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总结 生物竞赛资料
生物竞赛—《无脊椎动物》知识总结

界、门、纲、目、科、属、种无脊椎动物(9门) 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界 后生动物(多细胞):8门 脊索动物(1门)无脊椎动物一、原生动物门eg.眼虫、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等。
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1、主要特征 运动:鞭毛、纤毛、伪足 (1)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器/类器官 消化:胞口、胞咽、食物泡 (2)身体微小,形态多样 防卫:刺丝泡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有叶绿体,有光合作用eg.眼虫(黑暗中渗透营养)(3) 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有摄食胞器渗透营养(腐生营养):体表的渗透作用 (4)呼吸:体表 (5) 排泄:体表(主)+2个伸缩泡(主要调节渗透压) 排遗:胞肛淡水原生动物广泛存在着伸缩泡,海产和寄生原生动物一般无伸缩泡。
二分裂:横二分裂+纵二分裂无性生殖 出芽生殖(6) 复分裂:裂体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互换小核物质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 (7)休眠体:包囊 大核:营养+小核:生殖2、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运动:纤毛(沿纵轴旋转前进,也可向后倒退) 生殖 无性:横二分裂(环境良好)3、分类 有性:接合生殖(环境恶劣) 鞭毛纲(鞭毛) 植鞭亚纲:眼虫、夜光虫(赤潮)动鞭亚纲:利什曼原虫、锥虫、披发虫(与白蚁共生) 肉足纲(伪足) 根足亚纲:伪足叶状、指状 eg.变形虫、有孔虫 辐足亚纲:伪足针状 eg.太阳虫、放射虫 孢子纲:全部寄生 eg.疟原虫、球虫纤毛纲(纤毛):eg.草履虫、喇叭虫、钟虫、小瓜虫、车轮虫(寄生)等。
(原生动物中最高级的类群)二、多孔动物门(体柔软而多孔,似海绵,海绵动物)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在演化史上是一个侧支——侧生动物 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1、主要特征(1)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固着生活 (2)有细胞的分化,无明确的组织。
体壁:皮层+中胶层(变形细胞、骨针、生殖细胞)+胃层(领鞭毛细胞) (3)有特殊的水沟系:适应固着生活。
生物竞赛——无脊椎动物表格总结

对人类经济生活具有很大影响
◎海星纲(海盘车、海燕、砂海星、太阳海星) ◎蛇尾纲(真蛇尾、刺蛇尾) ◎海胆纲(马粪海胆、刻肋海胆、紫海胆) 参、梅花参、海棒槌) ◎海百合纲(海百合、海羊齿)
◎海参纲(刺
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体表(伸缩泡主要调节渗 透压,兼排泄) 无
多孔
不对称或辐射 对称 不对称或辐射 对称或两辐射 对称
两层(皮 层与胃 层,胚胎 逆转) 两胚层
不分节
骨针、水沟系、 领细胞 表皮中有刺细胞 、部分有角质或 石灰质骨骼
类肌细胞
无运动器官 (固着生 活)
无(中央腔 非体腔) 体表 无(消化循 有口无肛(即消化 环腔非体 循环腔),胞内及 腔) 胞外消化 有口无肛,不完全 消化道,胞外消化 为主 渗透、扩散、 体液运送 体表为主,出现原肾管 (主要调节渗透压,兼排 泄),盲管是具纤毛的焰 细胞 无:出芽、 纵裂;有: 精卵结合; 有世代交替 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出现交配和 体内受精
端细胞法(原口 动物)→裂体腔 螺旋式卵裂(头足纲盘 内陷法、外包法 裂)
柔软,不分 节 无节幼虫(甲壳 身体分部, 类)、全变态昆虫 附肢分节 幼虫
由生殖腺(由体腔上皮产 生)、导管、附性腺和外 生殖器
表裂(蛛形纲蝎目盘 裂) 辐射式卵裂
外包法(部分)
内陷法
体腔囊法(后口 羽腕幼虫、短腕幼 大多数为五 动物)→肠体腔 虫 辐射对称
1.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2.多种营养和 生殖方式 3.大草履虫 4.肉足纲的伪足
①钙质海绵纲(白枝海绵、毛壶)
②六放海绵纲(拂子介、偕老同穴)
③寻常海绵纲(沐浴海绵、淡水海绵)
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进化的侧支 2.有细 胞的分化 3.特殊的水沟系 4.胚层逆转 5.分类地 位(侧生) ③珊瑚纲(海 1.多细胞动物进一步发展的起点,真后生动物的开始 2.消化循环腔 3.原始组织、神经 4.世代交替 5.水螅
无脊椎动物总结(表格)为生竞的孩子们

水螅
钵水母
珊瑚
生境
大多海水,少数淡水
全部海栖
全部海栖
特征
浮浪幼虫水螅型有垂唇,水母型有缘膜,小型。
水螅世代不发达,不具骨骼,有垂唇。水母型非常发达,无缘膜
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消化循环腔有隔
膜,群体生活,有钙质骨骼
代表种
桃花水母,钩手水母
海蜇,海月水母,灯水母,罗盘水母
海葵,海鳃,海仙人掌,鹿角珊瑚,红珊瑚
扁形动物门
胚层
三胚层
体腔
无体腔
体制
两侧对称
幼虫
牟勒氏幼虫
营养
寄生
循环
无专门循环器官
神经
梯式神经
有性生殖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雄异体
自体受精
无性
横分裂
消化
有口无肛门
趋于退化
全部退化
排泄
原肾管(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含氮废物通过体表排除。)
呼吸
体表
重要纲
涡虫纲
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纲
绦虫纲
生境
淡水
两个以上寄主
脊椎动物体内
排泄
具完整的肠道、口和肛门,有齿舌及消化腺
呼吸
第一次出现呼吸系统
运动
肉质足来爬行和挖掘,头足类喷水
重要纲
瓣鳃纲
腹足纲
头足纲
双神经纲
特征
以瓣状鳃作为呼吸器官;多数雌雄异体,由脑、足、脏三对神经节组成神经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式排泄系统
体制不对称,内脏团、外套膜发生扭转
头部明显,足部特化为腕和漏斗,闭管式循环系统,具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
鳃,书鳃,气管,书肺(外胚层)
高中生物奥赛 无脊椎动物(4)

软体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原腔动物门
第九章 棘皮动物门
第一节 棘皮动物门的特征
1.幼体两侧对称,成体辐射对称,以五 辐对称为主; 2.次生体腔发达,次生体腔由体腔囊法 形成; 3.由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常突出于体表, 形成棘和刺; 4.具特有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5.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雌雄异体,完全均等卵裂,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 和体腔。 发育经过3个幼体:纤毛幼体、羽腕幼虫和短腕幼虫。
再生
第三节 棘皮动物的分纲
根据其体形、柄和腕的有无、筛板的位置以及 管足的结构等分为2亚门、5纲。 • 一、有柄亚门
(一)海百合纲 代表:海百合、海羊齿。
• 二、游移亚门
(二)海星纲 代表:海盘车、砂海星、海燕、太阳海星。
第二节 代表动物——海盘车
(一)外部形态
五角星状,由体盘和腕组成。 口面:口、围口膜、步带沟。 反口面:肛门、筛板、生殖孔、触手及眼点。 体表:叉棘和皮鳃。
(二)内部构造
1.体壁由外至内依次为角质膜、上皮层、基膜、神 经层、真皮层(含结缔组织、肌肉及小骨片)、体腔上 皮。 内骨骼:步带板、侧步带板、下缘板和上缘板、背 侧骨板、龙骨板。
5.围血系统
包括生殖窦和环窦。 轴器:由轴窦和轴腺合成,是海盘车围血系统的部 分。
6.血系统
退化,需在切片下才能看清。
7.呼吸与排泄
主要通过皮鳃进行,管足也有一定作用。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口神经系(或外神经系) 司感觉。 下神经系 司运动。 反口神经系 司运动。 感觉器官不发达。
• 9.生殖和个体发育
2.体腔
消化道和生殖腺以外、体壁以内的广大空腔为体腔。 体腔的一部分形成水管系和围血系统。
八年级生物无脊椎动物总结

八年级生物无脊椎动物总结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构成了动物界中最庞大的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海绵动物是最简单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没有组织器官,由多孔的胶状体构成。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许多小孔,水通过这些小孔进入体腔,带走食物和废物。
海绵动物的营养方式是滤食,它们通过滤食来获取食物颗粒。
刺胞动物是具有刺细胞的动物,如水螅、珊瑚和水母等。
刺胞动物的刺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结构,可以释放毒液并捕获猎物。
刺胞动物的身体分为两层,内层是消化和生殖器官,外层是构成身体的细胞。
扁形动物是身体扁平的动物,如蛔虫和吸血虫等。
它们的身体结构简单,没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和排泄通过一个口来完成,它们的生殖方式多样,有的是雌雄同体,有的是雌雄异体。
线形动物是身体呈圆形或扁形的动物,如蚯蚓和环节动物等。
线形动物的身体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对刺毛和一对运动肌。
线形动物的消化系统是完全的,它们通过体表呼吸。
环节动物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动物,如蛔虫和水蛭等。
它们的身体由一系列相似的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具有运动肌和刺毛。
环节动物的消化和排泄通过一个口来完成,它们的呼吸通过皮肤来完成。
软体动物是具有软体的动物,如蜗牛、蛞蝓和鳃螺等。
它们的身体由足、头和内脏组成,有的还有壳。
软体动物的壳是由钙质或贝壳素构成的,可以保护身体。
节肢动物是具有节肢的动物,如昆虫、螃蟹和蜘蛛等。
它们的身体由头、胸和腹部组成,每个身段都有一对节肢。
节肢动物的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
棘皮动物是具有棘刺的动物,如海星、海胆和海参等。
它们的身体外表多为圆形或扁平形,有许多棘刺。
棘皮动物的消化系统是完全的,它们通过水管系统来进行运输和呼吸。
八年级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无脊椎动物的知识。
它们形态各异,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无脊椎动物总结 生物竞赛资料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对称
分节 体腔
神经 体壁
消化 循环 排泄
无对称形或 辐射对称 球形对称
两侧对称
不分节 消化循环腔 无体腔
同律分节
原体腔 真体腔 (假体腔)
异律分节 混合体腔
• 多孔动物无神经系统,借原生质来传递刺 激,反应迟钝;
• 腔肠动物有散漫神经系统,如水螅的神经 系统成网状;
•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为梯形;开始形成中 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成链状;节肢动物的神经节有愈合趋 势。
• 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共 四对神经节和其间的神经索相连;头足类神经节集中成脑,并有软骨 保护,可以说是无脊椎动物最高等的神经中枢。
• 棘皮动物由下、内、外三套神经系统组成,不形成集中的脑,和水管 系统一样作辐射排列,并与上皮还没有分开,是一类特殊的现象。
• 神经细胞的胞体部分集中在神经节的外周,这是无脊椎动物神经节的 共同特征。
无脊椎动物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嗅、味、视、听、触觉器等: • 原生动物眼虫有眼点(感光); • 海绵动物没有感觉器官; • 腔肠动物水母有触手囊(内有平衡石),平衡、感觉作用;
管鳃(水生蜉蝣幼虫)进行呼吸。 棘皮动物的管足和皮鳃(海星),有呼吸和排泄功能,海参在消化道两
侧有一对呼吸树作为呼吸器官。 呼吸色素存在于血浆中而不是血细胞中,是无脊椎动物血液的特点,也
是呼吸色素存在的比较低级的形式。
呼吸色素图P268
排泄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没有排泄器官,多以体表进行排泄。 调节水的渗透压的伸缩泡也兼有排泄的功能。 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和线形动物以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原肾管进行排泄。 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后肾管。 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肾脏。 节肢动物排泄有颚腺、绿腺、肾管、马氏管。 棘皮动物是管足、皮鳃、肛门,无单独排泄器官。
高中生物竞赛精品资料-无脊椎动物总结

• • • • • • • • • • •
八、呼吸和排泄 原生动物: . 呼吸和排泄以体表进行(伸缩泡) 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呼吸和排泄以体表进行 扁形、线形动物: 体表或厌氧呼吸 排泄为外胚层内陷的盲管—原肾,盲管内具纤毛 线形动物的原肾管无纤毛 环节动物:后肾管 体表和疣足呼吸
• • • • • • • •
• 扁形动物: . • 生殖腺由中胚层产生 • 有生殖管和附属腺,多雌雄同体 • 线形动物: • 雌雄异体,管状生殖腺 • 环节动物以上: • 生殖腺来源于体腔上皮、由体腔管通体外
பைடு நூலகம்
四、体节
环节动物以下无分节现象 环节动物同律分节 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 节肢动物为异律分节,且附肢分节 棘皮动物身体不分节
五、体表和骨骼
• • • • • • • • • • 原生动物体表:质膜、角质外壳、石灰质外壳 海绵动物:具骨针 腔肠动物:具角质或石灰质的骨骼 扁形动物:自由生活种类体表具纤毛 寄生种类无纤毛 线形动物:体表具角质膜 环节动物:体表具刚毛、角质膜 软体动物:石灰质贝壳,头足类具内骨骼 节肢动物:几丁质外骨骼 棘皮动物:中胚层形成的骨骼
• • • • • • • • • • •
六、运动器官、肌肉和附肢 . 原生动物:伪足、鞭毛和纤毛 海绵动物;两囊幼虫以鞭毛运动、领C具鞭毛 腔肠动物:开始有原始的肌肉细胞 浮浪幼虫以纤毛运动 扁形动物:肌肉层与表皮形成了皮肌囊 自由生活种类以纤毛运动 寄生种类无纤毛,成虫蠕动、幼虫以纤毛运动 原体腔动物: 轮虫和腹毛类具纤毛 线虫纲只具纵肌
.
无脊椎动物总结
一、体制
不对称:变形虫 球状辐射对称:太阳虫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 两侧对称:扁形动物以上 五辐对称:棘皮动物
无脊椎动物总结(表格)为生竞的孩子们

囊胚,有胚层逆转
体型
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幼虫
两囊幼虫,中实幼虫
循环
水沟系
神经
无
无性
出芽和芽球
有性
胚层逆转
消化
在领细胞内进行细胞内消化
排泄
水沟系
重要纲
钙质
六放
寻常
生境
浅海
深海
淡水深海或浅海
特征
为雌雄同体,同体者两性不同时成熟
去细胞核,有中实幼虫
代表种
毛壶,白枝海绵,樽海绵
偕老同穴,拂子介
皮海绵,浴海绵
重要纲
水螅
钵水母
珊瑚
生境
大多海水,少数淡水
全部海栖
全部海栖
特征
浮浪幼虫水螅型有垂唇,水母型有缘膜,小型。
水螅世代不发达,不具骨骼,有垂唇。水母型非常发达,无缘膜
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消化循环腔有隔
膜,群体生活,有钙质骨骼
代表种
桃花水母,钩手水母
海蜇,海月水母,灯水母,罗盘水母
海葵,海鳃,海仙人掌,鹿角珊瑚,红珊瑚
备注
生殖细胞由外胚层产生
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海葵:单体生活,无骨骼。珊瑚:群体生活,有发达的骨骼。
门
线虫动物门(原体腔动物门)
胚层
三胚层
体腔
假体腔(原体腔)
体型
两侧对称
循环
神经
梯形神经
有性
雌雄异体
消化
前中后肠、前端有口后端有肛
排泄
管型(原肾形)
呼吸
厌氧呼吸
运动
重要纲
线虫动物纲
门
原生动物门
胚层
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骼
骨骼是维持体形的支架,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一般由外胚层分化而成。 海绵动物具有石灰质或硅质的骨针。 腔肠动物珊瑚虫具石灰质骨骼。 软体动物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贝壳。贝壳也可被包入体内成内壳。 头足类具中胚层形成的软骨,是无脊椎动物唯一有软骨的一纲。 节肢动物具几丁质外骨骼。 棘皮动物具起源于中胚层的骨骼。
昆虫纲 蝗虫
海水、淡水
陆地
陆地
头胸部、腹 部 2对
大颚 1 对 小颚 1 对 颚足数对
每体节 1 对 鳃
颚腺、绿腺 间接发育
头部、躯干部
头部、胸部 及腹部
1对
1对
大颚 1 对 小颚 1 对
大颚 1 对 小颚 1 对 下唇(小
颚) 1 对
每体节 2 对 胸部 3 对
气管
气管
马氏管
马氏管
异形发育 间接发育
无脊椎动物总结
分节
分节:身体分节或分部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 重要特征之一。
无脊椎动物的躯体由不分节(腔肠动物、多 孔动物)—分节,分节又分为原始分节 (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同律分节 (环节动物)异律分节(节肢动物)。
体壁
动物的体壁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担负一定的功能。 单细胞动物的体壁即是细胞膜:保护、吸收、分泌、物质交换等功能。纤
毛虫体表有一层表膜,眼虫体表细胞膜内蛋白质增加厚度和弹性形成皮 膜,使身体保持一定形状。 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均有一层表皮覆盖体表。 多孔动物的体壁由皮层和胃层细胞组成,之间为中胶层。 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外胚层和其间的中胶层组成。 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体壁,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与中胚层 形成的肌肉层紧贴在一起,称为皮肌囊。蛔虫、蚯蚓表皮分泌角质层作 为保护。 软体动物的体表是由内、外表皮层及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纤维组成的外套膜, 多数种类有由外套膜分泌的贝壳,用于保护。 河蚌身体由外套膜覆盖,外层表皮细胞分泌碳酸钙形成外壳;乌贼无外 壳,外套膜加厚并肌肉质化。 节肢动物体壁为一层上皮细胞,向外分泌外骨骼作为保护和支持。外骨骼 主要由几丁质、蛋白质和钙盐组成。出现周期性蜕皮现象。
软体动物为开管式循环,但头足类为闭管式循环。
节肢动物是开管式循环,循环系统比较退化,特别是呼吸器 官不集中的种类。
棘皮动物的循环系统很不发达,由微小管道和血窦组成,其 气体交换是通过体壁进行的。
循环系统
原生动物的细胞内原生质是不断流动的,其食物泡不断在身 体环行。
海绵、腔肠、扁形动物都没有循环系统,但腔肠、扁形动物 的消化循环腔可将食物送至身体各部分。
线形动物的原体腔也有输送养料的功能。
从纽形动物开始有了最原始的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有了较完整的循环系统,出现了血管、心脏、血液。 其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循环。
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寄生种类能进行厌氧呼吸。 高等无脊椎动物:水生种类用鳃、书鳃呼吸;陆生种类用气管、书肺呼
吸。 环节动物的体表和疣足都都具有呼吸功能。 软体动物在外套腔内有皮肤突起的鳃,外套膜表面也可以进行呼吸,如
河蚌。肺螺亚纲外套膜形成肺囊,适于陆地呼吸(如蜗牛) 节肢动物用鳃(虾)、书鳃(鲎)、书肺(蜘蛛)、气管(昆虫)、气
线形动物开始出现肛门,称完全消化管。但消化管尚无明显 分化;食物在消化管的一端进入,未消化的残体从另一端 排出。
环节动物以后消化管进一步复杂化,可明显分为前、中、后 肠。
软体动物出现肝脏等消化腺,口腔内出现齿舌。 节肢动物中肠部分常形成盲囊、腺体等,且出现适应不同食
物类型的口器。
呼吸和排泄
呼吸 低等无脊椎动物:从原生到环节,无专门呼吸器官,常以体表通过渗透
体腔和胚层
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 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扁形动物无体腔; 线形动物具原体腔; 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 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两胚层的动物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其中海绵动
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胚层逆转。 扁形动物以上都是三胚层的动物。
动物的胚层与体腔p30
营养与消化
代表 主要生活环
境
身体区分
触角
肢口纲 鲎
海水
头胸部、腹 部及尾剑 无
附肢 口器
螯肢 1 对 脚须 1 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足 呼吸器官 排泄器官
发育
头胸部 4 对 书鳃 基节腺
间接发育
蛛形纲 蜘蛛
陆地
头胸部、腹部 无
螯肢 1 对 脚须 1 对
头胸部 4 对 书肺、气管 马氏管 基节腺 多直接发育
甲壳纲 虾
多足纲 蜈蚣
线虫只具纵肌,其运动作蛇形状。 环节动物具疣足或刚毛,皮肌囊具发达的纵肌和环肌,多毛纲能
游泳,寡毛纲能钻土。 节肢动物具发达的横纹肌,附着在外骨骼或外骨骼形成的内突上,
附肢具关节,能做迅速而多样化的运动。 昆虫纲多数有两对翅,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一个类群。 软体动物一般不活泼,以多肉的足作缓慢爬行运动。 头足类足形成腕,可捕食,外套膜形成漏斗,可喷水。 棘皮动物的腕和管足司运动。
管鳃(水生蜉蝣幼虫)进行呼吸。 棘皮动物的管足和皮鳃(海星),有呼吸和排泄功能,海参在消化道两
侧有一对呼吸树作为呼吸器官。 呼吸色素存在于血浆中而不是血细胞中,是无脊椎动物血液的特点,也
是呼吸色素存在的比较低级的形式。
呼吸色素图P268
排泄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没有排泄器官,多以体表进行排泄。 调节水的渗透压的伸缩泡也兼有排泄的功能。 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和线形动物以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原肾管进行排泄。 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后肾管。 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肾脏。 节肢动物排泄有颚腺、绿腺、肾管、马氏管。 棘皮动物是管足、皮鳃、肛门,无单独排泄器官。
肌肉和运动
原生动物的变形虫是借细胞质的流动而作变形运动。运动器官伪 足由原生质流动形成,可改变形状。伪足内微丝的滑动引起运 动。 鞭毛虫、纤毛虫以鞭毛或纤毛作为运动器官。
腔肠动物开始有原始的肌肉细胞,即外胚层和内胚层中的皮肌细 胞,可使身体、触手伸缩。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由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织,与外胚层的表 皮形成皮肌囊。
原生动物无专门摄食器官,其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动物 性营养、渗透性营养;行细胞内消化。
海绵动物也是细胞内消化,借领细胞打动水流和用变形虫的 方式以固体食物为食。
腔肠动物开始有消化管,即消化循环腔,其内有细胞内和细 胞外两种消化作用,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仍由口出。
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基本相同,但寄生种类消化管退化(吸 虫)或消失(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