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检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含五套题)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6分)
1.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它所处的地形是( )。
A.平原B.高原C.盆地D.丘陵
2.喜马拉雅山是( )形成的。
A.两个板块受拉张B.火山爆发
A.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
B.我们应该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C.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
五,1.(1)B (2)①较少较多②A植物水土植物③示例:滥砍滥伐④B⑤空气⑥示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卷面分: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
4.冰岛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________(填“火山喷发"或“地震”)现象,曾形.成一条长达500米的裂缝,并产生了壮观的熔岩喷涌。
5.地球内部最厚的圈层是________,最薄的是_________。如果把鸡蛋比作地球的模型,那么蛋白相当于________。
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________地形为主。
10.( )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A.堆放石头B.砍伐森林C.植树造林D.多开发耕地
11.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教学质量验收测试卷(组卷二)

学校 班级 姓名 ………………………………装……………………………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质量检测试卷(一) 2.流水对土地的( )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
3.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是( )的,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 )的。
二、判断题(20分)1.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就形成了戈壁。
( )2.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 )3.水的作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 )4.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但不会断裂或错动。
( )5.我们一般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 )6.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 )7.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垂直方向。
( )8.我国的地形复杂,由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
( )9.我国地势西低东高,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 )10.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丘陵。
( ) 三、选择题( 30分)1.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2.大河大江的下游和入海口处,往往形成( )。
A 、丘陵 B 、盆地 C 、平原3.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 )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 、地震B 、岩石的风化C 、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4.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其中大理岩属于( )。
A 、岩浆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5.在“雨水如何影响土地”的模拟实验中,( )最容易被雨水冲走。
A、小石子B、细沙C、泥土6.钱塘江岸边的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要光滑,这是由于()对岩石的作用引起的。
A、流水B、风力C、气温7.在沙漠地区出现的“石蘑菇”,它的形成主要是( )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基础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下列哪一项的形成与水流的作用无关()。
A.黄土高原的沟壑B.入海口三角洲C.土壤沙化2.下列地形与其主要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长白山天池—水的作用B.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火山喷发C.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D.长江三角洲—地震3.老师在多次地震演练中都教育我们, 地震时, 应及时()。
A.躲入房间B.离开建筑物, 到空旷的外面去C.在原地大声呼救D.从窗户跳出去4.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A.东部多高山, 西部多平原B.复杂多样, 山地面积广大C.以平原为主5.下列属于变质岩的是()。
A.玄武岩B.页岩C.板岩D.浮石二.填空题(共5题, 共18分)1.()运动是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的原因。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组成地壳的岩石主要分()、()、()三种类型。
(填岩层、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3.地壳在不断地运动, 地壳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 有时会通过()和()让我们感受到。
4.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核三个圈层。
5.风是由()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风蚀地貌主要有()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洞等。
三.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石头很坚硬, 大风无法改变它的形状。
()2.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
()3.玄武岩是沉积岩。
()4.火山喷发对人类没有任何好处。
()5.各种力量在塑造和改变地貌的过程中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四.连线题(共1题, 共20分)1.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主要成因连线。
五.简答题(共5题, 共25分)1.当地震发生时, 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吗?2.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4.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5.如果发生地震,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B4.B5.C二.填空题1.地壳2.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地震;火山喷发4.地幔5.空气流动;雅丹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答: 当地震发生时, 应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如来不及, 就应躲在桌下、床下等有遮盖物的地方, 或者躲进像卫生间这样课件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带答案(能力提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黄土高原地表有沟壑,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工挖掘B.流水侵蚀C.阳光照射2.地震对地表形状的改变是()。
A.短时剧烈的B.长期缓慢的C.无法确定3.在地形图上, 蓝色通常表示()。
A.海洋B.陆地C.盆地4.下列()组岩石是岩浆岩。
A.大理岩、板岩B.砾岩、砂岩、页岩C.玄武岩、浮石、花岗岩5.下列关于火山喷发的说法, 错误的是()。
A.火山喷发是由于岩层断裂引起的B.火山喷发可能形成美丽的风是C.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二.填空题(共5题, 共20分)1.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
()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是由泥、砂、岩石碎屑在水中沉积形成的;()是由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
2.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 使土地受到(), 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3.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 大地震会使()、(), 严重危及人的()。
4.地震不能避免但是可以检测, 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创制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
5.在坡度()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容易被侵蚀。
三.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岩浆在高温高压下, 会在地壳薄弱地带喷涌而出, 形成火山喷发。
()2.生物和人类的活动不会对地球表面造成影响。
()3.地震的发生地表形态没有任何变化。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改变。
()5.砾岩是岩浆岩。
()四.连线题(共1题, 共8分)1.牵线搭桥, 我厉害。
五.简答题(共5题, 共25分)1.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它们分别是什么?2.地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3.科学家探索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
4.简述沙漠和戈壁滩的形成。
5.在一些高山峻岭中的河流, 它们的河道往往很深。
它们的河道一开始就那么深吗?它们是怎样形成深深的河道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A4.C5.A二.填空题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侵蚀3.房屋倒塌;道路毁坏;生命安全4.候风地动仪;检测地震方位的仪器5.大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在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 番茄酱模拟的是()。
A.地壳B.岩浆C.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2.如图所示, 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疤痕”, 那么它形成于强烈的()A.火山喷发B.陨石撞击C.地震3.黄土高原地表有沟壑,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工挖掘B.流水侵蚀C.阳光照射4.在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模拟实验中, 用水壶向两个小山丘喷水, 模拟的是()。
A.降雨B.河流C.植被5.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A.山地B.高原C.峡谷D.平原二.填空题(共5题, 共28分)1.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 大地震会使()、(), 严重危及人的()。
2.地球的结构可分成三部分, 由外到内依次是()、()和()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3.我国的西部多(), 东部多(), 地势()。
4.黄河入海口的沙州, 主要是由于河水的()作用形成的。
(填侵蚀、沉积)5.地震主要发生在(),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比较(), 在软弱的岩石中传播比较()。
三.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地震的发生地表形态没有任何变化。
()2.地球上大部分是陆地, 海洋面积较小。
()3.生物和人类的活动不会对地球表面造成影响。
()4.石头很坚硬, 大风无法改变它的形状。
()5.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
()四.连线题(共1题, 共10分)1.连线题。
长白山天池地震(岩层受到挤压)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火山喷发形成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风的作用敦煌的雅丹地貌水(降雨)的作用弯曲的岩层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度减慢, 泥沙沉积)五.简答题(共5题, 共25分)1.沙漠的形成原因?2.在一些高山峻岭中的河流, 它们的河道往往很深。
它们的河道一开始就那么深吗?它们是怎样形成深深的河道的?3.地震是怎样形成的?4.地球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主要受到什么影响?5.地震发生时, 要怎么办?如何进行就地避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A5.D二.填空题1.房屋倒塌;道路毁坏;生命安全2.地壳;地幔;地核;地壳3.高山;平原;西高东低4.沉积5.地壳内;快;慢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自然原因: 气候干燥、岩石风化成碎屑物外, 还有干枯的河流带下的大量泥沙、石子, 在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的情况下, 一旦狂风刮起, 地面上的泥沙将大量卷扬飞起, 这些沙尘在风力减弱, 或遇到障碍时, 便大片堆积在干燥地区或地形比较低下的盆地内成为沙漠。
2022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A.山地B.高原C.峡谷D.平原3.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是()。
A.跑到空旷的场地B.搬走电器C.跳楼逃生4.小明制作了四个土地模型,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如果选择模型1和模型2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
A.土地被侵蚀程度与降水量没有关系B.坡度越大,土地受侵蚀越严重C.植物越丰富,土地受侵蚀越轻5.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
A.火山B.沙漠C.戈壁滩二.填空题(共5题,共16分)1.长白山天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我国幅员辽阔,有各种各样的地形。
陕西关中地区的主要地形是()。
3.火山喷发时产生的()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4.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有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等。
5.()、()、()都是沉积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地球表面的地形一直没有变化过。
()2.砍伐森林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3.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4.地表有无植物覆盖不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5.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1.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
(连线)五.简答题(共1题,共5分)1.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六.综合题(共3题,共28分)1.把泥土按30°的角度在两侧堆好(如图),在低洼处安上接水桶,在A坡种上草皮,B坡裸露不种任何植被,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相同的速度分别在两个坡面洒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水流运动的速度引入水沟的水量汇入水沟的泥沙量A()水量少泥沙量少B()水量大泥沙量大(1)根据实验观测,请完成表格内容A:__________B:____________。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完整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B.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C.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2.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
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如果在一楼,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应该走楼梯逃生,不应该坐电梯D.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3.地震发生时,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立即切断电源B.在楼上时可以跳楼C.在结实的家具下躲避4.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有关。
A.风B.火山C.雨5.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A.玄武岩B.砾岩C.砂岩二.填空题(共5题,共24分)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厚度最厚的是()。
2.从中国地形图可知,东部地区地势较(),多();西部地区地势较(),多()。
3.组成岩石圈的()在不停的运动。
4.火山喷发时产生的()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5.我国地形的整体特点呈现:()高()低,西部多()东部多(),呈()级阶梯状分布。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有无植物覆盖与土地被侵蚀程度无关。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改变。
()3.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都是受水的作用形成的。
()4.地球表面千姿百态,有高原、山地、平原、海洋、峡谷等地形地貌。
()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1.将地形与其特点连接起来。
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1)请你说一说土壤是如何被雨水侵蚀的。
(2)可能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3.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至少3条以上)4.你知道有哪些地表形态吗?请写出5种。
5.植物对雨水的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A5.A二.填空题1.地核2.低;平原;高;山地3.地球外壳4.火山灰5.西;东;高原;平原;三(3)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地球内部,从外到内,越到深处,温度()。
A.越高B.越低C.没变化2.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
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如果在一楼,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应该走楼梯逃生,不应该坐电梯D.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3.黄河流经植物稀少的黄土高原,而长江中游植物良好。
它们入海口携带泥沙的情况是()。
A.黄河多于长江B.长江多于黄河C.两者同样多4.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B.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水的作用有关C.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5.在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用水壶向两个小山丘喷水,模拟的是()。
A.降雨B.河流C.植被二.填空题(共5题,共14分)1.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的。
(填“缓慢”或“剧烈”)2.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3.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填“迅速的”或“缓慢的”)。
4.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由()形成。
5.地球的结构由内到外包括()、地幔和()三部分。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砾岩、砂岩、页岩和板岩都属于沉积岩。
()2.火山喷发只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没有任何好的作用。
()3.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
()4.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因为河水流速快,河水带着泥沙不断冲刷形成。
()5.由于地壳的运动,相互挤压会使岩层发生弯曲。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1.我会连。
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3.地球上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矿产?4.假如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5.地震怎样产生的?以及它的危害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A4.B5.A二.填空题1.剧烈2.张衡3.缓慢的4.火山口湖;火山喷发5.地核;地壳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地球内部是不断地运动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埠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检测
姓名等级
1.地壳越到深处,越高,越大,那里的像烧熔的玻璃钢似的通过岩石的或向上运动。
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
2.火山按照活跃程度,可以为分为、、。
3.地下的岩层在作用下会发生。
当受到的压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这就是。
4.岩石由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的矿物叫做。
5.根据矿产埋藏的深浅,矿产的开采可以分为和。
6.煤、石油、天然气属于,铁矿石、铜矿石等属于,石英、石膏等属于。
7.为了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
8.化石是保存在中的古生物的或。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及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9.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或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