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

合集下载

病理解刨学

病理解刨学

病理解刨学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其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组织和器官的解剖学研究,病理解剖学能够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病理标本,它可以是整个器官、组织切片或者细胞。

病理标本的制备是病理解剖学研究的第一步,它需要经过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过程。

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的形态学特征,病理学家可以了解病变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炎症、肿瘤、变性、坏死、纤维化等多种病变类型。

其中,炎症是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其特征是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物的形成以及炎细胞的浸润。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炎症标本的特征,可以确定炎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肿瘤是病理解剖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肿瘤是指机体组织中细胞增殖异常、形态学异常的病变。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肿瘤标本的形态学特征,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病理解剖学也可以观察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

变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可逆性变性和不可逆性变性。

可逆性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结构在损伤因素消除后能够恢复正常;而不可逆性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结构受到严重损伤后无法恢复。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变性标本的特征,可以判断变性的类型和程度,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坏死是组织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后的一种死亡形式。

坏死的特征是细胞浆和细胞核的结构破坏,细胞膜的溶解,以及细胞崩解和炎细胞的浸润。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坏死标本的特征,可以确定坏死的类型和范围,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纤维化是一种病理过程,其特征是纤维组织的增生和沉积。

纤维化可以是炎症、肿瘤、变性和坏死等多种病变的后果。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纤维化标本的特征,可以判断纤维化的类型和程度,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介绍
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将介绍病理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相关实践应用,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
- 理解病理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掌握病理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 熟悉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病理分析能力。

3. 教学内容
3.1 病理解剖学基础知识
- 疾病与病理学的概念与关系
-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 组织学与细胞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病理标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3.2 疾病的病理解剖学
- 器官系统病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器官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 常见疾病的解剖学表现和病理变化
- 疾病的分级和分型系统
3.3 病理解剖学与临床实践
- 病理解剖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病理报告的撰写和解读
- 病理标本的常见错误和误诊分析
- 病理解剖学的个体化医疗应用
4. 教学方法
4.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病理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梳理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特征。

法医学鉴定中的病理解剖学

法医学鉴定中的病理解剖学

法医学鉴定中的病理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是法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解剖尸体来确定死因以及识别任何与之相关的疾病或损伤。

在法医学领域,病理解剖学的应用广泛且关键,为了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法医学专家通常需要深入研究和掌握病理解剖学的知识与技能。

病理解剖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尸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以获取各种病理学信息,从而确定死因。

死因的确定对于警察调查、法庭审判以及保险索赔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病理解剖学在法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病理解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解剖学结构的正常和异常变化、疾病的发展和进展、病理生理和病理机制等。

通过对尸体进行系统的观察,法医学专家能够确定各种疾病的存在和程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任何损伤。

这些信息对于法医学鉴定和法庭审判非常重要。

在进行病理解剖时,法医学专家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范和程序。

首先,尸体必须得到适当的保存和处理,以确保病理解剖过程的有效进行。

其次,法医学专家需要对尸体进行周到的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和内部器官的观察。

尤其是对于可疑死亡案件,法医学专家可能需要进一步采取包括毒理学分析、组织学检查等一系列相关测试来确定死因。

病理解剖学的目的之一是确定死因,这有助于警察调查和法庭审判中的正当裁决。

死因的确定对于保险索赔也至关重要。

通过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法医学专家能够确定死因是自然病变还是非自然因素所致,如暴力、毒品滥用等。

此外,病理解剖学还可以为研究新药物和疾病机制提供重要的数据和证据。

通过对病理学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好的方案。

总之,病理解剖学是法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对尸体的仔细观察和研究,为鉴定死因并识别疾病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在法医学领域,病理解剖学的应用广泛且关键,它的发展和研究对于社会公正、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法医学专家在进行病理解剖时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程序,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病理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病理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病理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病理解剖学是通过分析疾病组织病理形态,以诊断疾病和研究疾病发生机制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学科。

病理解剖学研究的是疾病是如何影响人体组织的,包括器官、细胞、分子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病理解剖学对于医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贡献,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病理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病理解剖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病理解剖学在医学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生通过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症状来判断疾病的类型,然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疾病的类型及治疗方案。

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病理解剖学尤为重要,它可以确定疾病的程度和范围,为病人提供正确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指导。

同时,在疾病转归和疗效监测方面,病理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病理解剖学在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病理解剖学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揭示了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理,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进展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疾病的组织病理形态和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研究者可以了解其发生的机制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病理学是医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

三、病理解剖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药物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试验后,才能被允许应用于人体。

而且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也需要验后检测。

在药物研究过程中,病理解剖学有很大的作用。

检视经过药物处理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了解药物处理后动物和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为药物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病理解剖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病理解剖学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的病理形态来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病理解剖学有助于明确肿瘤的类型和范围,确定切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以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在肿瘤治疗的后期,通过对病理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肿瘤的进展和转移情况,及时纠正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病理解剖学在医学诊断、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研究、肿瘤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为正确诊断疾病、研究疾病机理、开发新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病理解剖学病理学

病理解剖学病理学

五、观察方法 1、大体观察: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 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进行细致的观察 和检测。 2、组织学观察:将肉眼确定的病变组织取材后,以福尔 马林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制成切片,或将脱落细胞制 成涂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通 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3、组织和细胞化学:俗称特殊染色,通过应用某些组织 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 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和代谢改变 的认识,弄清形态改变与代谢改变的关系。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来 检测组织中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其实用范围包括病因 诊断、免疫疾病诊断、肿瘤诊断。 5、超微结构观察:在电镜下观察病变组织的亚细胞结构 (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


病理教研室

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研究目的: 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 据。
二、病理学内容 • 包括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 病理解剖学部分侧重从形态上观察和研究疾病; 病理生理学则注重机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 • 病理解剖学又分为总论及各论,总论又称普通病 理学,为各种不同疾病共同病变的基础,是疾病 发生的共同规律,包括1~4章;各论又称特殊病 理学,阐述机体各系统不同器官和组织所发生疾 病的特殊规律。 • 只有掌握好总论,才能学好各论;只有学好了病 理学,才能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病理学的地位-----桥梁作用


微生物学、寄 生虫学、 免疫学、细胞 生物学、分 子生物学、解 剖、组胚、 生理、生化

病理解剖学考试重点

病理解剖学考试重点

病理解剖学考试重点1.、名词解释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组织的死亡。

坏疽:指大块组织凝固性坏死并伴有腐败菌感染机化: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为机化。

包裹:常由周围新生的结缔组织加以包裹凋亡:由基因调控自身启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再生: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分裂增生。

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侵润。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由于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有质块的过程,这种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或称被动性充血,通常又称淤血。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所发生的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防御性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与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纤维素性炎:炎症过程中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在炎症灶内形成纤维蛋白。

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称为假膜性炎。

绒毛心:心包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的纤维素发生凝固并随着心脏不断搏动、牵拉和摩擦形成绒毛状,覆盖在心脏表面,因此称作绒毛心。

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或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性性。

癌前病变: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某些良性病变。

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层内的癌,癌组织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徒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

病理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病理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病理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病理解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病理解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A. 正常人体结构- B. 疾病状态下的人体结构和功能变化- C. 人体生理功能- D. 人体发育过程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A. 细胞损伤- B. 组织修复- C. 基因突变- D. 疾病预防答案:D3. 病理解剖学研究的病变类型不包括以下哪项?- A. 炎症- B. 肿瘤- C. 代谢性疾病- D. 心理疾病答案:D二、填空题1. 病理解剖学中的“坏死”是指________。

答案:局部或全身性组织、细胞的死亡2. 病理解剖学中,肿瘤分为良性和________。

答案:恶性3. 病理解剖学研究的炎症反应包括________、渗出、增生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变质三、判断题1. 病理解剖学只研究人体的宏观变化,不涉及细胞和分子层面的变化。

(对/错)答案:错2. 病理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错)答案:对3. 所有肿瘤都是病理性的,不存在良性肿瘤。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简述病理解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 病理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它帮助医学生理解疾病状态下的人体结构和功能变化。

通过对病理变化的学习,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病理解剖学也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2. 描述病理解剖学中炎症的基本过程。

-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防御反应。

其基本过程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三个阶段。

变质是指炎症区域的组织和细胞发生损伤,出现细胞肿胀、坏死等现象。

渗出是指炎症区域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和白细胞等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

增生是指炎症区域的细胞分裂活跃,形成新的组织,以修复损伤。

五、论述题1. 论述病理解剖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病理解剖学在疾病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病理解剖学

病理解剖学

病理解剖学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1 缺氧常见2 生物因素3 物理因素4 免疫因素5 遗传因素6 其他适应: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器官.组织或细胞可通过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结构加以调节,该过程称适应。

2 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称增生。

4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而至器官或组织缩小,称萎缩。

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或组织的过程,称化生。

6变性:是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含量显著增多。

7细胞水肿:细胞内水钠离子增多。

8玻璃样性变: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均质红染的玻璃样物质。

9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积,称病理性钙化。

10 坏死: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11 凝固性坏死:组织细胞坏死后细胞内的蛋白质与细胞器凝集,形成灰白色干燥的坏死灶。

12 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若酶性消化水解占优势,则坏死组织呈液状,称液化性坏死。

13 干烙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灶的坏死。

14 坏疽称坏疽。

: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合并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并出现特殊的形态学变化15 机化:较大范围的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或分离排除,则由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组成的肉牙组织张入,逐渐加以溶解吸收和取代,最后变成瘢痕组织。

这种肉牙组织替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称机化。

16 细胞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由基因调空的主动而有序的自我消亡过程,故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连续无炎症17 修复:局部组织和细胞死亡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修复。

18 再生:组织损伤后,由临近细胞分裂增殖以恢复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称再生。

19 肉牙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

肉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处之易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1 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 2化学物质和药物 3物理因素 4生物因子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
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 6内分泌因素 7免疫反应 8遗传变异 9衰老 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 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
结局 : 肉芽组织长出后1 周逐渐成熟,最终转变为瘢痕组织,此时毛细血管闭塞、减少,胶原纤维增多,纤维母细胞转为纤
瘢痕(scar)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对机体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1 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填补并连接伤口或缺损 使组织器官保持其坚固性。 器官内广泛损伤导致广泛纤维化玻璃样变,可引起器官硬化 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可形成瘢痕疙瘩 例:创伤愈合: 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组织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1. 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处出现炎症反应,渗出的纤维蛋白形成凝块,3天后巨噬细胞出现。 (一)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 。 2.对机体不利的一面:瘢痕收缩,引起器官活动受限或梗阻瘢痕性粘连
1)主要原因:感染、中毒、缺氧
2)发生机制:病因→细胞线粒体受损→ATP↓→细胞膜Na+-K+泵功能↓→Na+、H2O进入细胞内。 电镜观察: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
4)形态改变 肉眼观察:器官体积增大、色泽浅淡。光镜观察:细胞肿大、胞浆淡染或清亮。 5)结局:病因去除,恢复正常。
(2)脂肪变(fatty change) 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浆内蓄积。 1)主要原因:营养障碍、感染、中毒、缺氧等。
*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
凝固性坏死: A.常见于心、肾、脾、肝等器官 B.多因缺血引起 C.肉眼观为与周围分界清楚 D.光镜观为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可辨 E.其发生可能系坏死局部酸中毒致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蛋白质溶解过程之故。
2013年河南专升本复习 内部资料
病 理 解 剖 学
1
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 适应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其 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 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 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 /和数量减少 (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
肉眼观察: 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3)好发部位:肝、心、肾实质细胞。
例:心肌脂肪变: A.部位: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D.心肌脂肪浸润:指心外膜处增厚的脂肪组织沿心肌层的间质向心腔方向伸入,可致心肌萎缩。严重者可致心肌破裂而猝死。 2
B.肉眼观察: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 虎斑心。
(3)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 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类型: 细胞内玻璃样变:即细胞浆内出现异常蛋白质形成的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 A.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蛋白质过多。 B.浆细胞:免疫球蛋白蓄积。 C.肝细胞:Mallory小体 A.发生部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处。
大体是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硬韧并缺乏弹性。.镜下呈均质性红染玻璃样变。
2.伤口收缩:伤口边缘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伤口缩小,这是由于伤口边缘处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牵引作用所致。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 损伤后3天开始出现肉芽组织,以后胶原纤维形成活跃,损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2) 其特点是;愈合时间短,留下瘢痕少。 创伤愈合的类型1. 一期愈合:(1)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2.二期愈合:(1)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4
2.稳定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在细胞增生周期中处于静止期( GO),但受到损伤刺激时,则进入 DNA合成前期 。
( G1),表现出较强再生能力,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肾小管上皮、间叶细胞、平滑肌细胞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 肉芽组织由三种成分构成: 新生的毛细血管 纤维母细胞 炎性渗出成分。 、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
2)发生机制脂肪酸进入细胞内增多,氧化障碍。 甘油三酯合成或进入细胞内过多 脂蛋白的减少,中性脂肪不能输出。 4)形态改变:肉眼观察:器官体积增大、色黄、切面常有油腻感。 光镜观察: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细胞体积增大。 电镜观察: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有界膜包绕的圆形小体。 C.光镜观察:脂滴在心肌细胞内呈串珠状排列。
B.是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 C.多系崩解的胶原纤维、免疫球蛋白或免疫复合物及纤维蛋白的混合物
坏疽(gangrene)身体与外界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 分类: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其比较如下。 类型 干性坏疽 好发部位 四肢、体表 A缺血、V通畅 原因 病变特点 干缩、黑褐色 分界清楚 全身中毒症状 轻或无
3
湿性坏疽
肺.肠.子宫.胆囊
A、V均阻塞
湿润、肿胀、 黑褐或边缘分 界不清楚
重,明显
气性坏疽
深部肌组织
创伤伴厌氧产气荚膜杆 肿胀、污秽、 菌感染 蜂窝状、捻发音 分界不清
重,明显
结局: 1在局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2 溶解吸收 :小灶性坏死经酶解液化被淋巴管、血管吸收或被吞噬细胞吞噬。 3分离、排出:形成缺损 B.溃疡:皮肤、粘膜的较深在性坏死性缺损。 C.窦道:坏死形成的深在性盲管。 A.糜烂:皮肤、粘膜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
2)分类: 局部性淀粉样变:与以大量浆细胞浸润的类症有关。 原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 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与严重的慢性炎症和某些恶性肿瘤有关 。 (5)粘液样变(mucoid degeneration) 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1)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3)光镜见间质疏松,灰蓝色粘液性基质内有散在的星芒状纤维细胞。
&纤维性修复
3.永久性细胞: 无再生能力或再生力极弱,如神经细胞、横纹肌细胞及心肌细胞。 过程为:肉芽组织增生 溶解、吸收坏死组织及异物 转化成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 。
肉芽组织的作用: 抗感染保护创面 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及其它异物。 维细胞,此外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损伤的修复: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有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修复的形式: 再生(regeneration);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 纤维性修复: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 &再生包括 生理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 按再生能力的强弱: 1.不稳定细胞: 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表皮,呼吸道、消化道粘膜上皮,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4机化与包裹 : 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包裹(encapsulation):指仅发生较大范围坏死和异物周边的机化过程。
D.瘘管:两端开放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 E.空洞:较大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留下的空腔。 5钙化
*凋亡(apoptosis)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自溶,不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1)发生机制:与基因调节有关,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2)形态特点: 细胞固缩。染色质凝聚。胞浆芽突及凋亡小体形成。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B.光镜下(HE染色)为大小不等的棕黄色,有折光的颗粒。普鲁氏蓝染色呈蓝色。 C.常提示陈旧性出血。
黑色素: A.由黑色素细胞生成的黑褐色微细颗粒。 B.局部性黑色素增多见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 (7)病理性钙化: 软组织内固体性钙盐的蓄积。光镜下 HE染色为蓝色细颗粒聚集。 转移性钙化:由于钙、磷代谢障碍所致正常组织内的多发性钙化。 C.全身皮肤黑色素增多见于 Addison病患者。
b光镜观察: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呈索、成片,均质、淡红。其内少有血管和纤维细胞。
1)形态改变肉眼观察:发生淀粉样变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色泽变淡,质地较脆。 电镜观察:细胞浆内或细胞外出现细丝状物。
光镜观察:HE染色淀粉样变物为淡红色,均匀的云块状; 刚果红染色呈红色, 甲基紫染色则呈紫红色 。
营养不良性钙化:发生于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内的钙化。体内钙、磷 代谢正常。
细胞死亡: 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 分为: 坏死和凋亡 基本病变: 核固缩、碎裂、溶解 胞膜破裂、细胞解体、消失 间质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坏死灶周围有炎症反应。
液化性坏死: A.坏死组织呈液态; B.好发于蛋白质少、脂质多或蛋白酶多的病灶。 脑,胰腺 纤维素样坏死: A.结缔组织和血管壁内出现细丝状、颗粒状、小块状、红染的纤维素样物。 。 脂肪坏死: A.酶解性:见于急性胰腺炎。 B.创伤性:好发于皮下脂肪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