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的动能大小;2.掌握计算动能的方法,了解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理解动能和功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动能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动能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物理教材》;2.实验器材:小车、滑轨、定滑轮、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利用实际例子引入动能的概念,如一个飞越悬崖的人,一个滑下斜面的滑雪者等,通过视频或图片呈现,让学生猜测其中的物理原理。

第二步:学习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5分钟)1. 讲解动能的概念和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用K表示,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K= mv^2/22.通过例题和讲解,引导学生计算物体的动能,加深对动能的理解。

第三步:讨论动能的影响因素(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分析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对动能的影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与它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通过实验,使用小车、滑轨、定滑轮和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观察,考察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第四步:学习动能定理的内容和应用(30分钟)1.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的动能变化与所做功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K2-K1=W。

2.通过例题和讲解,引导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动能变化和所做功的情况。

第五步:练习和巩固(20分钟)1.布置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分组进行问题讨论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第六步:归纳总结(10分钟)1.向学生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更多的实际例子,引导他们应用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知识解释现象;2.带领学生进行实际实验,进一步巩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内容;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动能定理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介绍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动能,并引入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定理则揭示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动能的变化规律。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动能定理分析实际问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相关知识。

第二章:动能的概念2.1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1/2 m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2 动能的性质动能是一种标量,没有方向,只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随着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速度减小而减小。

2.3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可以与势能相互转化。

例如,在抛体运动中,物体上升时势能增加,下降时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第三章:动能定理3.1 动能定理的表述动能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外力所做的功=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3.2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通过计算外力所做的功和物体动能的变化,可以判断物体的速度、质量和加速度等参数。

第四章:动能定理的实际应用4.1 抛体运动以抛体运动为例,运用动能定理分析物体在抛出和落回时的动能变化,以及重力所做的功。

4.2 碰撞问题运用动能定理分析碰撞过程中动能的转移和转化,以及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变化。

4.3 摩擦力对动能的影响分析摩擦力对物体动能的影响,如摩擦力做功导致物体动能的减少。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本节课介绍了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2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拓展研究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运动等。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

2. 动能定理的表述。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2. 讲解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 解释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受外力做的功。

教学评估:1. 提问:动能的定义是什么?2. 提问:动能定理的含义是什么?章节二:动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内容:1. 动能的计算公式。

2. 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步骤:1. 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1/2 m v^2,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2. 讨论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速度。

教学评估:1. 提问:动能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 提问:影响动能的因素有哪些?章节三: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学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步骤:1. 讲解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物体在不同高度的动能计算、物体碰撞等问题。

2. 介绍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式求解。

教学评估:1. 提问: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2. 提问: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章节四: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复杂问题。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2. 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讲解动能定理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物体在空气阻力的影响下的运动等。

2. 强调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能量守恒、力学问题解决等。

教学评估:1. 提问:动能定理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2. 提问: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章节五:总结与复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知识点。

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教案

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教案

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动能的概念。

2.了解动能与物体速度、质量的关系。

3.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方法。

4.能够从实验数据中应用动能定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1.联想与认知
1)导入:“杠杆原理”中,我们说过动力和力臂之积相等,也就是说动力和力臂之间是有量的关系的。

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之间的某些量也就有量的关系。

例如,我们在平时走路时步速快慢,千万不要大家都跟飞快的章子怡走啊!为啥能被维密列?就是因为速度更快。

2)提问: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呢?
通过新闻报道,名人秀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发现其中有意思的关系。

3)概念及归纳
动能:一个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通常用K 表示,单位是焦耳。

其计算公式为: K=mv^2/2
4)讲授和实践
推导动能计算公式,并与具体实验数据结合讲解动能定理及应用方法。

以“滑动模型车匀加速在滑板上疾驰”的实验为例,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体验应用动能定理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公式。

2.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

2.实验中的探究与讨论。

五、教学时间
两学时。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其中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动能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2 学习目标了解动能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第二章:动能的概念与计算2.1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1/2 m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2 动能的物理意义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强度和能力。

2.3 动能的计算实例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动能的计算方法。

学生进行动能计算的练习。

第三章:动能定理3.1 动能定理的表述动能定理指出,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做的功。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ΔKE = W,其中ΔKE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W为外力做的功。

3.2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的变化。

动能定理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位移的变化。

3.3 动能定理的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动能定理的应用。

学生进行动能定理应用的练习。

第四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4.1 势能的概念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4.2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关系动能与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当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被弹起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4.3 动能与势能转化的实例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关系。

学生进行动能与势能转化练习。

学生进行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测试。

5.2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拓展讨论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动能和动能定理相关的综合练习。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六章:动能和能量守恒6.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动能的概念。

2. 理解动能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介绍动能的定义,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单位:解释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即焦耳(J)。

3. 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阐述动能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教学活动:1. 引入动能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动能的概念。

2.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动能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回答动能的定义和单位。

2. 让学生解释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并给出实例。

第二章:动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学会计算物体的动能。

2. 理解动能计算公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1. 动能计算公式:介绍动能计算公式,即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2.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解释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教学活动:1. 讲解动能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通过示例或练习,让学生运用动能计算公式计算不同物体的动能。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回答动能计算公式及其含义。

2. 让学生运用动能计算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动能。

第三章:动能定理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

2. 学会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的定义:介绍动能定理的定义,即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 动能定理的应用:解释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例如计算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动能变化。

教学活动:1. 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推导过程。

2. 通过示例或练习,让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回答动能定理的定义及其应用。

2. 让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给定的问题。

第四章: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会将动能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2. 理解动能定理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与实际问题的关系:介绍如何将动能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物体在碰撞、抛射和摩擦力作用下的动能变化。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物体的运动和它的能量。

2. 介绍动能的概念:解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 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KE = 1/2 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4. 引入动能定理: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的功。

5. 讲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ΔKE = W,其中ΔKE为动能的变化量,W为合外力做的功。

章节二:动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动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动能的计算公式:KE = 1/2 mv^2。

2. 动能的单位:焦耳(J)。

教学步骤:1. 回顾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讲解动能的单位:1 J = 1 kg·m^2/s^2。

3. 举例说明动能的计算方法:给定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计算动能。

4. 练习题:计算不同质量和速度的物体的动能。

章节三: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动力学问题。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的应用场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

2. 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确定物体的初、末动能和外力做的功。

教学步骤:1. 回顾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 讲解动能定理的应用场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

3. 讲解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确定物体的初、末动能和外力做的功。

4. 举例说明动能定理的应用: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位移或力的做功。

5. 练习题: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的动力学问题。

章节四: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

2. 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实验原理。

2.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篇一《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2.内容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设计如下目标:二、目标分析1、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入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4.知道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吴忠回中物理组周凤琴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提出
问题:重力做功
使物体的重力
重力势能发生
变化
观察视频1----体会力做功使物体的能量发生变

观察视频2----思考问题----知道本节课学习目

精彩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明确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动能动能的定义?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初中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动
能,所以请学生回忆并回
答。

动能大小和哪
些因素有关?
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学生已有知识的调用
动能的表达
式?
给出理想的光
滑平面上拉力
使物体运动的
情景
学生猜想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
生大胆猜想
情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
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
推导:
(1)力F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2)物体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3)力F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关系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
程,体会科学的严谨性,感
受得到真理的乐趣
总结:表达式自己总结,更有助于学生理
解和记忆
练习:设计两道
习题
练习1、改变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可能使物体的
动能发生改变。

在下列几种情形下,物体的动能
各是原来的几倍?
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
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
动能表达式的简单运算
练习2、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是
否变化?它的动能是否变化?
动能是标量
二、动能定理给出物体沿粗
糙面运动过程
的情景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
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
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
通过猜想设下悬念,激发学
生进一步探究
总结动能定理完成导学案相应的内容,体会动能定理的意义。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
程,体会科学的严谨性,感
受得到真理的乐趣
课堂巩固引导学生分析
解决实际的问

例1、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0×103kg,起
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

当位移达到s=5.3×
102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

在此过程
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


飞机受到的牵引力?请分别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
能定理分析计算。

体会用动能定理解题方便
简单
动能定理的拓展应用提出用动能定
理如何解决物
体沿曲线运动
的问题,进一步
将动能定理的
应用拓展
观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体会动能定理可用于求曲
线运动的过程中。

体会动能定理可用于求变
力做功的过程中。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
要内容及方法)
本节课通过做
功使物体能量
发生变化的推
导过程,得出动
能的定量表达
式,知道动能是
标量。

知道合力
做功等于物体
动能的变化,动
能定理在解决
力学问题时有
广泛的应用
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总结,进一步体会本节课的学
习过程
功能关系在本节课学习过
程中的再一次应用
为下节课动能定理的具体
应用做了铺垫
布置
作业
书74页3、4、5
第七章第7节 (人教版必修2)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设计
吴忠回中物理组周凤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