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多肽类抗生素29

合集下载

抗菌肽的应用与存在问题

抗菌肽的应用与存在问题

抗菌肽的应用与存在问题抗菌肽是生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经特定外界条件诱导产生的一类多肽,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杀菌范围广、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

另外,抗菌肽还具有明显的对真菌、病毒、原虫的杀伤作用,同时又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可能是加速了创伤处细胞的分裂增殖),能攻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没有作用。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作用的结果不会象抗生素一样使致病菌的抗药性随抗菌肽的使用而有所增加。

因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一般是作用于特殊的受体或酶,细菌容易通过变异对抗生素产生抗性,而抗菌肽在抗菌时一般没有特殊的受体,抗菌肽一般是通过物理作用造成细胞膜的穿孔而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所以抗菌肽的使用不容易产生抗性菌和交叉抗性;而且在病原菌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实际上对机体是有害的,因为它能刺激内毒素的释放,有时还会造成脓毒休克,但使用抗菌肽则无此现象,而且抗菌肽还能抑制细菌产物诱导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细胞因子。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抗菌肽的基础研究还是在后续的人工克隆、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笔者主要将有关抗菌肽文献中一些基本的、独特的性质及功能介绍如下。

一、抗菌肽的分类目前,抗菌肽的分类还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文就对目前大家普遍比较认可的几种分类方式做一概述。

1.1根据抗菌肽对不同病原体的作用分根据抗菌肽对细菌、真菌及肿瘤细胞的作用不同,可将抗菌肽分为抗细菌肽、抗真菌肽、抗肿瘤肽、既抗真菌又抗细菌的抗菌肽、既抗肿瘤又抗微生物的抗菌肽等。

1.2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分1.2.1具有螺旋结构的线性多肽cecropins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动物抗菌肽,1980年,由Boman等从美国天蚕蛹中分离得到。

该类多肽抗生素一般含有37~39个氨基酸残基,不含半胱氨酸,其N端区域具有强碱性,可形成近乎完美的双亲螺旋结构,而在C端区域可形成疏水螺旋,两者之间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的铰链区,多数多肽的C端被酰胺化,酰胺化对其抗菌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多肽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素:具有多肽结构特征,其包括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类(杆菌肽、短杆菌肽)和万古霉素。

具有多肽结构特征的一类抗生素。

包括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类(杆菌肽、短杆菌肽)和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好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无效杆菌肽及短杆菌肽:均是由肽链连结的氨基酸组成,两种抗生素对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则完全无效;为这两种抗生素均有严重肾脏毒性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多肽类抗生素属杀菌剂,其抗菌谱窄,但具独特的抗菌作用,且细菌一般不易产生耐药性,长期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包括严重感染、院内感染、耐药菌感染、免疫缺陷者感染其疗效确切,是抗感染疗法的重要药物。

然而,大多数品种的毒性较突出,尤以肾毒性为显著,故临床适应证严格,一般不作为首选药。

多肽类药物的优势是:它属于蛋白类药物,来源于自然,生物活性高,在人体内不结存,无副作用。

其劣势是在体内降解快,稳定性低,给药途径有限制,水溶性较差,生产成本高。

多肽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促进创伤面愈合等多种生物学特性,尤其是替代广谱高效抗菌医药的开发潜力巨大。

多肽类抗生素从多粘杆菌或产气孢子杆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制得。

常用的多肽类抗生素有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枯草菌肽)、万古霉紊(凡可霉素)等。

多肽类抗生素中,不同的抗生素所具有的抗菌作用不同,可分别对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原虫的感染,对败血症、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牛乳腺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小剂量时抑菌,大剂量时杀菌。

多肽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也各不相同,多粘菌素类可改变细菌胞浆膜的功能,而杆菌肽则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

多肽类抗生素的最大优点是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但缺点为毒性较大,除对细菌细胞膜损伤外,对动物细胞膜也起作用,主要对肾、神经系统有一定毒性。

抗生素分级

抗生素分级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பைடு நூலகம்
抗生素分级
序号 抗菌药物分类 1 2 3 4 5 6 7 8 9 青霉素类 抗菌药物名称 管理分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非限制级 限制级 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非限制级 剂型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胶囊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颗粒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缓释片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片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液 注射液 注射剂 片剂 胶囊 注射剂 胶囊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胶囊 注射液 胶囊 注射液 片剂 注射液 分散片 注射剂 注射液 注射剂 患者使 送检 送检 用人数 人数 率 苄星青霉素 青霉素 青霉素 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 青霉素类+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唑啉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呋辛 头孢呋辛 头孢克洛 头孢西丁 头孢西丁 头孢硫脒 头孢硫脒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克肟 头孢他啶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钠 头孢曲松钠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匹胺钠 头孢菌素+酶抑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链霉素 大环内酯类 克拉霉素分散片 罗红霉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 单环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曲南 氨曲南 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 诺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 甲硝唑 替硝唑 氟康唑 林可胺类抗生素 克林霉素磷酸酯 盐酸克林霉素 磷霉素类 磷霉素钠

抗生素合理应用2(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合理应用2(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青霉素类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 半衰期较青霉素长。

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球菌较青霉素G 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 相似,对G-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抗G- 杆菌类:只用于抗G- 杆菌,对G+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Ⅳ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

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

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

对G+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 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

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

抗菌肽综述

抗菌肽综述

一、概述抗菌肽是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类活性多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

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抗菌队是1980年由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经注射阴沟通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定名为Cecropins。

此后数年间,人们相继从细菌、真菌、两栖类、昆虫、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发现并分离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

由于最初人们发现这类活性多肽对细菌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活性,因而命名为“antibactetial pepiides,ABP”,中文译为抗菌肽,其原意为抗细菌肽。

随着人们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某些抗细菌肽对部分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因而对这类活性多肽的命名许多学者倾向于称之为”peptide antibiotics”一多肽抗生素。

二、抗菌肽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和作用范围天然抗菌肽通常是由3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小分子多肽,水溶性好,分子量大约为4000道尔顿左右。

大部分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在l00℃下加热10~15min仍能保持其活性。

多数抗菌肽的等电点大于7,表现出较强的阳离子特征。

同时,抗菌肽对较大的离子强度和较高或较低的pH值均具有较强的抗性。

此外,部分抗菌肽尚具备抵抗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水解的能力。

抗菌肽功能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一般认为抗菌肽杀菌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并产生穿孔现象,造成细胞内容物溢出胞外而死亡。

首先由静电吸引而附于细菌膜表面,疏水性的C端插入膜内疏水区并改变膜的构象,多个抗菌肽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而导致某些离子的逸出而死亡。

亦有学者认为抗菌肽作用于膜蛋白引起凝聚、失活及离子通道,引起膜渗透性改变而导致死亡,亦有学者提出抗菌肽是否存在特异性的膜受休及有无其它因子的协同作用等问题。

PPT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Macrolides.ppt

PPT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Macrolides.ppt

TX1rHAepXn*HhD24m2URnxJk1HEM7tCd 44x5PL(3tZC e8QUd f1JSL Vk- wQkpx-(R (ECX#lRTQ)#SKCIaR6X$i-v% -qKmp7a61L13jix2*vd8YG4Yr1hrgQ!wFek1HIOYZ#GYp(f -Mhzre(g5hN NM !vOwdt& k713hW 6OP& w$Mr Gf&6q wPKY* of !HLr E-GU4( ucmL y)6QN Md4wd *H)d+iA5**g A9P9YpgsGf4+zSob PDv(P+tg9J7qN3K QN6& mVVbN eM)Sio Ae3W g1f+4scff% qt4GyfJitfC(p6hltpB cr()IfvTQ9835Gx3w$% &% Lm4hkr9owW qfX0O% NFpoKmrXse!V(577Lx% $u AsW s0ZOf 7*% KPmqkH gEprn* Y8jd7(g(F76Sh&8SI0eR7g TikRn mUSVd 0n7wz q7% #Hh14yV64b3m Y% yXgKi-Ut egsr9emp% se5cGIf QM#T& EuPJit B(GIGZ0ZT* &8UrR CE( !b Bd)PTkV&3% A#hX!#!7aFK 5f)r3OMBlgr !z9OyI+(8o5#Gw#2h -
耐药机制: 1. 改变靶位结构:23S rRNA腺嘌呤甲基化 2. 降低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3.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 药物泵出菌体外 4. 产生灭活酶 如:酯酶、磷酸化酶
(四)临床应用
1.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 过敏的患者;

多肽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素

• 天然来源的肽类抗生素还含有未见于一般蛋白质的新氨基酸。如D—氨基酸,β—氨基 酸,新型氨基酸和鸟氨酸等。
• 在化学结构上,仅一小部分肽抗生素呈线状的。其余大多是环状化合物(环肽),具
有抗G+、G-和肿瘤作用。
2
第一节 多肽类抗生素的特征和分类
一、特征:
多肽类抗生素与高等动植物中具有激素功能的多肽和蛋白质不同,具有以下特征:
• 事实上,随着抗生素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作为简单氨基酸衍生物的β—内酰胺类和多 肽内酯类的放线菌素等,都因各自拥有了众多的成员,且具有了自己的化学结构和生 物学性质(包括相似性和特征),习惯上已被单独归成大类。
• 绝大多数肽类抗生素由细菌和放线菌产生,少数由真菌产生。特别重要的是芽孢杆菌 (Bacillus),能极为专一地产生肽类抗生素。而在真菌中,常常产生被修饰了的氨基 酸(如β—内酰胺等)。每株产生菌往往都能同时产生(合成)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肽抗 生素。
NH2
O
NH2+R
糖肽类抗生素 是由7个氨基酸 组成的环肽母 核与2~7个糖以 糖苷键相连接 的一类抗生素 的总称。环肽 N端的第2个和 第4个芳香族氨 基酸以及第4个 和第6个芳香族 氨基酸的芳基 以C-O-C键相连 接,第5个和第 7个芳香族氨基 酸的芳基以C-C 键或C-O-C键相 连接。
OH
5、环孢菌素(Cyclosporin A)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生素。有抗霉菌作用,但主要是作为 机体免疫抑制剂,是目前器官移植的首选药物。
总之,多肽类抗生素毒性一般较大,主要会引起神经毒性和肾毒性。比较典型的要算多粘菌素。 在生产技术上具有代表性。因此列为工艺介绍的代表。
5
第二节 环肽类抗生素
CH3

抗生素的分类及性质

抗生素的分类及性质

抗生素的分类及性质(框架)抗生素的分类及性质1.多肽类性质: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易与人用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性。

属于此类抗生素的主要有杆菌肽锌、黏杆菌素、维吉尼亚霉素、硫肽霉素、持久霉素、恩拉霉素和阿伏霉素等。

2.四环素类性质: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连续低浓度投药有好的促生长效果,但因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人畜共用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的总称,均由链霉菌发酵产生。

3.大环内酯类性质:此类抗生素类是利用放线菌或小单孢菌产生的具有大环内酯环的抗生素的总称,因含有氨基糖而呈碱性。

该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支原体都有抑制作用。

同类中不同的产品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别,如十六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活性最强,对多种耐药细菌有抗药活性。

此类抗生素主要从肠道中吸收,能产生交叉耐药性,主要包括泰乐菌素、北里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

4.含磷多糖类性质:此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菌株特别有效。

常用的有黄霉素和大碳霉素。

5.聚醚类抗生类性质:聚醚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具有离子运输的作用。

常用的有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霉素和马杜霉素。

6.氨基苷类性质:氨基苷类抗菌谱广属静止期杀菌剂,但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结核杆菌有效。

抗菌机制:药物进入菌体细胞内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启动及干扰信使核糖核酸的释译与“校对”过程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此类抗生素一种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霉素,状观霉素和安普霉素;一种是驱线虫性抗生素,如越霉素A和潮霉素B7.内酰胺类:这是品种最多,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类,此类包括两部分。

①青霉素:青霉素对大多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螺旋体有效。

抗菌原理:呈现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阻碍黏肽合成的交叉联结过程,造成细胞壁缺损,由于敏感菌体内渗透压高,使水分不断内渗以至菌体膨胀,促使细菌裂解而死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brevis 短杆菌肽S 短杆菌肽S (Gramicidin S) B. polymixa 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B (Polymixin B) 粘杆菌素* 粘杆菌素* (Colistin) B. colistinus
1939
含铜绿假单 与磷脂酰乙醇 口服,外用, 肾功能 1947 胞菌的G(胞菌的G(-) 结合,促进细 点眼,局部 障碍 细菌 胞膜磷脂分解 注入 同上 结核菌 同上 口服 肾功能 1950 障碍 肾功能 1961 障碍
OH
H3C O H
CH3
H;
糖肽类抗生素 是由7个氨基 酸组成的环肽 母核与2~7个 糖以糖苷键相 连接的一类抗 生素的总称. 环肽N端的第2 个和第4个芳 香族氨基酸以 及第4个和第6 个芳香族氨基 酸的芳基以CO-C键相连接, 第5个和第7个 芳香族氨基酸 的芳基以C-C 键或C-O-C键 相连接.
Streptomyces 卷曲霉素 (Capreomycin) capreolus
抑制细菌蛋白 肌肉注射 质合成
Streptoverticillium G(+)和G(-) 与细菌核蛋白 肌注或静脉 肾和第 1968 恩维霉素** 恩维霉素** G(+)和G((Enviomycin) griseoverticillatus 细菌,结核 体50S和30S亚 点滴 50S和30S亚 8脑神 菌 基结合 经障碍 *又称多粘菌素E,**以前称作"结核放线菌素(Tuberactinomycin)"
6
多粘菌素和粘杆菌素的化学结构 多粘菌素和粘杆菌素的化学结构
7
卷曲霉素的化学结构 卷曲霉素的化学结构
O H2N NH O NH H O O H HN NH NH
8
R O HN HN NH H O NH O
NH2 NH2
NH2
卷曲霉素IA (R=OH) 和卷曲霉素IB (R=H)
恩维霉素的化学结构 恩维霉素的化学结构
NHR HO HO Cl OH O HO HO H3C O HN O O HO HO OH HO O O OH OH OH
14
O HO O
O O
Cl
H O NH O H N H O H O H N H O N H H H N H O N H O NH2
11
万古霉素 (R= CH3)与去甲万古霉素(R=H) 由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ntalis)发酵生产
OH NH2 CH3 HO H3C O OH O O H HO H O N H HN H O
-
HO O
O O
Cl O H H N H O O N H
Cl O H H N H
12
OH HO OH
OH NH2 CH3 HO H3C O OH O O O O HO O
万古霉素
6
HO H O
H Cl O N H H H N
a Cl
OH H H N H NH
O N H
H3C O H
CH3
5
O O
H
3
O NH2 O
H
1
NH2 R
+
HN H
7
O
-
4
2
OH HO OH
糖肽类抗生素是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环肽母核与2~7个糖以糖苷键相连接的一类抗生素的总称. 环肽N端的第2个和第4个芳香族氨基酸以及第4个和第6个芳香族氨基酸的芳基以C-O-C键相 13 连接,第5个和第7个芳香族氨基酸的芳基以C-C键或C-O-C键相连接.
3
二,分类
4
三,重要的肽类抗生素介绍
1,线状 a.短杆菌肽(Gramicidin):包括A,B,C等由15个氨基酸组成. a.短杆菌肽(Gramicidin):包括A 等由15个氨基酸组成. b.博来霉素(Bleomycin):抗肿瘤抗生素.1966年日本梅泽等从轮枝链霉菌发酵液里提取出的 b.博来霉素(Bleomycin):抗肿瘤抗生素.1966年日本梅泽等从轮枝链霉菌发酵液里提取出的 碱性水溶性糖,肽复合物.我国70年代试制成功.71年投产,当时定名为争光霉素.78年 碱性水溶性糖,肽复合物.我国70年代试制成功.71年投产,当时定名为争光霉素.78年 通过技术鉴定,改名为盐酸平阳霉素(分A 通过技术鉴定,改名为盐酸平阳霉素(分A,B两组共13个组分). 两组共13个组分). 2,短杆菌酪肽 (环状).有三种组分,分为A,B,C.环状多肽类抗生素主要为抗G+菌,若游 环状).有三种组分,分为A .环状多肽类抗生素主要为抗G 离—NH2增加时,抗G - 效力增强.杆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世界年产量超过1000吨. 增加时,抗G 效力增强.杆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世界年产量超过1000吨. 3,放线菌素(actinomycins)属仅由氨基酸组成的抗生素,分子中除酰胺键外,还有内酯键 ,放线菌素(actinomycins actinomycins)属仅由氨基酸组成的抗生素,分子中除酰胺键外,还有内酯键 (有20多种).由2个多肽链+ (有20多种).由2个多肽链+发色团(吩嗪),具抗癌作用,又称更生霉素 4,缬氨霉素(valinomycin)属酯肽化合物,由α—氨基酸和α—羟基酸交替组成.是生化研究 ,缬氨霉素(valinomycin)属酯肽化合物,由α 氨基酸和α 用的产品,成为生化研究工具. 5,环孢菌素(Cyclosporin A)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生素.有抗霉菌作用,但主要是作 ,环孢菌素(Cyclosporin A)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生素.有抗霉菌作用,但主要是作 为机体免疫抑制剂,是目前器官移植的首选药物. 总之,多肽类抗生素毒性一般较大,主要会引起神经毒性和肾毒性.比较典型的要算多粘菌 素.在生产技术上具有代表性.因此列为工艺介绍的代表.
R H2N NH2 NH O NH H NH O O H HN NH NH O O HN O HN O NH NH2 OH NH OH
R = OH(恩维霉素N)或 H(恩维霉素O)
9
第三节 糖肽类抗生素——概述(一) 糖肽类抗生素——概述(一)
糖肽类抗生素是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环肽母核与2~7个糖 以糖苷键相连接的一类抗生素的总称.环肽N端的第2个和第4 个芳香族氨基酸以及第4个和第6个芳香族氨基酸的芳基以CO-C O-C键相连接,第5个和第7个芳香族氨基酸的芳基以C-C键或 5 7 C-C C-O-C键相连接. 这类抗生素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生物合成前体——N-乙 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五肽)-焦磷酸脂类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结合,从而抑制肽聚糖转糖基反应(聚合反应)和转 肽反应(交联或架桥反应).
第7章 多肽类抗生素
1
简介:自1939年发现第一个多肽类抗生素:短杆菌素以来,本类抗生素已经超过了 简介:自1939年发现第一个多肽类抗生素:短杆菌素以来,本类抗生素已经超过了 1000种.但投入临床上应用的仅几十种.产量有从100公斤至1000吨(如杆菌肽) 1000种.但投入临床上应用的仅几十种.产量有从100公斤至1000吨(如杆菌肽) 以上. 肽类抗生素包括所有的氨基酸型的,肽型的,蛋白质型的,以及它们的杂环化合物 (即含杂环结构的,或含衍生氨基酸的,经简单环化反应而得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事实上,随着抗生素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作为简单氨基酸衍生物的β 内酰胺类和多 事实上,随着抗生素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作为简单氨基酸衍生物的β—内酰胺类和多 肽内酯类的放线菌素等,都因各自拥有了众多的成员,且具有了自己的化学结构和生 肽内酯类的放线菌素等,都因各自拥有了众多的成员,且具有了自己的化学结构和生 物学性质(包括相似性和特征),习惯上已被单独归成大类. 绝大多数肽类抗生素由细菌和放线菌产生,少数由真菌产生.特别重要的是芽孢杆菌 绝大多数肽类抗生素由细菌和放线菌产生,少数由真菌产生.特别重要的是芽孢杆菌 (Bacillus),能极为专一地产生肽类抗生素.而在真菌中,常常产生被修饰了的氨 Bacillus),能极为专一地产生肽类抗生素.而在真菌中,常常产生被修饰了的氨 基酸(如β 内酰胺等).每株产生菌往往都能同时产生(合成) 基酸(如β—内酰胺等).每株产生菌往往都能同时产生(合成)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 肽抗生素. 天然来源的肽类抗生素还含有未见于一般蛋白质的新氨基酸.如D 氨基酸,β 天然来源的肽类抗生素还含有未见于一般蛋白质的新氨基酸.如D—氨基酸,β—氨 基酸,新型氨基酸和鸟氨酸等. 在化学结构上,仅一小部分肽抗生素呈线状的.其余大多是环状化合物(环肽),具 在化学结构上,仅一小部分肽抗生素呈线状的.其余大多是环状化合物(环肽),具 有抗G 有抗G+,G-和肿瘤作用.
10
糖肽类抗生素呈杀菌作用,但抗菌谱较窄,仅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链球菌等G+细菌和梭菌一类厌氧菌有效,重点用于MRSA 感染,一般为三线用药. 这类抗生素口服不吸收,静脉点滴用于由MRSA引起的败血症, 但也可口服用于骨髓移植前的消化道杀菌,MRSA引起的肠炎 和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引起的伪膜性大肠炎. 糖肽类抗生素可发生红颈综合征,肾和第8对脑神经障碍,过 敏样症状等副作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糖肽类抗生素均为发酵产品,主要有万古霉 素(vancomycin),去甲万古霉素(N-demethylvancomycin),替考 拉宁(teicoplanin)和拉莫拉宁(ramoplanin).
5
第二节 环肽类抗生素
通用名 杆菌肽 (Bacitracin) 产生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抗菌谱 作用机制 给药途径 副作用 发现年 1945 G(+)细菌, G(+)细菌, 与焦磷酰脂结 含片,外用 G(G(-)球菌, 合,抑制脱磷 软膏或散剂 钩端螺旋体 酸反应 G(+)和G(G(+)和G(-) 表面活性剂作 复方外用软 细菌 用,破坏细胞 膏 膜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