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小岗村
小岗村观后感

小岗村观后感引言小岗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是一个小山村,却因其改革开放的探索而闻名于世。
在1978年,小岗村的18位村民勇敢地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颠覆了过去集体农庄的经营模式。
这一改革对整个中国农村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观感到感慨我来到小岗村,尽管初次见面,但我心中已经充满了期待。
我想要亲眼目睹这个拥有伟大历史的地方,探寻人民勇敢探索的精神,感受他们的成果和苦难。
当我踏进小岗村时,被迎面而来的一片繁荣景象所震撼。
这个小村庄已经变得如此繁忙和现代化,让我难以想象过去的贫困和落后。
对比过去回想起小岗村过去的样子,很难将其与现在的繁荣景象联系在一起。
过去,小岗村是一个封闭的集体农庄,村民们缺乏自主权和经济动力。
农业生产无效率,村民们过着贫困而艰难的生活。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小岗村的村民们迎来了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崛起在1978年,小岗村的18位村民敢于冒险,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他们将集体土地分给每个家庭,并允许个人经营和管理灵活性。
这一做法,彻底颠覆了过去集体所有制的经营模式,重塑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动力的格局。
成果的显现小岗村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成果。
村民们开始主动种植农作物,并利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丰收。
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小岗村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村民们在经济上重新找到了自信和尊严,他们不再受限于集体农庄,从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背后的艰辛和困难然而,小岗村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在改革初期,村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力。
由于新的经营模式是全新的,许多人不了解也不相信这一改革的可行性。
政府的支持也并非十分充分,村民们需要自力更生来推动改革的进行。
在艰辛和困难中,村民们团结一心,坚定地走上自己的新路。
对国家和农村的影响小岗村的改革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推动农业改革的典范。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民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参观小岗村有什么感悟

参观小岗村有什么感悟
参观小岗村的感悟
参观小岗村,我深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和村民们的勇气和智慧。
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通过自主创新和实践,成功实施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引领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潮流。
首先,参观小岗村让我认识到村民的勇气与担当。
在改革初期,小岗村村民面
临着种种困难和压力,但他们勇敢地挑起了推动农村改革的重担。
他们敢于试验新的制度,改变传统的因循守旧的思维,开创了一条农村发展的新路。
其次,参观小岗村让我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
通过实行土地承包制
度改革,小岗村的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和劳动回报,激发了他们的种田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小岗村的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
此外,参观小岗村还让我领会到农村改革的艰辛。
小岗村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们曾经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阻力。
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腾飞和农民生活的幸福。
综上所述,参观小岗村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
我深深被小岗村村民的勇气、智
慧和担当所感动。
他们的实践证明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后续农村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为实现全面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而努力。
参观小岗村有感

参观小岗村有感小岗村,这个名字曾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参观。
我有幸也踏上了这片土地,亲眼见证了小岗村的变迁,深受触动。
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但在1982年,一场革命性的土地改革在这里展开。
当时,小岗村的农民们面临着生产力严重低下、生活困苦的局面,他们渴望改变现状,摆脱贫困。
于是,在当时的村支书邓力群的带领下,他们决定冒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举措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开端。
参观小岗村,我首先被眼前的繁荣景象所震撼。
如今的小岗村已经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农业示范村,村庄整洁有序,道路宽敞平坦,绿树成荫。
农田里一片片整齐划一的作物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充满了生机。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小岗村农民们不懈的努力和拼搏。
走进小岗村的农户,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巨大变革。
以前贫困不堪的农民们,通过实行包产到户,每个农户可以自主决定生产经营的方式和作物品种,他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农田得到了充分利用,农民们不再只是单纯地种植粮食,而是开始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实现了农民的多元化经营。
这一改革的成果使得小岗村的农民们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
小岗村的变革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它还带来了农村社会的脱胎换骨。
在以前,农村的生活一成不变,人们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很少。
而如今,小岗村的农民们通过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等组织形式,加强了农户之间的联系和互助,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社区网络。
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分享成果,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参观小岗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小岗村的成功经验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更是对全国农村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的标志性事件。
通过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才能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农民的富裕。
小岗村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农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参观小岗村观后感

参观小岗村观后感前阵子去参观了小岗村,那可真是一趟让人印象深刻又特别有感触的旅程啊。
刚到小岗村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个地方充满了故事。
你想啊,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居然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力,就像一颗小石子,却在改革的湖面上激起了千层浪。
走在村子里,我看到那些陈列馆里的老物件,什么包干到户的契约啊,那些发黄的纸张、歪歪扭扭的字迹,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把我带回到了当年那个充满勇气和探索精神的年代。
18个红手印,那可不是简单的手印啊,那是18个普通农民为了过上好日子,豁出去的决心。
在那个大家都还规规矩矩沿着老路走的时候,小岗村的村民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决定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这得需要多大的胆量啊?就好比在黑暗中突然有人说,咱们不走那条大家都走的大道了,咱们从旁边这个杂草丛生的小路试试,说不定能找到宝藏呢。
现在的小岗村,那可是大变样了。
路修得平平整整的,房子也都漂漂亮亮的。
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还有那些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这哪能想到以前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呢?小岗村就像一个成功逆袭的励志榜样。
村里的农家乐也搞得红红火火的,我去吃了顿饭,那些农家菜啊,味道那叫一个地道。
一边吃着饭,一边就想,这可都是小岗村改革带来的成果啊。
我在村里还遇到了一些当地的村民,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和他们聊天的时候,能感觉到他们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足,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他们讲起村子以前的苦日子,再看看现在,那真的是天壤之别。
从他们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他们对那些做出改革决定的先辈们的敬重和感激。
参观完小岗村,我就一直在想,这小岗村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这种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不管是对一个村庄,还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要是都能有小岗村村民这样的勇气,说不定也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呢。
小岗村就像一本活教材,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去改变,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等着你。
小岗村一日游感悟

小岗村一日游感悟小岗村是一个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小村庄,这个村庄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个普通的游客,我来到这个村庄,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也从中汲取到了一些启示。
早上,我来到小岗村的村口,迎接我的是一片青翠欲滴的稻田。
这里的土地肥沃,给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走进村庄,我看到了一座座整洁的农舍,墙上挂满了红红的辣椒。
这里的农民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土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参观了小岗村的农业合作社,了解到他们通过集体经营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农民们通过合作社共同经营土地,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效益的最大化。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在小岗村的村庄中心,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纪念碑,上面刻着“小岗村农民承包经营土地试点”的字样。
这个试点在中国的农村改革中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1978年,小岗村的农民们勇敢地提出了“包产到户”的建议,打破了原来的集体经营模式,让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腾飞。
小岗村的改革经验不仅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个小小的村庄以自己的实践向世界证明了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只有让农民拥有更多的权益和自主权,农村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
在小岗村的一日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小岗村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感到自豪,也为小岗村的发展成就感到骄傲。
回到家中,我在思考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应该如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呢?小岗村的一日游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小岗村一日游的感悟告诉我,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更是每个人的事情。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到改革的进程中,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在小岗村的一日游中,我看到了农民的勤劳和智慧,也看到了他们的幸福和满足。
参观小岗村心得体会

参观小岗村心得体会小岗村,一个常年深藏在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的小村庄,曾经一度沉寂无声,仿佛被人遗忘的角落。
然而,1982年,一场名为“小岗村突破”的农村改革却在这里悄然进行,掀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农村改革的浪潮。
10月21日,我来到了这里,见识了小岗村的风貌,也对农村改革颇有心得体会。
伴随着指南针指向,我们顺着环村公园绿道,一步步逼近了小岗村的大门。
一进门,便能看到一座仿古拱桥,浓浓的江南风味扑面而来。
随着路途的推进,细节处,都能感受到小岗村的人文氛围和历史背景。
道旁小店、匾额牌匾、门楼纹饰,还有广场、花坛、题词,都为小岗村增添了一道道独有的风景线。
走进小岗村的改革纪念馆,透过镜头重温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画面,借着橱窗的布置,看到了一些当年小岗村的生产场景和生活环境,这种历史感与亲切感相得益彰。
看到了当年小岗村因前进方向不明,集体经济等问题,生活极度贫困的处境,也看到了小岗村人受到改革启发,从改革中走出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神话。
参观过纪念馆后,我们驱车前往小岗村的田间地头。
如果说纪念馆里的场景让人感受历史气息的话,那么田间地头的小岗村则是让人真正感受到农村改革成果的现实场景。
我们看到了种类繁多的蔬菜水果,浓厚的农村气息,还看到了创新性较高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农业”。
小岗村自主研发了农产品在线销售平台,打破了原有农业生产销售模式,实现农民就地消费增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优质农产品购买途径。
从小岗村的种种创新举措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一个普遍的经验,那就是,在改革的推动下,有志气的农民勇于尝试,勇敢创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了农业的转型牟利。
对于我这种城市人来说,小岗村的参观实际上是一场重温生态、人文、社会、经济发展的盛宴,也令我深切认识到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都有着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闪耀,都有着改革创新的实践和旗帜示范。
最后,我想说的是,小岗村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只要大力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村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保障农业企业收益,推动农村向城市化转型,相信一定会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也会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岗村游记美篇

小岗村游记美篇标题:《小岗村之旅:红色记忆与乡村振兴的和谐交响》正文: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踏上了前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旅途。
小岗村,这个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地方,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吸引着我。
车窗外,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如诗如画,伴随着微风的轻拂,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小岗村的过往与变迁。
抵达小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包干纪念馆”,它以生动详实的图文资料,重现了当年十八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勇闯“大包干”改革先河的历史瞬间。
站在纪念馆前,我深感震撼,那些坚韧不屈、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漫步在小岗村的街头巷尾,新旧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面是保留下来的古朴民居,它们见证了几十年来小岗村从贫穷走向富饶的过程;另一面则是现代化的新农村风貌,宽敞整洁的道路、设施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高效现代农业园区,无不展现着新时代小岗村的发展活力与繁荣景象。
走进小岗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只见一望无垠的农田上,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耕智慧完美结合,绿色高效的农业模式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而那些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更是为小岗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夜晚,华灯初上,小岗村更显宁静祥和。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家常,分享着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生活。
此时此刻,我深切感受到了小岗村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坚韧力量,也看到了她面向未来,继续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
此行小岗村,既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又是一次对未来的展望。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也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蓝图。
小岗村,你用你的变迁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创新与发展的中国故事,你的魅力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参观小岗村观后感

参观小岗村观后感前段时间去参观了小岗村,那可真是一次超有意思又让人感触特别深的经历。
一进村,就感觉这个地方充满了故事。
我就像走进了一本活的历史书里,而且这本书还特别接地气。
小岗村的路啊,修得又宽又平,两边的房子看着也很整齐。
但最吸引我的不是这些,而是村民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笑容里有幸福,有对现在生活的满足,还有对未来满满的希望。
你想啊,当年他们搞“大包干”的时候,那可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当时得有多勇敢啊!18个红手印就像18个勇士的印记,一下子把小岗村推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前沿。
现在去看当年他们按手印的那间屋子,虽然屋子普普通通的,但就觉得那里充满了力量,就好像能看到那18个村民凑在一起,眼神坚定又有点紧张,想着为了吃饱饭,拼了!这种感觉特别奇妙。
现在的小岗村可不得了,有现代化的农田,种的农作物那叫一个水灵。
还有各种各样的产业,我看到有搞农家乐的,那菜做得特别香,都是当地的特色。
村里还有一些小工厂,生产一些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品。
这就说明小岗村不只是靠种地了,已经开始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在村子里溜达的时候,我还跟几个村民聊了天。
有个大爷特别热情,跟我讲着小岗村这些年的变化。
他说以前想都不敢想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家里电器啥都有,孩子上学也方便,生病也不怕看不起。
他那一口浓浓的乡音里都是对现在生活的自豪。
我就想啊,小岗村就像一颗种子,当初它悄悄发芽,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现在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它的故事给其他农村地区也带来了很多启发。
其他地方看到小岗村能发展得这么好,也都有了干劲。
小岗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只要敢想敢干,不怕困难,农村也能有大发展,农民也能过上好日子。
这次参观小岗村,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
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创新的精神,勇于打破常规,再加上脚踏实地地努力,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小岗村之旅,真是不虚此行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小岗村有感
机制114 姜潘潘踏着时代的步伐,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很荣幸,学校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6月3日来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
切身感受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哪就是穷则思变!目睹了改革34年来在这个小村庄所发生变化的图片展览。
一张皱巴巴、夹杂着错别字的纸,写着简单而略带悲壮的字句,整齐的按着21个鲜红的手印和印章。
尽管时间已过三十余载,站在展览的橱窗前依然能感受到当时那种凝重的气氛。
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一字不识的朴实农民就在不经意间诠释了改革的真谛。
他们没有鸿鹄之志,更无治国韬略,只是为了吃饱肚子、
养家糊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却开启了新中国改革的智慧之窗、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们一批学习团队,在领导的带领下,不远千里、舟车劳顿的“膜拜”来了,谈论它的艰辛、决然、意义,甚至于国于民,但这些终究似乎与我们相去甚远,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带点与我们有意义的“东西”回去。
我们足够幸运,在和平发展的年代不需向先烈那样用生命去革命,我们需要勇气和智慧去改革和发展,这种精神贯穿在各个领域、各种工作岗位,无论大小高低,都需要这种改革和创新的精神。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点滴之中可见其大。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学习内容相对粗浅,尽管对于生活来说微不足道,但也是一颗不可或缺的
“螺丝钉”,也可以去践行这种精神。
正如前面所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为沈浩书记的精神所感召,很早就听说过了沈浩同志的优秀事迹,并有所了解。
怀着一颗期待而又激动地心,走进小岗村,走进沈浩书记工作了6年并最终长眠于此的地方,看到的一切让我驻足流连,思绪翻飞。
这就是昔日安徽省凤阳县出了名的最穷最恶劣的落后村?旧有的茅房已保留成博物馆,小洋楼,卫星电视,太阳能热水器,院子里停着的别克轿车;小岗葡萄园、小岗风味猪、小岗甜叶菊、小岗双孢菇……2006年,小岗村跻身“全国十大名村”行列;2007年,小岗村被授予安徽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带来所有这些改变的就是沈浩书记。
这些都只是看得到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而沈书记带给小岗人思维模式和精神状
态的改变则是巨大的。
他早已在心中给小岗描绘过一张蓝图,未来的小岗,不再是小岗人的小岗,是中国的小岗,是世界的小岗。
他已经为小岗村制订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四型村”的方案……“壮志未酬
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沈浩突然走了,这美好的愿景,这宏伟的蓝图谁来实现谁来完成?
“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六载离家鞠躬尽瘁”,16个字浓缩了沈浩在安徽省小岗村默默奉献的6年。
站在沈浩曾工作过的租住房外,极普通的民宅,一眼望去,面积不到15平方米,一张床、一张桌、一条沙发,占据了房内大部分空间。
阳台上挂着几件没有晾干的衣服,床前摆着一双沾满泥土的皮鞋。
静夜孤星、青灯黄卷,小屋里摆放的累累书籍,见证了沈浩在小岗村苦苦求索,寻求突破的两千多个日夜。
沈浩是农民的儿子,他了解农民的需求,知道农民的苦难,理解农民的情感,感受着小岗村民在巨大的政治荣耀和贫困的现实生活前的茫然无助,这一切都深深地刺激了这个同样出生在悲苦的淮北农村的党的基层好干部沈浩,“不发展不行”这个信念支持着他,这一干就是6年。
沈浩带领小岗人,修道路、建市场、搞红色旅游,搞土地流转,没日没夜,苦干、实干、小岗人的积极性终于被调动起来了,又焕发了大包干时的活力,到了2008年小岗人的人均收入突破8000千,终于开始历史性的跨域富裕的门槛,开始向全面小康迈进了。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沈浩在小岗村奋斗岁月的写照。
有困难,找沈浩。
这句话成了小岗人的口头禅。
让群众感到离不开,对干
部来说是最大褒奖、最高信任,是一名党员干部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最难能可贵之处。
六年艰辛跋涉的脚印,换来群众真诚信赖的手印,这是小岗村民众最庄严、最深沉、最质朴的情感表达,是对沈浩最高的褒奖,更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最热切的期盼。
在沈浩眼里小岗村是一个大舞台,在这里他可以大有作为,不仅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还可以给小岗村带来彻底地改变。
就像一颗优秀的共产主义种子播进了最贫瘠的农村土地里。
通过学习沈浩精神,得到人是要有点追求的,需要做点事情,让自己满意的事情,为大家谋福利的事情。
我们能做的就是要不断磨练与完善自己,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价值
得到充分的实现。
我相信我们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我们的整个社会处处充满着和谐与欢乐。
日暮西垂,我们也作别小岗村,身后的村子宁静祥和。
沈浩,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小岗村;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小岗老百姓的心中!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再重温沈浩的话吧,以时刻警醒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春风依旧,而我们的生活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蓦然回首,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在中国大地吹拂了整整三十余载,抚今追昔,不由得使人感叹,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小岗村这第一枪不可分离,同时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坚持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辉煌成果,让我们永远铭记
小平同志的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将改革开放的精神坚持到底,将中国发展得更加强大,更加富裕。
谢谢
2012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