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十三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考复习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考复习教案一、章节名称:口语交际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2. 教学内容:a. 日常交际用语的使用场合与表达方式。
b. 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能力。
c. 倾听、理解对方的能力。
3. 教学活动:a. 角色扮演:设定不同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b. 讨论: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c. 口语报告:让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口语报告,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章节名称:综合读写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本,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阅读理解: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作者观点、事实细节的把握能力。
b. 信息提取: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c. 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3. 教学活动:a. 阅读练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完成相关练习。
b.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一阅读材料展开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c.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三、章节名称:古诗文阅读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内容:a. 古诗文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韵律、修辞手法等。
b. 词句理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词句的理解能力。
c. 思想内容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古诗文思想内容的能力。
3. 教学活动:a. 诗文鉴赏:让学生欣赏古诗文,感受其韵律美。
b.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古诗文,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c. 诗文分析:让学生分析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四、章节名称:现代文阅读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2. 教学内容:a. 文章结构: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能分析文章的层次。
b. 表达技巧: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
c. 文章评价: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
3. 教学活动:a. 快速阅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修改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组织材料,突出主题,表达清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中考综合性学习案例,准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回顾已学的综合性学习知识,准备相关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综合性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展示中考综合性学习的优秀作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3. 方法指导:讲解如何合理组织材料,突出主题,表达清晰。
4. 练习修改: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提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中考综合性学习的练习作品。
2. 收集相关的中考综合性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指导和练习修改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提高了写作能力。
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自信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讲解调查研究的方法:如何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
4. 总结提升:学生展示调查研究结果,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和技巧。
人教版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中考人教版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一)探索月球奥秘(七上)1、人类第一次登月:1969、7、21,美国“阿波罗号”,阿姆斯特朗。
2、中国探月卫星:2007、10、24,嫦娥一号。
3、日期: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4、与月亮有关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5、传说月饼的来历:朱元璋抗元起义6、月亮别名、雅号:玉兔、嫦娥……7、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含作者、出处。
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8、与月有关的成语:山高月小日月如梭 9、对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10、歌曲:贝多芬《月光曲》阿炳《二泉映月》(二)黄河,母亲河(七下)1、黄河的相关知识:①源头:巴颜喀拉山②入海口:渤海③长度:5464公里④流经:9省(青、川、甘、宁、内蒙、陕、晋、豫、鲁)2、神话传说:河伯献图3、历史人物故事:大禹治水龙门石窟4、成语:泾渭分明(比喻界限分明)河清海晏(形容太平盛世)中流砥柱5、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6、诗句(作者、出处):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7、歌曲:《黄河大合唱》 8、广告:保护母亲河,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马的世界(七下)1、成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2、俗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风马牛不相及牛头不对马嘴3、历史人物故事:赵高指鹿为马田忌赛马九方皋相马4、古诗句(含作者、出处):①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月风雨大作》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5、古代的车马: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一车四马为“一乘”shèng 天子——万乘之国诸侯——千乘之国6、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的卢马(刘备)白龙马(唐僧)汗血马昭陵六骏(唐太宗)7、艺术作品中的马:徐悲鸿的《八骏图》《十面埋伏》(四)戏曲大舞台(七下)1、京剧: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
综合性学习中考复习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2. 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综合性学习的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4. 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演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常见题型的解题策略。
2. 难点:如何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综合性学习的定义、特点、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策略。
3.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典型题目,总结解题策略。
3. 实践:学生进行实践演练,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4. 创新意识: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综合性学习教材或相关辅导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 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2. 第2周: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综合性学习专题训练教案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综合性学习专题训练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综合性学习概述与方法指导1.1 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解析1.2 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中考要求1.3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4 综合性学习的备考策略与时间规划第二章:口语交际能力训练2.1 口语交际的意义与中考考察点2.2 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与表达方法2.3 实战演练:不同场景下的口语交际模拟训练2.4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策略与常见问题解答第三章:语文实践活动策划与实施3.1 语文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中考价值3.2 语文实践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方法3.3 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与点评3.4 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策略第四章:阅读理解能力训练4.1 阅读理解在中考中的地位与作用4.2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与技巧4.3 实战演练:各类阅读理解题目模拟训练4.4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策略与常见问题解答第五章:写作技巧与能力提升5.1 写作在中考语文中的重要性5.2 写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5.3 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要点与示范5.4 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与常见问题解答第六章:古诗文默写与鉴赏6.1 古诗文默写在中考中的要求与评分标准6.2 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与技巧6.3 实战演练:古诗文默写与鉴赏模拟训练6.4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能力的提升策略第七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7.1 文学常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7.2 常见文学体裁与作家作品介绍7.3 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7.4 实战演练: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问答训练第八章:综合性学习案例分析与评价8.1 综合性学习案例的选取与分析方法8.2 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8.3 实战演练:综合性学习案例分析与评价模拟训练8.4 提升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第九章:模拟测试与备考策略9.1 模拟测试在备考中的作用与意义9.2 模拟测试的命题原则与题型分析9.3 实战演练:中考语文模拟测试练习9.4 备考策略与时间安排,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第十章:考前冲刺与心理调适10.1 考前冲刺的重要性与方法10.2 考前心理调适的策略与技巧10.3 应对中考语文考试的策略与注意事项10.4 激励学生积极应考,提升考试表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中考语文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案复习内容:1、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类型2、把握综合性学习的中考基本题型3、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应考策略及解题技巧复习重、难点:重点:应考策略的掌握难点:解题技巧的运用复习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复习要点:了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完成教材中关于综合性学习专题的梳理复习过程: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那些活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这个环节来引发学生们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从学生的感受中归纳出综合性活动的特点:在给定的话题中或材料中进行探究,并能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完成对自己观点的论证过程中,可能会有多种学科知识的渗透。
二、了解开展活动的常见方式:1、亲自体验方式:上网、上图书室查找资料、调查采访、问卷调查、开调查座谈会、拍摄、开主题班会、科学小实验、观察日记……2、竞赛活动方式:演讲(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会。
3、展览方式:办手抄报、办墙报、自编作文集、橱窗专栏……4、讲座方式:知识座谈会、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读诗报告会、名著推介会……5、趣味活动方式:对对联、猜谜语、成语接龙……三、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类型大致分为七类:1、体验成长类:《这就是我》、《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成长的烦恼》、《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乘着音乐的翅膀》2、自然风情类:《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说不尽的桥》、《黄河,母亲河》《雨的诉说》3、语言文学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走上辩论舞台》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到民间采风去》、《脚踏一方土》、《马的世界》、《戏曲大舞台》、《莲文化的魅力》、5、专题探究类(热门话题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我也追“星”》、《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漫话探险》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7、其他类:《怎样搜集资料》四、剖析考题,紧抓考点(一)考题剖析1、语文综合性设计活动类能根据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主题词(或题目)、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中考语文复习 综合性学习 学案

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学案从标准答案到解决方案——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策略探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提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同时,新课标提倡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活动,走进并观察大自然,在这过程中,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
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视活动的重要性,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展开复习教学。
基于此,对于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复习,我们备课组做了以下工作:一、调查学情,制定复习目标中考复习应立足考点,基于学情开展,所以在复习前首先要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该怎么学考试中学生最大的失分点在哪里因此在综合性学习复习前,我们先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点)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作答综合性学习时遇到共性的问题是新题型不知道如何表达,涉及到生活真实问题需要解决时无从下手,因此,响应新课标,开展情境化教学就成了我们教学和复习的重点。
二、研究考题,明确考试内容我们在研究2022年湖北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时发现,综合性学习的分值比重在逐年上升,最高达到10分。
(点)从考察的材料上看,内容涉及到社会热点、传统文化、校园生活、地方文化等,与学生读书学习生活联系紧密。
其中社会热点和传统文化考查频率是最高的,这其实是与教材教学内容是匹配的。
(点)纵观六册教材,一共设计了15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各地市的中考综合性学习考试的题目,充分体现教学考的一致性。
三、剖析真题,探寻考查规律《课程标准》明确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
可见,“情境”是关键。
但是新课标没有对“情境”进行解释,也没有作分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宁教授认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
江西省2017中考语文专题十三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专题十三:综合性学习【考点透视】:综合性学习类题型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亮点。
这类试题强调生活即语文,语文要介入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能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类型题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是江西中考的必考题之一。
【教学目标】:熟悉各种综合性题目的特点及解答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16•江西]综合性学习(6分)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3)不超过150字。
【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答案】示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64本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
可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移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
示例二: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
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
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24小时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是可以累计的。
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综合性学习
【考点透视】:
综合性学习类题型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亮点。
这类试题强调生活即语文,语文要介入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能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类型题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是江西中考的必考题之一。
【教学目标】:
熟悉各种综合性题目的特点及解答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江西]综合性学习(6分)
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
(1)自选一个角度;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
(3)不超过150字。
【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答案】示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64本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
可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移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
示例二: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
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
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24小时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是可以累计的。
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
【解析】抓住题目中提示的主题“读书”,阅读材料,了解材料中所反映的有关“读书”的问题,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究其原因,从这个方面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对这些“现象”和原因的看法。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你班拟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
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种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
项目:元宵灯谜大竞猜
目的:增强对灯谜的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
本题在对活动项目的策划设计中,可结合“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来历、相关典故、习俗等方面,设置朗诵、辩论赛、文艺晚会等形式的项目。
务必注意的是“项目”名称必须简洁、准确,“目的”语言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参考答案】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题的答案可多样化,但活动项目应体现所选节日与文化的特点)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