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第七章油气水系统及储量计算

合集下载

油气储量计算

油气储量计算
(复杂断块油田、复杂岩性油田和复杂裂缝性油田。)
4 探明储量: 继发觉井后,经评价钻探阶段后计算出旳可靠 旳工业储量 。
n已开发探明储量 n未开发探明储量
开发方案是否实施
表7-1 各级地质储量旳勘探程度
级别
探明储量
类别 已开发探明储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基本探明储量
地震
补作必要旳 地震工作
1.按产能大小
2.按储量丰度
3.按地质储量
4.按埋藏深度
<
体积为:Ahφ。
3.地下油
气体积AhφSoi
4.油气地面体积 与质量
AhφSoi/Boi
油层平均旳原始含油饱和度Soi,油层孔隙
空间体积Ahφ 之乘积:AhφSoi
石油旳地下体积与地面体积之比,称原 油体积系数。原油旳体积系数一般都不小 于1,高者常达以上
地下油气体积 AhφSoi 除以原油旳原始体 积系数Boi,得到油气旳地面体积N,为:
油层
干层
(三)油层有效孔隙度(取2位小数)

1.岩心分析孔隙度
(覆压校正)地层孔隙度
2.测井解释孔隙度 (1)声波测井孔隙度 (2)密度测井孔隙度
t tma t f tma
b ma f ma
(四)原始含油饱和度(取2位小数)
1.岩心测定 条件:油基泥浆取心、密闭取心 2.测井解释 3.毛管压力曲线计算 室内平均毛管压力曲线换算为油藏毛管压力曲线
油层段
已完毕 预探井 ,间断 取心。
第二节 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
一、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旳思绪
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旳基本思绪,是将整个油藏看成一种有统一 压力系统和彼此连通旳容器,在此基础上首先拟定含工业储量旳油、 气层旳体积,然后逐次计算油层孔隙空间体积和油气旳地下体积,最 终将油气旳地下体积折算成地面体积或质量。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动用储量计算公式1. 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计算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用于确定油气田中可采储量的大小。

根据反映储量计算公式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工程计算法和统计计算法。

2. 工程计算法油气储量计算公式油气储量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和估算油气田的可动用储量。

根据压力变化规律,常用的动用储量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Arps公式:用于自然驱动油藏的储量计算,公式如下:q t=qi(1+bDi∗t)1/b其中,q t为任意时间t处的流量,qi为初始时刻的流量,b为不同油藏类型的指数,Di为初始时刻的动用储量。

举个例子,当初始时刻的流量qi=1000,指数b=,初始时刻的动用储量Di=10000,求t=5时的流量q t。

代入公式计算得:q5=1000(1+∗10000∗5)1/=气藏储量计算公式对于气藏储量的计算,常用的公式有:• 统计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气井产量和气井动态特性,得到动水驱动气化储量。

• 黄氏公式:用来计算气井的产气量,公式如下:G =⋅Q ⋅√T P其中,G 为产气量(百万立方米/天),Q 为气井日排气时间(小时),T 为气体温度(摄氏度),P 为井口压力(兆帕)。

举个例子,当气井日排气时间Q =24小时,气体温度T =30摄氏度,井口压力P =2兆帕,求气井的产气量G 。

代入公式计算得:G =⋅24⋅√302= 3. 统计计算法总储量计算公式总静态储量是指地质资源中可观测到的储量总量,常用的公式有: • 线性外推法:通过计算井底不可动用储量,然后用地质学方法进行推算。

•径向外推法:通过计算不同层位储量数据,推算出整个储层的总储量。

油藏储量计算公式对于油藏储量的计算,常用的公式有:•体积法:通过计算油藏中的有效储存体积和储集系数,得到油藏的储量。

以上只是储量计算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实际中根据不同油气田的特点和数据,可能会有其他更复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在进行储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以准确估算油气田的可动用储量。

第七章油气储量计算第二节

第七章油气储量计算第二节
§2 容积法油气储量计算
一、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思路及公式
1.油层岩 石总体积Ah。
将整个油藏当作一个彼此连通的容器,我 们只要求得整个油藏的含油面积A和油层 平均有效厚度h,即可得到油层岩石的总 体积为:Ah。
连通孔隙空间体积占油层岩石总体积的 百分比定义为有效孔隙度。只要我们求 得油层平均有效孔隙度φ,我们就可得 到油层孔隙空间的总体积为:Ahφ。
二、储量参数的确定
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总共涉及6个参数:含油面积、有 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原油体积系数、 原油密度。 ㈠ 含油面积 油水界面:油藏在垂直方向上油与水的分界面。 油水边界(含油、气边缘):油水界面与储层顶面或 者底面的交线。 含油面积:含油边缘所圈定的面积。 含油面积的确定,本质上是确定油藏中具工业产能的 油气层的四周边界。油藏或油层的四周边界确定以后,求 取含油面积可以采用求积仪或网格法等方法直接量取即可。
孔隙性油层(如砂岩)的有效孔隙度的确定以实验室直接 测定的岩心分析数据为基础,对于未取岩心的井则采用 测井资料求取有效孔隙度,并用实测岩心孔隙度进行校 正,以提高其精度。 裂缝性油层(如某些碳酸盐岩油层、多数火山岩和变质岩 油层)的分析孔隙度变化很大,并且一般只能反映基质 孔隙度大小,难以反映裂缝孔隙度情况,因此,需要综 合应用各种孔隙度资料(分析孔隙度、测井解释孔隙度 等)来确定比较接近油藏实际的孔隙度数值。
O H 100( W O ) W O
2.岩性边界的确定 ⑴外推法:根据两井点同一砂层厚度变化梯度外推。 ⑵统计法:建立砂岩延伸长度与厚度的关系尖灭位置公 式。
3.依据油藏类型圈定含油面积 ⑴背斜油气藏 ⑵断块油气藏 ⑶岩性油藏
㈡ 油层有效厚度 1.油层有效厚度的概念 指储油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 的那部分油层的厚度,即工业油 井内具可动油的储集层的厚度。 研究有效厚度的基础资料有岩 心、试油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这三种资料必须综合运用,以提 高全面性和准确度。 2.有效厚度物性标准 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 法有试油法、经验统计法、含 油产状法等多种。各油田可根 据具体地质条件和资料情况选 择采用。

油气资源量与储量计算2

油气资源量与储量计算2

• 应当注意,油基钻井液取心法对求取纯油带的 含油饱和度较适合.但不适合于油水过渡带的饱 和度求取。因为在油水过渡带中储集层的孔隙不 仅有束缚水,而且还有可动水,后者易受油基钻 井液冲刷的影响。胜利油田研究了岩心内、中、 外三层的含水饱和度,证实在纯油带,三者的含 油饱和度值近似相等;而在油水过渡带,岩心外 层的含水饱和度比里层明显偏低 • 由于油基钻井液价格昂贵、配制复杂,各油田 只在大型油藏中安排1—2口井进行油基钻井液取 心。一般中、小型油藏都以其他方法获取原始含 油饱和度。鉴于油基钻井液取心的上述局限, 出现一个改进的实用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水基钻井 液进行密闭取心
1桶=0.159立方米=42加仑≈0.14吨(全球平均)
有关概念的回顾
相 对 渗 透 率kFra biblioteko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krw
含水饱和度
油水两相共存
毛 细 管 压 力 曲 线
油 柱 高 度 米 实际的油 水界面
,
理论上的 油水界面
储量参数的确定
• 1.含油面积A
• 是指油藏中具 有工业产能地 区所围出的面积 • 实质上是求 含油边界
?基本思路是将整个油藏当作一个有统一压力系统和彼此连通的容器在此基础上首先确定含工业储量的油气层体积然后逐次计算油层孔隙空间体积和油气的地下体积最后将油气的地下体积折算成地面体积或重量和彼此连通的容器在此基础上首先确定含工业储量的油气层体积然后逐次计算油层孔隙空间体积和油气的地下体积最后将油气的地下体积折算成地面体积或重量?实质地下岩石孔隙中油气所占体积?用地面的体积单位或质量单位表示容积法计算公式石油地质储量万吨石油地质储量万吨油层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油层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平均油层原始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含水饱和度小数实质计算地下岩石孔隙中油气所占体积用地面的体积单位或质量单位表示计算地下岩石孔隙中油气所占体积用地面的体积单位或质量单位表示油层面积

石油工程行业中的油储计算方法与实践指南

石油工程行业中的油储计算方法与实践指南

石油工程行业中的油储计算方法与实践指南引言:油储是指地下储存的石油量,是石油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

正确计算油储量不仅对于石油企业的决策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还是评估勘探潜力和确定石油资源价值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石油工程行业中常用的油储计算方法,并提供实践指南,帮助读者准确计算油储量。

一、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油储量的方法之一。

它根据地质勘探资料,通过采用统计学方法,结合地质模型,计算油藏中的油的体积。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N = (A * h * ϕ * Sg * (1 - Sw))/Bgi其中,N表示待开采油储量,A为油藏面积,h为有效厚度,ϕ为孔隙度,Sg为气体饱和度,Sw为水饱和度,Bgi为体积系数。

直接计算法依赖于岩石物性参数的准确性,如孔隙度和饱和度等。

因此,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油储量计算结果,应该确保采样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油储量的方法,它通过比较已开采油田与待开发油田的地质条件和油藏特征,推断待开发油田的油储量。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适当的已开采油田和待开发油田进行比较;2. 比较两者的地质构造、油藏类型、石油流体性质、产能指标等基本参数;3. 分析已开采油田的生产数据,包括油井产量、动态曲线、油井压力变化等;4. 根据分析结果,对待开发油田进行资源储量预测。

比较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石油资源储量估算,尤其对于新发现油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然而,比较法也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在实践中谨慎应用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三、水驱动流体动态法水驱动流体动态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油储量的方法。

在油井开采过程中,水通常作为一种驱油剂注入油藏,从而推动石油向油井井口流动。

基于这种驱油过程,可以运用水驱动流体动态法进行油储量的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 通过实验测定石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2. 根据水驱动的油井生产数据,如注水量、产液量、动态曲线等,进行分析;3. 基于动态数据分析结果,计算油藏的有效驱替率;4. 根据油藏的有效驱替率,推算剩余产油量。

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油气储量计算方法西南石油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油气储量的计算方法专业年级:油气开采技术2011级学生姓名:李桥学号:11105030105指导老师:刘柏峰职称:讲师指导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自考本科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3月23日摘要油气储量是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

它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的综合反映。

油田地质工作能否准确、及时地提供油、气储量数据,这关系到国家经济计划安排、油田建设投资的重大问题。

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计算储量,这是油田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问题。

正因为油气储量计算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就油气储量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储量,方法,容积法,物质平衡,水驱曲线,产量递减······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当代中国油气储量的发展 (1)1.2中国油气储量管理的发展 (1)1.3中国油气储量工作的新进展 (1)1.4油气田储量计算的发展现状 (2)1.5油气储量计算的研究意义 (2)1.6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1.7本文研究的思路 (2)第二章概述及储量分类 (3)2.1油气储量的概念 (3)1.油气储量 (3)2.地质储量 (3)3.可采储量 (4)4.远景资源量 (4)2.2工业油气流标准 (4)2.3 储量分类 (4)1.探明储量(也称为证实储量) (4)2.控制储量(也称为概算储量) (4)3.预测储量(也称为估算储量) (5)第三章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5)3.1静态法 (5)3.2动态法 (5)第四章容积法油气储量计算 (6)4.1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思路及公示 (6)1.油层岩石总体积 (6)2.油层孔隙空间体积 (6)3.地下油气体积 (6)4.油气地面体积与质量 (7)4.2油藏地质储量计算 (7)1.石油储量计算公式: (7)2.溶解气储量 (8)4.3气藏和凝析气藏的地质储量 (8)第五章物质平衡法计算油气藏地质储量 (9) 5.1物质平衡法概念 (10)5.2建立物质平衡方程式的假设条件 (10) 5.3油田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11)1.未饱和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12)2.饱和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13)3.气藏和凝析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14)第六章水区特性曲线法计算油气储量 (14)6.1水驱曲线的基本关系式 (15)6.2确定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关系式 (16)第七章产量递减法计算油气储量 (17)7.1油气田开发模式图及开发阶段的划分 (17)7.2产量递减的类型 (18)1.指数递减 (18)2.调和递减 (18)3.双曲线递减 (18)7.3产量递减法的基本关系式 (18)第八章矿场不稳定试井法计算油气储量 (20)8.1不稳定试井基本公式 (20)8.2确定油气地质储量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第一章前言1.1当代中国油气储量的发展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我国陆上只有玉门、延长、独山子三个小油田,石油探明储量只有4102900? ,石油年产量仅t 41012?。

油气储量计算

油气储量计算

1、含油面积的确定
⑴ 有关概念的回顾
毛细管压力,MPa
30 10 5 0.075 0.15
0.5
P50 Pd
① 对于岩性均一的储层 高渗储层→毛管压力曲线近似 L
型,油水过渡段小→视为一个界面
0.1 7.5
0.05
0.01 100
75 80 60 40 20 0
汞注入量,%
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低渗油层(非均质)→毛细管压力曲线出现缓慢变化段, 则有相当厚的油水过渡段。
二、油气储量的分类
储存于地下的油气,由于地质、技术和经济上的原 因,不能全部采至地面,故把油气储量分为两类:
表内储量 表外储量
地质储量 开采价值
油气储量
可采储量

地质储量(N)--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 的储集层中呈原始状态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 根据开采价值可分为:表内储量、表外储量。
储集层的工业油气流标准:指工业油气井内储层的产 油气下限,即有效厚度的测试下限--储量计算的起点。
当前,在考虑到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的有效应用条件 下,我国现行油气井工业油气流标准如下:
探井工业油气流暂行标准(1988) 产油气层埋深/m < 500 500~ 1000 > 1000~ 2000 > 2000~ 3000 > 3000~ 4000 > 4000 工 业 油 流 下 限 (t/d) 陆地 0.3 0.5 1.0 3.0 5.0 10.0 10.0 20.0 30.0 50.0 海域 工 业 气 流 下 限 (m3 /d) 陆地 500 1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10000 30000 50000 100000 海域

油水界面倾斜情况下的含油面积确定

油气藏储量计算

油气藏储量计算
1.证实圈闭存在,提交了1:50000-1:100000的构造图; 2.深入研究了构造部位的地震信息异常,并获得了与油气有关的相关 结论 3.已明确目的层层位及岩性; 4.可采用类比法确定储量计算参数。
储量计算分类
在以上三种类型的计算过程中再次细化为: ✓计算地质储量 ✓计算技术可采储量 ✓计算经济、非经济可采储量
1.已取得孔隙度、渗透率、毛管压力、相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岩心分析资料; 2.取得了流体分析及合格的高压物性分析资料; 3.中型以上油藏进行了确定采收率的岩心分析试验,中型以上气藏宜进行氦气法分析孔隙度; 4.稠油油藏已取得粘温曲线。
1.构造形态及主要断层分布落实清楚,提交了由钻井资料校正的1:10000--1:25000的油气层或储集体顶(底) 面构造图;对于大型气田,目的层构造图的比例尺可为1:50000,对于小型断块油藏,目的层构造图的比例尺 可为1:5000。 2.已查明储集类型、储层物性、储层厚度、非均质程度;对裂缝-孔洞型储层, 已基本查明裂缝系统; 3.油气藏类型、驱动类型、温度及压力系统、流体性质及其分布、产能等清楚; 4.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和储量计算参数基本准确; 5.小型以上油田(藏),中型以上气田(藏),已有以开发概念设计为依据的经济评价;其它已进行开发评价。
1.进行了常规的岩心分析及必要的特殊岩心分析; 2.取得了油、气、水性质及高压物性等分析 资料。
1.已基本查明圈闭形态,提交了由钻井资料校正的1:25000-1:50000的 油气层或储集体顶(底)面构造图; 2.已初步了解储层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及厚度变化趋势; 3.综合确定了储量计算参数; 4.已初步确定油气藏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并了解了产能。
如何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规范
由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7-2005——《石油天然 气储量计算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含H2S时)。 导电性:因含多种离子而导电。矿化度越高,导电
性越好。

§5 流体性(重力分异)
上气-中油-下水 气油界面、油水界面
油藏地质研究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2)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的典型情况 ①底水油藏
油藏的油柱高度小于储集层在构造高点处的厚度(油水界面 海拔高度高于储层底面高点海拔)的油藏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二、油气水压力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1.概念
(1)静水压力
静水压力是指由垂直的液柱重量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的计算公
式为:
PH h w g
式中:
PH— 静水压力,MPa ; ρw— 水的密度, Kg/m3 ;
h— 静水柱高度, m;
g — 重力加速度,9.8m/s2。
由于水的密度是一个常数,因此,静水压力的大小只与静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3.油气水界面及油水过渡带
油藏地质研究
对于具边、底水和具气顶的油藏,应描述其油气界面与油水界面的深度位 置和认定的依据,以及油气柱的高度。对水体的大小规模和平面、剖面分 布情况也应尽力描述。
油水过渡带在大型油藏,尤其储层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中变化 较大,应描述油水界面的基本特征和特殊情况,油水过渡带的饱和度 变化和厚度分布。
原油凝固点为原油凝固的临界温度
当凝固点高于40℃时,称为高凝油
油藏地质研究
凝固点与原油含蜡量有关,含蜡量越高,则凝固点越高
与含胶量、含蜡量、沥青质含量、含硫量、溶解气油比等有关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2)天然气
①密度 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密度要低很多
②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非烃气体含量
③天然气产状和相态
水柱的高度或深度、密度有关,•而与液柱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2)上覆岩层压力
上覆岩层压力,是指上覆岩石骨架和孔隙空间流体的 总重量所产生的正压力。上覆岩层压力可表示为:
pr H[ f (1)ma ]g
式中: Pr ——上覆岩层压力,MPa ;
H ——上覆岩层的垂直高度,m;
油柱高度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②边水油藏
油藏的油柱高度大于储集层在构造高点处的厚度(油水界面 海拔高度低于储层底面高点海拔)的油藏
油柱高度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③气顶油环油气藏
油藏的油柱高度大于储集层在构造高点处的厚度(油水界面海拔 高度低于储层底面高点海拔) ,油气藏高点附近气柱下无底油, 整个油体呈环状分布于边水和气顶之间的油气藏。
地层水矿化度随深 度的增大而增高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宾夕法 尼亚系Cherokee砂岩)

(据Dickey,1979)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②水类型
苏林分类的主要水型


浓度(meq%)比
Na Na-Cl Cl-Na
Cl
SO4
Mg
地表水 硫酸钠型(Na2SO4)
>1
重碳酸钠型(NaHCO3)
0.92~1
≥1

油藏地质研究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②粘度
是石油的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它表征石油的流动性, 从而影响石油的产量和管线中石油的输送量,也严重 影响油田的采收率和开采成本。
分类 低粘度 中粘度 高粘度
稠油
原油粘度, mPa.s 〈5
5~20
20~50
≥50

③凝固点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f ——岩层孔隙中流体的平均密度,kg/m3;
ma ——岩层骨架的平均密度,kg/m3。
第七章 油气水系统及油气储量计算
一、流体分布及性质 二、油气水压力系统 三、油藏温度 四、油藏原始能量与原始驱动类型 五、储量计算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一、流体分布及性质
1.流体性质参数 (1)石油
①密度
分类 轻质油 中质油 重质油 超重质油
原油密度, g/cm3
〈0.87
0.87~0.92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4.流体非均质性
油藏地质研究
陆相油田地质背景复杂,流体非均质性强,原油性质变化快。 用流体性质参数的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来描述。
5.流体分布规律
以构造井位图为底,分层编制流体性质各项参数(如原油密度、 粘度、含蜡量等)的平面等值线图或者剖面图以及变化趋势图, 来反映流体分布规律。
代表了缺乏循环交替的地层水的特征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油田水的水型以氯化钙型为主,其次为 重碳酸钠型,而硫酸钠型和氯化镁型较 为罕见。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③地层水物理性质
油藏地质研究
比重:一般> 1。矿化度越高,比重越大。 颜色:一般不透明而呈浑浊状;并常带有颜色。 溴味:常具汽油味或煤油味,有咸味、苦味、腐臭
>1
原生水 氯化镁型(MgCl2)
<1
氯化钙型(CaCl2)
<1

<1
<0
>1
<0
<0
<1
<0
>1
(据Dickey,1986)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概括说来,地表水含有 SO42- 和 HCO3-,但却只含很少的 Ca2+ 和 Mg2+。因此,阳离子几乎全为 Na+。
典型的原生水几乎不含 SO42- 和 HCO3-,所有的阴离子几乎均为 Cl-。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3)地层水
①矿化度
单位体积水中各种离子的总含量称水的矿化度。 单位用 mg/L 或 ppm 表示
地层水通常以高矿化度为特征 (数万-数十万ppm) 地表河水/湖水多为淡水 (数百ppm) 海水的平均矿化度为35000 ppm
• 矿化度资料可用于研究油气藏保存条件及圈定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域 •油田水的矿化度常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油藏地质研究

§5 流体性质与油气水系统
油藏地质研究
1.气藏气(干气,贫气):烃类气体单独聚集成藏,不与石油伴生。 2.气顶气(湿气,富气):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 然气。 3.溶解气(dissolved gas):地层条件下溶解在石油和水中的气体。---湿气 4.凝析气(condensate gas):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 逆蒸发形成凝析气。----湿气 一般埋深较大(3千—4千米以下),采出过程中反凝析出凝析油。(新疆 柯克亚)热裂解生凝析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