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及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非常好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5、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A:晶体熔化B:非晶体熔化C:晶体凝固D:非晶体凝固
6、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注:。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1、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例如,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在温度升高时膨胀,在温度降低时收缩,从而指示出温度的变化。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 100℃,将 0℃到 100℃之间平均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就是 1℃。

二、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变成冰就是凝固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会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初三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状态.2.物态变化:物质由向的变化成为物态变化。

3.物体的叫温度.常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

热力学温度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

4.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的温度定位0℃。

5.10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位100℃。

6.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内的液体多为、或等物质。

7.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8.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

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9.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

估计被测温物体的温度是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2)温度计玻璃泡要 _____ __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3)待示数后再读数。

(4)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看温度计是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与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

二、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1)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但温度却保持,即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常见的晶体有:等。

晶体熔化时的叫做熔点。

常见晶体的熔点(1个标准大气压):固态酒精,固态汞,冰,海波,萘,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或。

(2)非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其温度就会不断,即没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

常见的非晶体有:等。

即:晶体的熔化条件:晶体的熔化特点: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如何区别晶体与非晶体:三、凝固凝固点:晶体凝固的条件:晶体凝固的特点:非晶体凝固的特点:第三节汽化与液化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出现了少许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并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到达一定温度后,烧杯底部出现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上升到破裂,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这时水就沸腾了。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
1. 温度的概念
- 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是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

2. 物态变化
- 物态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 固态:物质分子密集排列,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物质分子较为松散,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物质分子间距较大,具有变化的形状和体积。

3.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 温度升高会使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称为熔化(熔化点)。

- 温度进一步升高会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沸点)。

- 温度降低则会使气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称为凝结(凝结点)。

- 温度进一步降低会使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称为固化(凝固点)。

4. 举例说明物态变化
- 水的物态变化:
- 熔化:水的温度达到0℃时,固态冰转变为液态水。

- 汽化: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蒸气。

- 凝结:水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气态水蒸气转变为液态水。

- 凝固: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到0℃以下时,液态水转变为固态冰。

5. 温度的影响因素
- 物态变化受到温度的影响,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压力和环境条件。

以上是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在初中历史学科中,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初中历史中涉及到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内容: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 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体现。

- 温度的测量单位为摄氏度(℃)或华氏度(℉)。

- 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包括温度计和红外线热像仪。

2.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 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 物质的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会经历特定的物态变化过程。

3. 温度与升华:- 升华是一种物态变化,指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 一些物质,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接触空气时可以发生升华。

4. 温度与融化点、沸点:- 融化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融化点各不相同。

- 沸点是指物质在一定压力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沸点也各不相同。

5. 温度与相变图:- 相变图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 相变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总之,通过研究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温度测量方法、物质的相变规律以及相变图等相关概念和内容。

以上是初中历史中关于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液体温度计、测温枪(1)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细而弯的“缩口”分度值:0.1摄氏度(3)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构造:玻璃泡、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及温标量程:零下30摄氏度—50摄氏度分度值:1摄氏度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1)看:使用温度计时,要看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的范围。

还要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2)选:估计被测量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放: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4)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俯大仰小)(5)记:记录温度值,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

4.常见温度的估计(单位:摄氏度)人体正常的体温:36.5℃-37.3℃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15℃-25℃冰箱冷藏室:0-4冰箱冷冻室:零度——零下24 ℃(-24)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40℃➢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熔化及其应用(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熔化吸热)。

(2)应用:冰雪消融、铁块熔化、蜡烛“流泪”、雪糕化水、吃雪糕解暑2.凝固及其应用(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需要放出热量(凝固放热)。

(2)应用:水结冰、铁水烧铸兵器、冬天在菜窖里面放水防止蔬菜冻坏.(利用液体凝固放热)3.探究固体熔化规律(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停表、磨碎的固体(海波和石蜡)(2)实验过程:把分别装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拌棒不断搅动。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通常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原理:根据的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
①使用时,要认请温度计的和,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只与充分接触,
③待示数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
二、熔化和凝固
5、熔化:物质从变成,熔化要。

凝固:物质从变成,凝固要。

6、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7
8、晶体的熔化曲线与凝固曲线
(1)物质在AB段是态,热,温度。

(2)物质在BC段是态,热,温度。

(3)物质在CD段是态,热,温度。

(4)物质在DE段是态,热,温度。

(5)物质在EF段是态,热,温度。

(6)物质在FG段是态,热,温度。

(7)物质熔化用时,熔点是;凝固用时,凝固点是,说明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
固点是的。

9、装有晶体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时,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1)(2)。

三、汽化和液化
10、汽化:物质从变为叫汽化,汽化有和两种形式,都要。

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通过和可以使气体液化。

1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1)(2)。

四、升华和凝华
13、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要。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温度与物态变化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定义:组成物质的微粒热运动的剧烈程度(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3)单位与表示:①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为零度,沸水温度为一百度,平均分为一百份②华氏度: ℉氯化铵和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度,人体温度一百度,平均分为一百份③热力学温度:K 研究热力学问题,T=273+t2温度计(1)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2)分类: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等(3)使用方法(注意事项):①估计被测物温度选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②将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注意不要与容器壁接触③平视液面度数二物态变化1 物质状态(1)定义;物质在一定外界环境中宏观的形态表现(2)物理意义:使许多的物理变化得以体现,能够形象地描述物质形态(3)物质状态的几种情况:气态(gas)液态(liquid)固态(solid)2 三态变化(1)气态与物态间的改变①熔化(熔点):从固态到液态,晶体开始熔化的温度是熔点②凝固(凝固点):从液态到固态:晶体开始凝固的温度是凝固点③变化特征:由固态到液态,微观上;物质粒子趋向于分散,分子间作用力趋向于减少;宏观上:物质形态趋向于自由。

液态到固态相反④发生条件:熔化时达到熔点并继续加热,凝固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降温(2)液态与气态间的改变①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蒸发:在特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a两种情况沸腾:在表面和内部都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液化: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开始液化的温度叫液化点③变化特征:由液态到气态,微观上;物质粒子趋向于分散,分子间作用力趋向于减少;宏观上:物质形态趋向于自由。

气态到液态相反。

④发生条件:汽化时达到沸点并继续加热,液化时达到液化点并继续降温(3)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变:①升华:物体由固态转化为气态②凝华:物体由气态转化为固态③变化特征:不经过液体,需要特殊条件才能发生④发生条件:升华固体物质温度远低于环境温度(冰冻的衣服晒干为特例)凝华气体物质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4)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①放热过程:液化凝固凝华其通性:微粒凝聚,分子间作用力由小变大,分子间距由大变小②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其通性: 微粒分散,分子间作用力由大变小,分子间距由小变大三小结1 本节方法:句述物理量,即将某一物理量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表示,测量等信息作为宾语的修饰语填充在“XX是物理量”这一句中,该方法高度精炼,便于记忆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缩口)(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一、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变成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蜂蜡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注意1:晶体‘熔化’图像(“加热”过程)①AB段物质处于,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②BC段物质处于,表示晶体熔化过程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③CD段物质处于,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④B点表示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熔化,物质处于;C点表示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注意2:晶体‘凝固’图像(“冷却”过程)(★注:晶体凝固和晶体熔化相反)①DC段物质处于,表示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②CD段物质处于,表示晶体过程凝固特点: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③BA段物质处于,表示液体放热降温过程④C点表示达到凝固温度,但没有凝固,物质处于;B点表示刚好完全凝固,物质处于“冬天为了防止车箱里的水凝固,驾驶员师傅常在水箱里加些酒精,因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凝固点低二、汽化(吸热)1、汽化定义:物质由变为过程2、汽化两种方法:和3、蒸发:只发生在缓慢的汽化现象①注意:只要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就都可以蒸发②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③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④使液体蒸发加快的方法:(“减慢蒸发”与之相反)1、提高液体的温度;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3、加快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例1.在室,把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例2.a.天热时,打开电风扇,人感到凉快些,这是因为什么?注意:风的本质是空气的流动,但不能改变温度。

b.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干燥的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例3.多油的热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因为例4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D.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处4、沸腾:在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⑴实验器材组装:(从下往上)将点燃的酒精灯置于铁架台的底座上,根据酒精灯的火焰调节铁圈高度,再根据烧杯中的液面调节温度计的高度.⑵实验现象:气泡变化:(1)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2)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温度:(1)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2)沸腾时,温度(沸点)⑶★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液体的沸点与有关)⑷沸腾条件:1. ;2.(5)对沸腾图像的观察:①沸腾特点: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②AB段为沸腾前,BC段指沸腾过程(即沸腾时)③t2﹣t1为沸腾所用时间④A点对应的温度为水的初温⑤T点为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水此时的沸点)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5、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区别(1)沸腾只在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2)沸腾在液体、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进行;(3)沸腾剧烈蒸发缓慢;(4)沸腾时液体温度,蒸发时液体本身的温度降低三、液化(放热)1、液化定义:物质由变为过程2、液化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注: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

(即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会液化成小水珠)(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注:“压缩体积”如:打火机、杀虫剂、燃气罐、灭火器、火箭燃料(将气体压缩体积的好处:便于“便于贮存和运输”)注:水蒸气是气体,肉眼是看不见的。

注:“白气”是非常非常小的小水珠,是液体。

3、自然中的液化现象有:雾、露、雨、“白气”(热气)4、“汽化、液化”有关的几个现象:例1用注射器吸进一些纯酒精,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

先向外拉动活塞,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这是现象;再推动活塞,又会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这是现象。

例2. 100℃的水蒸气遇到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

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物质由直接变为过程、凝华(放热):物质由直接变为过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补充)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观察“碘”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实验中加热时,固态碘消失,有紫红色碘蒸气出现()冷却时,紫红色碘蒸气消失,有黑色颗粒状固态碘出现()常见物态变化:液化现象:雨、雾、露、‘白气’凝固现象:冰雹、冰块凝华现象:霜、雾凇、雪、冰花练习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2、下列选项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5、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零刻度线位置。

(3)请指出如图1-1-7甲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应记为________℃。

甲乙图1-1-76、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

如图1-1-4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

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 )图1-1-4A.下降B.上升C.不变D.无法确定图1-1-37、小明同学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妈妈用体温计正确测量他的体温,使用前,小明的妈妈应该________;体温计的示数如图1-1-2所示,小明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 ℃,他________(选填“正在”或“没有”)发烧。

图1-1-28、如图1-2-4所示为海波的凝固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确的是( )图1-2-4A.海波的凝固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 min时海波已全部凝固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在第6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态。

10、冰糖葫芦如图1-2-6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

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填“液化”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1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12.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 ℃,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

13. 桂芳将两个径不同的水银温度计,分别放入同一杯热水中,使玻璃泡与水接触部分相同,观察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不一样B.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C.径粗的升得低,示数相同D.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14.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______,温度______;钨的熔点是3 410 ℃,它的凝固点是______ ℃。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________作测温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