kN
?.934kN 2.9G4kN 2.334kN 2.934k.N 2.9G4kN
100
450
L

L
45U
L iao L
I
~7
■2I a r <
验算简图
7.3357.339
■5.21 S -5219
剪力图
第1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 Rmax(1)= Z == 计算方法同上,可依次知:
第2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 Rmax(2)= Z == 第3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 Rmax(3)= Z == 第4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 Rmax(4)= Z == 第5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 Rmax(5)= Z == 第6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 Rmax(6)= Z == 第7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 Rmax(7)= Z ==
99570
5.219
3699
2.18
7.39 7.399
-9-S570
变形图
V ax = 0.06mm < [ v ]=l/250=450/250=1.8mm
满足要求!
七、对拉螺栓验算
支撑横向验算间距:
m = max[s , s/2+D] = max[450, 450/2+100]=450mm
支撑竖向验算间距:
n i =(h i +h 2)/2 =(300+800)/2=550mm
n 2= (h 3-h i )/2 = (1300-300)/2= 500mm
n 3= (h 4-h 2)/2 = (1800-800)/2= 500mm
n 4= (h 5-h
3)/2 = (2300-1300)/2 = 500mm
n 5= (h 6-h 4)/2 = (2800-1800)/2 = 500mm
n 6= (h 7-h 5)/2 = (3300-2300)/2 = 500mm
n 8=H-(h 8+h 7)/2 =3650-(3300+2800)/2 = 600mm
n=max[ n 1 ,n 2,n 3,n 4,n 5,n 6,n 7]=600mm
N= mn S max = xx=«f t b =
满足要求!
为保证最不利状态下对拉螺栓受力满足要求,第1至第5道螺栓需使用双螺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