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观察记录 (4)
5篇幼儿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表

观察时间
9.22
班级
中1班
观察者
杨老师
观察区域
益智区
幼儿姓名
启尊
观察方式
自然观察□直接观察□
跟踪式观察□随机式观察□
介入式观察□间接观察□
持续式观察□目标式观察□
幼儿表现
情感与态度、行为与表现
启尊和妍妍都各自在个别化中做模式拼图,过了一会儿,妍妍大哭起来,她大喊:“这是不对的!根本拼不起来!”。
她向我走过来说:“老师,你能过来帮我拼一下吗?”我坐在她身边说:“老师不能帮你拼,但是可以帮你找你需要的拼版。”我见她大概拼出了头绪鼓励他说:“你已经看懂了,你告诉我接下来应该那个拼图了,我们一起找,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拼完。”
分析与思考:
中班上学期刚开始,个别幼儿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所以当他们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常耐心指导并给予鼓励,坚持自己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游戏中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帮助,为了共同完成同一幅作品而努力。
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能力差异,个别幼儿在个别化中有自己的主见,比如予妍有自己的兴趣并能在幼儿的提醒下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她喜欢消防车但是她还不能独立完成有难度的作品,但是在朋友的提醒下会主动尝试独立完成。
分析与思考:
中1班有一部分女孩子喜欢在自由活动中画画、折纸,每天都有幼儿到美工区拿纸折一折、画一画,这反应了中班幼儿开始尝试用各种材料来进行艺术方面的表达表现。从幼儿整体的作品分析来看,幼儿作品主要集中于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教师渗透的内容,但是线条简单,涂色也不够精致。
在个别化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的给予鼓励。教师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的点点头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个别化学习活动观察指导记录小4班

个别化学习活动观察指导记录
班级
小4
日期
2011.5.25
观察指导者
唐秀萍
活动
指导
措施
幼儿在操作时很感兴趣,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用结合主题和季节特征的操作材料在特定的情景下,让孩子操作,他们很兴趣。目标的提出即对他们原有经验的巩固,又有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幼儿能力有差异,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先操作,然后再观察同伴的操作,或者表扬能力强的幼儿,并请他来讲讲操作的思路,会让其他孩子受到启发。也可以让能力强幼儿做好后检查能力弱的幼儿,帮助他们,提高幼儿的匹配能力,更能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等。
内容
汽车和数字配对、给汽车穿新衣、用积木搭汽车等
幼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为
实录
看见一位弟弟朋友在点数汽车卡片时拿了4辆车用手指一个一个挨着顺序数过去“1、2、3、4有5辆车”,我连忙走到他的身旁对他说:“弟弟,你在仔细的数一遍,到底有几辆呢?”弟弟看了看我,有些害羞的低着头,我说:“弟弟很棒,很会数的。”在我的鼓励下,弟弟马上数了起来,“1、2、3、4、5”我对弟弟说有“5”吗?在弟弟疑惑的时候,旁边的妹妹抢着对我说:“老师,浩浩总是乱数的,我会数,你看着。”这妹妹把她的操作材料拿到我的跟前,有模有样的数了起来,数好之后还拿出数字来“5”,告诉我这就是“5”,并对我说:“老师我没多出来。”我看了看小男孩说:“弟弟,我们一起来数一下。”他看看我,用手点了汽车从右边开始往左边数,但是手口不一致,也没有数对。“弟弟,我们再来数一下。”我用手把着她的手指开始数,这时听到他跟着我一起数“1、2、3”然后我又让他把一样颜色的汽车放在一起问他红颜色的有几辆?他说:“3辆”。我又问,黄颜色的有几辆?他说:“2辆。”
个别化观察记录

个别化观察记录
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 能用绘画、剪贴表现出小轿车、卡车、公共汽车。
关注关键事件
实录:
一听到游戏开始幼儿都很开心的寻找自己喜欢的游戏,博博、玉玉、怡怡来到了制作不同的车的桌边,他们把操作包内的材料拿出来,很快的就把现有的卡车、轿车、公共汽车撕了下来,而接下来自制不同的车就不会了,坐在那里无事可做,于是我走过去,与他们一起制作起各种车辆,然后把他们制作好的车辆一起黏贴在马路上,看着最后完成的作品他们笑了……
分析、辨识与回应
解读与分析:
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幼儿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
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幼儿都会很高兴并融入其中,但有些幼儿虽然进入区域,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冲淡了刚才的喜悦,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
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
调整策略:
准备了许多材料幼儿却不理会这主要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或对幼儿来说操作活动难度大,所以我们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或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园中班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

幼儿园中班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观察日期:xxxx年xx月xx日观察时间:上午9点-11点观察目的:对幼儿园中班幼儿进行个别化学习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力及需求,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一、观察背景:在这个班级中,有23名幼儿,年龄集中在3-4岁,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些幼儿有兄弟或姐妹,有些是独生子女,有些幼儿有过幼儿园阅读经验,有些幼儿则是第一次接触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二、观察内容: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主要观察了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
1.幼儿学习动机: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积极性,他们喜欢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并能够积极地提出问题。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李明竖起胳膊示意要求老师帮助他选择颜色,小琳则专注地盯着纸上的图画并且频繁地问问题。
然而,个别幼儿对学习缺乏主动性,需要老师给予鼓励和引导。
2.幼儿学习兴趣:观察中发现,幼儿们对于绘画、拼图、认字卡片等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拼图活动中,他们能够专注地寻找正确的拼图位置,并能够以游戏的方式完成任务。
一些幼儿对于数字和字母的认识和书写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3.幼儿学习能力:观察中,大部分幼儿在情绪控制、语言表达、注意力集中等方面表现良好。
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任务,例如:快乐学唱歌,听取故事后能够简单回答问题。
然而,个别幼儿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训练和指导。
4.幼儿学习方式: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更适合通过参与活动、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幼儿们往往更喜欢自由绘画的方式,而不是按照规定的绘画内容进行创作。
而在听故事的时候,他们则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个别幼儿在学习方式上有较大差异,需要更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观察总结: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园中班幼儿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幼儿园中班个别化游戏观察记录 (4)

中一班个别化活动观察记录表(第六周)
日期2016-3-18 教师
观察项目:(请打勾选择)
幼儿游戏时(√)交流分享时()情况描述
幼儿作品展示:
分析与反思作品分析:
1.幼儿并不了解对称性的规律。
从作品中我们发现,幼儿对轴对称的规律并不是很清楚,虽然能够做到图形一样、颜色一样,但是缺少轴对称这一关键的因素。
原因分析:
1.缺少欣赏、观察和发现环节。
材料投放前,缺少了观察、欣赏和发现的环节,因此,幼儿并不能在观察中发现规律。
材料可以在相应的活动中投放。
调整与建议1.前期可以投放了解轴对称的材料,比如:拓印、对称剪纸。
2.提供实物照片的观察。
3.相应的活动后投放材料。
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

普陀区红樱桃幼儿园个别活动观察记录时间内容与材料:探索世界——小电珠(装配电池套件、电扇组装玩具、小电珠、绳子、橡皮筋)玩法与要求:会根据电池的正负极装配,使得小电珠发光。
观察要点:1、幼儿装配电池的水平。
2、幼儿对于观察理解图示的能力。
实录:月月和王梓岩来到了正在装电池的暖暖身边,很认真的看着她的操作步骤。
他们也想试试,于是三个人一起研究起来了电池的正反和导线如何缠绕小电珠。
大家自顾自的,好久没有成功。
我引导他们看看照片的步骤图,试着按照照片来安装。
过了一段时间成功了,他们很兴奋。
我试着用形象的语言并配合摆弄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先用导线一端缠绕小电珠,变成小蝌蚪;再拿电池,把小蝌蚪的头放在“+”极,把小蝌蚪尾巴放在“-”极,小电珠就亮了。
随后我问道:“你们愿意把这个成功的秘诀做成记录,让其他小朋友学习下吗?”之后在我提供了记录材料到学习结束,月月太过兴奋,不停地让小电珠变亮,没有记录图示结果,王梓岩和暖暖试图记录,但是一直在纠结怎么把材料画得像。
分析:在主题“玩具总动员”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对电动玩具安装电池有了一定操作经验。
但是放在让小电珠发光装配电池上,初次体验他们又是陌生的毫无经验的。
通过几次反复操作和识记标记,终于了解了正负极。
而对于如何呈现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对于中班幼儿实在是太难了,在本次活动中,我太过于放手,急于求成孩子的自主性体现。
显然违背了儿童观,没有把握年龄特征。
记录的失败与孩子们记录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记录有关。
一方面,有的幼儿没有玩过小电珠亮起来的实验,缺乏感知经验;另一方面,幼儿记录能力弱,即使玩过小电珠亮起来的实验,也不会记录,尤其是白纸上什么都没有的记录对幼儿而言是不科学的,这就需要老师精心思量如何设计记录表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我之后会更近的措施是,选择黏贴的和添画的方式,把电池正负极标注好,让幼儿添画导线,贴灯泡的形式。
还有的孩子对于记录任务不明确,不知道记录什么。
个别观察记录(共5篇)

个别观察记录(共5篇)第一篇:个别观察记录个别观察记录(一)观察实录:在学本领的时候,当别的幼儿在回答题目时,她和旁边的昊昊说起静静话来,我提示了她,她就默不作声,在接下来的发问进程中,她也积极举手回答题目,但是对需要论述为何的题目,她说不太清楚。
第二个活动是美术活动《我的名片》,在欣赏讨论了各种名片以后,幼儿就开始自己设计名片,涵涵坐在任思琪的旁边,她看着任思琪画着爱心的漂亮的名片,她也这样画起来,我及时提示所有的幼儿,请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比比看谁最有创意。
等到完成作品时,涵涵的作品与任思琪的有众多雷同,只是任思琪在用色和绘画技能方面更胜一筹。
分析与反思:涵涵平时的留意力不太集中,易受影响,在教育活动中也是,当她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时,她就会与同伴说静静话。
涵涵平日里很喜欢画画,但是也是易受同伴影响,依葫芦画瓢,不利于其激起自己动脑筋,长此以往,致使她在论述事情的为何经常说不清自己思考的还不够。
具体措施:1.活动中发现涵涵的留意力不集中,善意的提示,并在接下来的活动给予其回答题目的机会,鼓励其主动、专心参与活动。
2.请她回答一些需要论述为何的题目,鼓励她动脑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但是成效尚不明显。
3.在绘画活动中,发现她喜欢模仿同伴好的范例,缺少自己的创意,及时提示,但效果还不明显,需要多鼓励她的自信心,加强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
个别观察记录(二)让孩子理解纪律,遵守纪律幼儿基本情况:苗苗班有一个聪明且任性的小男孩。
由于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深受宠爱,要是有点事不顺他的意,便会不高兴,奶奶就会在一旁哄他,一边说:“那你想要啥呀?你说呀?你想咋办呀?”观察记录:今天进苗苗班时,孩子们都在安静的做蒙氏工作,突然听到一声喊叫:“老师,他抢我东西,这是我发现的东西,这是我的”一声洪亮的喊叫声打破了教室中的宁静,我寻声望去,是该小朋友。
教育措施:老师把小朋友请到衣帽间,仔细地询问了情况,和他分析原因并讲明道理,使他明白应如何去解决问题才不影响别人。
幼儿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

幼儿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观察日期:XX年XX月XX日观察对象: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观察背景:观察内容:1.观察小明的专注度:小明在化学课上的专注度较低。
在老师进行讲解时,他经常会分散注意力,看向窗外或其他同学。
对于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他没有听清楚或没有理解。
然而,当老师进行一些趣味实验时,他能够抓住注意力并且表现出较高的专注度。
2.观察小明的情绪状态:在化学课上,小明的情绪较为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
当他无法理解一些概念或操作步骤时,他会微微皱眉或者探头望向旁边的同学。
但是,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情绪消极或退缩。
3.观察小明的互动行为:小明在课堂上喜欢与同学进行互动。
在化学实验中,他经常主动与旁边的同学交流,询问他们对于一些实验现象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小明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观察小明的学习成绩:小明在近期的化学考试中,成绩较为低劣。
他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他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他也存在一些错误,例如未能准确画出实验现象的图示或无法描述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观察结果分析: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小明在化学学习中存在一些困难及问题。
他的专注度较低,需要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此外,他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讲解和练习来加深他的理解。
同时,小明与同学的交流互动较为积极,这可以成为他学习化学的一个优势点,可以通过和同学合作学习来促进他的学习效果。
针对个别化学习的建议:1.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针对小明的学习兴趣和优势,可以为他准备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趣味读物或图书,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小明的喜好,教师可以在化学课上尽量采用趣味实验和互动讲解的方式,以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度。
3.鼓励同学合作学习:小明与同学的互动较为积极,可以将他与一些高分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他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
4.14
教师
朱怿珺
观察项目:幼儿游戏时(√)交流分享时()
情况描述
小舞台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演员们在表演节目了。
小演员们排好了队伍,两个在前面,三个在后面,跳起了舞。音乐放到第二段第一句话时,原本排在前面的妍妍突然走到了后面去,看到妍妍换了队形,其他几个孩子也开始换起了队形。“你到前面来。”小修礼拉了拉宣萱,宣萱有点不愿意;而在后面的琳琳站在原地自管自做了起来。“换队形啦。”妍妍喊道。于是,几个孩子们开始手忙脚乱,乱了套。
反思
1.教师鼓励孩子的想法,能够变换队形是好的。并且请小演员上来示范给观众看。观众根据看到的内容一起讨论何时可以变换队形,如:一段音乐的中间间奏时,或者是两段音乐之间等。
2.教师选择一些重音明显一点的音乐,便于幼儿听出何时可以变队形。
分析
最近,在小舞台孩子们除了单纯的排列一个队形之外,也开始了变换不同的队形。妍妍是一个能力较强的孩子,她知道该变什么队形,而其他几个孩子是跟随着她的。但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的关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在何时变换队形还不能够真正的去理解。就如同案例中,妍妍在第二段第一句的时候才开始变换队形,对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但是已经有了初步变换队形的意识了。而其它几个孩子则还没有这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