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分讲义子与粘附分子

合集下载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CD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学标记分子,它们在免疫细胞的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CD分子与 黏附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免疫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过程,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参考文献2
黏附分子是一类能够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结合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细胞黏附、信号转导、 细胞生长和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分子不仅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CD分子的表达和功能, 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利用CD分子的特异性,可以开发出新型的治疗策略和药物。
黏附分子研究进展
黏附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黏附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种或多种糖蛋白,它们可以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 导过程。近年来,研究者们对黏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它们在细胞信号 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迁移等生物学行为。
相互调节
CD分子与黏附分子之间存在 相互调节的关系,它们可以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 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组织
结构的完整性。
相互转化
在某些情况下,CD分子与黏 附分子可以相互转化,即CD 分子可以转变为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也可以转变为CD分 子,这种相互转化关系在细 胞发育和组织再生过程中具 有重要意义。
的黏附和信号转导。
在免疫系统中,黏附分子参与炎症反应 在肿瘤转移过程中,黏附分子也发挥重
和白细胞迁移,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 要作用,它们能够促进肿瘤细胞与血管
功能。
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浸润,促进肿瘤转移。
04
CD分子与黏附分子的关系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
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谱系,不 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 的细胞表面功能分子(标志)。
细胞表面功能分子:受体、MHC分子、 粘附分子等
分布: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非造血细胞
结构
跨膜蛋白:胞膜外区,跨膜区,胞浆区
细胞膜
命名
过去 — 各实验室用自制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分 析和鉴定,同一抗原出现不同的名称。 如:OKT4,Leu-3
的单克隆抗体已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和预防移植 排斥反应···
• 白细胞粘附缺陷症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 LAD)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严重感染。LAD分为LAD-I和LAD-II,LAD-I 的发病机制是CD18基因缺陷导致白细胞LFA-1 (CD11a/CD18)表达异常;而LAD-II型的发病机 制是由于岩藻糖代谢障碍导致白细胞sLex 合成缺陷。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RBC,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DC
识别肽-MHC分子 识别抗原肽
激活或抑制杀伤作用 免疫黏附、调理作用
抗感染
协同刺激分子 T,B细胞,APC 组成第二活化信号
细胞黏附分子 广泛
细胞生长、分化、迁移 炎症,组织修复等
黏附分子
(adhesion molecule,AM)
一、概念 二、分类 三、黏附分子的功能
思考题:
➢何谓白细胞分化抗原、CD、黏附分子? ➢何谓整合素家族? ➢AM有什么功能?
VLA4 ---------- VCAM-1
淋巴细胞
内皮细胞
促使淋巴细胞归巢到外周淋巴结, 黏膜淋巴组织,炎症部位。
其他作用
参与凝血、创伤愈合 参与细胞的伸展与移动 参与肿瘤细胞转移等。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六章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六章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1982,国际协作组会议决定:
将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鉴定的同一分化 抗 原 进 行 统 一 命 名 , 称 为 CD (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群),按发现顺序缀 以 相应阿拉伯数字。
人CD的序号已从CD1命名至CD363。
一、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信号转导的CD分子
2. 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活化
1)参与Th细胞、B细胞活化
✓ 在Th-APC、Th-B细胞相互作用中,黏附分子对(如 CD28/B7、CD40/CD40L等)分别向T、B细胞提供 共刺激信号。
2)参与CD8+CTL活化和效应
✓ 在CTL杀伤靶细胞的过程中,LFA-1/ICAM-1、CD2 /LFA-3等黏附分子对,向CTL提供共刺激信号,参 与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第二节 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AM):
✓ 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
✓ 大部分黏附分子都属于CD分子。
一、黏附分子的类别及特征
1. 整合素家族 2. 选择素家族 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4. 黏蛋白样家族 5. 钙黏蛋白家族
✓ IgSF黏附分子参与诱导胸腺细胞分化成熟; ✓ gpⅡb/Ⅲa、VNRβ3等整合素分子参与凝血
及伤口修复过程; ✓ 钙黏蛋白(cadherin)家族对胚胎细胞发
育并形成组织和器官至关重要;
✓ 参与细胞迁移和细胞凋亡的调节。
(第二信号)。
三、参与免疫效应的CD分子
✓ 包括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IgFc段受体 和凋亡有关的CD分子等。
细胞凋亡相关的CD分子——
CD95(Fas)和CD178(Fas L)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汇编-7cd分子和黏附分子-wpz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汇编-7cd分子和黏附分子-wpz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RTK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se) 死亡结构域(DD)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模体(ITAM) 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模体(ITIM) Toll/IL-1受体结构域(TIR结构域) SEFIR-TILL结构域 其它
医学PPT
14
HLDA的功能
按其执行的功能,可分为: 受体
21
I.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gSF: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具有免疫球蛋白V区样或C区样结构域的分
子。
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功能多样
医学PPT
22
医学PPT
23
与T细胞增殖、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CD2 ➢ CD3 ➢ CD4 ➢ CD8 ➢ CD28-CD80(B7-1)/CD86(B7-2) ➢ CD152(CTLA-4)- CD80(B7-
仅细胞表面膜分子才会给予CD编号
HLDA9: CD1-CD363; (数字编号与基因之间不完全一一对应)
医学PPT
8
医学PPT
9
医学PPT
10
医学PPT
11
人CD分组
(1)T细胞: CD2、CD3、CD4、CD8,等 (2) B细胞:CD19,CD20,CD21,等 (3)髓样细胞(Myeloid cells):CD14,CD64,等 (4)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CD273,CD274,等 (5)黏附分子 (Adhesion structures):CD11a-CD11c,等 (6)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chemokine receptors) (7)干细胞或祖细胞(Stem/Progenitor cells):CD133,等 (8)基质细胞(stromal cell):CD292,等 (9)红细胞(erythroid cells):CD233-CD242 (10)血小板(Platelets):CD36,CD41,CD51,CD61,等 (11)NK细胞:CD16,CD56,等 (12)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CD105,CD106,等 (13)非谱系(Non-lineage molecules):CD30,CD32,CD46,等 (14)碳水化合物结构(Carbohydrate Structures):CD60a-CD60c,CD75,等

医学免疫学:CD分子和粘附分子

医学免疫学:CD分子和粘附分子
• CD56是NK的特异性标志。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11-
第二节 粘附分子
• 是一类介导细胞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 互接触和结合的膜表面糖蛋白。
• 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 • 与淋巴细胞的归巢和再循环有关的粘附 • 分子又称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如L-选择 • 素等),可同高内皮小静脉(HEVs)上 • 的相应配体结合。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24-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 参与细胞间粘附和跨膜信号传递,如
– CD3、CD4、CD28等。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5-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6-
• 二、常用的CD分子
• (一)T细胞表面的CD分子
• CD3, CD4和CD8,CD2,CD28和CTLA-4
E-选择素(内皮细胞选择素), P-选择素(血小板选择素)。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17-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18-
4 钙粘素家族:(cadherin)
• 一组需要钙离子参与,主要介导同型细胞间相 互粘附的分子, 如: – E-钙粘素(内皮钙粘素); – N-钙粘素(神经钙粘素); – P-钙粘素(胎盘钙粘素)。

《CD分子和粘附分子》课件

《CD分子和粘附分子》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
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结构和功 能关系,探索其在免疫应答、肿瘤发生 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同时,研究这些分 子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表达和调 控机制,以期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 策略。
VS
重点领域
单细胞分析、基因编辑技术、药物筛选与 设计、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等。
展望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未来发展
•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望更深入地揭示这些 分子的作用机制和调控网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理论 支持。在应用方面,基于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药物研发和临床 试验将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研究将更加 精准和个性化,有望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目录
• CD分子简介 • 粘附分子简介 • 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关系 • 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医学应用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CD分子简介
CD分子定义
CD分子即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一类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表达于白细胞表面 的标记物。它们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 用、信号转导和细胞功能的调节。
THANK YOU
这些过程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 的深入,CD分子与粘附分子 的相互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对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药 物研发已成为免疫治疗领域
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有一些药物通过调节 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相互作 用,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和
肿瘤。
04

医学免疫学:7.CD分子粘附分子

医学免疫学:7.CD分子粘附分子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 免疫应答需要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 包括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和通过分泌细胞因子
或其他生物活性分子介导。 ▪ 细胞膜分子是免疫细胞之间交换信息的基础。
如MHC与TCR、共刺激分子、细胞因子受体 等。
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 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 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膜表面分子。
CD18基因突变
▪ β2链(CD18)是重要的整合素β链之一
CD11a/CD18L来自A-1CD11b/CD18
CR3
CD11c/CD18
CR4
导致白细胞黏附障碍病,易发生胞外菌和真 菌感染。
二.选择素家族
共有L-选择素、P-选择素、E选择素三个成员。
其细胞膜外部分通常含有三 个结构域,即C型凝集素结构 域、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和 补体调控蛋白结构域
熟悉: 粘附分子的分类和功能
了解: 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临床应用
▪ 白细胞分化抗原并非指只表达在白细胞表面的 分子。
▪ 区分不同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亚群、免疫细 胞分化的不同阶段。
▪ 不同的实验室用单抗鉴定出了许多的膜分 子,如果同一个膜分子被不同的实验室发 现,可能获得许多名称。
▪ 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 膜分子交叉比较之后统一命名,统称为 C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抗原,后面 按 照 发 现 的 顺 序 给 予 序 号 , 如 CD3,CD4 等 。
▪ 已经编号至CD363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功能
▪ 受体 ▪ 协同刺激分子 ▪ 黏附分子
第二节 黏附分子
▪ 细 胞 黏 附 分 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结合的分子。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分类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整合素家族 选择素家族 钙黏蛋白家族
功能


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活化 参与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淋巴细胞归巢
T细胞
CD4 TCR LFA-1
MHC-ІІ 类分子
ICAM-1
APC
T细胞表面LFA-1与APC表面 ICAM-1结合,使两种细胞粘附。
TCR与抗原多肽MHC- ІІ类分 子结合的信号传递到LFA-1。
第三节 HLDA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阐明发病机制
如HIV的gp120可结合CD4分子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如AIDS患者的CD4/CD8比值下降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如抗CD3单抗可用于防治移植排斥反应
胞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间发生粘 附
参与细胞的识别、细胞的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
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是免疫应答、 炎症发生、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一系 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黏附分子与CD分子是根据不同角度的命名
黏附分子是以黏附功能来归类 CD分子是用单克隆抗体识别、归类而命名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免疫应答有赖于细胞间相互作用:
1. 直接接触; 2. 通过分泌CK或其他活性分子介导。

免疫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
胞表面功能分子
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
HLDA


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 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 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广泛分布,大都是跨膜的糖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