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何首乌研究综述
何首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A s atP l ou u io m i asro aioa C i s ein .R cnl, h hr ao g e bt c:o gn m m l r t f r tnl h eem dc e eet tep a cl yr r y t u s o td i n l f i y m o —
Ke ok :o g nm m l ou pam cl i l co ; eer rg s yw rsP l ou ut rm; hr ao g a at n r a hpor s y l f i oc i s c e
何 首乌 ( o gnm muiou hn . 为蓼科 ( o gnca ) 属 ( o gnm L ) 年生 草本 植物 。 P l ou l rmT ub ) y t l f Pl oaee 蓼 y P l ou 多 y 为常见 的杂草 , 很多种类 可供药 用 IJ 2。何首 乌 的 主要 药 用 部分 是块 根 , 即中药何 首 乌 , 常用 中药 。以 为 生首乌 和制首 乌二种形 式人药 。生首乌 味苦 、 、 涩 性平 , 有 润肠 、 毒 、 具 解 截疟 之功 效 。生 首乌 经炮 制 后 即
T eAda csi hr clgcl f csi o gn m l ou h vn e P amaooia et nP l o u mut rm n E y i l f
T NK ii L OH i i Clg A a. , I a— n oeef 1 A a r ( l o Si c ,G  ̄ o n e i , u ag50 2 , hn ) c ne u huU i rt G i n 50 5 C i e s v sy y a
山地 农 业 生 物 学 报
2 1 : 2 7 ,21 9( ) 7 — 5 00
何首乌现代研究进展

何首乌现代研究进展提要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何首乌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河首乌药理临床应用何首乌又称首乌、赤首乌, 为萝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何首乌性微温、气心、’肾经, 有解毒、消疮疥、润肠通便等功能, 用于凛厉、疮疥、疹痒、肠燥便秘, 高皿脂等症。
何首乌的成分主要有卵磷脂、轻基葱醒类化合物(主要为大黄索、黄酚、大黄酸等葡萄糖俄: 均为二苯代乙烯化合物)锰、铜等, 近年来对何首乌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兹分述如下:1抗衰老作用自古以来, 何首乌被视为补肾益精, 延年益寿的重要中药, 受医家的重视, 根据现代研究, 何首乌的抗衰老药理作用表现如下:1 . 1 增强老年大鼠D N A 损伤的修复能力同一物种内, D N A 修复能力与体的年龄呈负相关。
测定大鼠外周淋巴细胞D N A 的复制后合成指数(Pos tR e p liC a t io n D N A , S y n t h e s : 5 p R D s ) , 以估量大鼠D N A 损伤后的复制后修复能力L1J 。
钱汝红等报道川, 对照组24 月龄老年大鼠和5 月龄青年大鼠(喂一般同料), 用药组老年大鼠加喂乙醇提取首乌浸膏高剂量组每日喂3 .2 9 /k g , 中剂量组每日喂0. 89 厂k g 和低剂量组每日喂。
2 g k g。
首乌水浸膏组的喂药量为2 9 厂k g.给药4 个月后, 在两种剂量( 18 o e r g / m m Z 和7 2 Oe r g / m m , ) 〔丁V 损伤下. 对照组老年大鼠外周淋巴细胞的P R D S 值分别为。
.51 士0.0 7 和0.1 7 士0.03 : 青年大鼠P R D S 值分别为。
. 补士0. 0 6 和。
.39 士。
.04 , (尸< 。
.05 ) ; 乙醇浸膏中剂量为0. 75 士0.06 和。
.34 士。
.05 , 达到或接近对照组青年大鼠的水平。
何首乌的药理毒理研究综述

何首乌的化学成分,是其影响功效和安全性的物质基础,而化学成分的变化又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产地、季节、饮片规格、炮南产何首乌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含量高[33];广西产圆茎制何首乌比方茎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含量高[34];秋季产制何首乌10月份中蒽醌类衍生物含量比春季产4月份含量高[35]。炮制工艺直接影响何首乌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从而影响功效和毒性。
3.4致突变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研究结果均为阴性,证实何首乌无致突变作用[30]。另有人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染色体畸变实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微核实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等5种测试系统,认为何首乌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实验均表现出抗诱变活性[31]。
4、何首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前人们对何首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仅是局限在对二苯乙烯苷的研究。孙江浩等[32]从何首乌中提取纯度达90%以上的二苯乙烯苷单体,研究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10、20mgkg二苯乙烯苷后的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相t12为3.670.19、3.020.36min,消除相t12为54.6114.40、63.2821.17min,说明二苯乙烯苷在体内的分布及消除速率很快;体内分布广泛,以心脏、肝脏中含量最高。
通过调研大量的文献资料,不难看出,何首乌的研究已取得许多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阐明和研究,尤其是近年来临床上不断有肝损伤的报道,使得对何首乌的研究更有意义。如何从选取道地药材到规范炮制、从运用现代技术分离单一组分到对单一组分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从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到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揭示,如何发挥多学科的协同优势系统全面地研究何首乌,必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也因此才能揭示何首乌的神秘补益作用,避免肝损伤,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何首乌有效成分、毒性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精)

何首乌有效成分、毒性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方红玫1,朱延焱2何首乌为蓼科植物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1],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何首乌具有调节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益智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脂、脱发以及久病体虚等症。
此外,在减肥、美容美发、食品保健等领域应用也颇为广泛。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出现了何首乌的毒性与不良反应的报道[2]。
为了准确认识何首乌的毒性,保证用药安全,本文从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及相关药理作用、毒性及相关毒性机制、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角度进行综述。
1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1.1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何首乌中含有大量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il-bene-2,3-O-β-D-glucoside,这类化合物又称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本品含此种成分不得少于1.0%[1]。
1975年Hata等[3]首次报道从中国首乌中分离得到了新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2,3,4′,5-四羟基二苯乙烯-2,3-O-β-D-葡萄糖苷(2,3,4,5′-tetrahydroxy-silbene-2,3-O-β-D-glucoside。
周立新等[4]从乙酸乙酯不溶部分分离得到了2,3,5,4′-四羟基反式二苯乙烯-2,3-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即何首乌丙素(2,3,5,4′-tetrahy-droxysilbene-2,3-O-β-D-glucopyranoside。
张志国等[5]分离得到化合物为2,3,5,4′-四羟基反式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是保肝的一种有效成分,这种成分中所含的二苯烯成分对过氧化脂质和单胺氧化酶(MAO 含量上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等有显著对抗作用,还能使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下降。
何首乌的研究进展

关于何首乌的综述陈宇(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目地了解何首乌的化学成分,理药研究进展与不良反应的一些进展。
方法查阅资料。
结果何首乌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和磷脂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
它在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炎、改善心血管、对血糖和血脂的调节、抗肿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临床发现服用何首乌可致肝损伤。
因此对何首乌近年来的研究作一综述。
结论:何首乌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用于传统的治疗白发,脱发,现今还应用于内科的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萎缩性胃炎等;外科应用于荨麻症、黄褐斑等。
有的人还把何首乌当保健延年的补品,长期应用。
但是临床出现的这些何首乌导致肝脏中毒的报道,因此对从新评价他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对肝脏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这方面的研究有待遇我们进一步研究。
如能够合理利用何首乌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何首乌成分药理作用肝损伤综述前言:中药别名首乌、赤首乌。
为寥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苦味、甘、涩而性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血枯、须发早白,筋骨不健等症。
临床处方应用有制首乌、生首乌两种。
制首乌用量10~30g,煎服。
生首乌为何首乌干燥块茎的生品,用量6~12g,煎服[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何首乌由于所含多种成分使其在应用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临床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以下是今年来何首乌在化学成分,药理及出现的对肝脏的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的综述。
1化学成分的研究何首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蒽醌类、而苯乙烯类和磷脂类化合物。
1.1蒽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具有调血脂、抗菌、抗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何首乌所含蒽醌类化合物以大黄素、大黄酚为主,其次为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及大黄苷。
1.2二苯乙烯苷二苯乙烯苷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功能、防治动脉硬化及保肝等作用。
何首乌中的重要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是2,3,5,4,—四烃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简称而二苯乙烯苷,药典2000年版何首乌项下即以而苯乙烯苷作为定量指标规定药用首乌中而苯乙烯苷含量不低于百分之一[2]。
何首乌研究进展

内容提要:关键词:中药【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何首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查阅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何首乌的成分、药理、临床及不良反应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发现近年对何首乌的研究比较深入,从何首乌的乙酸乙酯不溶部分及制何首乌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各发现了两种新化合物单体。
在药理学方面,何首乌不但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降血脂、心血管保护等作用,还有神经元保护、抗皮肤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临床除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还可用于治疗老年体衰、动脉硬化、血管性痴呆、脱发及皮肤瘙痒等症。
何首乌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损害。
可见,何首乌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有着很大的开发价值,尤其是在降血脂和抗衰老方面,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在对何首乌进行研发的过程中,应对其不良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何首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LUO Rui-zhi,ZHAO Li-bin,GAO Wen-yuan.Tasly Group,Tianjin30040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s to review the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The documents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on P.multiflo-rum inrecent10years were consulted and summarized.In phytochemical study,two new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insoluble fraction of the roots of P.multiflorum,and another two new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n-BuOH extract.In pharmacological study,P.multiflorum was found to have effects of protecting nerve cell,resisting skin lipid peroxidation.In clinic,it was normally applied to treat hyperlipemia,aging,athrosclerosis,vascular dementia,losing hair,and skin pruritus etc.However,liver damage is 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of P.multiflorum.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ommon use,P.multiflorum need to be further developed,and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its adverse reaction.【Key words】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chemical compounds;pharmacological effect;clinical application何首乌始载于《开宝本草》,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性微温,味苦、甘、涩。
泰山何首乌及泰山黄精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23 _2追肥灌溉 一般 从第三 次中耕 除草 时结合进行追 . 肥, 可重 施腐熟肥料 、 磷钾肥 , 促进根部膨大 。 追肥分
为提苗肥 、 壮杆肥、 促根肥 。 在缓苗期和攀缘开始时, 如 果土壤干 旱, 要及时浇水。
之上。” 为萝摩科鹅绒 藤属 的戟叶牛皮消 cnnhm yacu b ne D ne u gi ee 的块根 ,多年生缠绕 性草本 植物 ,高达
壤肥沃湿涧的林下。土壤 以排灌方便 , 土层深厚, 疏松 肥沃、 富含腐殖质 的沙质壤士为佳 。 种于容易萌发 , 1 在 5 3 ℃温度下均萌发 良好 。生长最适气温 2~ 0 ,  ̄0 5 3  ̄ 霜 C 蝽、 黄蚜等 。防治泰 山何首乌红脊长蝽 , 可用吡虫啉 3 0 g m2阿维菌 素 1. / ̄、 / 、 h 1 5g l 联苯菊 酯 4 /T 、 2 h2 5g l 保得 tl h2 乳油 6/ , 公顷喷液量 60 g g mz h 每 0 。防治黄蚜, k 可用辟 蚜雾 10 / n、 5 h 吡虫啉 3 / Y、 gr 0g I 啶虫脒 1 gu 对捕 hl 1 /n, l 食性天敌如瓢虫和草蛉无害 ,每公顷喷液量 为 6 0g 0k 。 在 自然 生态系统 中人 工助迁 天敌 ,利用捕食性天敌控 制蚜虫危害; 也可以人工摘除蚜虫。 在蚜虫发生量较少 的时期 ,人工摘除蚜 虫是 防治泰 山何首乌蚜虫的有效
深裂 , 绿色 , 黄 副花 冠 5裂 片, 针状 而展 开 。雄 蕊 5 披
24科学病虫害防治 . 2 . 1病 害防治 泰 山何 首乌 的病 害有根腐病和 雨季 的 4
褐斑病【 3 ] 。防治根腐病 可以用 5 %多菌灵 10 0 00倍液喷 洒防治。防治褐斑病 ,发病 后立刻 剪掉病叶,再喷洒
何首乌炮制研究进展

何首乌炮制研究进展标签:何首乌;炮制;综述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具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等功效,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等功效[1]。
目前临床多采用制何首乌入药。
笔者现从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其综述如下。
1 炮制历史沿革何首乌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20多种炮制方法[2],其炮制历史沿革见表1。
现今常用的仅有净制、切制和加辅料黑豆蒸制,其他炮制方法多未沿用。
2 炮制工艺研究2.1 传统工艺2.1.1 切制赵氏等[3]以吸水率为指标,采用旋转响应表面试验设计对何首乌饮片润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饮片润制过程中吸水率达51%时达到润涨要求,适宜的室温润制工艺为何首乌∶润制用水量=1∶1,润制时间12 h,适宜的加热润制工艺为何首乌∶润制用水量=1∶1,润制温度71 ℃,润制时间131 min。
2.1.2 炮制方法范氏等[4]对炖制和蒸制2种方法炮制的何首乌进行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炖制法炮制的何首乌中游离大黄素及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均高于蒸制法,经TLC检测,采用蒸制法炮制的何首乌中各种成分基本随水蒸气流失。
李氏等[5]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淀粉粒在何首乌炮制过程中的变化,并比较何首乌各炮制品中的蒽醌类成分、总糖、卵磷脂、二苯乙烯苷、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以反复蒸晒7次含量最高,随后各成分的含量有所下降,确定何首乌作为补益药应用时,采用七蒸七晒炮制品较好。
2.1.3 炮制时间任氏等[6]将何首乌分别采用黑豆汁拌蒸0、2、4、6、8、10 h和传统工艺(九蒸九晒)炮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炮制饮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含量顺序为传统工艺炮制品>生品>黑豆汁拌蒸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何首乌研究综述摘要泰山何首乌为泰山四大名药之一,现就白首乌近年来的营养成分、药理药效、栽培技术及繁育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其药用资源提供依据。
Abstract Taishan Polygonum multiflorum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medicine.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teachnology of Radix Cynanchi bungei were reviewed in recent years,and put forward the next research focus,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medicinal resource.Key words Taishan Polygonum multiflorum;distinguish;nutritional ingredient;cultivation techniques;breeding technology泰山何首乌(Radix Cynanchum bungei Decne),又名泰山白首乌、白首乌、和尚乌(山东)、白何首乌。
泰山何首乌具有抗衰老的功效,最早记载于唐元和七年(即公元813年)李翱所著的《何首乌录》,盛行于宋、明并沿用至今[1]。
泰山何首乌与泰山参、黄精、紫草并列为“泰山四大名药”,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延寿命等功效[2]。
泰山白首乌无毒、无不良反应,营养丰富,滋补而不滞腻,既是一种宝贵的药物资源,又是一种极好的功能食品资源。
《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年版)中收载了白首乌[3]。
白首乌分布于辽宁、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等省区,主产于泰安地区,野生资源较丰富,其块根为泰山四大名药之一,称之为泰山何首乌,在当地有着较悠久的使用历史,目前已列入泰安地区重点科技开发项目,并已开始小规模栽培试验。
随着其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逐步被人们所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的品质,对白首乌的营养成分、病理作用、栽培技术等予以综述,以期促进泰山何首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 泰山何首乌鉴别历代本草对何首乌的记载一直有赤、白之说[4]。
《开宝本草》收载何首乌“根大如拳,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
经考证,白首乌主要来源为萝科植物戟叶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耳叶皮消(C. auriculatum Roy leex Wight)和隔山消[C. wilfordii(Maxim.)Hemsl]的块根[5]。
苟占平等认为戟叶牛皮消为白首乌的正品[1],《中国药典》1977年版将萝藦科白首乌‘收载于“白首乌”项下[6]。
市场上很多标为“泰山白首乌”的产品并不是真正的泰山白首乌,而是耳叶牛皮消。
冯文[7]、张晓霞等[8]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对泰山白首乌与其混淆品耳叶牛皮消进行鉴别,结论是两者在横切面显微特征与薄层色谱上均有较大差异,可作为二者定性鉴别的方法;泰山白首乌无乳汁管,耳叶牛皮消有乳汁管。
原植物形态鉴定是对中药鉴定的基础,也是中药生产、资源开发及新药研究工作的基础,原植物形态的专属特征是叶戟形或三角状窄卵形,光端渐尖,基部心形;花冠白色或黄绿色。
显微特征表现为石细胞数个排列成环,无乳汁管,有众多的淀粉粒,草酸钙簇晶多单个散在[8]。
泰山白首乌横切面的显微特征为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其下为石细胞5~7列排列成环,形成层明显成环,射线宽广,木质部导管呈4~5个或7~8个径向排列,少数为单个或2个排列,导管直径15~90 μm;无乳汁管[7]。
张宁[9]对泰山白首乌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得到了该种的ITS序列,并已经提交给GenBank获得登录号GU198970(野生种)、GU479037(基地栽培种),方法简便、准确、可行。
2 营养成分研究白首乌是我国传统名药和保健食品,营养丰富。
块根中淀粉含量最多,直链淀粉的含量较低,仅为14.9%,与薯类淀粉相似[10],而张平等[11]报道白首乌块根中直链淀粉的含量高达28.98%。
泰山何首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Ca、Fe和Mg含量最高,Zn、Mn、Cn、Sr、Co、Mo、Ni含量较低[12]。
鲁敬荣等[13]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泰山白首乌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其含量大小呈以下规律:Mn>Ca>Fe>Mg>Zn>Cu>Cr>Pb,微量元素的总溶出率为38%~62%。
维生素中以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14]。
杨志孝等[15]研究认为,镁的含量最高(865.1 mg/kg),其次是铁、铜、锌、锰等。
白首乌中还含有一种活性多糖,许益民等[16]报道从白首乌根的水提液中可分离得到3种杂多糖,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6种单糖组成。
粗多糖为4.7%~9.0%,总糖含量为16.17%~22.58%。
不同栽培年限的泰山白首乌总多糖含量存在差异,以两年生多糖含量较高,两年生、三年生及3年以上白首乌药材多糖含量分别为11.17%、9.66%、9.56%[17]。
氨基酸总量与西洋参相近,其中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最多[11],精氨酸含量高达2.23%[14]。
γ-氨基丁酸在泰山白首乌中是一种有效的镇静安神成分,也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成分,泰山白首乌药材中γ-氨基丁酸含量为0.202%[18]。
此外,白首乌富含磷脂类成分,含量在0.076%以上,主要为卵磷脂、肌醇磷脂、乙醇胺磷脂及磷脂酸等,磷脂分子中脂肪酸以亚油酸含量最高[19-21]。
张建烽等[22]从泰山白首乌的块根中分离到了琥珀酸、壬二酸、wilforibiose、蔗糖、十六烷酸甘油酯、β-香树脂醇乙酸酯、白首乌二苯酮、奎乙酰苯、β-谷甾醇苷和胡萝卜苷等成分[22];另外,白首乌中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2.8%左右[23]。
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C21甾苷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含量随生长年限呈升高趋势[24]。
Wang等[25]则分离得到了白首乌新苷(cynanauricu losides)I、II,张如松等[23]分离得到白首乌新苷(cynanauricu losides)A、B。
Jun等对戟叶牛皮消的块根进行了系统分离,得到牛皮消苷(bungeiside)A、B、C、D,4-羟基苯乙酮、2,4-二羟基苯乙酮、布卢门醇(blumenol)A、左旋春日菊醇(leucan-themitol)、7-O-葡萄糖甘草苷元和胡萝卜苷[26-27]。
5.4 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运用组培技术能快速繁殖出大量优质壮苗。
陈秀蕙等[49]进行了白首乌茎段的离体培养,发现白首乌茎段在改良的MS+0.5g/L IBA培养基上能继代繁殖,繁殖周期为25 d,每周期的繁殖倍数在3以上。
为了寻找适合何首乌愈伤组织诱导与生长的培养条件,赵云峰等[50]分析了取样时间、光照条件、培养基中2,4-D、6-BA和IBA的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黑暗条件下,在添加有1.5 mg/L 2,4-D、1 mg/L 6-BA和0.5 mg/L IBA的MS培养基上,夏季取样的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
余桂红等[51]研究了白首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发现愈伤组织的诱导以添加1.0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的出芽率最高,达70.59%;茎尖和茎段的出芽率以MS+2.0 mg/L ZT+0.01 mg/L NAA培养基上最高,为100%;生根培养基以MS+0.05 mg/L IBA 为最好[53]。
徐飞[52]分别以白首乌的叶片、茎段、种子和根为外植体,通过愈伤诱导途径和直接诱导丛生芽途径建立了再生体系,最佳诱导培养基为2,4-D 1.0 mg/L+6-BA 1.5 mg/L+NAA 1.0 mg/L;最佳分化培养基为KT 2.0 mg/L+NAA 0.1 mg/L,分化率高达74.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0.2 mg/L+NAA 0.5 mg/L。
其中,NAA是影响根的形态分化的关键因子,生根率高达89.5%。
诱导芽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1.0 mg/L+NAA 0.1 mg/L,诱导率最高为100.0%;MS+KT 1.5 mg/L+NAA 0.05 mg/L是芽苗继代的最佳培养基,增殖系数最高,达到5.6。
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受市场需求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野生泰山白首乌资源已经在逐渐减少,而临床和市场对泰山白首乌的需求量非常旺盛。
虽然已经取得家种成功,但是依然存在栽培周期长、产量较低的问题。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对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高产优质栽培、遗传基础等方面的研究。
6 参考文献[1] 苟占平,杨永建,边应孝,等.中药“白首乌”本草学考证[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9,25(1):15-16.[2] 李军,徐国钧,徐珞珊,等.中药白首乌类的研究[J].中草药,1995,26(1):33-35.[3] 吴群,徐凌川.《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年版)中有关白首乌内容的商榷[J].山东中医杂志,2004(3):175-176.[4] 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62.[5] 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九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133-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781.[7] 冯文.泰山白首乌与其混淆品耳叶牛皮消的鉴别[J].中国药事,2013,27(6):642-644.[8] 张晓霞,段瑞,苏雪慧,等.泰山白首乌的生药学鉴定[J].中医中药,2012,10(25):271-272.[9] 张宁.泰山白首乌规范化种植与品质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10] 宋俊梅,丁霄霖.白首乌淀粉的研究[J].江苏食品与发酵,1998(1):15-17.[11] 张平,王治林,蒋建明,等.白首乌的营养保健功效及其开发前景[J]. 江苏农业科学,1992(5):51-52.[12] 王春梅,丛琳.泰山何首乌的鉴别及微量元素的测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22-223.[13] 鲁敬荣,吴仁涛,李震,等.泰山白首乌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4):485-488.[14] 边振考,王翠珍,魏丕纪,等.赤白首乌的成分分析及药用探讨[J].时珍国药研究,1997,8(1):27.[15] 杨志孝,李同德,王建国.泰山两种何首乌微量元素测定[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1,12(1):32-33.[16] 许益民,任仁安,耳叶牛皮消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16(3):163-166.[17] 徐凌川.人工栽培泰山白首乌药材总多糖含量测定[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3):193-195.[18] 赵健,李凤华,杨丽,等.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泰山白首乌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相关药效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5):2029-2035.[19] 李冲,苟占平,杨永健,等.鹅绒藤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6):353.[20] 龚树生,闫汝南,党毅,等.白首乌总磷脂及漏芦蜕皮甾酮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药杂志,1983,2(4):193.[21] 许益民,任仁安.赤白首乌中磷脂成分的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1990,10(2):105.[22] 张建烽,李友宾,钱士辉,等.白首乌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14-816.[23] 张如松,叶益萍,沈月毛.白首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2000,35(6):431-437.[24] 张锋.白首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以及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6.[25] WANG YQ,YAN XZ,GONG SS,et al.2 new C21 steroidalglycosides from cynanchum aurichulatum[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2,13(6):543-546.[26] 徐凌川,张华,王建平,等.泰山白首乌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药材,2004,27(2):97-99.[27] 杨华,张燕堂,尹波,等.白首乌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87.[28] 宋俊梅,丁霄霖.白首乌中C21甾苷及C21甾苷元清除羟基自由基的功能[J].无锡工业大学学报,1998,17(2):43-46.[29] 顾立刚,龚树生,陶君娣,等.白首乌C21甾体酯甙对免疫受抑小鼠的调整作用[J].中药通报,1986,11(1):50.[30] 宋俊梅,丁霄霖.白首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17(2):1-4.[31] 张如松,叶益萍,刘雪莉.白首乌甾体总苷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中草药,2000,31(8):599.[32] 张晓榕,陈文为.白首乌总甾体酯甙对心脏和肝脏氧代谢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87(5):23-25.[33] 宋俊梅,王元秀,丁霄霖.白首乌C_(21)甾甙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12):22-25.[34] 赵瑾,王少军,韩进红.白首乌总甙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0,6(2):126.[35] 董筱玉,何原惠,于静云.白首乌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肝损伤的防治作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4):42.[36] 徐凌川,梁传东,唐棣,等.泰山白首乌抗肿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2):323.[37] 费洪荣,王李梅,王凤泽.泰山白首乌醇提物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827-2830.[38] 庞亚京,徐晓婷,徐凌川,等.泰山白首乌甾体总苷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5):439-440.[39] 范令刚,高秀清.泰山白首乌的生态条件调查[J].特产研究,1997(3):51-52.[40] 周古凯,潘浩,李航涛,等.白首乌的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的研究[J].特产研究,1990(2):43-46.[41] 王华磊,李宗豫,赵致,等.不同栽培密度对何首乌块根及其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2):52-54.[42] 徐凌川,张荣君,张华,等.泰山白首乌规范化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0):769-770.[43] 张荣君,徐凌川,郭素,等.泰山白首乌规范化种植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6):3-6.[44] 徐星航.泰山白首乌GAP基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4):211-212.[45] 李玉石,张鲜明,姜贵平,等.泰山白首乌的播种育苗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02(1):35.([46] 杨东,杨立华.泰山白首乌的栽培技术[J].中草药,2006(2):287-288.[47] 李玉石,邵云华.泰山白首乌蔓扦插育苗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1994(2):7.[48] 李玉石,张鲜明,黄华娜,等.泰山白首乌塑料大棚弥雾蔓插育苗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57-58.[49] 陈秀蕙,符文英.白首乌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3(2):134-137.[50] 赵云峰,席长法.组培条件对何首乌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4,30(2):80-82.[51] 余桂红,马鸿翔,周淼平.白首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2):178-181.[52] 徐飞.白首乌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分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