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修改

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钉形与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崇启通道工程(上海段)Ⅲ标项目经理部二00九年八月一十二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设计要求 (3)四、施工方法 (3)五、主要人员、设备配备 (11)六、工程实施计划 (12)七、质量保证措施 (12)八、质量检验、工期保证措施 (14)九、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6)十、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8)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Ⅲ标钉形与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一、编制原则、依据及范围1、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第Ⅲ标段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2、国家交通部及有关部委的标准和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公路相关试验规程等现行的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质量标准。
3、崇启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Ⅲ标施工现场调查情况。
4、本公司以往同类钉形水泥搅拌桩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以下简称崇启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城际通道。
本工程属崇启通道上海段,全线位于上海市崇明县境。
钉形与水泥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技术,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原状软土和水泥强制搅拌,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控制值和水稳定性的混合柱体,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有明显效果。
在软粘土地基施工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是常见的处理方法之一,它主要特点是:工期比较合理,施工时低压操作,安全可靠,少污染,无振动,无噪声,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无不良影响。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1、施工准备1.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开工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场地平整,满足施工需要。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样确定桩位。
(2)根据试桩结果,确定钻进及提升速度、工作压力、最佳灰浆稠度等技术参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控制措施。
1.2 工艺性试桩为严格控制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更为科学地指导施工,在正式开工前,必须进行试桩,其目的:(1)确定水泥浆液比重和输浆量,选择合适的输浆泵;(2)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难易程度,确定钻头进入土层的电流变化;(3)检验室内试验所确定的水灰比和配合比是否符合;(4)合理选择喷浆口的位置及大小;(5)掌握搅拌机提升、下沉、复搅的速度,确定水泥浆到达喷浆口的时间等参数;(6)验证成桩的均匀度及桩径大小。
2、施工工艺根据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试桩结果,本项目钉形水泥土双向深层搅拌桩下部采用二搅一喷施工工艺、上部扩大头部分采用四搅三喷工艺。
参数选择设计要求水灰比0.45-0.55,我部选择水灰比0.5进行试桩,水泥掺量20%,土体天然密度1.554×10kg/m每米双向搅拌桩土体用量为:G0=ρV=1.554×π×0.35×1000=598.05kg;每米双向搅拌桩水泥用量为:Gg= G0×20%=598.05×20%=119.61kg;每米双向搅拌桩水用量为:Gw= Gg×0.5=119.61×0.5=59.81kg;2.1 工艺流程(1)双向深层搅拌桩机就位:放线、定位,安装打桩机,并移至指定桩位对中;(2)扩大头部位切土下沉:开启搅拌机,并使叶片伸展至上部扩大头设计直径,双向深层搅拌机沿导向架向下切土,同时启动水泥灰浆泵向软土层喷水泥浆液,搅拌设备的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内外钻杆同时双向切割搅拌土体,直到上部扩大头设计深度(上部一搅一喷);(3)搅拌桩下部缩径切土下沉:改变内外钻杆的旋转方向,使叶片收缩到桩体下部设计直径,搅拌设备的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和切割搅拌土体,达到设计规定的深度,并在桩底处持续喷射浆液搅拌不少于10秒(下部一搅一喷);(4)双向深层搅拌桩提升搅拌:关闭灰浆泵,提升搅拌设备,使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搅拌水泥土,直至扩大头底面(下部两搅);(5)扩径部位提升搅拌:改变钻杆的旋转方向,使搅拌机叶片伸展至上部扩大头直径,开启灰浆泵,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地表面(上部两搅两喷);(6)上部扩大头再次下沉搅拌:开启灰浆泵,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扩大头设计深度(上部三搅三喷);(7)上部提升再次搅拌:关闭灰浆泵、提升搅拌机,搅拌机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地表面(或桩顶以上50cm),完成搅拌作业(上部四搅三喷);(8)桩顶处理:桩顶人工修整,完成、移机。
钉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 (1)三、试桩目的....................................... . (2)四、工艺介绍. ................................ .. (2)五、钉型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 .......... .. (2)六、人员及机械设备组织 (8)七、施工管理人员配备计划..... (9)八、质量保障措施 (10)九、材料计划表................................................... (12)十、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 (12)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19)一、编制依据1、S332安庆至望江改建工程第5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4、软土路段的地质勘察报告;5、本工程合同要求和招投标文件;6、施工规范及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范》(YBJ225-91);《钉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JG/024-2007)二、工程概况1、我公司承建的S332安庆至望江改建工程第五标段,起止点桩号为K50+000~K67+726.097,线路起于望江县高士镇武昌村自东北向西南沿S332老路布设,终点位于望江县华阳镇新北社区附近S211,全长约17.729公里。
其中武昌湖周边多为软土地基,土质承载力较差。
设计图纸中将K54+168~K54+410、K54+623~K55+959.1段软土地基采用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方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具体设计参数如下:桩长:5-14m,其中扩大头直径0.9m,长度4-9m,共19080根,115708米;下部桩体直径0.6m,长度0-8m,共10791根,69169米。
x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word版本

麻涌大道延长线升级改造工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专项方案编希H : 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批准: _______________湖南中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麻涌大道延长线升级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 年5 月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概述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振动小等优点,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生了水泥搅拌桩存在均匀性差、浆液上冒、受力不合理,人为因素等影响工程质量等问题,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吸收了常规水泥搅拌桩的优点,充分利用复合地基应力传递规律,在攻克了常规搅拌桩的严重缺陷后,发明的一种新型与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法即钉形水泥土搅拌桩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两者有机结合成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简称钉形桩)。
1.2 设计要点⑴桩径d:扩大头桩径100 cm,下部桩径60 cm,扩大头长4m.⑵桩距S:本次设计桩距为1.8m。
⑶桩长: 钉形桩长度根据设计要求及结合现场地质情况确定, 桩端要求穿透淤泥层, 要求落在持力性能较好的土层, 且进入持力层大于等于o.5 ~im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参照地质报告和逐段试桩结果校对图纸桩长。
⑷材料要求:采用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为18%,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2MP&⑸配合比:浆体包括三种材料:水、水泥、工业废石膏,其比例 关系为:(0.4 〜0.5 ) : 1.0 : 0.2。
⑹成桩工艺:施工采用两搅一喷工艺。
⑺褥垫层厚度 0.3 米,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 20 mm )。
⑻桩体施工完成一个月后并经过验收合格后, 方可填筑路堤或施 工加其它荷载,桩身2d 龄期的击数N10达到15击或7d 龄期的击数 N10大于原天然地基击数的一倍以上。
1.2 工程地质情况本段地层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按地层成因、 岩性及力学性质划分为 5 大层 8个亚层:素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湖积淤质粘土层、第四系 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层、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粉质粘土、 含砾粉质 粘土层、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粘土, 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风化石灰施工工期目标为确保本工程能顺利按时竣工, 本工程力争在 41 日历天内完成施 计划从 5月15日开工,至 6月 25日完工。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1

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以下工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日期: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库外碎石道床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桩长延长米67万。
2、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正三角形布置,桩径1000/500mm(即扩大头直径1000mm,下部桩径500mm),桩间距1.8m,扩大头高度5.0m,桩长22~25m。
3、水泥采用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设计初定的掺灰量不小于被加固土体质量的15%,水泥浆水灰比为~。
桩顶设置0.6m碎石垫层夹双向50KN/m土工格栅。
图1-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平面布置图图1-2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构造图二、施工准备1、水田地段排水疏干后挖除地表表层种植土,旱地及荒地地段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层,并用购好土回填至原地面;地表低洼积水地段排水疏干并清除表层污泥后填土找平;清除建筑垃圾、建筑残留物及地表硬化层等。
施工场地耐力应满足桩机施工要求。
2、对场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及施工用水水质进行取样复查。
不等使用有侵蚀性水作为施工用水。
3、施工前应完成现场地邻建建筑、道路、地表及地下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环境等保护措施,具备施工用水,施工道路畅通。
4、室内配比试验:采集典型软弱层土样,进行室内配比实验,测定各水泥土试块不同年龄期、不同水泥参入量、不同外加剂的抗压强度,寻求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水灰比、水泥掺入量及外加剂品种、掺量。
要求28天龄期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为。
5、成桩工艺试验,利用室内水泥土配比试验结果进行现场桩试验(不少于3根),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
6、主要施工设备、设施配置措施和施工劳动力组织(1)、机械选型:本标段搅拌桩桩长为22~25m,选用DM-3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机能够满足施工需求,拟配备3台DM-3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机进行施工。
(2)设备控制措施(a)进场即由我公司设备部统筹配置性能优良机械按工期筹划所需准时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顺利开展。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精选.)

温州市站西路二期(站南路—瓯海大道)工程第二施工标段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浙江实强建设有限公司温州市站西路二期工程Ⅱ标项目部2013年 4月 20日word.目录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2)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3)一、施工综述二、主要材料供应三、主要施工方案第三部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一、质量目标和创优计划第四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9)一、施工进度计划要求二、机械设备需求计划及控制三、施工人员需求计划及控制四、施工进度保证措施第五部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二、文明施工主要技术措施三、环境保护保持措施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word.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温州市站西路二期(站南路—瓯海大道)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镇林桥头村,路段总体呈南北走向,北起瓯海大道,南至站南路,红线宽50m,起点桩号 K2+837.86,终点桩号 K4+880,全长约 2042.14m。
本工程同时是 104 国道温州过境段改建工程(永嘉张堡至瓯海桐岭段)一段, G104 温州改建工程含本工程预留高架。
本项目道路等级按城市主干道Ⅰ级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60 公里 /小时。
2、施工标段本标段为第二施工标段,桩号 K3+700~K4+880 ,路线全长 1.180km。
主要工程内容为:道路、桥涵、给排水、电力管道、交通标线、照明及交通设施工程的施工。
本标段当桥头路段淤泥层厚度小于 20m时,桥头 30m范围内路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呈正三角形分布,靠近桥台 20m路段中心间距 180cm,后 10m路段中心间距 200cm。
搅拌桩上部桥扩大头直径 D=1m,水泥用量为 260Kg/m;下部桩径 d=0.5m,水泥用量为 65Kg/m。
搅拌桩采用普硅 42.5# 水泥,水灰比为 1:0.45~1:0.55 。
TS14标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 1 -1.1编制依据................................................ - 1 -1.2编制原则................................................ - 1 -1.3编制范围................................................ - 2 -2.工程概况...................................................... - 2 -2.1工程地质及水文、气象.................................... - 2 -2.1.1水文地质.......................................... - 2 -2.1.2 气象.............................................. - 2 -2.2周边环境................................................ - 3 -2.3设计情况................................................ - 4 -3.工期安排...................................................... - 5 -4.施工组织及机械人员............................................ - 5 -5.施工主要技术参数.............................................. - 6 -6.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要求...................................... - 7 -6.1施工准备................................................ - 7 -6.2施工工艺流程图.......................................... - 8 -6.3施工步骤................................................ - 8 -7.施工要求...................................................... - 9 -7.1过程质量检测........................................... - 10 -8.工程质量保证制度及措施....................................... - 11 -8.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11 -9.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3 -9.1安全施工措施........................................... - 13 -9.2供电及照明安全措施..................................... - 13 -10.文明施工措施................................................ - 14 -11.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 14 -12.环境保护措施................................................ - 15 -12.1水污染的防治.......................................... - 16 -12.2大气污染的防治........................................ - 16 -12.3噪声污染的防治........................................ - 17 -12.4施工现场清洁.......................................... - 17 -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TS14标段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编制依据本方案按照以下文件和标准进行编制:(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5)《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T024-2007);(6)《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理论与应用》;(7)《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第TS14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8)《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政令【2012】300号;(9)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3篇)

第1篇本项目为某住宅小区基础工程,基础形式采用双向水泥搅拌桩,桩径为600mm,桩长为15m,桩间距为1.5m。
本方案针对双向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1)施工图纸及资料: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概况、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
(2)材料设备:水泥、砂、粉煤灰、水、搅拌桩机、钻机、振动板、吊车、运输车辆等。
(3)人员组织:施工队伍应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流程(1)场地平整:将施工现场进行平整,确保场地坚实、平整。
(2)桩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放样桩位,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3)搅拌桩施工:①开孔:采用钻机进行开孔,孔径应大于搅拌桩直径。
②搅拌:将搅拌桩机插入孔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应保持搅拌速度均匀。
③灌浆:将水泥、砂、粉煤灰等材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搅拌桩机将浆体灌入孔内。
④复搅:待浆体初凝后,再次进行搅拌,确保浆体均匀分布。
⑤成桩:待桩体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成桩。
(4)桩体质量检测:采用无破损检测方法,检测桩体强度、桩体长度、桩体垂直度等指标。
3. 施工注意事项(1)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搅拌速度均匀,避免出现搅拌不均匀现象。
(2)灌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浆体配合比,确保浆体质量。
(3)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4)桩体质量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检测规范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水泥、砂、粉煤灰等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材料质量。
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搅拌桩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 桩体质量:加强桩体质量检测,确保桩体强度、桩体长度、桩体垂直度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4. 施工记录:详细记录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过程可追溯。
四、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 机械操作安全:机械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 (1)三、试桩目的....................................... . (2)四、工艺介绍. ................................ .. (2)五、钉型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 .......... .. (2)六、人员及机械设备组织 (8)七、施工管理人员配备计划..... (9)八、质量保障措施 (10)九、材料计划表................................................... (12)十、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 (12)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19)一、编制依据1、S332安庆至望江改建工程第5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4、软土路段的地质勘察报告;5、本工程合同要求和招投标文件;6、施工规范及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范》(YBJ225-91);《钉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JG/024-2007)二、工程概况1、我公司承建的S332安庆至望江改建工程第五标段,起止点桩号为K50+000~K67+726.097,线路起于望江县高士镇武昌村自东北向西南沿S332老路布设,终点位于望江县华阳镇新北社区附近S211,全长约17.729公里。
其中武昌湖周边多为软土地基,土质承载力较差。
设计图纸中将K54+168~K54+410、K54+623~K55+959.1段软土地基采用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方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具体设计参数如下:桩长:5-14m,其中扩大头直径0.9m,长度4-9m,共19080根,115708米;下部桩体直径0.6m,长度0-8m,共10791根,69169米。
桩间距2m,加密区1.8m,正三角形布置,水泥采用海螺牌PO42.5的硅酸盐水泥.2、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质量目标明确,减少盲目施工,施工前确定标准的施工工艺,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交通情况、现场地质勘察报告计划选取K55+455-K55+467段作为水泥搅拌桩的首件施工和试桩段,计划施工试桩10根,本段全长12米,路基处理宽度29米,桩长12米(其中扩大头90㎝桩长5米,下部60㎝桩长7米),桩间距2米。
三、试桩目的1、确认原定的施工工艺和水泥土配合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满足设计要求的每米掺灰量和工艺要求的各种参数;3、掌握各种土质条件下:钻进下沉、钻杆提升的速度及困难程度情况,以确定合适的技术措施;4、提供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各种操作参数;5、检验施工设备,确定该地质条件下合理的工艺流程;6、验证搅拌的均匀程度和成桩直径。
四、工艺介绍水泥土钉型双向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土搅拌桩,其施工机械是对现行水泥搅拌桩成桩机械的动力传动系统、钻杆以及钻头进行改进而成的:①采用同心双轴钻杆,在内钻杆上设置正向旋转叶片,在外钻杆上安装反向旋转叶片。
②将搅拌叶片改进为能伸缩叶片,可在地面以下任意深度处伸缩为两种不同的半径,使桩体上部截面扩大(扩大头),形成钉子形状的水泥搅拌桩。
钉型双向搅拌桩机具有以下作用:⑴搅拌更加均匀:由于实现了双向同时旋转,使水泥浆与土体得到充分搅拌,再无层状的水泥土搅拌体。
⑵冒浆现象:通过上层叶片的同时反向旋转,阻断了水泥浆上冒途径,强制对水泥浆就地搅拌,基本解决了冒浆现象,节约了水泥。
⑶功效快,施工需要机械较常规搅拌桩较少,从设计上讲,设计延米数较少,施工工期短。
五、钉型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对于软土厚度较大、填土较高路段采用钉型双向搅拌桩结合预压处理方案,搅拌桩上部1/3~1/2桩长的扩大头直径一般为90㎝,下部桩体直径为60cm,桩间距为2.0m,个别段落因软土较厚或填土较高可以加密布置。
在桩顶做30cm厚垫层,用于调整桩顶预应力的分布。
碎石采用5~40mm的天然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50mm,含泥量应不大于5%。
布桩型式采用正三角形,按平行于路线走向布设;桩长及桩间距经计算并结合该地区类似工程经验最终确定。
钉型双向搅拌桩处理段和采用其他方式处理段的接头部位设计采用铺设高强度土工格室加强过度处理,在接头部位分别向两侧布设各5m长;土工格室设在垫层的中部、顶部。
1、施工准备(1)修筑便道,保证水泥及时供应到位。
(2)施工现场应予平整,必须清除地上和地下一切障碍物,如地面破碎范围较大时,造成地表面土体松软,应铺设楞木,防止搅拌桩机械下沉失稳。
(3)施工机具准备:按操作规程进行机械组装,合理建立灰浆供应系统(包括工作平台、灰浆搅拌机、灰浆泵和灰浆桶),并作试运转。
(4)定位放线,测量人员按图纸,•定出搅拌桩中心线,用石灰标出桩位,布置好桩位图,报监理审批。
(5)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设计交底,熟悉工程图和工程地质资料。
(6)制备水泥浆: 按配比实验的结果进行制浆。
(7)开工前办理有关施工手续及申报工作。
2、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检测方法2.1、钉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上部(扩大头)采用四搅两喷,下部采用二搅一喷施工工艺,具体施工顺序如下图所示:钉型双向搅拌桩施工a)桩机定位:测量放线、钉型双向搅拌桩机定位,移动到指定桩位并对中。
b)切土下沉:启动双向搅拌桩施工机械,调整搅拌叶片完全展开至扩大头直径,机械沿导向架向下触土,下面一组叶轮旋转强制切土,ga b c d fe h同时开启送浆泵,通过固连在叶片上的喷嘴向土体中喷水泥浆,促使固化材料就地附在旋转产生空隙的土中旋转到半周,上面一组叶轮旋转搅拌,把土与浆体固化材料搅拌混合在一起,保证喷浆均匀。
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切割、搅拌土体,搅拌桩机持续下沉完成扩大头端的“搅、喷、拌”过程。
c)缩径下沉:在扩大头底面位置处,通过反向旋转外钻杆,调整搅拌桩机叶轮工作半径,搅拌叶片调整为桩下部直径,搅拌桩机沿导向架再次向下触土,叶轮被带动反向旋转强制切土。
下面叶轮旋转切土并喷浆,上面叶轮旋转搅拌保证喷浆均匀,搅拌桩机持续下沉至根部桩底设计标高,完成根部桩的“搅、喷、拌”过程。
d)提升搅拌:关闭送浆泵,准备桩机提升,搅拌叶片保持下部桩成桩时的旋转方向,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下部的外钻杆叶片位于扩大头端标高以下0.5m左右处,开启送浆泵,固连在叶片上的喷嘴向该处土体中复喷水泥浆,逐步提升至扩大头端,保证应力集中作用下变截面薄弱环节的安全。
e)扩径提升搅拌:保持送浆泵开启状态,改变外钻杆的旋转方向,将外钻杆搅拌叶片打开到扩大头端桩体直径,喷嘴复喷水泥浆,搅拌桩机提升,两组叶片同时旋转搅拌水泥土,直到内钻杆下面的的一组叶片位于大桩桩顶。
(如个别叶片未打开,可人工打开)。
f)搅拌下沉:开闭送浆泵,停止喷嘴喷浆,保持叶片展开大桩直径状态,搅拌桩机沿导向架再次向下触土,上下两组叶轮旋转复搅至大桩桩底面保证喷浆均匀,完成复搅过程。
g)提升搅拌:保持旋转方向,在大桩桩底面处提升搅拌桩机的导向架,再次提升复搅,搅拌桩机提升至地表,完成单桩施工。
h)关闭搅拌机械移位至下一桩位。
2.2、施工技术要点(1)严格按设计要求配制浆液,由于上部为回填土,含水量高,可适当增大水泥比。
(2)土体应充分搅拌,严格控制下沉速度,不得超过1.5m/min,使原状土充分破碎以有利于同水泥浆液均匀拌和。
(3)浆液不能发生离析,水泥浆液应严格按预定配合比制作,为防止灰浆离析,放浆前必须搅拌30 秒再倒入存浆桶。
(4)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钻头提升速度控制在0.8m~1.2m/min,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5%。
(5)压浆阶段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输浆管道不能堵塞,全桩需注浆均匀,不得发生夹心层。
发现管道堵塞,立即停泵进行处理。
待处理结束后立即把搅拌钻具下沉1.0m 后方能注浆,恢复正常搅拌,以防断桩。
(6)水泥掺入比不得小于14%,NF高效减水剂的用量据土的物理、水理性质,按配比试验的结果确定,水灰比不大于0.50.(7)根据软土地质条件,如果其含水量高,有机质含量高,酸度高,应适当的增加石膏、粉煤灰等外加剂,在水泥掺入比不继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桩的强度。
(8)关于搅拌桩的室内配合比试验,根据一般的工程经验,以90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标准强度,要求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7天龄期强度qu≥0.8Mpa,28天龄期强度qu≥1.6Mpa,90天龄期强度qu≥2.4Mpa。
2.3、施工中的主要技术参数2.4、质量保证措施及检测控制2.4.1搅拌桩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可利用工程桩),以掌握对该场地的成桩工艺及各项技术参数,在确认原定施工工艺和水泥配合比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时,试桩完毕,否则还将再试,直至达到要求。
成桩工艺试验应达到下列要求:⑴成桩工艺试验桩数不宜少于10根。
⑵满足设计要求的每米掺灰量和工艺要求的各种参数⑶采用2喷4次搅拌的施工工艺,以保证搅拌的均匀程度。
⑷掌握各种土质条件下:钻进下沉、钻杆提升的速度及困难程度情况,以确定合适的技术措施。
2.4.2质量检测控制①桩径不小于设计值,采用钢卷尺量测,检查频率≥2%②桩长不小于设计值或电流、钻进速度控制值,采用钻芯取样结合施工记录检查,检查频率100%。
③扩大头高度不小于设计值,采用钻芯取样结合施工记录检查,检查频率≥0.5%④水泥掺入量不小于设计值,采用查施工记录检查,检查频率100%。
⑤水灰比采用测水泥浆比重检测,比重偏差小于5%,每台班检测不小于1次。
⑥喷浆量控制,每台泵应标定一次,采用相关仪器记录。
⑦水泥质量须复合国家标准,采用送检方式,每2000m³检测1次。
⑧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桩位放样。
桩位定位平面偏差<50mm。
⑨为保证桩体垂直度,应将钻机平面调平以使钻杆导向对地面保持垂直。
使其垂直度偏差<1%钻头直径磨损量小于1cm。
2.4.3桩身检测①在成桩28d后进行钻探取芯,抽检频率为总桩数的1%~2%,取芯位置宜在桩直径2/5处,应将代表性芯样加工成Φ×h=50mm×100mm的圆柱体,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强度应达到设计值要求。
②在成桩28d或90d后进行荷载试验,检测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检频率为总桩数的0.2%~0.5%,且不应少于3处。
测定的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
③可采用轻型动力触探、静力触探以及反射波、瑞利波等物理勘探方法,对桩的均匀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