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语义分析发展现状

语义分析发展现状

语义分析发展现状
语义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语言的含义。

它涉及词义、句法、语义和语境等方面,为机器理解人类语言提供了基础和支持,可以应用于问答系统、机器翻译、信息检索等领域。

目前,语义分析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传统的基于规则和规则库的方法逐渐被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取代。

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从大规模的语料库中自动学习语言的语义特征,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性能。

其次,近年来,预训练模型(Pre-trained Models)的兴起也推
动了语义分析的发展。

通过在大规模的文本数据上进行预训练,模型可以学习到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表示,从而在下游任务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例如,BERT、ELMo和GPT等预训练模型
在语义分析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此外,语义分析在各个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问答系统中,语义分析可以帮助理解用户提问的意图,并根据问题内容提供准确的答案。

在机器翻译中,语义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句子的语义结构,并生成自然流畅、准确的翻译结果。

在信息检索中,语义分析可以将用户的查询意图与文本内容进行匹配,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效果。

未来,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升和数据资源的增加,语义分析有望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表现和性能。

同时,语义分析还面临一些挑战,如多义词理解、歧义消解和跨语言语义分析等问题,这
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总的来说,语义分析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发展和创新,助力机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类语言。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语言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其中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化语言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语言
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数字化语言研究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来处理大量的语言数据,从而提高我们对于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律的理解。

2. 交际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语
言学研究方法。

它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流,更多地关注口语交流和非正式场合下的语言使用,以此来更加深入地探究语言的本质和语言规律。

3. 多语言研究:多语言研究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多语言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语言学领域。

多语言研究旨在研究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语言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4. 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基于语言数据的语言学
研究方法。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语言数据,来研究语言的使用和规律。

语料库语言学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演变和变化。

总之,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它们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1 -。

当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高艺

当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高艺

当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8级3班高艺104440806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学的研究进入了当代语言学时期。

众所周知,“20世纪的语言学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研究范式的转变——第一次是从传统的语文学向现代的语言学、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向结构描写语言学的转向。

这发生在本世纪最初的三十年,代表人物是索绪尔、鲍厄士、布龙菲尔德、萨丕尔。

从此,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

后来,经过霍凯特、海里斯等人的努力,以分布分析为核心的描写语言结构的技术趋于成熟。

第二次是从描写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的成分和构造的结构主义向解释语言的运作机制、进而揭示人类心智特征的认知主义的转向。

这发生在五十年代末,以乔姆斯基创建转换生成语法为发端,形成了震惊学术界的乔姆斯基革命。

从此,语言学从单纯受惠于哲学、心理学,转变为对哲学、心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学科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当代人文科学中的领先科学。

”[1](一)语言的发展变化有不平衡性、渐变性、相关性、规律性等特点,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语言学的研究出现了以下几个主要流派和特点。

1.转换生成语言学,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转换生成语法既是结构主义的继承,又是结构主义的反动。

”[2]19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做出解释,而不应满足于对语言行为表面现象的观察和描写,“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2]20。

认为语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绎系统,一套有限的语法规则。

这套规则既能生成出无限合乎语法的句子,又能解释各种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他语义上的歧义性。

2.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生成语义学的代表人物雷可夫、罗斯等,取消了深结构这一层次,并认为“语义是句法的基础,逻辑是语义的基础。

提出了由语义、语汇、转换和语音四部分组成的语义学理论模式。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编辑:凌月仙仙作者:童之侠出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日期:2005-11-15【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指出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如今还在继续向前探索。

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语言学应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语言学现在已经成为人文科学中的带头学科。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今后将会出现更多的与语言学相关的交叉学科。

本文还侧重讨论了语用学、语言教学论、词典学、国际语学等语言学的相关学科,并且展望了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语言;语言学;发展当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

语言作为一种信息系统,在社会的活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语言还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积聚知识的工具。

语言是人们认识世界、传授知识、发展科学、传播文化的必要条件。

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语言学这门科学的重要性。

现代语言学是探索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一切与语言有关的问题的科学,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

一、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到了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产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第二节现代语义学(下)

第二节现代语义学(下)

第二节现代语义学(下)(一)不同学科范畴的语义学合流之趋势语义学,历来是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交叉学科。

按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范畴)来分,共有四种语义学:(1)语言学里的语义学,它研究出各种自然语言单位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语义的共时变化和历时演变。

其中分成词汇语义学、句子语义学、语用语义学。

(2)逻辑学里的语义学,它研究出逻辑形式化语言(非自然语言)里的指示、真实和可满足等问题。

现代逻辑语义学,是由塔斯基开创的,广义的逻辑语义学(即符号学)还研究语用学和符号关系学。

(3)哲学里的语义学,即语义哲学,它认为哲学不是主观经验科学,而是客观分析哲学(语言哲学,详见第三章第四节),所分析的主要对象是语词(语素、词和短语)和语句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他们的兴趣不再是认识论、方法论。

这种分析哲学(语义分析哲学),是现代欧美哲学界的主流。

这种新的哲学是新实证主义,其理论是唯我论和约定论。

(4)普通语义学,自1993年在美国诞生,至今还在流行、发展。

它主要研究活语言(正在使用的语言)的使用的实际问题——言实相符。

柯日布斯基(1933)提出思、听、说、读、写应该“面向外延”,说普通语义学是“新的外延学科”。

其所谓“外延”就是事实,主张用实在来检验语言。

外延论是其中心理论,抽象论是其认识论。

掌握外延的方法,得用两条原理:非等同原理(抽象的语言不等同于具体的事物,事实——实践——不等同于推论——理论),非全原理(语义的反应——行为、理解——的非完全性——非彻底准确性)。

其目的是要“根除人们在思想方面里的错误”。

而这个学科重外延,轻内涵,贬低理性认识;过分强调个人经验,常有主观主义之成分。

另外,还有不少杂乱和谬误。

注意,除了第四种语义学,前三种,特别是语言学里的语义学和哲学里的语义学,在80年代出现了合流趋势。

(二)研究的范围,在扩大,重点突出现代语义学所研究的范围(对象),比起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研究范围(词、语素),从微观上说,已经扩展到词义内部的各种基本元素(义位、义素、语素义)。

现代语言学和语言技术的趋势和应用

现代语言学和语言技术的趋势和应用

现代语言学和语言技术的趋势和应用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涵盖了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

以下是现代语言学和语言技术的一些趋势和应用:1.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分析自然语言。

计算语言学在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神经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是研究大脑结构和语言处理机制的学科。

通过研究神经语言学,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并发展出更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和辅助工具。

3.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包括语言变异、语言态度、语言政策等方面。

社会语言学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促进语言和谐与社会进步。

4.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处理的心理机制的学科。

通过研究心理语言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如何习得语言、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从而提高语言教育和交际效果。

5.语言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语言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在线教育、智能语音助手、个性化学习等。

这些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6.语言技术在翻译领域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已经成为现实。

机器翻译可以大大提高翻译效率,降低翻译成本,同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不同语言的信息。

7.语言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客服等。

这些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控制设备。

8.语言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语言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也日益显现,如语言数据挖掘、语义网、文本分析等。

这些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语言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总之,现代语言学和语言技术的趋势和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语义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语义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语义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义识别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语义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对文本、语音或图像的分析,能够准确理解其意义和上下文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判断和应用。

本文将从语义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领域、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发展现状目前,语义识别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语义识别技术被用于智能助手、机器翻译、自动问答等方面。

例如,通过对用户的自然语言进行分析,智能助手能够理解用户的意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在图像和视频领域,语义识别技术被应用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视频理解等方面。

例如,通过对图像内容的分析,语义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出图像中的物体、场景和人物,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

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语义识别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在智能家居中,通过语义识别技术,用户可以使用语音指令控制家电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家居体验。

在智能交通领域,语义识别技术可以帮助交通系统实时识别和理解交通语义信息,从而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和交通安全水平。

二、挑战及应对虽然语义识别技术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语义识别技术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语义关系。

这就要求算法和模型具备更强的学习和推理能力。

其次,不同领域和语境下的语义理解存在差异,如何在不同场景下适应性地进行语义识别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也对语义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使得语义识别模型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语义关系。

同时,跨领域和跨语种的研究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通过在不同领域和语境下进行模型迁移和迭代训练,可以提高语义识别技术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

三、未来趋势展望未来语义识别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首先,语义识别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

语义的演变趋势

语义的演变趋势

语义的演变趋势
语义的演变趋势是随着时间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义演变趋势:
1. 词汇的扩大和缩小。

有些单词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或缩小。

例如,“gay”一词最初指的是开心和快乐,现在则主要指同性恋者。

2. 语义的模糊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词语的含义可能会变得不太清晰或含义更广泛。

例如,“cool”一词原指“凉爽”,现在则常常表示某件事物很不错或非常时髦。

3. 语义的借代。

某些词汇可能因为某些文化或社会现象而发生了意义的转变或借代。

例如,“玩命”最初指的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做某件事,现在则常用于形容非常努力或竭尽全力去完成某项任务。

4. 语义的消失或遗忘。

有些词汇因为不再使用或不再具有代表性,而逐渐被遗忘或消失。

例如,“晦涩”这个词汇近年来已经很少被使用,现在多用“难懂”来代替。

总之,语义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既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束定芳(1962—),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隐喻学,现代语义学收稿日期:19991121182000年第7期总第135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000,№7Serial №135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束定芳(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上海 210083) 提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

作者指出,现代语义学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视角。

现代语义学词义层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而在句子层次上的研究则受到了逻辑语义学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认知语义学和形式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语义学;词义;认知语义学;形式语义学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major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modern semantic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Then the author focuses his discussion on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 as of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semantics ,which ,in the au 2thor ’s view ,are multi-disciplinary ,multi-level ,multi-perspective and cognitive in nature.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lexical semantics and formal semantics are heavily tainted with cognitive and logical concepts and the situation will not be likely to change any time soon.K ey words :semantics ,lexical meaning ,cognitive semantics ,formal semantics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0)07-0028-05 引言语义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因为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对语言意义的本质发生了兴趣。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规约论”和“自然论”的争论,中国古代的“名”与“实”之争等等,都可以认为是对语言意义问题的最早关注。

中国有着几千年传统的《小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语言文字意义的研究。

英语中现代意义上的“semantics ”(语义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语文学家Michel Breal 使用的。

1894年,在美国语文学会的一次会议上,Breal 宣读了一篇题为“被呈现的意义:语义学中的一个要点”的论文,第一次使用了“semantics ”这个词。

其实,英语中的“semantics ”来自于法语中的“seman 2tique ”,其意思是“语义的变化”。

也就是说,当时的语义学研究的是意义的变化。

1900年,Breal 出版了英文版的《语义学:意义科学研究》,对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做了系统的阐述。

该书的法语原版出版于1897年。

Palmer 在评价这本书时说过,“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很可惜被人们忽视了。

”(Palmer ,1976:Introduction )一、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根据语义学近100年来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把语义学研究概括为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二)词源学阶段;(三)结构主义阶段;(四)多元化阶段。

语义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跨度大约是1825年至1880年。

19世纪末,两个重要的因素为语义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有自己独立的理论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是浪漫主义诗人对词语的特别兴趣。

为了诗歌创作和评论的需要,他们对各种词汇,如古词、生僻词、俚语、长词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修辞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都对语义研究的兴起、发展和自主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时在德国Halle 大学开设拉丁语文学的德国学者Christian Karl Reisig 曾提出过语法的三分说。

他把语法研究的内容分为:符号学(semasiology )、词源学(tyemology )和句法学(syntax )。

其中,符号学的目标就是研究语义变化及其原理。

语义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为词源学阶段,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880至1930年。

这一阶段,语义学家对语义变化的类型、方式和原因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

1883年,Breal发表的一篇论文把语义学这一新学科的目标明确规定为研究意义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根据逻辑、语义学等标准对意义变化的方式和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类。

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Arsene Darmester的L a V ie de mots etudiee dans leurs signications和Michel Breal的Essai de Se2 mantique。

20世纪的前30年间,语义学逐渐摆脱了传统修辞学中范畴概念的束缚,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文明史等邻近学科吸取营养,对语义变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一阶段最值得一提的成就是瑞典语文学家Gustaf Stern的《意义和意义变化———以英语为例》(Meaning and change of meaning:w ith special ref erence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第三阶段就是所谓的结构主义语义学阶段(1930—1962)。

这一时期,Saussure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影响不亚于哥白尼“日心说”的革命。

我们知道Saussure的结构主义理论有两个重要的原则:1)语言研究应区分共时的研究和历时的研究;2)语言的共时状态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系统,其中的成分互相依赖,个体的意义取决于它与系统中其他个体的关系。

这些结构主义的重要原理和方法被语义学家们应用到了意义变化的研究中。

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意义变化的语言学家中杰出的代表是德国的Jost Trier。

他通过对德语中有关“知识”词语的意义变化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语义场”(semantic field)理论。

与此同时,语言学的另一种结构主义思潮在北美诞生。

Sapir,Bloomfield等人类语言学家为了研究印地安人的语言,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分析方法。

但由于Bloom2 field受到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对意义的理解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

把语言的意义与科学概念等同了起来。

因而语言意义能否研究也成了一个悬念。

Bloomfield 在其《语言》“意义”这一章节的开头这样写道: 我们把某一语言形式的意义定义为说话者说出该语言形式的情景和它在听话者身上所引起的反应。

为了给某一语言中的每一个形式提供从科学角度很精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对说话者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具备精确的科学知识。

与此相比,人类知识的实际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关于意义的陈述是语言研究中薄弱的一环。

除非人类知识远远超越现在的水平,这一状况将不可能有什么改观。

(Bloomfield,1933:139—140)虽然如此,布龙菲尔德还是讨论了意义的任意性、多义现象、同义现象、意义变化等语义问题。

这说明,这些常见的语义现象,任何普通语言学理论都不得不直接面对,做出合理的描述和分析。

1957年,乔姆斯基发表了《句法结构》,引起了语言学和哲学界的又一场革命。

但在转换生成语法初期,他也把语义研究排斥在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外。

在该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认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关于意义的直觉’在语言形式实际研究过程中有什么作用”(Chomsky,1957:94)。

但这样一种极端的观点,不但遭致了许多语言学同行,包括乔姆斯基本人的学生和追随者的批评,而且也使得缺少语义层次的生成语法难以自圆其说。

随着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的发展和不断修正,语义解释已成为该理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义学发展的第四阶段可称为多元化阶段,主要指70年代以后至今的语义学研究。

这一阶段是语义学研究全面发展并取得重要突破的阶段。

下面我们专门论述。

二、现代语义学的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的语义学研究呈现出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多学科、跨学科、多维度和多层次。

11多学科现代人文科学中许多学科对语言的关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语言在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的地位自不待言。

近一二十年中曾引起广泛关注的符号学、阐释学、现象学等都对语言意义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其代表作里面有相当的篇幅讨论语言的本体论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脑、网络和其他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对语言学理论成果的需求远远超出了语言学家力所能及的范围,因此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甚至建立了自己的语言实验室或语言研究所,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理论框架和分析手段,他们在这方面的胆识和所取得的成果确实令语言学家汗颜。

本世纪初兴起并逐渐形成现代哲学主流的英美语言哲学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也形成了现代语义研究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曾经有人描述过几十年前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关系:语言哲学家讨论语言问题,可以完全不理会语言学家说了些什么,但语言学家们讨论语言学问题,却不得不先看看语言哲学家们对此发表了什么看法。

这种说法虽然不一定准确,但从一个侧面说明本世纪初以来,语言哲学对语言学研究,尤其是对语义学的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们知道,哲学最初主要是对本体论的研究,即试图回答世界是什么这个基本命题。

这个时期,哲学家们研究的问题包括万物存在的根源、基础、本质和规律等问题。

他们认为,只有弄清楚了什么是“存在”或“存在本身”,才有可能研究或说明具体存在的事物和事物的具体性质。

哲学的第一次转向是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即从研究世界是什么转而研究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笛卡儿之后的的近代哲学家们开始把认识论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

他们提出,在回答本体论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认识的来源、可能的条件以及认识能力的功能和限度。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又从对认识论的关注转而研究语言在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作用。

从此,语言哲学不再直接研究“存在是什么”,“知识是什么”这类问题,而是研究诸如“语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说的什么”,“如何使用语言”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