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政府定价制度分析及完善策略_李洁
我国药品价格管制的政策选择

d d a n atr aie c oc . I h o g r n,a v l e b s d p c e lt n fr p a ma e tc l s r c mme d d, e s a le n tv h ie n t e ln H a u — a e r e r g a i o h r c u ias i e o i u o ne
『 J 生政策研究 20 0 8年 1 2月第 1 卷第 3期 一 hns unl f el oc , ee b r 0 8 V 11N . C ieeJ ra o H ahP l yD cm e 2 0 , o o3 o t i .
・
药 物 政 策
・
我 国药 品价格 管 制 的政 策选择
【 关键词】 价格管制 ; 可及性; 成本加成定价
中图分 类号 : 9 1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6 42 8 (0 8 0 -0 50 R 5 A 17 —9 2 2 0 ) 30 3 - 4
Po iy o to s f r p a m a e tc lp i e r 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i n lc p i n o h r c u i a r c e ul to
陈 文
复 旦大学公共 卫生学 院 上海
2 0 3 002
【 摘要】 我国已建立起一整套药品价格管制政策, 但是, 以成本加成为基础的价格 管制与其他体制与机制
性 因素互动作 用后 , 促成 并强化 了我 国特定 背景下 医药不正 当利益 纽 带关 系。现行 的成 本加 成 定价 管理 是 对 企 业创 新产 生的成 本的补偿 , 而不是 对企 业创 新 产 生的价 值 的 回报 。在 成 本加 成 的定 价 管理基 础 上 , 合 考 综
我国药品定价分析

采购禁止二次议价
最高零售限价
含义: • 指的是相同成分相同规格相同剂型相同含
量相同包装标准相同厂家类型的药品最高 可以在药房或医院可以出售的价格
缺陷: • 一是药价只降不升多数廉价药短缺 • 二是最高零售价处理不好药品价格与质
一类是药品价格虚低型 在很多地方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政策下中标价
虚低其他药企无法与之进行价格竞争其产品主要 销售在基层市场消费对象为处于弱势群体的社会 底层百姓即使产品有质量隐患对患者造成伤害这 类消费者大多也基本无力无法申诉
相反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质量标准等相
关政策的规范企业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发展越发 艰难
批发价是指最后一级商业公司给医院的价格;实际零售价是指药品销售终 端销售给患者的最终零售价格对于医院而言发改委规定批发价和实际零售 价之间的加价率不能超过15%
按照定价权不同药品的定价可分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定价和市场调节定价其 中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定价时政府会给企业一个最高零售限价企业在此价格 基础上报出一个价格并通过投标竞标最终取得在某地区医院销售的资格而企 业报出的这个价格得到认可后即为中标价
迅速向基层蔓延造成对患者的过度用药、滥用 药导致看病费用难以有效降低过度浪费有限的 医保费用
企业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给医生、医疗机构、 招标采购部门等相关环节高额回扣
在医院销售的药品主要是这种价格虚高药
品根据调研在二三级医院销售额最大的前三十 种药品基本全部是这种药品而且前三十种药品 的销售额能够占到三甲医院总药品销售额的一 半以上县级医院这个比重甚至超过60%;
一、药品定价
我国药品政府定价制度分析及完善策略_李洁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年第2期(总第296期)【药事管理】我国药品政府定价制度分析及完善策略李洁,叶凯(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2)[摘要]药品是特殊商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药品价格直接影响我国制药行业健康发展和国民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
我国药品定价制度历经变革,药品价格管理也逐步趋于规范,但药品的政府定价制度仍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试图深入分析我国药品政府定价制度,探讨当前药品定价机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最后借鉴发达国家药品定价制度实践经验,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完善我国的药品政府定价制度。
[关键词]药品定价;药品定价制度;完善策略[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63(2013)02-102-04Analysis on Governmental Drugs Pricing System and Perfect Strategy./LI Jie,et al.//The 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Abstract The medicine is a special kind of commodity which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health.The medicine price has in-fluenc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he risen of national health care level in China.Chinese govern-mental drugs pricing system on undertook the transformation,the governmental management on drugs price also gradually tends standards.However,the medicine price in recent years was the hot spot which the society pays attention.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overnmental drugs pricing system,the paper searched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mechanism.At last,it of-fered perfect strategy for our reform on the system of our governmental drugs pricing system in profits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y drugs pricing system advanced experience.Author's address Collage of Trade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P.R.China.Key word drugs pricing;drugs pricing system;perfect strategy药品价格的形成不仅受到各种直接成本的影响,如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成本费用,还受到物价部门和医保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价格决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1]。
国家计委关于完善药品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计价格[1998]2196号
![国家计委关于完善药品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计价格[1998]2196号](https://img.taocdn.com/s3/m/387961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b.png)
国家计委关于完善药品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正文:---------------------------------------------------------------------------------------------------------------------------------------------------- 国家计委关于完善药品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的通知(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三日计价格〔1998〕2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物价局(委员会):为进一步推进药品价格整改工作,遵照国务院的要求,现将完善价格政策、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适当放宽部分药品销售利润率为鼓励企业研制开发新药、促进技术进步和调整产品结构,适当放宽《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部分药品销售利润率的规定。
(一)列入新药分类管理范围的一、二类药品,自国家批准正式生产之日起,前3年销售利润率从宽掌握。
在国内首家生产但未列入新药分类管理范围的普通药品,在明显低于同种进口药品或进口分包装药品价格的前提下,前3年销售利润率从宽掌握。
上述两类药品。
从第4年起,要按国家规定的销售利润率作价。
(二)列入国家新药管理范围的药品,在国家新药保护期不变的情况下,新药保护期结束后5年内仍可执行原利润率规定,即一、二、三、四、五类新药自国家批准正式生产之日起分别在13年、11年、9年、8年、8年内仍可按新药分类利润率作价。
期满后,按普通药品利润率的规定执行。
(三)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一国药典、处在原发明国专利保护期内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属卫生部批准进口在国内使用并按四类新药批准生产的,化学药品原料药销售利率率为30%,其制剂销售利润率为20%。
符合上述条件的中成药制剂销售利润率为20%,生物制品销售利润率为35%。
已超过原发明国专利保护期的,按四类新药销售利润率执行。
(四)已达到GMP标准并取得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认证证书的企业生产的普通化学药品、生物化学药品的销售利润率,原料药为15%,制剂为11%;普通生物制品和中成药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3%和15%。
【精品】浅谈药价虚高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药价虚高的原因及对策浅谈药价虚高的原因及对策浅谈药价虚高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药品及其价格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药价虚高不仅增加人们的负担,而且容易导致医药安全问题。
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因此要通过完善医药招标采购制度、实现医药分家等措施来抑制药价。
[关键词]药价虚高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9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446(2013)1-2-0088-02一、药价虚高的原因:1、药品自身的特殊性(1)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价格竞争不充分,竞争的不充分使得药品市场存在着垄断性。
并且由于医生和患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医生开出的处方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2)药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患者在购买药品时,为了尽快康复,药价再高也会购买。
药品价格的提高对其购买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从而医药企业可以通过高价策略获得高额利润。
2、从药品的流通过程看: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店)——患者,药品从医药公司售往医院,是药价暴涨的主要环节。
(1)药品寻租。
我国的药厂一般是通过医药代表向医院与药店进行推销,而在医院与药店两种销售渠道中,由于医生处方的原因,医院的销售占主要地位。
因此,各厂商想法设法通过回扣,是自己的药品变成医生的“处方”、药剂师的推荐药。
导致目前药品市场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间品种、质量和服务的竞争,更多的是折扣高低、回扣多少的不正当竞争,将竞争产生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最终使药价越来越高。
(2)药品销售中间环节多。
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分为市场和销售代理体系两块,后者是主要渠道,由医药代表和一、二、三级代理商构成。
这种多环节的流通渠道直接加大了药品流通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提高了商品价格。
据调查,真正生产成本仅占药价的30%左右,医院和零售商的利润占30%,其余40%是流通成本,而其中又至少有30%属于不良成本。
3、政府的原因(1)医疗体制的缺陷。
医疗机构作为公益事业性质,其价值补偿主要来源于三部分:财政拨付、医疗设备和药品差价收入。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策建议

一
,
引 言
中标 价 为 1 元 ,医院 零 售价 1 .元 ,为 出厂 价 的3 6 84 5
从上世纪 8年 代 中后期 开始 ,我国药价 一直居高 倍。同年 ,一 名化名为卫柏兴 的男子创建 “ 药价 ” o 降
不 下 ,甚 至不 断攀 升 ,药 价虚 高 已成 为 我 国民 生领 网 ,公布 10 0 种常 用药品 的供货价 和零 售价 ,两 4 0余
定价的仅限于 列入医保 目录及少量具有垄断性 的特殊
与普通 商品通过压低价格 争夺市场等方 法不 同,药品 药品 ,如 国家计划供应 的精神 、麻 醉预防免疫 药品 、
生产 商的竞争方式是 反向定价 ,即 “ 价格越高 、折 扣 计划生育 药品等 ,而 由市场调 节的药品 ,占所 有药品
不对 称 。双重信 息不对称的存在导 致政 府对医药市 场 品支 出的比重高达4 % I0 0  ̄ 6%。政府 出台的许 多治理整 ]
管 制往往要付 出高 昂的成本 。 顿 医药市场价格秩序 的政策 ,如医院 药品收支两条线
( )药品供给市场的恶性竞争 三
管理 、部分药 品最高 限价 、药品集 中招标 采购 、医 药
老百姓 总是不 能感受到药 品降价的实惠 ,仍 反映 药品 虚高 的对策建议 。 = ,药品市场的特殊性
价格太 高 、有病不敢看 ,百姓所 购买的药品价格 仍然
药价虚 高主要是指 药品生产商或 经销单位 为争夺
处在 虚 高 的位 置 。关于 药 品价 格 的负 面报 道 屡见 不 市 场份 额 ,在高定价 的基础上 ,采取 高额的折 扣等方 鲜 ,比如 ,2 1 年1 月2 日央视 《 01 1 0 每周质量报告 》发 法 向医疗机构及零 售药店推销 药品的行为 ,最直观 的 表 :对随机选 取的2 种常用 药品进行追踪调 查 ,发现 表现是 政府规定 的最 高零售限价 或企业 自主规定 的零 0
国内部分省市药品医保谈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报销范围也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多的疾病 和人群。
报销流程
报销流程也在不断优化,以方便患者使用 和减轻经济负担。
03
存在问题分析
药品价格虚高问题
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普遍存 在,导致医保基金浪费, 影响患者用药负担。
药品价格虚高受到多种因 素影响,包括药品研发、 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成本 以及药品市场的供求关系 等。
02
03
准入流程
各省市的准入流程不尽相 同,但都遵循一定的程序 ,包括申请、评估、谈判 、公示等环节。
பைடு நூலகம்
准入周期
准入周期因省份和具体流 程而异,一般需要数月甚 至更长时间。
准入结果
经过谈判准入后,部分药 品可以进入医保目录,为 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
谈判药品报销比例情况
报销比例
各省市的报销比例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呈 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包括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 完善谈判机制、提高信息透 明度等。
研究展望
未来,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 药行业的不断发展,药品医保谈判将 会更加重要和复杂。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可以更好地支持药品医保谈判工作 ,提高谈判的效率和效果。
02
国内部分省市药品医保谈判现状
谈判药品总体情况
谈判药品数量
各省市的谈判药品数量逐 年增加,涵盖了多种疾病 领域,如肿瘤、心血管、 代谢性疾病等。
谈判药品结构
谈判药品主要以创新药为 主,但也包括一些传统药 品。
谈判药品价格
经过谈判,大部分药品的 价格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 降。
谈判药品准入情况
01
患者用药负担问题
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历史沿革

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历史沿革药品价格管理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民众用药安全和药品价格合理性,对药品价格进行管理和监管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反映国家医药政策和医疗体系变革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医疗体系对接的过程。
本文将对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在历史上的沿革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一、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诞生与萌芽在古代,药品价格基本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而是由医师或者药商自行决定价格,因此容易出现不合理高价或者劣质假冒药品的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体系的完善,各个朝代都开始出台相关的法规来管理药品价格。
汉代时期,颇有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雏形。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设立了相当规范的药房,规定了各种药品的价格和质量标准。
这种价格管理制度对于当时的医疗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也是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萌芽。
隋唐时期,药品价格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唐代时期,大唐律令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尤其重视。
开设药房、定价药品、设立专业医师等重要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为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近代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使得药品价格管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清朝晚期,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通过经济手段逐渐侵占中国的医药市场,导致了中国的药品价格混乱,医药市场失序。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中国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药品价格管理体系。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开始了医药事业的改革,颁布了《医药条例》,对药品价格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此后,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医药卫生的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了《医疗卫生法》,对药品价格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管理。
此后,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药品价格管理的法规和政策,为国家医药体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年第2期(总第296期)【药事管理】我国药品政府定价制度分析及完善策略李洁,叶凯(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2)[摘要]药品是特殊商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药品价格直接影响我国制药行业健康发展和国民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
我国药品定价制度历经变革,药品价格管理也逐步趋于规范,但药品的政府定价制度仍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试图深入分析我国药品政府定价制度,探讨当前药品定价机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最后借鉴发达国家药品定价制度实践经验,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完善我国的药品政府定价制度。
[关键词]药品定价;药品定价制度;完善策略[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63(2013)02-102-04Analysis on Governmental Drugs Pricing System and Perfect Strategy./LI Jie,et al.//The 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Abstract The medicine is a special kind of commodity which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health.The medicine price has in-fluenc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he risen of national health care level in China.Chinese govern-mental drugs pricing system on undertook the transformation,the governmental management on drugs price also gradually tends standards.However,the medicine price in recent years was the hot spot which the society pays attention.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overnmental drugs pricing system,the paper searched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mechanism.At last,it of-fered perfect strategy for our reform on the system of our governmental drugs pricing system in profits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y drugs pricing system advanced experience.Author's address Collage of Trade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P.R.China.Key word drugs pricing;drugs pricing system;perfect strategy药品价格的形成不仅受到各种直接成本的影响,如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成本费用,还受到物价部门和医保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价格决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1]。
近年来药品价格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药品定价制度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用药负担,也关系到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打造。
如何制定出既让公众负担得起,又能充分激励医药企业积极生产和创新的合理药品价格,这一直是困扰政府的重要问题。
1我国药品定价制度的发展我国药品的定价制度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
药品定价制度也经历了由政府定价制度向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补充再到政府对药品价格加强规制的演变过程。
药品价格改革可分4个阶段。
第1个阶段是1992 1996年。
这一时期药品定价权限下放,国家对药价控制减弱。
第2个阶段是1996 1999年。
这一时期随着国际知名跨国制药企业进入中国,药品价格开始上升。
为控制药品价格上涨,国家制定了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与原则,确定了政府定价范围和定价环节。
第3个阶段是2000 2009年。
2000年,国家提出了3项改革,即3医联动(医保、医疗保险、药品),下发了国办16号文《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制定了实施政府定价的药品目录、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及相关程序要求。
对药品只定零售价,中间环节交给市场。
第4阶段是2009年至今。
此间,国务院实施了“新医改”政策。
《关于改革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也由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
政府对药品定价改革明确了药品定价只采用成本定价法,但需对政府定价范围进行必要调整。
对专利药逐渐实行上市之前的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但目前药物经济学评价还未进入实施阶段[2]。
2目前我国药品政府定价制度概述根据2000年《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药品的政府定价是指价格主管部门对药品定价范围之内的药品制定最高零售价格的行为,药品零售单位需在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格的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际销售价格。
在我国,大多数药品都属于政府定价范围。
2.1药品政府定价的具体范围根据2010年《国家发改委定价药品目录》,药品政府定价的范围包括:①属于处方药的剂型及国家基本药物的西药(1151种)与中药(766种)共1896种;②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调整为政府指导价,由发改委制定最高出厂价和最高零售价;③国家统一收购的计生药具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④血液制品;⑤处于中国药品物质专利保护期内的药品。
2.2政府药品定价方式的类型我国药品政府定价方式包括国家发改委定价、省物价局定价2种。
前者主要是针对国家发改委定价目录中的药品,依照政府定价原则进行定价;后者是根据2000年11月的《国家计委关于乙类药品价格制定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发改委定价目录以外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乙类药品由省级政府根据国家指导方针定价。
2.3我国药品政府定价的方法目前政府对药品定价仍以成本加成为基础,按社会平均成本定价。
对药品进行定价时成本构成主要考虑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在加成方面根据药品的价格规定不同的差率,同时考·201·虑药品的创新程度(即新药类别,如1类新药、2类新药等)给予不同的加成率。
药品的定价公式为:零售价=含税出厂价(口岸价)ˑ(l+流通差价率)。
国产和进口分装药品含税出厂价=(制造成本+期间费用)ː(l-销售利润率)ˑ(1+增值税率);其中制造费用包括原材料费、包装费、燃料动力费、折旧费、人工费用等,期间费用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目前的药品定价制度在运行中发挥了其积极作用:首先,政府以成本加成作为药品定价的主要方法,原则上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参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过高利润,降低药价,有助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
其次,通过适当地调整政府定价的范围,使药品定价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下变得相对合理和规范。
但同时我国的药品定价制度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现。
2我国药品政府定价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2.1成本加成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的缺陷成本加成法用于药品定价上本身存在着一些局限性:(1)药品定价主要从控制价格的角度设计成本规则和具体标准,药品临床价值难以体现。
药品的临床价值,如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方便性、经济性和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在定价中既未体现在成本核算中也未体现在加成率部分。
致使在治疗同种疾病的药品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经济便利性的药品在定价中并不占据优势。
(2)成本加成定价不利于引导企业主动降低成本。
药品成本应以社会平均成本为依据,但对药品生产的社会平均成本无法准确认定。
在操作中,社会平均成本通常就是企业向政府定价部门申报成本[3],政府部门则主要核准企业上报的成本是否真实。
而对于企业生产成本是否合理,是否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则考虑极少。
这就出现了高成本高价格、低成本低价格的情况,不但不利于企业主动降低成本,还会诱导企业虚报成本。
(3)未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定价原则。
目前政府指导零售价是按照药品名称类别划分确定统一价格的。
但实际上,同种药品由于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质量、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过程控制不同,产品的质量、疗效和副作用就有很大差别。
特别是在中成药生产中,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国家又缺乏相关分级标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差别较大。
虽然有单独定价制度,但范围窄,程序复杂,进入困难。
相同的定价不利于引导企业重视药品质量的控制,不利于重视药品质量企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机构很难获得准确的成本价格信息。
要对每个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收集工作量太大,因此目前政府一般实行企业申报成本信息的制度。
由于医药企业和药品定价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上报的药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因而物价部门对企业申报的成本信息要进行审核,但保证申报信息准确性的成本监测体系还未建立起来[4]。
2.2目前定价机制不能体现成本变化政府药品定价虽然参考了药品的生产成本因素,但成本一旦核准,要进行调整比较困难,主要是调价程序复杂,耗时也长。
但在市场经济中,药品的生产成本是持续变化的,而近年来,厂商的生产成本已进入上升通道,原材料、人工和燃料动力等费用上涨迅速。
中成药近年来生产成本上升更加明显,尤其是中药材价格上升幅度大,速度快,企业成本压力随之也不断加大。
如2010 2011年底胖大海的采购价格由30元/公斤涨到目前的277元/公斤,涨幅达1823%;板蓝根的价格由5元/公斤涨到目前的56元/公斤;黄芩的采购价格由10元/公斤到目前的35元/公斤。
但目前政府定价没有形成相应的联动机制,政府限价和药品的生产成本出现脱节,成本变化无法体现,这势必影响到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
2.3药品价格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药品价格监督管理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约束力量。
一是药品质价审计制度不健全,无法保证科学准确的成本核算,以确保质价相符。
此外,药品定价部门对生产企业虚列成本、多计费用特别是期间费用这一块还缺乏有效的审查和监管手段,处于成本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地位。
二是对降价药品的采购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
如药品降价后,使用量本应增加,但由于降价药品利润空间减小,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医院的采购积极性也大大下降,降价品种的使用量反而越来越少,导致低价的药品反而有退出市场的趋势,患者也就无法充分享受到药品降价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