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2)
八年级生物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八年级生物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类型之一,对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和保护自然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长和繁殖两个方面,探讨八年级生物植物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一、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是一个连续而持久的过程,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幼苗期和成熟期。
幼苗期是植物从种子开始发芽,到形成嫩叶和嫩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植物主要依赖种子内外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同时需要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幼苗期的植物通常比较柔弱,需要额外的保护和关爱。
成熟期是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发育后,形成成熟的根、茎、叶和花或果实。
在成熟期,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此时,植物已经具备了自我养活和繁殖的能力。
二、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1.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的植株。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1) 分株繁殖:某些植物的茎在地下或地上长出侧枝,成为新的植株。
例如,薹草和竹子就是通过分株繁殖进行扩张的。
(2) 嫁接繁殖:将两个植物体的茎或枝接在一起,使它们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植株。
嫁接常用于果树的繁殖,以获得优质品种。
(3) 切条繁殖:将植物的茎、枝或叶片切下来,插入土壤中或水中,等待其生根并生长出新的植株。
切条繁殖常用于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的繁殖。
2.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新的植株。
常见的有性繁殖方式有:(1) 花的传粉:植物通过花的结构吸引昆虫、鸟类或风等动物帮助传递花粉。
传粉过程中,花粉颗粒会结合卵细胞,形成种子,进而发育为新的个体。
(2) 胚珠的受精:花的胚珠中的卵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然后,受精卵发育成种子,并通过风、动物或其他媒介分散到周围环境。
(3) 子房的发育:花的子房会发育成果实,果实中的种子可以孕育新的植株。
植物生产与环境高考大题

项目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以棉花,麻类、玉米、柑橘、水稻和松、柏为例解释什么是顶端优势?并说明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主茎项芽生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麻类、玉米和松、柏的顶端优势强。
应用:生产上要利用和保持顶端优势的有麻类、松柏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及获得优质木材。
生产上要消除项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的如棉花打顶、柑橘的整形修剪等。
通过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果生长,减少脱落。
2、以水稻(或果树)为例,请你谈谈作物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相关性。
当水稻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相矛盾时,如何调节?相关性:作物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表现出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关系。
(1)生殖器官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没有营养生长就不可能有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不好,生殖生长也不会好。
(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关系。
如营养生长过旺,水稻贪青迟热,空秕粒增多:营养生长不良,水稻穗小减产。
(3)生殖器官的生长同样会影响营养生长,对营养器官起抑制作用。
如水稻早穗,会影响水稻分蘖。
调节措施;(1)当水稻营养生长过旺时,生产上要适当控制氨肥供应,增施针空进行露田、晒日,控制营养生长。
(2)当水稻营养生长不良时,增施氨肥和钾肥,加强田间管理。
(3)当水稻早穗时,增施氨肥,促进分蘖:最好通过适时播种、适时移栽,控制秧龄稀播匀播来防止早穗的发生。
3、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有哪些?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有;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
(2)生长相关性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4、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应用(1)人工春化处理。
春播前对植物春化处理可提早成熟;冬小麦经处理后可春播或补种小麦;育种上可繁殖加代。
(2)调种引种时重点考虑。
在引种时要考虑所引品种的春化性。
如冬小麦北种南引,不能满足春化要求,不开花结实;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烟草,南引北种可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产量。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2)授课题目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及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2.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对植物生产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熟悉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2.熟悉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重点)。
2.土壤剖面(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任务一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相关性,植物成花等知识,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同时也了解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其生长发育吗?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大家说说自己家中或当地农户中植物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二] 新课讲解植物生产两大要素: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
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指的是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素,缺少其中一个,植物就不能生存,其组成有7个:生物、光、热、水、空气、养分、土壤。
(1)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
微生物的影响: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植物的影响:是农业要素的本体;杂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同时光也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地理分布。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
(3)热热量是指因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一般用温度表示。
主要体现在积温、极端温度、最适温度和节律性变温上。
(4)水分细胞吸水:细胞主要靠吸收水分来增加体积。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和持续时间三个方面的变化而起作用的。
(5)空气空气中某些成分量的变化(如二氧化碳和氧等浓度的增减)和质的改变(如有毒气体、挥发性物质的增多和水气的增减等)都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生育。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生产与环境【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农艺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02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农学专业和土地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现代农艺技术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背景,体现现代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论,反映农业化思想。
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农业概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宏观管理,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学活动设计以案例说明概念及知识点,理念先进,贴近实际,生动易懂。
重点突出实际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关基本技能。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能阐述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2)能描述五大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以及其他主要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3)能描述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细胞吸水原理、根系吸水过程;(4)能描述影响植物生产的气象要素:气压和风;(5)能描述植物的感温性和植物的温周期现象;(6)能描述植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等温度指标。
2.2能力目标(1)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农业生产情况调查;(2)能借助显微镜认识根尖结构,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3)能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4)能收集完成当地降水量的资料并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5)能正确进行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6)能正确进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7)能正确进行一般条件下光照环境的调控。
植物生产环境-植物生长与生产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植物是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劳动的产物,现在栽培的农作物均起源于自然野生植物。
目前世界上栽培的植物近1200种(不包括花卉),而栽培的大田作物90余种,我国常见的农作物有50多种。
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从东到西地形变化复杂,从南到北气候变化多样,这样的自然条件为不同的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植物生长(一)植物生长与发育1.含义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是通过细胞分裂、伸长来体现的,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是长大的过程。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是新细胞、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质变过程。
植物的某一器官的生长是指该器官长、宽、厚、重的变化过程;而植物某一器官的发育则指该器官的细胞、组织的分化形成过程。
(2)联系在植物的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二者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第一,生长是发育的基础,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
种子的萌发、叶片的长大、茎秆的伸长等为发育准备了物质条件,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后,或生长到一定的大小后,才可进行相应的发育;第二,发育又是生长的前提,只有在新器官、新组织分化出现后,才能继续进行生长。
(二)植物生长大周期1.概念是指植物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高峰后再逐渐减慢,以至生长逐渐停止的过程。
2.表现在植物或个别器官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
植物生长大周期(三)植物生长发育规律1.植物的生活周期和生产周期植物的生活周期就是植物的自然生命周期。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
每一棵植物从种子开始,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经历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多个阶段,最终完成其生命周期。
本文将针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进行细致的探讨,带领读者一窥其中的奥秘。
一、植物的种子萌芽种子萌芽是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起点。
植物种子内含有胚珠,受到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的刺激后,胚珠会经历膨大、分裂等过程,从而使种子开始发芽。
发芽时,种子会迅速吸水,导致种皮破裂,让胚根和胚芽顺利伸出。
随着胚根向下生长,植物开始吸收土壤养分并扎根。
同时,胚芽向上生长并展开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二、植物的生长过程在种子萌芽之后,植物便进入生长阶段。
生长主要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张两个过程。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而细胞扩张则使植物器官体积增加。
生长过程中,植物通过地下的根系吸取水分和养分,通过地上的茎、叶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能量合成有机物质。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是关键的。
光合作用通过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葡萄糖被植物利用于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同时也用于构建细胞壁和多种植物抵御外界环境压力的物质。
三、植物的开花与结果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进入开花的过程。
开花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开花过程中,花蕾会膨大,并逐渐展开花瓣,释放花粉或引诱传粉者。
传粉者通过花粉传递,使花粉与雌蕊结合,进行受精。
随后,花粉管通过花柱生长,并进入花托,产生种子。
当受精成功后,花朵就会逐渐凋谢,而花托则会继续发育成果实。
果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种子,并促进种子传播。
果实种子成熟后,会通过风、水、动物等方式传播出去,以寻求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过程。
它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一系列内外因素的调节。
过度或不足的光照、水分和养分供应,都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在种植和养护植物时,我们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求,合理地提供光照、水分和养分,以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长与环境》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大题答案

何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1)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根深叶茂,旱生根、水长苗反映的是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相关性。
(3分)(2)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是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地下部分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并合成少量有机物、细胞分裂素等供地上部利用;而根生长所必需的糖类、维生素等则由地上部分供给。
所谓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4分)(3)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上,可通过根冠比反映出来。
土壤水分缺乏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地下部分生长较地上部分快,根冠比增加;土壤水分较多时,根冠比下降。
此即所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
(4分)果树出现“大小年”现象是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在生产上的具体表现,生殖生长导致的。
(2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还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也会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在生殖生长期,要注意控制营养生长,要促进植物高产。
(2分)果树生产上,如果当年生殖生长旺盛,开花结果多(即大年),必然会消耗树体大量养分,导致第二年形成的花芽减少,又因树体养分不足影响了第二年营养生长,因营养生长不良而使第二年结果少而小,成为“小年”。
(3分)“肥田出瘪谷”体现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营养器官提供的;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
在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仍在进行,要注意控制。
(3)“肥田出瘪谷”说明营养生长过旺会消耗较多养分,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空瘪粒多。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融汇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知识。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收获器官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掌握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环境因子的观测技术、调控技术,制定有效防御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能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
2.具有利用和调节环境资源、改善作物生产环境条件的能力。
3.具有正确使用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用仪器、设备、工具的技能。
4.具有植物环境因子观测能力、分析和评价测定结果的能力。
5.具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判定能力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
6.具有认识各类肥料和科学施肥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136学时四、课程学分8学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发育与调控象(3)了解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4)理解种子发芽出苗过程,发芽、出苗标准(5)掌握种子发芽出苗条件(6)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如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7)了解植物衰老的机理与表现(8)掌握植物生长相关性的基本知识与应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相关性,主茎与分枝生长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关性(9)理解植物的再生现象、极性现象及其应用(10)了解植物的抗逆性(11)掌握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主导因子、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12)掌握植物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类型(13)掌握植物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应用(14)了解生态区、生态型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15)理解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6)掌握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措施(17)掌握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如光、温度、水分、二氧化碳和氧气等的方法系(2)能根据所学知识,确定作物播种技术措施(3)能解释壮苗先壮根原理、整枝修剪原理、调节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关系等(4)能解释南麻北植能增产、冬小麦不宜春播、甘薯短日照处理诱导开花进行杂交育种等(5)会根据作物生产实际,制定调节环境条件的措施(6)能根据生产实际,选择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5 植物生产与肥料(1)了解植物营养、营养元素的概念(2)理解植物营养元素的基本知识,如灰分元素、气态元素、判断营养元素的标准、营养元素的作用及特点、肥料三要素等(3)理解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基本原理(4)理解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5)掌握植物叶部营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6)掌握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和营养元素缺素症,氮素营养过多的生理效应,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和土壤盐碱化的影响(7)理解土壤氮素存在形态、含量、转化方式及其影响条件(8)掌握氮肥的分类、种类、性质和施用要点(9)掌握氮素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10)了解土壤中磷素的存在形态、含量及固定方式(11)掌握磷肥的种类、性质、施用要点及磷肥的合理分配施用技术(12)了解土壤中钾的存在形态及含量(13)掌握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技术(14)了解微量元素肥料种类及施用技术(1)会诊断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2)会化学肥料的物理性质观察、化学肥料的保存方法(3)会土壤速效氮、磷、钾测定(4)能进行土壤养分测定、进行各种作物配方施肥18六、教学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和选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并且能
够指导引种实践,另外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2.效果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
芽分化等生理作用,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学会春化作用和
光周期现象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植物生产。
2.难点: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自学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再生作用等。
3.通常将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休眠称为强迫休眠。
植物本身原因引起的休眠称为,也称真正休眠。
4.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
等。
5.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
6.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称。
7.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8.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
性。
9.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称。
10.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和生殖生长。
11.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
12. 是指地下部分根系总重量与地上部分茎叶等总重量的比值。
13. 是指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14. 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
15. 是指与植物体分离了的部分具有恢复其余部分的能力。
二、设问导读
1.什么是春化作用?有什么类型?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
2.什么光周期现象?有什么类型?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
3.光照对花芽分化有什么影响?
4植物生产有何特点和作用?
三、自学检测
1.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和
的形成。
2.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短日照植物,
二是植物,三是植物。
3.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春化作用其分为类型、半冬性类型和类型三类。
4.花原基在分化成花的过程中,如一朵花中的雄蕊和雌蕊都分化并发育则为两性花,如雄蕊或雌蕊不分化或分化后败育则形成。
5.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花芽分化和花器官的形成。
6.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冬性、半冬性类型
和三类。
7.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短日照植物,二是,三是日中性植物。
四、知识巩固
1.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1.高粱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2.水稻由南向北引种,则生育期会()。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缩短或延长
3.一般把花芽分化的过程称为()
A.生长
B.发育
C.营养生长
D.都不是
4.给植物的()以足够的低温,就能通过春化阶段。
A.卷须
B.茎尖
C.叶片
D.花
5.下面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的是( )。
A.高粱
B.甘蔗
C.小麦
D.向日葵
6.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A.高温
B.低温
C.空气
D.光照
7.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荠菜
B.白菜
C.玉米
D.黄瓜
8.( )是日中性植物。
A.番茄
B.菊花
C.白菜
D.玉米
9.一般短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则生育期会()。
A. 延长
B.缩短
C.不变
D.缩短或延长
10.有实验证明()对植物产生成花物质极为重要。
A.连续黑暗的时期
B.连续光照的时间
C.充足的氧气
D.适宜的低温
11.植物感受光周期的主要器官是()。
A.茎尖
B.叶片
C.花朵
D.根尖
12.下面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地区 B.湿度大时,有利于传粉
C.一般随温度升高花芽分化加快
D.长日植物,南种北引,开花期提早
13.下面是日中性植物的是()。
A.茄子
B.白菜
C.水稻
D.玉米
14.下面叙述合理的是()。
B.为推迟菊花开花,可在夜间给予强闪光 B.玉米北种南引,促使枝叶繁茂
C.栽培黄瓜时提高温度,促进雌花分化
D.增加氮肥,促进开花
五、课后作业
1.什么是春化作用?有什么类型?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
2.什么光周期现象?有什么类型?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